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那些事32 鲁班造桥遇神仙
推荐阅读:魅力点满,继承游戏资产、诸天:无数的我,加入聊天群、无始皇手谕,不得出银河边关、牧者密续、快穿世界吃瓜第一线、归义非唐、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仙岛养鸡:家族靠卖鸡蛋崛起、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帝国崛起:西班牙、
鲁班蹲在断桥残桩上,手指轻轻抚过被洪水啃噬得犬牙交错的石料。七月的阳光像熔化的铜汁浇在河面上,把浑浊的浪涛照得泛着赤金。对岸挑担子的货郎在烈日下扯着嗓子吆喝,声音却被三十丈宽的河面吞得支离破碎——自打三日前暴雨冲垮了这座百年老桥,两岸百姓便如同被天河割断的牛郎织女。
"师父,这河底怕是有妖物作祟。"小徒弟阿木抱着墨斗凑过来,衣襟上沾着昨夜熬制鱼鳔胶的焦黄痕迹。他指向河道中央翻涌的漩涡,那水涡旋转得极不寻常,像是被无形的手搅动着,连漂浮的枯枝落叶都绕着它走。
鲁班从腰间解下青铜矩尺,冰凉的尺身贴着掌心纹路。他想起三年前在蜀道修建栈桥时,也曾见过这般诡异的旋涡。当时七个石匠绑着绳索下到河谷,第二天清晨只寻回五具缠满水草的尸首,剩下两人连骨头渣子都没找着。
"不是妖物。"他站起身,松木屐在断桥上敲出笃笃闷响,"是河床底下有东西卡着水脉。"说话间,矩尺突然在掌心震颤起来,尺端铜铃无风自鸣。鲁班瞳孔猛地收缩,他看到旋涡深处闪过一抹幽蓝,像是巨兽睁开的独眼。
对岸忽然传来喧哗。十几个光着脊梁的汉子推着木轮车,车上堆着新伐的樟木。领头的老汉姓赵,是方圆百里最有经验的筏工,此刻却对着河水直跺脚:"这水鬼旋涡吞了朝廷派来的三拨工匠,昨夜连王把头的桃木镇水剑都折了!"
鲁班解下束发的草绳,任河风把花白的鬓发吹得凌乱。他弯腰拾起块青石抛进漩涡,石块未及水面就被无形之力扯得粉碎。"明日寅时三刻,备三百斤铁砂。"他突然开口,惊得阿墨手里的墨斗险些摔落,"要磁州窑烧过三遍的熟铁砂,颗粒不能大过芝麻。"
更深露重时,鲁班独自提着羊角灯来到河边。灯影摇曳中,他看见漩涡上方坐着个戴斗笠的老者,细竹钓竿竟直直探入湍急的水流。更奇的是那钓线非麻非丝,在月光下泛着银鳞般的光泽,随老者手腕轻抖,竟在漩涡中心画出个完整的太极图案。
"后生仔,借个火?"老者转头露出张布满沟壑的脸,皱纹里嵌着河泥,眼睛却亮得像淬过火的钢钉。鲁班递上火折子的手忽然僵住——老人脚边的鱼篓里,分明游着条双头锦鲤,一金一银的鱼头正互相吞吐着水泡。
老者接过火折却不点烟,反倒凑近照着鲁班的面相:"颧骨带煞,眼藏北斗,难怪敢接这阎王差事。"他突然用钓竿戳了戳漩涡,"想要镇住这水眼,得用我鱼钩上挂的物件。"
鲁班定睛看去,银线末端悬着枚乌黑钓钩,形状竟与他在蜀道见过的古羌族镇水符一模一样。未及细问,老者已收起钓竿:"明日午时,拿三百斤铁砂来换这钩子。记住,砂要炒得通红,掺不得半点朱砂雄黄。"
