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吴三桂一战封王

推荐阅读:盖世龙医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太古葬天决证道诸天从射雕开始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冥王出狱综武:靠霹雳武学实现降维打击系统:我把骗子就地正法!人在七零,喜提傻子当老公炼神丹!御神兽!废材大小姐竟是绝世帝女

    很明显,大明王朝要把缅甸收入囊中必然要面临一场艰苦的血战。而想要赢得战争,就必须陆军和海军紧密配合,两面作战。
    彼时,大明王朝的陆军在妙瓦底仅有一个坦克团以及六千步兵。如此单薄的兵力,想要征服幅员辽阔的缅甸,着实是令人难以想象的艰巨任务。即便英国人主动放弃抵抗,仅凭这六千兵力,要统治整个缅甸,也无异于天方夜谭。
    显然,若要达成占领并稳固控制整个缅甸的战略宏图,大明王朝必须大规模增兵。于是,朱由检当机立断,调遣威名赫赫的天策军三万人,协同吴三桂所部五万人,以及白文选统领的三万人,一同挥师缅甸。
    随着这十一万大军的加入,明军实力瞬间大增,宛如猛虎添翼,旋即大举向缅甸的国都仰光进发。然而,缅甸地区地势复杂,山高林密,连绵不绝的崇山峻岭如天然屏障般横亘其间,又有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温江等大江大河奔腾而过,水流湍急,汹涌澎湃。英军更是狡猾地在对岸布下大批精锐兵力,占据有利地形,使得此地易守难攻。
    倘若大明王朝的部队贸然强行渡江,必然会陷入英军的猛烈攻击之下,遭受惨重伤亡。所幸,朱由检拥有一项不为世人所知的神秘传送之术。凭借此术,他得以悄无声息地将大量部队平稳传送到仰光附近。这不仅让明军避免了长途跋涉的艰辛,还成功实现了出其不意的战术穿插,精准地切入敌军防守薄弱的区域。此举动无疑对英军的士气造成了重大打击,宛如一颗重磅炸弹,在英军阵营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当十多万明军如神兵天降般,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仰光团团包围时,驻守在仰光的英军彻底陷入了震惊与慌乱之中。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仿佛看到了天兵下凡,一时间,军心大乱。
    英军司令路易斯·沃顿见状,惊恐万分,急忙向远在千里之外的东印度公司发出求救信号,恳请其火速出兵救援缅甸。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等援兵星夜兼程赶来之时,或许缅甸早已易主。
    为了死守仰光,英军早有预谋地提前将周围城市的英军撤回仰光城内,此时城内英军总数多达十五万人。此外,还有十六万死心塌地为英国人卖命的缅甸伪军。这些缅甸伪军作战勇猛,战斗力不容小觑,这无疑让朱由检深感棘手。
    在仰光战场上,双方兵力形成了鲜明对比,英军及其伪军总计三十万,而大明王朝参战兵力仅十一万,明军在兵力上明显处于劣势。不过,大明王朝的军事装备却占据优势,清一色配备了先进的毛瑟步枪和威力巨大的马克沁机枪,并且装备了大量迫击炮,榴弹炮,火力堪称凶猛。
    为了一举攻克仰光,毕其功于一役,朱由检颁布了一道极具诱惑力的命令:“谁的部队最先攻进仰光,成功抓获英军司令沃顿,朕便封谁为镇南王,世代镇守缅甸!”
    此令一出,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巨石,整个明军部队瞬间沸腾,陷入了疯狂。所有带兵的将领们个个摩拳擦掌,暗暗较劲,都渴望第一个冲进仰光,获取这灭国之功,赢得那封王之赏。要知道,大明王朝已经许久未曾封异姓王了,更何况是世代镇守缅甸,这几乎等同于裂土封疆,与建藩并无二致。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了争夺这至高无上的王位,各位将领无不奋勇争先,唯恐王位落入他人之手。
    朱由检之所以做出在缅甸封王的决策,实则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缅甸地区民族众多,且民风极为彪悍,当地民众大多不服政府管理,热衷于搞个人小山头,组建民族武装。这种混乱局面即便到了现代社会,也未见明显改善,反而民族之间、部落之间的战争愈发频繁,战争强度也日益升高。
    显然,对于这样复杂的地区,若大明王朝直接进行管理,所需成本必然极高。倒不如封王,让一个家族世代镇守此地,如此既能有效地管理当地,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成本。待局势稳定之后,朝廷再徐徐图之,逐步消灭那些民族武装和地方武装,届时便可顺理成章地削藩。
    战争的号角吹响后,明军各部纷纷使出看家本领,对仰光展开了狂风暴雨般的猛攻。战场上,炮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根本无人顾及炮弹的消耗量,仿佛要将整个仰光城夷为平地。一时间,仰光这座城市瞬间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震耳欲聋的炮声如雷霆般轰鸣,传出几十里地之外,附近的部落居民听到这恐怖的声响,无不吓得瑟瑟发抖。
    为了达到最佳攻击效果,朱由检果断命令炮兵持续炮击二十四小时,展开全面的炮火洗地,旨在大面积杀伤敌方有生力量。当漫长的炮击终于结束,战场上硝烟弥漫,一片狼藉。坦克团在团长吴广强的英勇带领下,大量的坦克如一把利刃般撕开了敌军防线,打开了一个长达五百米的巨大缺口。前锋部队见状,趁机如潮水般迅猛冲入。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582/168714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