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汝南郡究竟是朝廷之汝南郡,还是士族豪强之汝南!
推荐阅读:卿本佳人、我的23岁美女总裁、三曲异世、仙帝卓不凡卓不凡叶子沁、爱到深处是无言、绝品房东、虚拟摄取、末世之主宰虚空、我当军户媳妇的那些年、无限传奇之机械师、
一众孝廉之中,许靖的年纪仅次于贾彩,他今年已经三十二岁了,眼眸深处却充斥着丝毫不加掩藏着野心,向着太子俯身行了一礼,道:“臣以为,汝南郡之弊,在乎吏治!”
与空有年岁的贾彩不同,许靖的名望是这九名孝廉中最为卓著的,曾与从弟许邵在汝南郡时常品评乡党,照理早该被举荐为孝廉入仕,亦或是多次拒绝孝廉的名额。
但许靖的个人履历上,却并无拒绝孝廉一事。
只能,成也品评乡党,败也品评乡党。
然而许靖与许邵在长期品评乡党的过程中产生了分歧,许靖重才,许邵重德。
论才,庸才与俊才一目了然,但论德,其中可以做的文章就多了。
理念上的矛盾令这对从兄弟决裂,尤其当许邵先一步接受征辟,担任汝南郡功曹后,利用自身职权与人脉,对许靖展开疯狂打压,断绝了许靖举孝廉和其他入仕的机会,甚至逼得许靖沦到不得不替人赶马磨粮来艰难维持生计,每日忙碌于车马与石磨间,哪还有那翩翩名士的风度?
直至弘农杨氏的杨琦,接替了因功入朝担任中都官曹尚书的赵谦出任汝南郡太守,许靖的命运才出现转机。杨琦初入汝南郡,便看中了许靖的才能,拜许靖为郡上计吏,并将他察举为孝廉。
终于翻身后的许靖对从弟许邵的恨意却丝毫未减,毕竟二人即便理念不合,终究还是同一个祖父的亲族,可许邵却不仅打压他,甚至连活路都不想给他。
汝南许氏也因许邵名望更高,汝南郡功曹的身份能为家族作出的贡献更大而选择了许邵。
汝南郡其余士族豪强也因为许邵更亲近他们,为他们族中子弟给出上等评价,纷纷帮着许邵打压许靖。
而赶马磨粮岂能养活一大家子人,以至于他的妻子都不得不出门替人洗衣为生,再做些针线活,才能勉强养活一家人不至于饥馁而死。
也就是杨琦了,唯有弘农杨氏方能顶着一众士族豪强的压力举他为孝廉。
“臣之先祖汝南都水掾许讳扬,受世祖皇帝之命,重修鸿隙陂,使几千顷农田成为膏腴之地,我许氏子孙与有荣焉。孝和皇帝永元年间,汝南太守何尚修复了鮦阳旧渠,新垦水田三万余顷。”
“然今时汝南郡各坡塘年年决口,堤防费开支每岁逾三千万钱!臣为汝南郡上计吏,察郡中大官吏中饱私囊,贪墨朝廷下拨的堤防费,年年修堤年年决口,时常淹没百姓田亩。税吏逼迫受灾百姓缴纳赋税,百姓不得不出售土地,士族豪强低价购之,长此以往致使百姓不得不委身于士族豪强。”
许靖的言辞不可谓不激烈,许多事太守可以绕过郡主簿施行,但那些数字却是逃不过上计吏的眼,而许靖身为上计吏竟将汝南郡的那点腌臜事全部放在了明面上批判。
不过他所的事情还不至于追究到自己的举主杨琦身上,毕竟这些事情都是往先数任汝南郡太守所为,杨琦上任不足两月,自然无过错可言。
刘辩双目微眯,直直地盯着许靖,但许靖却也是毫不怯场,与太子对视着,目光迥然,眼神中透着一股决绝,全然不在乎三公席之上,此刻正坐着一位出身汝南袁氏的司徒,反而咬着牙,一字一句道:“长此以往,汝南郡究竟是朝廷之汝南郡,还是士族豪强之汝南郡?”
