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推荐阅读: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全球灾荒,我靠种地成为国宝、千万别惹,疯批皇后手段狠、宠你生生世世、起开,那个凤傲天是我的、四合院:我的老婆力拔山兮气盖世、婚后失控、转生变成白毛狐娘萝莉、无字寻仙、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
他对朱允熥的恨意此刻又增添了几分。
黄子澄也在一旁焦急地劝说:“陛下,您是大明的正统君主,可不能被这等虚假之事乱了心智。”
“我们都知道先帝对您的期许,他绝不可能任由朱允熥这般胡作非为的。”
“这一切都是朱允熥妄图扰乱您的心思,您一定要振作起来。”
然而,朱允炆就像完全没有听到他们的劝说一样,依旧机械地重复着:“不可能。”
他的世界仿佛已经崩塌,曾经深信不疑的东西在这一刻被彻底颠覆。
他根本无法接受这个所谓的“真相”。
也不愿去思考方孝孺等人话语中的合理性。
只是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执念之中。
方孝孺看着朱允炆无动于衷的样子,无奈地叹了口气。
他深知朱允炆此刻受到的打击太大,想要让他立刻相信这是朱允熥的诡计并非易事。
但他又担心朱允炆这样一直消沉下去,那他们最后的希望也将破灭。
齐泰和黄子澄也是满脸的忧虑,他们互相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无奈和绝望。
在这金陵城头之上,气氛压抑而沉重。
……
金陵皇宫内。
赵谦将在金陵城头朱允炆等人的反应一五一十地汇报。
朱允熥静静地听着,等赵谦说完,他先是沉默了片刻,随后嘴角上扬,冷笑了起来。
那笑声在空旷的宫殿里回荡,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不屑。
他缓缓开口说道:“我这个好哥哥还真是异想天开。”
“他到现在还看不清皇爷爷的为人。”
“我那位皇爷爷可不是什么太在乎亲情的主。”
朱允熥微微抬起头,眼神中透着一种深邃的理解。
他继续说道:“在皇爷爷心中,除了我奶奶和我爹,以及我那位死去的大哥,其余的子孙在他眼中都只不过是一个数字和一个称号罢了。”
“皇爷爷一生都在为大明的江山社稷谋划,他所考虑的是整个大明的稳定与发展。”
“在他看来,谁更适合当皇帝,谁能让大明稳定发展,他就会选谁。”
朱允熥一直认为,能够掀起来那几场大案,不惜把大明官场杀得断层的人,绝对不简单。
想当年,那几场大案如同风暴席卷大明官场。
蓝玉案,牵连之广令人咋舌。
多少官员在一夜之间被打入大牢,他们的家族也随之覆灭。
那时候,整个官场人心惶惶,仿佛每个人都在担心自己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被牵连的对象。
而朱元璋却毫不犹豫地推动着案件的发展。
空印案亦是如此,许多官员因为一个看似平常的官场惯例而被定罪。
朱元璋明知这一惯例在官场中存在已久,却依旧痛下杀手。
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整顿吏治,让大明的官场按照他所期望的方式运行。
在他的眼里,没有对这些官员的怜悯,没有对官场传统的妥协,只有对大明未来的坚定规划。
郭桓案更是震动全国,从朝廷到地方,无数官员被卷入其中。
朱元璋以铁血手段查处贪污,哪怕是面对巨大的阻力,他也没有丝毫退缩。
他的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让大明官场出现了断层,官员数量锐减,政务的处理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但从长远来看,却给大明官场带来了一股清正廉洁的风气。
朱允熥深知,这样一个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顾官场稳定、不顾众多人反对的皇爷爷,在选择皇位继承人这件事情上,必然也是以大明的长远利益为考量。
黄子澄也在一旁焦急地劝说:“陛下,您是大明的正统君主,可不能被这等虚假之事乱了心智。”
“我们都知道先帝对您的期许,他绝不可能任由朱允熥这般胡作非为的。”
“这一切都是朱允熥妄图扰乱您的心思,您一定要振作起来。”
然而,朱允炆就像完全没有听到他们的劝说一样,依旧机械地重复着:“不可能。”
他的世界仿佛已经崩塌,曾经深信不疑的东西在这一刻被彻底颠覆。
他根本无法接受这个所谓的“真相”。
也不愿去思考方孝孺等人话语中的合理性。
只是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执念之中。
方孝孺看着朱允炆无动于衷的样子,无奈地叹了口气。
他深知朱允炆此刻受到的打击太大,想要让他立刻相信这是朱允熥的诡计并非易事。
但他又担心朱允炆这样一直消沉下去,那他们最后的希望也将破灭。
齐泰和黄子澄也是满脸的忧虑,他们互相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无奈和绝望。
在这金陵城头之上,气氛压抑而沉重。
……
金陵皇宫内。
赵谦将在金陵城头朱允炆等人的反应一五一十地汇报。
朱允熥静静地听着,等赵谦说完,他先是沉默了片刻,随后嘴角上扬,冷笑了起来。
那笑声在空旷的宫殿里回荡,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不屑。
他缓缓开口说道:“我这个好哥哥还真是异想天开。”
“他到现在还看不清皇爷爷的为人。”
“我那位皇爷爷可不是什么太在乎亲情的主。”
朱允熥微微抬起头,眼神中透着一种深邃的理解。
他继续说道:“在皇爷爷心中,除了我奶奶和我爹,以及我那位死去的大哥,其余的子孙在他眼中都只不过是一个数字和一个称号罢了。”
“皇爷爷一生都在为大明的江山社稷谋划,他所考虑的是整个大明的稳定与发展。”
“在他看来,谁更适合当皇帝,谁能让大明稳定发展,他就会选谁。”
朱允熥一直认为,能够掀起来那几场大案,不惜把大明官场杀得断层的人,绝对不简单。
想当年,那几场大案如同风暴席卷大明官场。
蓝玉案,牵连之广令人咋舌。
多少官员在一夜之间被打入大牢,他们的家族也随之覆灭。
那时候,整个官场人心惶惶,仿佛每个人都在担心自己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被牵连的对象。
而朱元璋却毫不犹豫地推动着案件的发展。
空印案亦是如此,许多官员因为一个看似平常的官场惯例而被定罪。
朱元璋明知这一惯例在官场中存在已久,却依旧痛下杀手。
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整顿吏治,让大明的官场按照他所期望的方式运行。
在他的眼里,没有对这些官员的怜悯,没有对官场传统的妥协,只有对大明未来的坚定规划。
郭桓案更是震动全国,从朝廷到地方,无数官员被卷入其中。
朱元璋以铁血手段查处贪污,哪怕是面对巨大的阻力,他也没有丝毫退缩。
他的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让大明官场出现了断层,官员数量锐减,政务的处理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但从长远来看,却给大明官场带来了一股清正廉洁的风气。
朱允熥深知,这样一个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顾官场稳定、不顾众多人反对的皇爷爷,在选择皇位继承人这件事情上,必然也是以大明的长远利益为考量。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276/157671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