第162章 长城遗梦

推荐阅读:战龙归来林北林楠战龙归来林北苏婉战龙归来林北苏婉_逆剑狂神林轩唐玉林轩唐玉林轩是哪部小说主角林轩逆剑狂神唐玉的小说逆剑狂神林轩

    咸阳宫的梧桐叶落了满地,嬴政摩挲着案头那方青铜镜,镜面映出他眉间的朱砂痣——与二十年前孟姜女点在他额间的丹砂,竟是分毫不差。
    那年他还是个微服私访的少年,在燕地的小酒馆里初见孟姜。她绾着家常的堕马髻,蓝布裙裾沾着灶台的烟火气,却偏偏生了双能看透人心的眼睛。"这位郎君,"她递过温酒时袖口扫过他手背,"眉间戾气太重,可要听听曲子?"
    琵琶声起时,嬴政忘了自己的身份。孟姜弹的不是秦歌,而是首《杞梁妻》,唱的是妇人送寒衣至长城,却寻不见丈夫尸骨。她的指尖在琴弦上翻飞,眼角的泪坠在琵琶槽里,晕开暗红的胭脂。嬴政鬼使神差摸出随身玉佩,那是母亲留给他的唯一念想。
    "公子若是听得入神,"孟姜忽然停了弦,"便把这玉换我半阙曲子如何?"她接过玉佩时,簪子上的银铃轻轻晃了晃,嬴政瞥见她腕间缠着的红绳——那分明是长城劳工妻子们祈福用的平安结。
    再相见已是三年后。嬴政坐在巡游的銮驾里,远远望见长城脚下跪着个白衣女子。寒风吹起她的素缟,像只折翼的蝶。当侍卫押着她经过时,四目相对的刹那,孟姜腕间的红绳突然崩断,碎玉似的坠在黄土里。
    "陛下,此女聚众哭城,致使城墙崩塌三十丈!"蒙恬的战报被拍在龙案上。嬴政盯着"孟姜"二字,指甲深深掐进檀木。他想起小酒馆里那方铜镜,孟姜曾对着镜子给他描眉,说:"公子日后若登大位,莫要忘了这天下苍生。"
    连夜宣召的旨意惊得满朝哗然。当孟姜被带进咸阳宫时,发髻上还沾着长城的黄土。她不肯跪,只是直直望着龙榻上的人:"原来当年的公子,真成了要万民枯骨筑城的始皇帝。"她的声音冷得像长城的风,却让嬴政想起燕地酒馆里那碗温酒。
    地牢的烛火摇曳不定。嬴政屏退左右,解开她腕间的镣铐。孟姜却抓起案上的匕首抵住咽喉:"你要的不过是当年那个会弹琵琶的女子,可她早死在长城脚下了。"她脖颈渗出的血珠滴在龙袍上,晕开的形状竟与玉佩上的纹路一模一样。
    那夜咸阳宫起了大火。火势最旺时,有人看见孟姜立在阿房宫的飞檐上,白衣被火光照得透亮。嬴政疯了似的冲进火场,却只抢出半面烧焦的铜镜——镜面里模糊映着个少年,正小心翼翼给女子别上银铃簪。
    从此阿房宫里多了座镜室。四壁挂满从六国搜罗来的铜镜,却没一面能照出孟姜的模样。嬴政常对着空镜枯坐,听着赵高念各地送来的奏疏,恍惚间又听见《杞梁妻》的曲调。有宫女说夜半经过镜室,能看见两个影子在对酌,男子腰间挂着半块残缺的玉佩。
    徐福求仙归来那日,献上颗能驻颜的明珠。嬴政却命人将珠子嵌进长城崩塌处,说要镇住孟姜的亡魂。可每逢雨夜,修长城的民夫总听见女子的哭声,伴着琵琶弦断的铮鸣。有人壮着胆子去看,只见月光下,有个白衣女子在残垣上起舞,腕间红绳随夜风飘荡。
    李斯的《谏逐客书》里夹着片枫叶,是孟姜被囚时托人带出的。叶上用丹砂写着:"若得天下,需怀人心。"嬴政将枫叶贴在心口,却在修筑万里长城时征调了百万民夫。史书说他暴戾无常,却没人知道,他的龙袍内衬永远绣着半阙琵琶谱。
    公元前210年,嬴政死在巡游途中。赵高整理遗物时,发现枕下压着块碎玉,还有半面刻着《杞梁妻》曲谱的铜镜。随葬品里最珍贵的不是传国玉玺,而是个缠着红绳的银铃簪——那铃铛在入殓时突然作响,惊得在场所有人汗毛倒竖。
    后世盗墓贼打开骊山陵寝,在主墓室的暗格里发现面完整的铜镜。镜面映不出人影,却隐隐可见一男一女在燕地酒馆对饮,女子腕间红绳轻晃,男子眉间点着丹砂。而长城之上,每当月圆之夜,仍有清越的琵琶声传来,唱的永远是那曲未唱完的《杞梁妻》。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643/170677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