许靖的话可谓是诛心之言,却也是据实而言。
若是一郡之土地皆为士族豪强所据,那这个郡与这些士族豪强的封地又有什么区别?
袁隗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眼中那一抹如刀剑般锐利的目光在了许靖的身上,他是真没有料到许靖敢把这些事情全部吐露出来。而且许靖虽未明言,但汝南郡最大的士族不正是他汝南袁氏?
当着老夫这个司徒的面,攻讦我汝南袁氏?
我汝南袁氏竟沦到被一条丧家之犬如此撕咬了?
不过也无所谓了,太子不可能会在大军即将出征平叛之际对汝南郡展开清查的。
而只要大军出征离开雒阳,他们的时机就到了。
“孤知之矣。”
刘辩深深地看了许靖一眼,与一心求取功名而成为他掌中刀的郭图不同,许靖只是单纯地想报复汝南郡的世家豪门。
但对于汝南郡的世家豪门而言,相较于尚显稚嫩的郭图,作为汝南郡本地人的许靖,却是一柄更让他们畏惧的刀。
而他,恰巧需要也喜欢这样一把锋利的宝刀!
“孤欲拜文休为太子中庶子,孤年岁尚浅,希望公休能尽心辅佐孤。”
这番话刘辩是发自内心的,至少在今日之前,他是忽视了水利之事的,更是决计没有想过汝南郡的这群世家豪门竟然敢拿坡塘堤防来做文章。
“臣敢不为殿下效死乎!”
许靖听闻太子拜自己为中庶子,眼眶瞬间泛红,激动得身子也微微颤抖着,竟伏于地叩首拜谢。
从名士沦至赶马磨粮为生的寒士,再到如今被太子接纳,人生的起让他一时情难自已。
而有了许靖打样,其余一众孝廉也纷纷开口。
不过和洽却有些倒霉了,同郡的许靖将能的尽皆了,而他尚未踏入仕途,先前一直在家治经,哪里能与许靖相比?
丹阳郡的朱治详细地阐述了丹阳郡中的山越问题,丹阳郡作为山越活动中心,山越问题颇为棘手。
山越并非化外蛮夷,而是占山为王的山贼,因在古越地,故统称为山越。山越民居于山林间种植谷物,又因山出铜铁,而常常自铸兵甲,或大分散,或聚居,好习武,以山险为依托,抗拒朝廷,是一股接近于半独立状态的武装。
但朱治却是反感郡中纯粹以武力征讨的方式,山越民中有不少人都是因为地方官员的苛捐杂税而逃上山加入山越,并非心怀反意。
况且山林作战与平原作战不同,缺乏山林作战经验又不如山越熟悉地形的郡国兵屡屡大败,以至于丹阳郡山越猖獗肆虐。
朱治主张以政策招抚为主,训练一支山林作战的精兵,军政并举平复山越。
乐安郡的问题,则是在于前任青州刺史焦和的荒唐,致使徐州、兖州、豫州、冀州的黄巾残部多逃窜至青州,致使青州诸郡流寇甚多,即便是曹操也尚未能彻底清缴尽乐安郡的黄巾余孽。
陈登批判了下邳郡中浮屠祠林立的现象,认为朝廷应该打击淫祀,禁止郡中官员带头祭祀淫祠甚至宣扬淫祀,应该以太平道引发的黄巾之乱为鉴。
路粹则是尖锐地批评了陈留郡贪腐问题,以及众多世家豪门趁着黄巾之乱非法侵占百姓土地;阮瑀对庶务并不擅长,更擅长治经和诗赋,却也指出了黄巾之乱后,陈留郡在民生恢复问题上的迟缓。
北地郡的傅巽与姑臧郡的贾彩就这一次并州与凉州的叛乱,提出郡中对于异族的防范不足,希望朝廷能够更重视边郡的防御。
其余八人的回答中,以朱治为最,其次则是陈登,再其次则是路粹,不过终归只是一腔热血,尚无治政经验只谈及表相还需历练,国渊、傅巽、和洽与贾彩四人的回答都只能算中规中矩,最差的则是阮瑀,竟然还现场作诗一首来形象阐述民生疾苦,孤又没让你七步成诗。
也是,总不能指望每个文学家都能如同陈琳这般既擅长辞赋文章,又能治政吧?
