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德国进入全国总动员
推荐阅读:都市无敌战神、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楠、战龙归来林北苏婉、战龙归来、林北苏婉_、逆剑狂神林轩唐玉、林轩唐玉、林轩是哪部小说主角、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世界上,若论能让元首心甘情愿、俯首帖耳听从建议之人,唯有朱由检一人而已。元首,这位历经生死战场洗礼的特殊“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资深老兵,其性格中充斥着偏执、狂妄与目空一切的特质。在他眼中,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能真正令他折服的人物。诸如墨索里尼、佛朗哥、张伯伦、丘吉尔,乃至约瑟夫,统统被他视作等闲之辈,全然不放在眼里。
然而,元首内心深处却无比清楚,若想助力德国实现称霸欧洲的野心,真正值得信赖且能依靠的盟友,唯有朱由检以及他背后的大明王朝。正因如此,元首才会公然放言:“唯有德意志与高贵的东方人,方能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赢得最终的胜利。”
此刻,经朱由检一番言辞犀利的当头棒喝,元首犹如从混沌的迷雾中骤然清醒,彻底从那因磕药而陷入的混乱状态中顿悟过来。
“东方的智慧,果然如浩瀚海洋般博大精深。朱大哥不愧是高瞻远瞩的宏观战略大师,相比之下,我这个所谓的‘微操大师’,目光着实短浅许多。”元首的话语中,夸赞之意溢于言表,同时又夹杂着几分自我解嘲的意味。
说着,元首亲自端起一杯色泽殷红的红酒,恭敬地递给朱由检,而后满脸诚恳地向他请教:“如今,美利坚对苏联的援助如潮水般涌来,我德军已然感到压力巨大,几乎快要扛不住了。斯大林格勒的那场惨败,朱大哥你也亲眼目睹了。在这般严峻的形势下,我们究竟该如何做,才能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呢?”
“如今,这场战争已然步入第三个年头。苏军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缓过劲来,开始由守转攻,德军所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斯大林格勒战役之所以会遭遇惨败,你在战略层面犯下了诸多严重错误。”朱由检神情严肃,缓缓说道,“首先,你不应该临时起意决定攻打斯大林格勒,这一决策打乱了原本的战略布局;其次,让精锐的装甲集群部队投身于巷战,更是大错特错。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伤亡约 115 万人,而德军则损失约 85 万人,双方战损比约为 1.35 : 1。这样的战损比在德军历次战役中都是极为罕见的,堪称德军的耻辱,更是战略战术上的重大失败。”朱由检稍作停顿,目光如炬地审视着元首,仿佛要将他内心的想法看穿。
“发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确是我的过错。我没能坚定不移地贯彻南下高加索夺取油田的战略方针,导致兵力分散,最终被苏军各个击破。”元首难得地低下了骄傲的头颅,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那一贯狂妄的性格也在这一刻难得地收敛起来。
“这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必须深入探讨德军未来应采取的作战方式,绝对不能再对某一目标盲目地展开巷战,像斯大林格勒战役这种打法,必须坚决避免。”朱由检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德军在以往的诸多战役中,战损比表现出色,最高时甚至能达到 1 : 7,即便最差也能维持在 1 : 4 左右。按照这样的比例,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投入的 85 万兵力,最差也能给苏军造成 340 万人的伤亡。以这样的战损比持续消耗下去,我们完全可以将苏军拖垮。然而如今,这些精锐的德军却白白牺牲,消灭他们的很多都是苏军的新兵蛋子,你可明白其中的严重性?”朱由检的语气愈发严厉,近乎训斥一般。
