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美利坚下场参战
推荐阅读:从零开始的异世界工业、至尊神瞳凌峰苏琳、永恒武神、拳头灌铅,不服就干。、开局签到荒古圣体、开局被分手,我成名探后前女友后悔了、闪婚亿万大老公、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穿成三岁小暴君的娘?我直接摆烂、她闪婚了千亿首富、
自巴库油田惨遭炸毁,苏联的石油产量便如同断崖般急转直下,从每年高达 2700 万吨的可观数字,锐减至仅有 800 万吨。这一巨大落差,使得苏联在石油资源方面,相较于德国 600 万吨的储备,已不再占据显着优势。
德国尽管表面上看似石油紧缺,但凭借着严谨细致的规划与不懈努力,通过精打细算、节省石油使用,同时积极采取开源节流的策略,成功维持着战争机器的运转。其中,煤炭合成石油技术的运用,成为德国缓解石油困境的重要手段。
随着全国战争总动员的全面展开,德国对民间汽车的使用实施了严格限制。街道上,以往常见的民用汽车逐渐被以“老头乐”为代表的简易交通工具所取代。这一举措,不仅为德国节省了大量石油资源,预计节省量可达几十万吨之巨,同时,也在不经意间变相支持了大明王朝蓬勃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发电量相对充足,这使得民众在出行方式改变的情况下,并未引发太大的反抗情绪,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在施佩尔这位杰出领导者的全力推动下,德国煤制油产业取得了显着成效,产量能够达到 400 万吨。此外,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也为德国贡献了 200 万吨石油。如此一来,德国总计拥有 600 多万吨的石油储备,对于处于防御阶段的德军而言,这一数量足以支撑前线的基本需求。毕竟,防御状态下的用油规模,仅仅约为进攻时的三分之一。
然而,即便如此,德军仍面临着 400 多万吨的石油缺口。为解燃眉之急,大明王朝特批准葡萄牙和西班牙联合王国与德国进行秘密石油贸易,以支持德军作战。但这并非无偿援助,鉴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利益考量,德国必须为这四百多万吨的石油贸易付出相应代价。若没有大明货币,就必须用美元或黄金进行结算。朱由检深知其中利害,在这件事上毫不含糊,毕竟“亲兄弟,明算账”,唯有如此,才能堵住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嘴巴,确保贸易顺利进行。
反观苏军,失去巴库油田后,仅依靠 800 万吨的石油产能,着实有些捉襟见肘。而且,苏军的坦克和飞机相较于德军同类装备,更为耗油,这无疑让苏联的石油供应形势雪上加霜。此时的约瑟夫,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心急如焚。
苏联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石油的生成并非一蹴而就,急切之间,其他资源难以迅速转化为石油。苏军为恢复巴库油田的产能,可谓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然而,效果却差强人意。究其原因,当初苏军自己为防止油田落入敌手,提前在油井中灌注了大量混凝土,而后林虎将军率领的部队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进一步破坏,撤离时甚至还在油田区域埋下大批地雷。这一系列举措,使得苏军想要及时恢复油田产能变得异常艰难。朱由检的这一招可谓相当狠辣,气得约瑟夫暴跳如雷,却又无计可施。
得益于充足的石油供应,以及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等先进装备的加入,曼施坦因元帅得以在哈尔科夫发动了一场漂亮的反击战,再次给予苏军沉重打击。这一次,苏军似乎被打得“疼痛难忍”,约瑟夫深刻意识到,若美军再不介入战场,仅凭苏军自身的人力资源,想要战胜德国,难度极大。一时间,德苏双方陷入了战略防御的相持阶段,战争局势陷入胶着。
为打破这一僵局,约瑟夫紧急邀约美英首脑齐聚德黑兰举行会议。在会议中,约瑟夫言辞急切地要求美英两国加速向苏俄援助大量军用物资和粮食,同时,强烈要求美利坚直接下场参战。他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若美国拒绝参战,苏军将考虑与德国媾和。
此时的美利坚,同样心急如焚。一旦德苏媾和,美利坚此前为支持苏联所付出的诸多努力与资源,都将付诸东流,德国与大明王朝无疑将成为最大受益者。这一结果,是美利坚那些精于算计的政客们无论如何都不愿看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时空里,曾经的“小日本”,也就是东瀛国,早已成为大明王朝的一个地区。曾经的大和民族,在这十几年的岁月中,已被大明文化影响,民族进行深度融合,改称东瀛族。尽管仍有极少数人自称是大和遗民,但早已无人关注,他们的声音如同风中残烛,渐渐被历史的洪流淹没。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不会发生诸如偷袭珍珠港之类的事件。
如此一来,为了推动美利坚参战,鹰酱(代指美国某些势力)必须精心导演另一出事件,以此激怒美利坚民众,促使国会通过战争决议,从而让美国正式投身世界大战。