而后太尉杨赐、尚书令刘陶二人又分别作为三公之首与尚书台之首,象征性地考较了孝廉几个经典以及庶务的问题后,这次考核也算是结束了。
许靖被拜为太子中庶子,考核成绩尚好的朱治、陈登则被拜为太子庶子,傅巽、路粹、阮瑀、和洽、国渊六人则是被拜为太子舍人。
贾彩则是拜为太子洗马,即便不看在贾诩的面子上,也不能让三十九岁的人和一群年轻人一起当舍人吧。
至于殿中共同参与孝廉考核一事的群臣,面对太子将原本应该拜为尚书郎或议郎的孝廉,被太子全部揽入了太子府一事,也只能选择主动视而不见。
永安宫外,袁隗与其余几人一同步行至停放车马之处,太尉杨赐看着沉默不语的袁隗那一抹孤寂的背影,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感慨,眼中满是复杂之色。
当初与袁隗交好的他和刘陶,如今都已与袁隗分道扬镳了,但他心中多少还念着几分旧情,于是快走几步,突然开口叫住了袁隗,眼见袁隗虽未回头,却顿住了脚步,道:“次阳,太子必是来日必为真正的天下之主,整顿整顿汝南袁氏吧,莫要步了何遂高的后尘。”
杨赐并不认为太子是在刻意打压汝南袁氏,而是那些因为在诸事上站在了太子对立面被贬谪的官员、士人恰好是汝南袁氏的门生故吏,而且有些人之所以站在太子的对立面,也是与袁隗有着莫大的关联。
何顒、韩馥、胡毋班,哪一个不是因为袁隗的缘故,直接或间接死亡?其余今文学派士人,也都或多或少因袁隗的决策,而站在了太子对立面,从而遭受贬谪。
但袁隗闻言,却是冷哼一声,重新迈出了步子,独自一人向着远处走去,心中对杨赐的怨恨愈发浓烈。
方才在殿上,将矛头直指汝南袁氏的许靖,举他为孝廉之人,不也是出自你弘农杨氏的杨琦,而他不正是你杨赐的亲侄?
若非你杨赐背弃,我汝南袁氏岂会入此等险境?
袁隗始终认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与三世三公的弘农杨氏联手,即便是太子登基成了天子,又能如何打压他们这两个联手后真正的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家族,当真不怕寒了天下士人的心吗?
至于何遂高,一介屠户也配与我汝南袁氏相提并论!
“伯献,人各有志,强求不得的。”刘陶不知何时悄然走到了杨赐的身旁,低声劝慰了一句。
杨赐没有回应,只是看着袁隗独自远去的背影,不由重重地叹了口气。
(3678字)
——
PS:昨天本来是打算先写一更三千字,再写一更四千字,这样昨天就等于加更了三千字。
第二更后面本来还有五百字是略微有些关于女角色的描写的,其实没你们想的那么H。
结果没想到前面三千五百字有隐射嫌疑加过度涉政。
贪腐这块内容还好,主要是山越这块内容,政策招抚的内容被怀疑隐射招抚少数人群……所以我在正文里特意解释了山越不是少数人群,是吴越地区山贼的另一种称呼,再删除了一些敏感的具体招抚政策,以及关于羌人的……大家懂就行,羌人在西北,虽关系不大,但……
然后后面五百字涉H,所以404都不带犹豫的。
好不容易改了大半天把前面三千五百字里的敏感内容全都删了,后面那部分内容我暂且放到下一章吧,不然真放不出来。
与空有年岁的贾彩不同,许靖的名望是这九名孝廉中最为卓著的,曾与从弟许邵在汝南郡时常品评乡党,照理早该被举荐为孝廉入仕,亦或是多次拒绝孝廉的名额。
但许靖的个人履历上,却并无拒绝孝廉一事。
只能,成也品评乡党,败也品评乡党。
然而许靖与许邵在长期品评乡党的过程中产生了分歧,许靖重才,许邵重德。
论才,庸才与俊才一目了然,但论德,其中可以做的文章就多了。
理念上的矛盾令这对从兄弟决裂,尤其当许邵先一步接受征辟,担任汝南郡功曹后,利用自身职权与人脉,对许靖展开疯狂打压,断绝了许靖举孝廉和其他入仕的机会,甚至逼得许靖沦到不得不替人赶马磨粮来艰难维持生计,每日忙碌于车马与石磨间,哪还有那翩翩名士的风度?
