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招揽荀彧、荀攸叔侄

推荐阅读:狼性小叔,别玩我!穿越来的少年宗主被弃三年:我靠茶艺让全族自相残杀失忆改嫁,渣男跪地叫皇婶快穿:宿主改造虐文世界华山转生挫骨扬灰?重生后我手刃父皇夺帝位疯批病娇?不,是清冷温柔大姐姐惊!玄学老祖宗带全家炮灰逆袭心中光芒

    就在姚广孝去往袁隗府邸,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对付那个老狐狸之时。
    刘羽则是在一众锦衣卫的护卫之下,来到了荀府。
    “微臣荀彧,参见太子殿下!”
    “微臣荀攸,见过太子殿下。”
    二人在看到刘羽到来之后,恭恭敬敬的朝着刘羽行礼。
    刘羽只是微微颔首,淡然一笑。
    “本宫早就已经听过二位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真不同凡响。”
    “二位不愧是出身名门,气质高贵,身上都散发出几分儒雅的气息。”
    倘若旁人被刘羽这位大汉太子一顿夸奖,早就已经心花怒放,乐此不疲。
    然而荀攸二人对此,却无动于衷,脸上没有流露出任何的表情变化。
    二人不由的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些许疑惑。
    他们也不清楚,眼前这位大汉太子,亲自驾临荀府,究竟意欲何为。
    略微思索一番,荀彧拱了拱手,试探性的询问道:“敢问太子殿下,今日前来,可有何事吩咐我等?”
    刘羽也是快人快语,懒得跟荀彧二人弯弯绕绕,反而直截了当的说道:“实不相瞒,本宫今日前来,乃是看中的两位的大才,特地请两位出山,助本宫一臂之力。”
    “本宫不才,身为刘氏皇族后裔,自然也有着雄心抱负,愿与诸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言一出,荀攸二人震惊不已,脸上流露出一股前所未有的精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无论荀攸还是荀彧,二人嘴里,都在不断的嘟囔这几句话。
    显然,他们也没有想到,刘羽居然会有如此的雄心壮志。
    这一刻,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位既往开来,雄才伟略的君主,开创一片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
    在这位君主的教导之下,万民归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一刻,荀攸那颗沉寂许久的心,都怦然心动,早已彻底为之折服。
    就连荀彧的心,似乎也为之震动。
    在进行了短暂的纠结与思考之后,荀彧觉得,有些话还是说开了为好。
    “太子殿下的确年轻有为,拥有着雄心壮志,然而有句话说得好道不同不相与谋,请恕在下无礼,不能够为太子殿下效命了。”
    “太子天下是个聪明人,有些话就用不着在下多说什么,自然会领会的。”
    听到荀彧的表态,刘羽并没有太多的意外,反而冷笑一声:“敢问文若,不知你此生志向如何?”
    听闻此言,荀彧思索一番,拱了拱手:“在下只希望此生能够守住先祖的学说,若有可能,尽在下的努力,为大汉天下贡献自己的一番力量。”
    这番话,也让刘羽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有人说荀彧只是一个儒家的奇节之士,他既不是所谓的汉室忠臣,也不是曹操的党羽。
    在刘羽看来,荀彧的确是一个受到儒家文化熏陶之人。
    儒家文化讲的是忠君爱国,这一点在荀彧的身上也体现无疑。
    可他的忠君爱国,不是那种所谓的汉室死忠,他终于的乃是整个天下有心想要恢复汉室,只想做一个汉家忠臣罢了。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文若此言也不无道理。”
    “可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至此动乱之际,何不建功立业,保境安民使得国泰民安。赢得生前身后名,也不枉来这世间一趟。”
    荀彧不由的瞪大双眼,貌似觉得刘羽这番话,的确是有一定的道理。
    就连旁边的荀攸,听闻此言,也不由得感慨万千,眼神中充满着敬佩。
    学的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他们二人,原本都是有本事,有才能的人,自然也想为国效力。
    唯一的芥蒂,无非就是刘羽的所作所为。
    可仔细想来,刘羽作为大汉帝国的太子,原本就应该继承皇位,君临天下。
    在饱受迫害之时,不过是提前动用的手段,保全自己,也保全大汉江山,也无不可。
    二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对方的决心,不由的淡然一笑。
    回过头来,齐刷刷地朝着刘羽拱了拱手:“太子殿下一番话,简直就是振聋发聩,也让我等羞愧万分,我叔侄二人已经决定入朝为官,只是我二人才疏学浅,不知太子殿下是否看得上我二人。”
    “二位既然有意入朝为官,本宫岂能够有说看不上的道理。”
    “这样,由文若暂代洛阳令的职位,掌管洛阳一切民生事务,公达担任河南尹,待到本宫登正式登基称帝之后,另有重赏。”
    “本宫可以向二位保证,将来三公九卿之一,定有二位一席之地。”
    听闻此言,无论是荀攸还是荀彧,都是大喜过望。
    三公九卿是什么概念?
    作为大汉朝文官最为耀眼的存在,也是整个大汉帝国最高行政长官之一,手握实权。
    可不是有一定的名头与实力,就能够担任的。
    不仅需要有着足够多的履历,还要有足够的名声以及实力,有一定的积累,方才有机会,成为三公九卿的一员。
    虽然二人对于自己的才学与能力,都有一定的自信,现在不过是小有名气罢了。
    放眼整个大汉朝,都是不起眼的存在。
    未曾想到,刘羽一上来,就将洛阳令、河南尹,这两个极其重要的实权职位,交到二人的手中,甚至还允诺二人三公九卿之位。
    二人也不是傻子,短暂的激动之后也明白。
    刘羽此举,一来是看在二人出生于荀家这等名门望族的身上,未免没有借此机会,招揽世家大族以及其余的人才,
    其二便是看上了二人的真才实学,对他们才能的一种欣赏以及肯定。
    河南尹看似只是郡守职位。
    那也要看看河南尹位于哪里。
    作为司隶地区的一个郡,其身份地位可想而知。
    至于洛阳令的含权量,看似并不如河南尹。
    可洛阳作为大汉京城之所在,相当于首都市长。
    如此职位,压根就不是外地一届郡守,能够与之媲美的。
    就更不用说刘羽后面的承诺。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608/170161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