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21《剪灯新话》
推荐阅读:魅力点满,继承游戏资产、诸天:无数的我,加入聊天群、无始皇手谕,不得出银河边关、牧者密续、快穿世界吃瓜第一线、归义非唐、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仙岛养鸡:家族靠卖鸡蛋崛起、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帝国崛起:西班牙、
明洪武年间,应天府城南有座青蚨镇,镇西头坐落着三间青瓦白墙的书斋,门楣上悬着块褪了色的匾额,写着“枕月庐”三个字。书斋主人姓柳名砚秋,年方弱冠,生得面如冠玉,鼻梁上架着副乌木框的眼镜,整日里捧着卷圣贤书,倒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人物。
这日正值中元,柳砚秋吃过晚饭,见天上一轮明月如银盘般挂着,便揣了卷《楚辞》,信步往镇外的竹林走去。时值七月半,民间有“鬼节”之说,镇上百姓早早就关了门户,路上冷冷清清,唯有蟋蟀在草丛里低吟。
行至竹林深处,忽听得一阵轻柔的琴声传来,如泣如诉,似有无限哀愁。柳砚秋心中诧异,这荒郊野岭的,怎会有人在此抚琴?他循声望去,只见竹林间有座破败的土地庙,庙前挂着两盏白纸灯笼,灯光在夜风中摇曳,宛如鬼火一般。
走近些,只见庙内坐着一位身着素白长裙的女子,正低头抚琴。那女子长发披肩,面容姣好,只是脸色略显苍白,眼尾处似有泪痕。柳砚秋一时看得入神,竟忘了出声。
“公子可是来听琴的?”女子忽然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却很快化作温柔的笑意。
柳砚秋这才回过神来,忙作揖道:“在下柳砚秋,路过此处,被姑娘的琴声所吸引,冒昧打扰,还请见谅。”
女子起身还礼,轻声道:“小女子姓顾,名绣娘,原是这镇上的住户,因家中变故,流落至此。公子不嫌弃的话,不妨坐下听小女子弹上一曲。”
柳砚秋见她言辞有礼,举止端庄,心中顿生好感,便在石凳上坐下。绣娘指尖轻拨,琴声再次响起,这次曲调却与方才不同,时而如清泉流淌,时而如细雨润物,直听得柳砚秋如痴如醉。
一曲终了,绣娘轻轻叹了口气,道:“公子可知,这琴曲名唤《凤求凰》,乃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定情之曲。小女子虽为女儿身,却也羡慕他们的情深义重。”
柳砚秋点头道:“姑娘琴技高超,在下生平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此动人的琴声。只是姑娘独自一人在此,夜深露重,多有不便,不知家中可还有亲人?”
绣娘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悲伤,低声道:“父母早逝,兄长又在战乱中失散,如今只剩小女子一人,寄居在这破庙之中。”说罢,竟落下泪来。
柳砚秋见她哭得伤心,心中甚是不忍,忙掏出帕子递过去,道:“姑娘莫要悲伤,若不嫌弃,在下家中尚有几间空房,姑娘可搬去暂住,也免得在此受冻挨饿。”
绣娘接过帕子,擦了擦眼泪,感激地说道:“公子大恩,小女子无以为报。只是男女有别,小女子若搬去公子家中,恐怕会遭人非议。”
柳砚秋笑道:“姑娘多虑了,在下父母双亡,家中只有一个老仆,姑娘住过去,正好与老仆作伴,也免得在下一人孤寂。”
绣娘犹豫了片刻,终究还是点了点头,道:“既如此,小女子就叨扰公子了。”
第二日,柳砚秋雇了辆马车,将绣娘接回了枕月庐。老仆柳福见主人带回来个年轻女子,先是一愣,随后便心领神会地笑了,忙不迭地收拾出一间东厢房,给绣娘住下。
自那以后,绣娘便在枕月庐住了下来。她每日里帮着柳福做饭洗衣,闲时便在院中赏花抚琴,与柳砚秋谈诗论画,日子过得倒也惬意。柳砚秋发现,绣娘不仅琴技高超,还写得一手好字,对经史子集也颇有见解,心中更是钦佩不已。
不知不觉,三个月过去了。这日,柳砚秋正在书房读书,忽见绣娘匆匆走了进来,脸色苍白,眼中满是惊恐。
“公子,不好了,外面来了一群人,说要抓我去见官!”绣娘颤抖着说道。
柳砚秋大吃一惊,忙放下书本,走到门口一看,只见十几个衙役正举着灯笼,气势汹汹地往这边赶来。
“柳公子,有人状告你窝藏妖女,速速将那女子交出来!”为首的衙役大声喝道。
柳砚秋心中疑惑,忙问道:“官爷何出此言?在下家中只有一位顾姑娘,乃是良家女子,何来妖女之说?”
正说着,人群中挤出来一个中年男子,指着绣娘骂道:“就是她!半年前我家闺女突然暴毙,后来有人看见这妖女在坟前出没,定是她害死了我家闺女,借尸还魂!”
柳砚秋这才明白,原来镇上有人将绣娘当成了妖怪。他正要分辩,却见绣娘忽然跪在地上,泪如雨下:“公子,对不起,我骗了你。其实我并非凡人,而是坟中女鬼。半年前我见公子在坟前读书,心生爱慕,便化作人形与你相见。如今真相大白,我不能再连累公子了。”
柳砚秋闻言,如遭雷击,呆呆地望着绣娘,一时说不出话来。他想起这三个月来与绣娘相处的点点滴滴,她温柔善良,知书达理,哪里像个妖怪?
