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九州民间志 > 清朝那些事13 乾隆帝与海宁陈氏

清朝那些事13 乾隆帝与海宁陈氏

推荐阅读:都市无敌战神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楠战龙归来林北苏婉战龙归来林北苏婉_逆剑狂神林轩唐玉林轩唐玉林轩是哪部小说主角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的仲秋,钱塘江潮汛如期而至。海宁盐官镇的海塘边,一位身着青布长衫的老者负手而立,凝视着天际翻涌的白线。江风掠过他斑白的鬓角,将怀中泛黄的宣纸吹起一角,露出上面斑驳的朱批:"朕之身世,实乃天家机密,断不可轻泄于人。"
    这位老者正是海宁陈氏的后人陈邦直。此刻他手中握着的,是乾隆帝第三次南巡时亲笔写下的密诏。二十年前那个暴雨如注的夜晚,当朝天子在陈府书房对他说的话,此刻又在耳畔回响:"朕每次见你陈家的楠木梁柱,总觉得比紫禁城的还要亲切些。"
    雍正元年(1723年)的紫禁城飘着细雪,永和宫的暖阁里,侧福晋钮祜禄氏正咬着锦帕忍耐阵痛。产婆的银针在烛火下泛着冷光,突然一声婴儿啼哭划破寂静,却让在场所有人脸色大变——这个本该是皇子的婴孩,竟生得面白如雪,耳后还有颗朱砂痣。
    "这孩子怕是养不活。"产婆战战兢兢地禀告。钮祜禄氏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突然想起数月前在白云观求得的签文:"玉兔捣药遇金蟾,真龙岂是池中物。"她攥紧被角,眼神逐渐坚定:"去把陈阁老的夫人请来。"
    与此同时,海宁陈家的西跨院同样灯火通明。陈夫人王氏刚刚诞下麟儿,望着襁褓中粉雕玉琢的婴儿,她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血染红了襁褓,陈阁老陈元龙握着妻子的手老泪纵横:"夫人安心,为夫定要寻遍天下名医。"
    当紫禁城的马车悄然驶入海宁陈家的后门时,正值寅时三刻。钮祜禄氏裹着狐裘下车,怀中婴儿的啼哭声在雪夜里格外清晰。陈元龙亲自掀开轿帘,两位母亲四目相对的刹那,仿佛听见命运齿轮转动的声响。
    乾隆十六年(1751年)的春天,陈邦直正在家中整理先祖遗稿。忽然听见前院喧哗,管家慌慌张张跑来:"少爷,皇上来了!"
    年轻的皇帝身着青衫,漫步在陈家花园的九曲回廊间。陈邦直注意到,皇帝的目光总是有意无意地停留在廊柱的榫卯结构上。"陈爱卿,"乾隆忽然开口,"朕观你家园林,为何多用楠木?"
    陈邦直心头一惊,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叮嘱:"若有天家之人问及木材,便说这是前朝旧物。"他定了定神:"回皇上,此乃康熙爷南巡时所赐。"乾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手指轻轻摩挲着廊柱上的云龙纹。
    夜晚的书房里,烛影摇曳。乾隆突然从龙纹锦盒中取出一幅画像,正是陈邦直的曾祖父陈元龙。"朕观此画,总觉与朕有几分相似。"皇帝的声音低沉如潭水。陈邦直扑通跪地,额头沁出冷汗:"皇上说笑了,草民岂敢与天家相比。"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陈邦直在病榻前接到密旨。当他颤巍巍打开黄绫圣旨,两行朱批让他老泪纵横:"朕将于归政前再赴海宁,望卿准备族谱以待。"
    这次南巡,乾隆特意选择在海宁驻跸。深夜的陈府密室里,陈邦直捧着泛黄的族谱,手指划过"陈元龙"三个字。"这是圣祖爷御赐的玉如意,"乾隆从怀中取出一柄温润的羊脂玉如意,"当年令祖陈元龙呈进给孝圣宪皇后的贺礼,怎么会在朕的寝宫里?"
    陈邦直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血染红了衣襟。他艰难地从怀中掏出半块玉佩:"皇上请看,这是家传的...传家宝。"乾隆接过玉佩,发现与自己常年佩戴的那半块严丝合缝。江潮的轰鸣声从远处传来,皇帝的眼眶渐渐湿润。
    "老臣...老臣有罪..."陈邦直气息奄奄。乾隆按住他的手:"朕不怪你,要怪就怪这命运弄人。"窗外传来海宁潮的惊涛拍岸声,仿佛在诉说着这个跨越百年的秘密。
    嘉庆四年(1799年)的深秋,陈邦直在临终前将密诏和半块玉佩交给孙子陈垣。"记住,"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海宁潮声不断,陈家的秘密就永远存在。"
    如今的陈阁老宅,依然保留着乾隆帝御笔亲题的"爱日堂"匾额。每年中秋观潮时节,总会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海塘边徘徊,凝视着那片潮起潮落的江面。他们说,在那轰鸣的潮声里,还能听见百年前两位母亲交换婴儿时的叹息,看见年轻皇帝在陈府花园寻找身世线索的身影。
    这个流传了三百年的传说,究竟是历史的真相还是民间的想象?或许正如钱塘江水般,真相永远隐藏在奔腾不息的浪花里。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沉浮的人物,他们的情感与命运,却如同海宁潮般,在岁月的沙滩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621/170385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