“用一个苏军新兵蛋子去换一个德军老兵,而且还是宝贵的坦克兵,我们实在是吃了大亏。老兵意味着什么?这是德军的精锐。这种损失固然是保卢斯指挥不力造成的,但你作为最高统帅,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朱由检毫不留情地直言,全然没有给元首留丝毫情面。
“此外,德军如今面临着兵力短缺、装备严重不足的困境。反观苏军一方,在美国人的大力援助下,可谓是鸟枪换炮。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美国人在背后作祟。他们为约瑟夫武装了大批的预备队,还源源不断地送给苏军大批先进的武器和物资,这才是德军战败的主要原因。”朱由检微微皱眉,眼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如今的苏军,装备了大量性能优良的谢尔曼坦克,还有美国提供的火炮牵引车,甚至连飞机都大批配备。然而,再看看德军,手里的坦克数量少得可怜,燃油严重短缺,更要命的是,还极度缺少战略预备队。如此情形之下,往后这仗可就愈发难打了。”
“那究竟该怎么办才好呢?国内那些老爷们,一个个顽固得很,坚决不肯加班加点干活,一天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简直雷打不动。要是强迫他们加班,我恐怕会失去很多支持率啊。”元首无奈地抱怨着,脸上满是愁容。
“想解决当前的困境,办法还是有的。你应当立刻对德国进行全面的战争总动员,将国内的一切资源都充分调集起来,使整个国家迅速进入战时体制,继续征兵。同时,马上提拔施佩尔为军备与战时生产部部长。此人能力出众,定能加速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的生产。对于燃油方面,要发展煤合成燃油工业,弥补石油的短缺。此外,要尽快加大对新式飞机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最好能研制出远程战略轰炸机。只有夺取制空权,对苏军的乌拉尔工业区展开轰炸,我们才有可能在这场战争中赢得主动,进而取得最终的胜利。”朱由检有条不紊地给出了具体且详尽的方案。
“那虎王坦克该如何处理呢?我听说大明王朝生产了不少虎王坦克。我们德国是不是也应该扩大虎王坦克的产能呢?”元首目光灼灼地看着朱由检,征询他对于虎王坦克的看法。
“还是算了吧!虎王坦克虽然性能极为优秀,但并不适合当前的德军使用。以德国目前的资源储备和生产力水平,根本无法大规模生产虎王坦克。即便勉强生产出几百辆,对于整个战局而言,所能产生的影响也极为有限。倒不如就让我们大明王朝来负责生产。当下德军最为紧缺的,是大批能够立刻投入战场的坦克。在战争中,数量与质量同样重要,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必须拥有足够数量的坦克,才能确保战术的有效实施。”朱由检说得口干舌燥,但依然耐心地讲述着自己的观点。
“我明白了,只有拥有充足的坦克,德军的闪电战优势才能真正得以发挥。明天,我就促使国会通过全国总动员的法令。”希特勒终于下定了决心。事实上,德国的这一全国总动员决定,相较于美国、苏联以及大明王朝三国,已然晚了一年之久。不过,好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然而,元首内心深处却无比清楚,若想助力德国实现称霸欧洲的野心,真正值得信赖且能依靠的盟友,唯有朱由检以及他背后的大明王朝。正因如此,元首才会公然放言:“唯有德意志与高贵的东方人,方能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赢得最终的胜利。”
此刻,经朱由检一番言辞犀利的当头棒喝,元首犹如从混沌的迷雾中骤然清醒,彻底从那因磕药而陷入的混乱状态中顿悟过来。
“东方的智慧,果然如浩瀚海洋般博大精深。朱大哥不愧是高瞻远瞩的宏观战略大师,相比之下,我这个所谓的‘微操大师’,目光着实短浅许多。”元首的话语中,夸赞之意溢于言表,同时又夹杂着几分自我解嘲的意味。
说着,元首亲自端起一杯色泽殷红的红酒,恭敬地递给朱由检,而后满脸诚恳地向他请教:“如今,美利坚对苏联的援助如潮水般涌来,我德军已然感到压力巨大,几乎快要扛不住了。斯大林格勒的那场惨败,朱大哥你也亲眼目睹了。在这般严峻的形势下,我们究竟该如何做,才能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呢?”
