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章 岗位竞争
推荐阅读:我娘子是白素贞、女总裁的异能保镖、腹黑总裁狠给力、树语者、麻狗、生而不凡林北、并蒂择凤、整形医院小相师、破局事务所、病宠成瘾、
下午上班,冯瑞带陈勇跟田香去了他管理的两个家庭手工业生产组。
这个所谓的生产组,就是以社区为基础,招集各家庭的无业人员组建起来的规模生产组。
这种形式的生产经营一般都是跟厂子或供销社合作,对方以统一的价格收购,我方组织和负责生产,从中赚取一定的手工费,用于家庭支出。
虽然这个生产姐的规模不大,稳定性也不强,但却是社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下工作岗位紧张,有些家庭上有老下有,一大家子七八口人,却只有一个人能找上工作,赚的那点工资喂七八张嘴实在难顶,生产组的建立在一定承度上也能缓解这些家庭的压力。
在别的地方,这种生产组都是街道跟居委共同合作管理的。
但在红五街,这些事全都是几大厂的工会在接手。
没办法,红五街的人组织思想重,别人话不好使,就喜欢听厂里的。
久而久之这些事情就全部转到厂工会这边来了。
因为田香住在三里巷,不太清楚这边的情况,路上时,冯瑞挑着重点给她解释了一下。
目前冯瑞管理着两个生产组,分别是编织组跟施工队组。
两个组都在安置区那边。
红五街的安置区是五大厂共用,以前的旧房子,大杂院或是联排院子为主,跟三里巷的环境差不多。
而五大厂的家属院是十年前统一建起来单元楼房,虽然上上下下住的人多,但有统一的厕所跟水房,院里有树有花坛啥的。有些社区大院还有蓝球场跟乒乓球台,光社区配置上就要高级很多,感观上比以前那些杂乱的巷子跟院儿舒服。
这样的楼房大家抢破头都住不上,肯定没地方拿来做生产。
所以机械厂的生产组都设在安置区这边。
冯瑞先带两人去了编织组。
这个编织组设在一个破旧的祠堂里,登记在册的组员有一百多人,实际干活的每天只有十来个的样子,而且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没办法,年轻人只想进厂,觉得干这个没意思,还扎手。
冯瑞带着两人进去的时候,两个老师傅还乐呵呵地打招呼,知道田香跟陈勇是新来的工会干事,还羡慕地:“安逸得嘞,以后的日子就稳了。”
谁不是呢。
但要争取留下来才有得。
田香拿着笔跟本子在里面转了一圈,大致了解了一下编织组的情况。
离开的时候,她问冯瑞,“冯老师,这个组就生产菜篮子跟笊篱吗?”
刚刚她在里面看到的全是这两种。
冯瑞:“也不是,只是这两种需求大,供销社那边订货多。”
田香又问了一下关于原料拿货,以及订货与销售方面的情况。
冯瑞一一跟她了。
目前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都是交给供销社,如果供销社那边滞销,或是由于季节性问题商品变得不好卖了,他们也会面临停产,组员们收入减少。
田香以前没了解过这方面,只要是冯瑞的,她都尽量记在自己的工作本上了。
反观陈勇,跟田香就是个反差,本子跟笔他是带了,却是连翻都没有翻开过,冯瑞讲的时候他虽然也在点头,好像一副很认真的样子,但不用就是左耳进右耳出。
冯瑞当过老师,可喜欢田香这些爱做笔记的学生了。
既然她认真,他也上心,有啥都。
聊完编织组,田香又问起施工队的情况,他们接下来是不是得去那边看看?
冯瑞笑了笑,“施工队活不多,一年到头可能也就那么几次……”
冯瑞又简单介绍了一下施工队的情况。
这个所谓的施工队,其实就是在家属院里修修路,或是谁家要建个墙啊,砌个灶台什么的,施工队就有活干了。
像修路这些,大部分都是上面的事,跟居民没关系,只有上面不批,又影响居民生活的情况,工会可以向厂里申请拨点款让施工队去修。
至于家庭需求上的施工,那肯定是居民自己出钱。
施工队没有办公地,工具那些就在编织组那边放着,有活的时候将人招集起来,带上工具就能干了。
看来这个施工队的存在感很低啊,属于可有可无的状态。
田香又问:“咱们工会不止这两个生产组吧?”