“不,我不信!”柳砚秋忽然大声说道,“就算你是女鬼又如何?你从未害过人,反而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我柳砚秋岂是那种以貌取人、以妖魔之分看待他人的俗子?”
这日正值中元,柳砚秋吃过晚饭,见天上一轮明月如银盘般挂着,便揣了卷《楚辞》,信步往镇外的竹林走去。时值七月半,民间有“鬼节”之说,镇上百姓早早就关了门户,路上冷冷清清,唯有蟋蟀在草丛里低吟。
行至竹林深处,忽听得一阵轻柔的琴声传来,如泣如诉,似有无限哀愁。柳砚秋心中诧异,这荒郊野岭的,怎会有人在此抚琴?他循声望去,只见竹林间有座破败的土地庙,庙前挂着两盏白纸灯笼,灯光在夜风中摇曳,宛如鬼火一般。
走近些,只见庙内坐着一位身着素白长裙的女子,正低头抚琴。那女子长发披肩,面容姣好,只是脸色略显苍白,眼尾处似有泪痕。柳砚秋一时看得入神,竟忘了出声。
“公子可是来听琴的?”女子忽然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却很快化作温柔的笑意。
柳砚秋这才回过神来,忙作揖道:“在下柳砚秋,路过此处,被姑娘的琴声所吸引,冒昧打扰,还请见谅。”
女子起身还礼,轻声道:“小女子姓顾,名绣娘,原是这镇上的住户,因家中变故,流落至此。公子不嫌弃的话,不妨坐下听小女子弹上一曲。”
柳砚秋见她言辞有礼,举止端庄,心中顿生好感,便在石凳上坐下。绣娘指尖轻拨,琴声再次响起,这次曲调却与方才不同,时而如清泉流淌,时而如细雨润物,直听得柳砚秋如痴如醉。
一曲终了,绣娘轻轻叹了口气,道:“公子可知,这琴曲名唤《凤求凰》,乃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定情之曲。小女子虽为女儿身,却也羡慕他们的情深义重。”
柳砚秋点头道:“姑娘琴技高超,在下生平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此动人的琴声。只是姑娘独自一人在此,夜深露重,多有不便,不知家中可还有亲人?”
绣娘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悲伤,低声道:“父母早逝,兄长又在战乱中失散,如今只剩小女子一人,寄居在这破庙之中。”说罢,竟落下泪来。
柳砚秋见她哭得伤心,心中甚是不忍,忙掏出帕子递过去,道:“姑娘莫要悲伤,若不嫌弃,在下家中尚有几间空房,姑娘可搬去暂住,也免得在此受冻挨饿。”
绣娘接过帕子,擦了擦眼泪,感激地说道:“公子大恩,小女子无以为报。只是男女有别,小女子若搬去公子家中,恐怕会遭人非议。”
柳砚秋笑道:“姑娘多虑了,在下父母双亡,家中只有一个老仆,姑娘住过去,正好与老仆作伴,也免得在下一人孤寂。”
绣娘犹豫了片刻,终究还是点了点头,道:“既如此,小女子就叨扰公子了。”
第二日,柳砚秋雇了辆马车,将绣娘接回了枕月庐。老仆柳福见主人带回来个年轻女子,先是一愣,随后便心领神会地笑了,忙不迭地收拾出一间东厢房,给绣娘住下。
自那以后,绣娘便在枕月庐住了下来。她每日里帮着柳福做饭洗衣,闲时便在院中赏花抚琴,与柳砚秋谈诗论画,日子过得倒也惬意。柳砚秋发现,绣娘不仅琴技高超,还写得一手好字,对经史子集也颇有见解,心中更是钦佩不已。
不知不觉,三个月过去了。这日,柳砚秋正在书房读书,忽见绣娘匆匆走了进来,脸色苍白,眼中满是惊恐。
“公子,不好了,外面来了一群人,说要抓我去见官!”绣娘颤抖着说道。
柳砚秋大吃一惊,忙放下书本,走到门口一看,只见十几个衙役正举着灯笼,气势汹汹地往这边赶来。
“柳公子,有人状告你窝藏妖女,速速将那女子交出来!”为首的衙役大声喝道。
柳砚秋心中疑惑,忙问道:“官爷何出此言?在下家中只有一位顾姑娘,乃是良家女子,何来妖女之说?”
正说着,人群中挤出来一个中年男子,指着绣娘骂道:“就是她!半年前我家闺女突然暴毙,后来有人看见这妖女在坟前出没,定是她害死了我家闺女,借尸还魂!”
柳砚秋这才明白,原来镇上有人将绣娘当成了妖怪。他正要分辩,却见绣娘忽然跪在地上,泪如雨下:“公子,对不起,我骗了你。其实我并非凡人,而是坟中女鬼。半年前我见公子在坟前读书,心生爱慕,便化作人形与你相见。如今真相大白,我不能再连累公子了。”
柳砚秋闻言,如遭雷击,呆呆地望着绣娘,一时说不出话来。他想起这三个月来与绣娘相处的点点滴滴,她温柔善良,知书达理,哪里像个妖怪?
“不,我不信!”柳砚秋忽然大声说道,“就算你是女鬼又如何?你从未害过人,反而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我柳砚秋岂是那种以貌取人、以妖魔之分看待他人的俗子?”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621/170392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