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39《茶巷惊梦记》
推荐阅读:都市无敌战神、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楠、战龙归来林北苏婉、战龙归来、林北苏婉_、逆剑狂神林轩唐玉、林轩唐玉、林轩是哪部小说主角、
明朝万历二十三年霜降后的第七日,应天府聚宝门外的青石板路上凝着薄霜。天还未大亮,十八岁的唐小乙已蹲在自家茶寮前生炭炉,竹篾围裙上沾着昨夜筛茶末时落下的碧螺春碎叶,在晨雾里泛着微光。他往炉膛里添了块新炭,火星子噼啪溅起,映得檐角悬挂的铜铃铛忽明忽暗——那是三年前母亲临终前亲手系上的,说听见铃响便知茶汤滚了。
卯初刻,第一拨客人踩着露水进门。打头的是运河南岸的漕工老周,蓝布衫子上还带着昨夜值夜的霜气,嗓门儿像破了口的铜锣:“小乙哥,照旧来碗糙米茶,多搁半勺桂花蜜!”话音未落,茶寮里的竹椅已经吱呀作响,三五个卖早菜的老汉陆续坐定,铜烟袋锅子磕在青砖上咚咚响。
唐小乙提起枣红泥壶绕着桌子转,琥珀色的茶汤在粗陶碗里荡起细沫。他留意到老周袖口的补丁又添了新的,针脚歪歪扭扭,想来是自家婆娘摸黑缝的。转到靠窗的槐木桌时,忽见青布帘儿一挑,进来个穿月白袄的姑娘,鬓角沾着片梧桐叶,手里攥着个蓝布包袱,指尖冻得通红。
“姑娘可是要歇脚?”唐小乙忙不迭搬来竹凳,瞥见她包袱角上绣着半枝寒梅,针脚细密,倒像是大户人家的绣活。姑娘低头福了福身子,声音像浸了水的棉絮:“劳烦小哥,来碗大麦茶便好。”说话间包袱滑落在地,露出半块发霉的炊饼,姑娘慌忙用脚尖往裙底踢,耳尖却红得要滴血。
茶寮里渐渐热闹起来。卖豆腐的陈老汉拍着桌子讲昨夜撞见的奇事:“聚宝门城洞里新来了个算卦的瞎子,说能断人三世因果,嘿,我瞧他那根竹杖上刻着‘鬼谷传人’,说不定真是下凡度劫的……”话没说完,门口突然传来马蹄声,三匹高头大马踏碎薄霜,鞍上坐着的锦衣校尉腰佩横刀,刀柄上的鎏金麒麟在晨光里泛着冷光。
唐小乙手一抖,茶勺磕在壶沿上。三个月前,对门开米铺的王大叔就是被这样的校尉带走的,说是私囤官米,再没见着回来。他忙不迭给校尉们让座,眼角余光却看见那穿月白袄的姑娘正往阴影里缩,包袱紧紧抱在胸前,指节泛白。
巳时三刻,茶寮里的客人换了两拨。唐小乙蹲在灶台前续水,忽听得外头有人唱喏:“小乙贤侄,可还记得老夫这手残棋?”抬头见是城南松雪斋的裱画师林老先生,青衫上落着几点墨渍,手里攥着个紫檀棋盒,盒盖上刻着半枝枯荷。
“林伯快请坐!”唐小乙忙不迭擦手,想起去年腊月,母亲卧病在床,是林老先生赊了幅《松鹤图》给当铺,换了五钱银子买药。老人坐下后却不摆棋,盯着茶寮角落的姑娘出神:“那丫头可是姓柳?瞧着像三年前投了秦淮河的柳娘子的闺女。”
正说着,姑娘忽然起身要走,包袱带勾住了桌角的铜铃铛,叮当声响里,她鬓间的梧桐叶落在棋盘上。林老先生突然一拍大腿:“错不了!当年柳娘子绣鞋上的花样,正是这样的梧桐叶配寒梅——姑娘且留步,老夫与你母亲曾有一面之缘。”
姑娘浑身一颤,包袱“啪”地落在地上,发霉的炊饼滚到唐小乙脚边。她扑通跪下,鬓角的碎发沾着地上的茶渍:“恳请老伯指点,小女柳如眉,母亲临终前说父亲在应天城内,姓‘金’名‘鹤年’……”话未说完,外头突然传来喧哗,三五个泼皮踹开茶寮木门,为首的酒糟鼻汉子叉腰骂道:“唐小乙你个小崽子,老子前日赊的三壶碧螺春,今儿个该结了吧?”
唐小乙攥紧围裙角,掌心全是汗。父亲早逝,母亲临终前叮嘱他“开店如做人,茶汤里容不得半粒沙子”,可自上个月漕运改道,茶寮生意一落千丈,莫说三壶茶钱,连妹妹小薇抓药的钱还没凑齐。酒糟鼻见他不说话,一把掀翻棋盘,紫檀棋子滚得满地都是:“装哑巴?信不信老子砸了这破茶寮——”
“慢着。”柳如眉突然站起,从包袱里摸出块碎银,“这位大哥,小女子替唐小哥还了这茶钱。”碎银在晨光里泛着青光,酒糟鼻眼睛一亮,伸手要接,却被林老先生拦住:“且慢,这银子成色不对,倒像是……”话没说完,外头又传来马蹄声,先前的锦衣校尉掀帘而入,腰间横刀出鞘三寸。
子时将至,茶寮里只剩唐小乙和柳如眉。小薇在里间咳嗽,唐小乙往炭炉里添了把桂花炭,香气混着药味在屋里打转。柳如眉坐在竹凳上,正在补他袖口的破洞,针线在月光下忽明忽暗:“小乙哥,你说林老伯为何见了我的银子就变了脸色?”