次日正午,河滩上架起七口陶瓮。鲁班亲自抡动铁铲,将磁州铁砂混着粗盐翻炒。三百斤砂粒在瓮中哗啦作响,渐渐泛出暗红光泽。当最后一铲砂出锅时,对岸忽然传来惊呼——老者不知何时出现在漩涡中央,蓑衣下摆竟滴水不沾。
"倒!"老者暴喝如雷。滚烫的铁砂倾入漩涡的刹那,整条河突然沸腾起来。阿墨看见水中升起十八道水柱,每道水柱顶端都托着个模糊人影,看衣着正是前些日子失踪的工匠。铁砂遇水凝成赤色锁链,将那些人影牢牢缚住拖回河底。
老者甩出钓钩,乌黑的钩子竟将三百斤铁砂尽数吸入,化作枚拳头大的玄铁重钩。"今夜子时,用这钩子钓上来的东西,便是建桥的根基。"他说完这句话,鱼篓里的双头锦鲤突然跃出,在空中化作金银两道流光没入鲁班袖中。
三更梆响时,河岸挤满了举着火把的百姓。鲁班立于新扎的竹筏上,玄铁钩系着十股浸过桐油的麻绳。当钩子沉入漩涡的瞬间,整条河发出龙吟般的轰鸣。十八个精壮汉子拉着绳索,臂上肌肉暴起如盘根老松。
"起——"鲁班挥动令旗。竹筏在浪涛中剧烈摇晃,麻绳绷得笔直。忽然一道青光破水而出,钩子上竟挂着块布满孔洞的巨石。那石头表面布满螺旋纹路,每个孔洞都喷涌着冰冷的水雾。
"千年磁母!"赵老汉扑通跪倒,"难怪水脉紊乱,原来河底藏着这等灵物!"鲁班用矩尺轻敲石面,尺端铜铃顿时响成一片。他恍然大悟:正是这块天然磁石扰乱水流,寻常建材根本无法在此立足。
玄铁钩突然自动飞回老者手中,老者的身影在月光下渐渐透明:"桥墩需用磁母为心,外层裹以生铁。鱼群洄游之路,便是桥拱该有的弧度。"说罢化作白鹭冲天而起,夜空里飘落三片鹤羽,落在鲁班掌中化作金、银、铜三枚鱼形铆钉。
三个月后,新桥落成典礼上,两岸百姓惊见桥身布满鱼鳞状纹路。更奇的是每逢雨季,成群鲤鱼逆流而上,必定在桥拱处摆尾三下方才离去。赵老汉说那夜曾见鲁班在磁母石上雕刻双鱼戏水图,而桥墩铁壳里,隐约可见金银两道游光。
如今那桥仍跨在黄河支流上,桥头石碑阴刻着首无题诗:铁砂钓得磁母出,双鱼化铆镇水府。莫道神仙不露相,匠心通处即天工。据说雷雨夜贴近桥墩细听,还能听见当年三百斤铁砂在漩涡中叮当作响。
"师父,这河底怕是有妖物作祟。"小徒弟阿木抱着墨斗凑过来,衣襟上沾着昨夜熬制鱼鳔胶的焦黄痕迹。他指向河道中央翻涌的漩涡,那水涡旋转得极不寻常,像是被无形的手搅动着,连漂浮的枯枝落叶都绕着它走。
鲁班从腰间解下青铜矩尺,冰凉的尺身贴着掌心纹路。他想起三年前在蜀道修建栈桥时,也曾见过这般诡异的旋涡。当时七个石匠绑着绳索下到河谷,第二天清晨只寻回五具缠满水草的尸首,剩下两人连骨头渣子都没找着。
"不是妖物。"他站起身,松木屐在断桥上敲出笃笃闷响,"是河床底下有东西卡着水脉。"说话间,矩尺突然在掌心震颤起来,尺端铜铃无风自鸣。鲁班瞳孔猛地收缩,他看到旋涡深处闪过一抹幽蓝,像是巨兽睁开的独眼。
对岸忽然传来喧哗。十几个光着脊梁的汉子推着木轮车,车上堆着新伐的樟木。领头的老汉姓赵,是方圆百里最有经验的筏工,此刻却对着河水直跺脚:"这水鬼旋涡吞了朝廷派来的三拨工匠,昨夜连王把头的桃木镇水剑都折了!"