1669 年的某一天,一艘满载着游客的美国豪华游轮,在其盛大的首航仪式后,缓缓驶向北大西洋。当游轮航行至纽芬兰海岸外时,突然,一声巨响打破了海面的平静,游轮撞上了水雷,瞬间船身剧烈摇晃,海水汹涌灌入。在一片混乱与绝望的呼喊声中,游轮迅速下沉。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仅有几百人幸运获救,上千人不幸葬身海底,场面极其惨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德国尽管表面上看似石油紧缺,但凭借着严谨细致的规划与不懈努力,通过精打细算、节省石油使用,同时积极采取开源节流的策略,成功维持着战争机器的运转。其中,煤炭合成石油技术的运用,成为德国缓解石油困境的重要手段。
随着全国战争总动员的全面展开,德国对民间汽车的使用实施了严格限制。街道上,以往常见的民用汽车逐渐被以“老头乐”为代表的简易交通工具所取代。这一举措,不仅为德国节省了大量石油资源,预计节省量可达几十万吨之巨,同时,也在不经意间变相支持了大明王朝蓬勃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发电量相对充足,这使得民众在出行方式改变的情况下,并未引发太大的反抗情绪,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在施佩尔这位杰出领导者的全力推动下,德国煤制油产业取得了显着成效,产量能够达到 400 万吨。此外,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也为德国贡献了 200 万吨石油。如此一来,德国总计拥有 600 多万吨的石油储备,对于处于防御阶段的德军而言,这一数量足以支撑前线的基本需求。毕竟,防御状态下的用油规模,仅仅约为进攻时的三分之一。
然而,即便如此,德军仍面临着 400 多万吨的石油缺口。为解燃眉之急,大明王朝特批准葡萄牙和西班牙联合王国与德国进行秘密石油贸易,以支持德军作战。但这并非无偿援助,鉴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利益考量,德国必须为这四百多万吨的石油贸易付出相应代价。若没有大明货币,就必须用美元或黄金进行结算。朱由检深知其中利害,在这件事上毫不含糊,毕竟“亲兄弟,明算账”,唯有如此,才能堵住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嘴巴,确保贸易顺利进行。
反观苏军,失去巴库油田后,仅依靠 800 万吨的石油产能,着实有些捉襟见肘。而且,苏军的坦克和飞机相较于德军同类装备,更为耗油,这无疑让苏联的石油供应形势雪上加霜。此时的约瑟夫,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心急如焚。
苏联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石油的生成并非一蹴而就,急切之间,其他资源难以迅速转化为石油。苏军为恢复巴库油田的产能,可谓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然而,效果却差强人意。究其原因,当初苏军自己为防止油田落入敌手,提前在油井中灌注了大量混凝土,而后林虎将军率领的部队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进一步破坏,撤离时甚至还在油田区域埋下大批地雷。这一系列举措,使得苏军想要及时恢复油田产能变得异常艰难。朱由检的这一招可谓相当狠辣,气得约瑟夫暴跳如雷,却又无计可施。
得益于充足的石油供应,以及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等先进装备的加入,曼施坦因元帅得以在哈尔科夫发动了一场漂亮的反击战,再次给予苏军沉重打击。这一次,苏军似乎被打得“疼痛难忍”,约瑟夫深刻意识到,若美军再不介入战场,仅凭苏军自身的人力资源,想要战胜德国,难度极大。一时间,德苏双方陷入了战略防御的相持阶段,战争局势陷入胶着。
为打破这一僵局,约瑟夫紧急邀约美英首脑齐聚德黑兰举行会议。在会议中,约瑟夫言辞急切地要求美英两国加速向苏俄援助大量军用物资和粮食,同时,强烈要求美利坚直接下场参战。他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若美国拒绝参战,苏军将考虑与德国媾和。
此时的美利坚,同样心急如焚。一旦德苏媾和,美利坚此前为支持苏联所付出的诸多努力与资源,都将付诸东流,德国与大明王朝无疑将成为最大受益者。这一结果,是美利坚那些精于算计的政客们无论如何都不愿看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时空里,曾经的“小日本”,也就是东瀛国,早已成为大明王朝的一个地区。曾经的大和民族,在这十几年的岁月中,已被大明文化影响,民族进行深度融合,改称东瀛族。尽管仍有极少数人自称是大和遗民,但早已无人关注,他们的声音如同风中残烛,渐渐被历史的洪流淹没。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不会发生诸如偷袭珍珠港之类的事件。
如此一来,为了推动美利坚参战,鹰酱(代指美国某些势力)必须精心导演另一出事件,以此激怒美利坚民众,促使国会通过战争决议,从而让美国正式投身世界大战。
1669 年的某一天,一艘满载着游客的美国豪华游轮,在其盛大的首航仪式后,缓缓驶向北大西洋。当游轮航行至纽芬兰海岸外时,突然,一声巨响打破了海面的平静,游轮撞上了水雷,瞬间船身剧烈摇晃,海水汹涌灌入。在一片混乱与绝望的呼喊声中,游轮迅速下沉。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仅有几百人幸运获救,上千人不幸葬身海底,场面极其惨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582/168730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