“如今,这场战争已然步入第三个年头。苏军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缓过劲来,开始由守转攻,德军所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斯大林格勒战役之所以会遭遇惨败,你在战略层面犯下了诸多严重错误。”朱由检神情严肃,缓缓说道,“首先,你不应该临时起意决定攻打斯大林格勒,这一决策打乱了原本的战略布局;其次,让精锐的装甲集群部队投身于巷战,更是大错特错。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伤亡约 115 万人,而德军则损失约 85 万人,双方战损比约为 1.35 : 1。这样的战损比在德军历次战役中都是极为罕见的,堪称德军的耻辱,更是战略战术上的重大失败。”朱由检稍作停顿,目光如炬地审视着元首,仿佛要将他内心的想法看穿。
“发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确是我的过错。我没能坚定不移地贯彻南下高加索夺取油田的战略方针,导致兵力分散,最终被苏军各个击破。”元首难得地低下了骄傲的头颅,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那一贯狂妄的性格也在这一刻难得地收敛起来。
“这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必须深入探讨德军未来应采取的作战方式,绝对不能再对某一目标盲目地展开巷战,像斯大林格勒战役这种打法,必须坚决避免。”朱由检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德军在以往的诸多战役中,战损比表现出色,最高时甚至能达到 1 : 7,即便最差也能维持在 1 : 4 左右。按照这样的比例,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投入的 85 万兵力,最差也能给苏军造成 340 万人的伤亡。以这样的战损比持续消耗下去,我们完全可以将苏军拖垮。然而如今,这些精锐的德军却白白牺牲,消灭他们的很多都是苏军的新兵蛋子,你可明白其中的严重性?”朱由检的语气愈发严厉,近乎训斥一般。
“用一个苏军新兵蛋子去换一个德军老兵,而且还是宝贵的坦克兵,我们实在是吃了大亏。老兵意味着什么?这是德军的精锐。这种损失固然是保卢斯指挥不力造成的,但你作为最高统帅,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朱由检毫不留情地直言,全然没有给元首留丝毫情面。
“此外,德军如今面临着兵力短缺、装备严重不足的困境。反观苏军一方,在美国人的大力援助下,可谓是鸟枪换炮。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美国人在背后作祟。他们为约瑟夫武装了大批的预备队,还源源不断地送给苏军大批先进的武器和物资,这才是德军战败的主要原因。”朱由检微微皱眉,眼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如今的苏军,装备了大量性能优良的谢尔曼坦克,还有美国提供的火炮牵引车,甚至连飞机都大批配备。然而,再看看德军,手里的坦克数量少得可怜,燃油严重短缺,更要命的是,还极度缺少战略预备队。如此情形之下,往后这仗可就愈发难打了。”
“那究竟该怎么办才好呢?国内那些老爷们,一个个顽固得很,坚决不肯加班加点干活,一天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简直雷打不动。要是强迫他们加班,我恐怕会失去很多支持率啊。”元首无奈地抱怨着,脸上满是愁容。
“想解决当前的困境,办法还是有的。你应当立刻对德国进行全面的战争总动员,将国内的一切资源都充分调集起来,使整个国家迅速进入战时体制,继续征兵。同时,马上提拔施佩尔为军备与战时生产部部长。此人能力出众,定能加速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的生产。对于燃油方面,要发展煤合成燃油工业,弥补石油的短缺。此外,要尽快加大对新式飞机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最好能研制出远程战略轰炸机。只有夺取制空权,对苏军的乌拉尔工业区展开轰炸,我们才有可能在这场战争中赢得主动,进而取得最终的胜利。”朱由检有条不紊地给出了具体且详尽的方案。
“那虎王坦克该如何处理呢?我听说大明王朝生产了不少虎王坦克。我们德国是不是也应该扩大虎王坦克的产能呢?”元首目光灼灼地看着朱由检,征询他对于虎王坦克的看法。
“还是算了吧!虎王坦克虽然性能极为优秀,但并不适合当前的德军使用。以德国目前的资源储备和生产力水平,根本无法大规模生产虎王坦克。即便勉强生产出几百辆,对于整个战局而言,所能产生的影响也极为有限。倒不如就让我们大明王朝来负责生产。当下德军最为紧缺的,是大批能够立刻投入战场的坦克。在战争中,数量与质量同样重要,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必须拥有足够数量的坦克,才能确保战术的有效实施。”朱由检说得口干舌燥,但依然耐心地讲述着自己的观点。
“我明白了,只有拥有充足的坦克,德军的闪电战优势才能真正得以发挥。明天,我就促使国会通过全国总动员的法令。”希特勒终于下定了决心。事实上,德国的这一全国总动员决定,相较于美国、苏联以及大明王朝三国,已然晚了一年之久。不过,好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582/168729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