鲁班解下束发的草绳,任河风把花白的鬓发吹得凌乱。他弯腰拾起块青石抛进漩涡,石块未及水面就被无形之力扯得粉碎。"明日寅时三刻,备三百斤铁砂。"他突然开口,惊得阿墨手里的墨斗险些摔落,"要磁州窑烧过三遍的熟铁砂,颗粒不能大过芝麻。"
更深露重时,鲁班独自提着羊角灯来到河边。灯影摇曳中,他看见漩涡上方坐着个戴斗笠的老者,细竹钓竿竟直直探入湍急的水流。更奇的是那钓线非麻非丝,在月光下泛着银鳞般的光泽,随老者手腕轻抖,竟在漩涡中心画出个完整的太极图案。
"后生仔,借个火?"老者转头露出张布满沟壑的脸,皱纹里嵌着河泥,眼睛却亮得像淬过火的钢钉。鲁班递上火折子的手忽然僵住——老人脚边的鱼篓里,分明游着条双头锦鲤,一金一银的鱼头正互相吞吐着水泡。
老者接过火折却不点烟,反倒凑近照着鲁班的面相:"颧骨带煞,眼藏北斗,难怪敢接这阎王差事。"他突然用钓竿戳了戳漩涡,"想要镇住这水眼,得用我鱼钩上挂的物件。"
鲁班定睛看去,银线末端悬着枚乌黑钓钩,形状竟与他在蜀道见过的古羌族镇水符一模一样。未及细问,老者已收起钓竿:"明日午时,拿三百斤铁砂来换这钩子。记住,砂要炒得通红,掺不得半点朱砂雄黄。"
次日正午,河滩上架起七口陶瓮。鲁班亲自抡动铁铲,将磁州铁砂混着粗盐翻炒。三百斤砂粒在瓮中哗啦作响,渐渐泛出暗红光泽。当最后一铲砂出锅时,对岸忽然传来惊呼——老者不知何时出现在漩涡中央,蓑衣下摆竟滴水不沾。
"倒!"老者暴喝如雷。滚烫的铁砂倾入漩涡的刹那,整条河突然沸腾起来。阿墨看见水中升起十八道水柱,每道水柱顶端都托着个模糊人影,看衣着正是前些日子失踪的工匠。铁砂遇水凝成赤色锁链,将那些人影牢牢缚住拖回河底。
老者甩出钓钩,乌黑的钩子竟将三百斤铁砂尽数吸入,化作枚拳头大的玄铁重钩。"今夜子时,用这钩子钓上来的东西,便是建桥的根基。"他说完这句话,鱼篓里的双头锦鲤突然跃出,在空中化作金银两道流光没入鲁班袖中。
三更梆响时,河岸挤满了举着火把的百姓。鲁班立于新扎的竹筏上,玄铁钩系着十股浸过桐油的麻绳。当钩子沉入漩涡的瞬间,整条河发出龙吟般的轰鸣。十八个精壮汉子拉着绳索,臂上肌肉暴起如盘根老松。
"起——"鲁班挥动令旗。竹筏在浪涛中剧烈摇晃,麻绳绷得笔直。忽然一道青光破水而出,钩子上竟挂着块布满孔洞的巨石。那石头表面布满螺旋纹路,每个孔洞都喷涌着冰冷的水雾。
"千年磁母!"赵老汉扑通跪倒,"难怪水脉紊乱,原来河底藏着这等灵物!"鲁班用矩尺轻敲石面,尺端铜铃顿时响成一片。他恍然大悟:正是这块天然磁石扰乱水流,寻常建材根本无法在此立足。
玄铁钩突然自动飞回老者手中,老者的身影在月光下渐渐透明:"桥墩需用磁母为心,外层裹以生铁。鱼群洄游之路,便是桥拱该有的弧度。"说罢化作白鹭冲天而起,夜空里飘落三片鹤羽,落在鲁班掌中化作金、银、铜三枚鱼形铆钉。
三个月后,新桥落成典礼上,两岸百姓惊见桥身布满鱼鳞状纹路。更奇的是每逢雨季,成群鲤鱼逆流而上,必定在桥拱处摆尾三下方才离去。赵老汉说那夜曾见鲁班在磁母石上雕刻双鱼戏水图,而桥墩铁壳里,隐约可见金银两道游光。
如今那桥仍跨在黄河支流上,桥头石碑阴刻着首无题诗:铁砂钓得磁母出,双鱼化铆镇水府。莫道神仙不露相,匠心通处即天工。据说雷雨夜贴近桥墩细听,还能听见当年三百斤铁砂在漩涡中叮当作响。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621/170387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