唐小乙盯着她包袱里露出的半幅画卷,画角上印着“金陵金氏”的朱印。白日里校尉带走柳如眉时,林老先生曾在他耳边低语:“那碎银是官银,带九道暗纹,怕是牵扯到三年前的漕银失窃案……”他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说自己曾在漕帮当差,见过一箱箱白花花的银子从船上抬下,却不想第二日就传来翻船的噩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卯初刻,第一拨客人踩着露水进门。打头的是运河南岸的漕工老周,蓝布衫子上还带着昨夜值夜的霜气,嗓门儿像破了口的铜锣:“小乙哥,照旧来碗糙米茶,多搁半勺桂花蜜!”话音未落,茶寮里的竹椅已经吱呀作响,三五个卖早菜的老汉陆续坐定,铜烟袋锅子磕在青砖上咚咚响。
唐小乙提起枣红泥壶绕着桌子转,琥珀色的茶汤在粗陶碗里荡起细沫。他留意到老周袖口的补丁又添了新的,针脚歪歪扭扭,想来是自家婆娘摸黑缝的。转到靠窗的槐木桌时,忽见青布帘儿一挑,进来个穿月白袄的姑娘,鬓角沾着片梧桐叶,手里攥着个蓝布包袱,指尖冻得通红。
“姑娘可是要歇脚?”唐小乙忙不迭搬来竹凳,瞥见她包袱角上绣着半枝寒梅,针脚细密,倒像是大户人家的绣活。姑娘低头福了福身子,声音像浸了水的棉絮:“劳烦小哥,来碗大麦茶便好。”说话间包袱滑落在地,露出半块发霉的炊饼,姑娘慌忙用脚尖往裙底踢,耳尖却红得要滴血。
茶寮里渐渐热闹起来。卖豆腐的陈老汉拍着桌子讲昨夜撞见的奇事:“聚宝门城洞里新来了个算卦的瞎子,说能断人三世因果,嘿,我瞧他那根竹杖上刻着‘鬼谷传人’,说不定真是下凡度劫的……”话没说完,门口突然传来马蹄声,三匹高头大马踏碎薄霜,鞍上坐着的锦衣校尉腰佩横刀,刀柄上的鎏金麒麟在晨光里泛着冷光。
唐小乙手一抖,茶勺磕在壶沿上。三个月前,对门开米铺的王大叔就是被这样的校尉带走的,说是私囤官米,再没见着回来。他忙不迭给校尉们让座,眼角余光却看见那穿月白袄的姑娘正往阴影里缩,包袱紧紧抱在胸前,指节泛白。
巳时三刻,茶寮里的客人换了两拨。唐小乙蹲在灶台前续水,忽听得外头有人唱喏:“小乙贤侄,可还记得老夫这手残棋?”抬头见是城南松雪斋的裱画师林老先生,青衫上落着几点墨渍,手里攥着个紫檀棋盒,盒盖上刻着半枝枯荷。
“林伯快请坐!”唐小乙忙不迭擦手,想起去年腊月,母亲卧病在床,是林老先生赊了幅《松鹤图》给当铺,换了五钱银子买药。老人坐下后却不摆棋,盯着茶寮角落的姑娘出神:“那丫头可是姓柳?瞧着像三年前投了秦淮河的柳娘子的闺女。”
正说着,姑娘忽然起身要走,包袱带勾住了桌角的铜铃铛,叮当声响里,她鬓间的梧桐叶落在棋盘上。林老先生突然一拍大腿:“错不了!当年柳娘子绣鞋上的花样,正是这样的梧桐叶配寒梅——姑娘且留步,老夫与你母亲曾有一面之缘。”
姑娘浑身一颤,包袱“啪”地落在地上,发霉的炊饼滚到唐小乙脚边。她扑通跪下,鬓角的碎发沾着地上的茶渍:“恳请老伯指点,小女柳如眉,母亲临终前说父亲在应天城内,姓‘金’名‘鹤年’……”话未说完,外头突然传来喧哗,三五个泼皮踹开茶寮木门,为首的酒糟鼻汉子叉腰骂道:“唐小乙你个小崽子,老子前日赊的三壶碧螺春,今儿个该结了吧?”
唐小乙攥紧围裙角,掌心全是汗。父亲早逝,母亲临终前叮嘱他“开店如做人,茶汤里容不得半粒沙子”,可自上个月漕运改道,茶寮生意一落千丈,莫说三壶茶钱,连妹妹小薇抓药的钱还没凑齐。酒糟鼻见他不说话,一把掀翻棋盘,紫檀棋子滚得满地都是:“装哑巴?信不信老子砸了这破茶寮——”
“慢着。”柳如眉突然站起,从包袱里摸出块碎银,“这位大哥,小女子替唐小哥还了这茶钱。”碎银在晨光里泛着青光,酒糟鼻眼睛一亮,伸手要接,却被林老先生拦住:“且慢,这银子成色不对,倒像是……”话没说完,外头又传来马蹄声,先前的锦衣校尉掀帘而入,腰间横刀出鞘三寸。
子时将至,茶寮里只剩唐小乙和柳如眉。小薇在里间咳嗽,唐小乙往炭炉里添了把桂花炭,香气混着药味在屋里打转。柳如眉坐在竹凳上,正在补他袖口的破洞,针线在月光下忽明忽暗:“小乙哥,你说林老伯为何见了我的银子就变了脸色?”
唐小乙盯着她包袱里露出的半幅画卷,画角上印着“金陵金氏”的朱印。白日里校尉带走柳如眉时,林老先生曾在他耳边低语:“那碎银是官银,带九道暗纹,怕是牵扯到三年前的漕银失窃案……”他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说自己曾在漕帮当差,见过一箱箱白花花的银子从船上抬下,却不想第二日就传来翻船的噩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621/170393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