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推荐阅读:让你生子,没让你把魂给勾了啊、金串子的新书、四个兽夫争又抢,治愈雌性超稀有、兽破天穹、陆地键仙、年代文草包妹妹回城了、医道官途之绝对权力、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李道刘夫长、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玄幻:无限吞噬从转生虫族开始、
“但他的身体状况实在让人放心不下。”
徐妙云在庭院中缓缓踱步,她的脚步轻盈却略显沉重,思考片刻后说:“既然我们劝说不了你父王,那我们也只能上书朝廷了。”
“陛下如今治理大明,定也不希望看到你父王带着病体上战场。”
“或许陛下能够劝说阻止他。”
朱高炽表示赞同:“母亲此计甚好。”
“陛下圣明,定会考虑到父王的身体状况以及整个战局的稳定。”
于是,母子两人商议起上书的内容。
徐妙云说道:“我们要先表明你父王的决心,让陛下知道他对平定草原之事的热切渴望。”
“然后再详细阐述你父王目前的身体状况,说明他现在上战场可能面临的风险,不仅对自身不利,也可能影响战事。”
“最后,恳请陛下出面劝说你父王,让他先安心修养,待身体完全康复之后,再为大明效力。”
朱高炽认真地听着母亲的话,不时点头。
他补充道:“母亲,孩儿觉得还可以提及燕王府上下对父王的担忧,以及北平百姓对父王的期望。”
“我们希望父王能够长久地守护北平,为大明的稳定做出贡献,而不是急于一时之功。”
徐妙云赞赏地看了一眼朱高炽:“炽儿考虑得很周全。”
“那我们这就开始撰写奏疏。”
母子两人来到书房,研墨铺纸,开始认真地书写起来。
徐妙云的字迹娟秀而不失力度,朱高炽的字则显得圆润饱满。
他们将对朱棣的担忧、对朝廷的忠诚以及对大明未来的期望都融入到这封奏疏之中。
写好之后,徐妙云仔细地看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将奏疏小心地封好。
她叫来一名可靠的侍从,吩咐道:“你立刻将这封奏疏送往金陵朝廷,务必尽快送达陛下手中。”
侍从领命而去,徐妙云和朱高炽站在王府门口,望着侍从远去的方向,心中默默祈祷着朝廷能够成功劝说朱棣。
……
金陵城中,皇宫内一片静谧。
朱允熥坐在御书房的龙椅上,案桌上摆放着朱棣、徐妙云和朱高炽三人的奏疏。
他的目光在这些奏疏上来回扫视,表情略显沉思。
看完之后,朱允熥将奏疏递给站在一旁的赵谦,眼神中带着一丝探究,问道:“赵谦,你看看这些奏疏,你怎么看?”
赵谦恭敬地接过奏疏,仔细阅读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先是缓缓说道:“陛下,臣能够理解燕王朱棣的请战心态。”
“燕王一生征战,对北方草原的局势想必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抱负。”
“眼瞅着草原即将被平定,他作为一位英勇的将领,自然渴望亲自参与这最后的征战。”
“这也是他为大明建功立业、消除北方隐患的壮志所在。”
赵谦停顿了一下,接着说:“然而,燕王妃和燕王世子的担忧也很有道理。”
“燕王刚刚恢复记忆,身体或许尚未完全康复。”
“他们的担忧,也是出于对燕王的关爱以及对大明战事的负责。”
朱允熥听完,嘴角微微上扬,笑着骂道:“你这个老家伙也是学精明了,在朕面前也说这些模棱两可的话。”
他的话语中虽然带着一丝责骂,但并没有真正的恼怒之意。
赵谦听了,脸上露出一抹谦逊的笑容,笑着回答道:“陛下,这是陛下的家事,臣不好多言。”
“燕王殿下与陛下本就是叔侄关系,这其中涉及到亲情、战事以及燕王殿下的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臣实在不敢妄下论断,还请陛下恕罪。”
徐妙云在庭院中缓缓踱步,她的脚步轻盈却略显沉重,思考片刻后说:“既然我们劝说不了你父王,那我们也只能上书朝廷了。”
“陛下如今治理大明,定也不希望看到你父王带着病体上战场。”
“或许陛下能够劝说阻止他。”
朱高炽表示赞同:“母亲此计甚好。”
“陛下圣明,定会考虑到父王的身体状况以及整个战局的稳定。”
于是,母子两人商议起上书的内容。
徐妙云说道:“我们要先表明你父王的决心,让陛下知道他对平定草原之事的热切渴望。”
“然后再详细阐述你父王目前的身体状况,说明他现在上战场可能面临的风险,不仅对自身不利,也可能影响战事。”
“最后,恳请陛下出面劝说你父王,让他先安心修养,待身体完全康复之后,再为大明效力。”
朱高炽认真地听着母亲的话,不时点头。
他补充道:“母亲,孩儿觉得还可以提及燕王府上下对父王的担忧,以及北平百姓对父王的期望。”
“我们希望父王能够长久地守护北平,为大明的稳定做出贡献,而不是急于一时之功。”
徐妙云赞赏地看了一眼朱高炽:“炽儿考虑得很周全。”
“那我们这就开始撰写奏疏。”
母子两人来到书房,研墨铺纸,开始认真地书写起来。
徐妙云的字迹娟秀而不失力度,朱高炽的字则显得圆润饱满。
他们将对朱棣的担忧、对朝廷的忠诚以及对大明未来的期望都融入到这封奏疏之中。
写好之后,徐妙云仔细地看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将奏疏小心地封好。
她叫来一名可靠的侍从,吩咐道:“你立刻将这封奏疏送往金陵朝廷,务必尽快送达陛下手中。”
侍从领命而去,徐妙云和朱高炽站在王府门口,望着侍从远去的方向,心中默默祈祷着朝廷能够成功劝说朱棣。
……
金陵城中,皇宫内一片静谧。
朱允熥坐在御书房的龙椅上,案桌上摆放着朱棣、徐妙云和朱高炽三人的奏疏。
他的目光在这些奏疏上来回扫视,表情略显沉思。
看完之后,朱允熥将奏疏递给站在一旁的赵谦,眼神中带着一丝探究,问道:“赵谦,你看看这些奏疏,你怎么看?”
赵谦恭敬地接过奏疏,仔细阅读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先是缓缓说道:“陛下,臣能够理解燕王朱棣的请战心态。”
“燕王一生征战,对北方草原的局势想必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抱负。”
“眼瞅着草原即将被平定,他作为一位英勇的将领,自然渴望亲自参与这最后的征战。”
“这也是他为大明建功立业、消除北方隐患的壮志所在。”
赵谦停顿了一下,接着说:“然而,燕王妃和燕王世子的担忧也很有道理。”
“燕王刚刚恢复记忆,身体或许尚未完全康复。”
“他们的担忧,也是出于对燕王的关爱以及对大明战事的负责。”
朱允熥听完,嘴角微微上扬,笑着骂道:“你这个老家伙也是学精明了,在朕面前也说这些模棱两可的话。”
他的话语中虽然带着一丝责骂,但并没有真正的恼怒之意。
赵谦听了,脸上露出一抹谦逊的笑容,笑着回答道:“陛下,这是陛下的家事,臣不好多言。”
“燕王殿下与陛下本就是叔侄关系,这其中涉及到亲情、战事以及燕王殿下的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臣实在不敢妄下论断,还请陛下恕罪。”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276/157668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