冯瑞点头,“还有一个糊火柴盒组,一个缝纫组,都是曲迎春在管理。”
提起这事,冯瑞开口劝田香,“明天,你跟李主任,还是回曲迎春那组吧。以前她的工作方向主要就是在家属院这边,比我有经验。像我刚刚的那两个组,组员都是妇女同志,在这些方面积极性高,你们要是接手了,比较容易出成绩。”
有件事情冯瑞没有明,那就是这次新招的两个岗位定的是一男一女。
陈勇虽也要参加试岗,但因为性别上的优势,他已经是铁板上的钉钉,实际的竞争只有田香跟陶慧兰。
今天早上田香才因为分组的事跟陶慧兰之间各放了狠话,中午又了她面子,现在再让她回那边,她才不干呢。
而且她也是看出来了,那个曲姨摆明了是偏向陶慧兰的,两家私下底不准还有一些关系。
她要是非得凑上去,那人偏心还是事,就怕到时故意坑她,试岗还没结束,她就先输了。
田香:“我看看吧。冯老师,谢谢啊。”
不管怎么样冯瑞都是好意。
冯瑞看出田香没听进去,想了想道:“不如这样,我带你们去见一个人,处理一个连蒋主席都没能解决的问题。这事不管你俩谁拿下了,都能在自己的工作表现中狠狠地记上一笔。”
冯瑞看了下时间,“走,去学校那边。”
三人骑着自行车去立新学。
学校在立新社区旁边,当年也是跟着社区家属院一起建的水泥楼房,看着又新又宽敞。
田香还以为他们要去学校。
结果来到大门边拐了一个弯,进了后面的巷子。
这个所谓的生产组,就是以社区为基础,招集各家庭的无业人员组建起来的规模生产组。
这种形式的生产经营一般都是跟厂子或供销社合作,对方以统一的价格收购,我方组织和负责生产,从中赚取一定的手工费,用于家庭支出。
虽然这个生产姐的规模不大,稳定性也不强,但却是社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下工作岗位紧张,有些家庭上有老下有,一大家子七八口人,却只有一个人能找上工作,赚的那点工资喂七八张嘴实在难顶,生产组的建立在一定承度上也能缓解这些家庭的压力。
在别的地方,这种生产组都是街道跟居委共同合作管理的。
但在红五街,这些事全都是几大厂的工会在接手。
没办法,红五街的人组织思想重,别人话不好使,就喜欢听厂里的。
久而久之这些事情就全部转到厂工会这边来了。
因为田香住在三里巷,不太清楚这边的情况,路上时,冯瑞挑着重点给她解释了一下。
目前冯瑞管理着两个生产组,分别是编织组跟施工队组。
两个组都在安置区那边。
红五街的安置区是五大厂共用,以前的旧房子,大杂院或是联排院子为主,跟三里巷的环境差不多。
而五大厂的家属院是十年前统一建起来单元楼房,虽然上上下下住的人多,但有统一的厕所跟水房,院里有树有花坛啥的。有些社区大院还有蓝球场跟乒乓球台,光社区配置上就要高级很多,感观上比以前那些杂乱的巷子跟院儿舒服。
这样的楼房大家抢破头都住不上,肯定没地方拿来做生产。
所以机械厂的生产组都设在安置区这边。
冯瑞先带两人去了编织组。
这个编织组设在一个破旧的祠堂里,登记在册的组员有一百多人,实际干活的每天只有十来个的样子,而且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没办法,年轻人只想进厂,觉得干这个没意思,还扎手。
冯瑞带着两人进去的时候,两个老师傅还乐呵呵地打招呼,知道田香跟陈勇是新来的工会干事,还羡慕地:“安逸得嘞,以后的日子就稳了。”
谁不是呢。
但要争取留下来才有得。
田香拿着笔跟本子在里面转了一圈,大致了解了一下编织组的情况。
离开的时候,她问冯瑞,“冯老师,这个组就生产菜篮子跟笊篱吗?”
刚刚她在里面看到的全是这两种。
冯瑞:“也不是,只是这两种需求大,供销社那边订货多。”
田香又问了一下关于原料拿货,以及订货与销售方面的情况。
冯瑞一一跟她了。
目前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都是交给供销社,如果供销社那边滞销,或是由于季节性问题商品变得不好卖了,他们也会面临停产,组员们收入减少。
田香以前没了解过这方面,只要是冯瑞的,她都尽量记在自己的工作本上了。
反观陈勇,跟田香就是个反差,本子跟笔他是带了,却是连翻都没有翻开过,冯瑞讲的时候他虽然也在点头,好像一副很认真的样子,但不用就是左耳进右耳出。
冯瑞当过老师,可喜欢田香这些爱做笔记的学生了。
既然她认真,他也上心,有啥都。
聊完编织组,田香又问起施工队的情况,他们接下来是不是得去那边看看?
冯瑞笑了笑,“施工队活不多,一年到头可能也就那么几次……”
冯瑞又简单介绍了一下施工队的情况。
这个所谓的施工队,其实就是在家属院里修修路,或是谁家要建个墙啊,砌个灶台什么的,施工队就有活干了。
像修路这些,大部分都是上面的事,跟居民没关系,只有上面不批,又影响居民生活的情况,工会可以向厂里申请拨点款让施工队去修。
至于家庭需求上的施工,那肯定是居民自己出钱。
施工队没有办公地,工具那些就在编织组那边放着,有活的时候将人招集起来,带上工具就能干了。
看来这个施工队的存在感很低啊,属于可有可无的状态。
田香又问:“咱们工会不止这两个生产组吧?”
冯瑞点头,“还有一个糊火柴盒组,一个缝纫组,都是曲迎春在管理。”
提起这事,冯瑞开口劝田香,“明天,你跟李主任,还是回曲迎春那组吧。以前她的工作方向主要就是在家属院这边,比我有经验。像我刚刚的那两个组,组员都是妇女同志,在这些方面积极性高,你们要是接手了,比较容易出成绩。”
有件事情冯瑞没有明,那就是这次新招的两个岗位定的是一男一女。
陈勇虽也要参加试岗,但因为性别上的优势,他已经是铁板上的钉钉,实际的竞争只有田香跟陶慧兰。
今天早上田香才因为分组的事跟陶慧兰之间各放了狠话,中午又了她面子,现在再让她回那边,她才不干呢。
而且她也是看出来了,那个曲姨摆明了是偏向陶慧兰的,两家私下底不准还有一些关系。
她要是非得凑上去,那人偏心还是事,就怕到时故意坑她,试岗还没结束,她就先输了。
田香:“我看看吧。冯老师,谢谢啊。”
不管怎么样冯瑞都是好意。
冯瑞看出田香没听进去,想了想道:“不如这样,我带你们去见一个人,处理一个连蒋主席都没能解决的问题。这事不管你俩谁拿下了,都能在自己的工作表现中狠狠地记上一笔。”
冯瑞看了下时间,“走,去学校那边。”
三人骑着自行车去立新学。
学校在立新社区旁边,当年也是跟着社区家属院一起建的水泥楼房,看着又新又宽敞。
田香还以为他们要去学校。
结果来到大门边拐了一个弯,进了后面的巷子。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212/149269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