直至弘农杨氏的杨琦,接替了因功入朝担任中都官曹尚书的赵谦出任汝南郡太守,许靖的命运才出现转机。杨琦初入汝南郡,便看中了许靖的才能,拜许靖为郡上计吏,并将他察举为孝廉。
终于翻身后的许靖对从弟许邵的恨意却丝毫未减,毕竟二人即便理念不合,终究还是同一个祖父的亲族,可许邵却不仅打压他,甚至连活路都不想给他。
汝南许氏也因许邵名望更高,汝南郡功曹的身份能为家族作出的贡献更大而选择了许邵。
汝南郡其余士族豪强也因为许邵更亲近他们,为他们族中子弟给出上等评价,纷纷帮着许邵打压许靖。
而赶马磨粮岂能养活一大家子人,以至于他的妻子都不得不出门替人洗衣为生,再做些针线活,才能勉强养活一家人不至于饥馁而死。
也就是杨琦了,唯有弘农杨氏方能顶着一众士族豪强的压力举他为孝廉。
“臣之先祖汝南都水掾许讳扬,受世祖皇帝之命,重修鸿隙陂,使几千顷农田成为膏腴之地,我许氏子孙与有荣焉。孝和皇帝永元年间,汝南太守何尚修复了鮦阳旧渠,新垦水田三万余顷。”
“然今时汝南郡各坡塘年年决口,堤防费开支每岁逾三千万钱!臣为汝南郡上计吏,察郡中大官吏中饱私囊,贪墨朝廷下拨的堤防费,年年修堤年年决口,时常淹没百姓田亩。税吏逼迫受灾百姓缴纳赋税,百姓不得不出售土地,士族豪强低价购之,长此以往致使百姓不得不委身于士族豪强。”
许靖的言辞不可谓不激烈,许多事太守可以绕过郡主簿施行,但那些数字却是逃不过上计吏的眼,而许靖身为上计吏竟将汝南郡的那点腌臜事全部放在了明面上批判。
不过他所的事情还不至于追究到自己的举主杨琦身上,毕竟这些事情都是往先数任汝南郡太守所为,杨琦上任不足两月,自然无过错可言。
刘辩双目微眯,直直地盯着许靖,但许靖却也是毫不怯场,与太子对视着,目光迥然,眼神中透着一股决绝,全然不在乎三公席之上,此刻正坐着一位出身汝南袁氏的司徒,反而咬着牙,一字一句道:“长此以往,汝南郡究竟是朝廷之汝南郡,还是士族豪强之汝南郡?”
许靖的话可谓是诛心之言,却也是据实而言。
若是一郡之土地皆为士族豪强所据,那这个郡与这些士族豪强的封地又有什么区别?
袁隗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眼中那一抹如刀剑般锐利的目光在了许靖的身上,他是真没有料到许靖敢把这些事情全部吐露出来。而且许靖虽未明言,但汝南郡最大的士族不正是他汝南袁氏?
当着老夫这个司徒的面,攻讦我汝南袁氏?
我汝南袁氏竟沦到被一条丧家之犬如此撕咬了?
不过也无所谓了,太子不可能会在大军即将出征平叛之际对汝南郡展开清查的。
而只要大军出征离开雒阳,他们的时机就到了。
“孤知之矣。”
刘辩深深地看了许靖一眼,与一心求取功名而成为他掌中刀的郭图不同,许靖只是单纯地想报复汝南郡的世家豪门。
但对于汝南郡的世家豪门而言,相较于尚显稚嫩的郭图,作为汝南郡本地人的许靖,却是一柄更让他们畏惧的刀。
而他,恰巧需要也喜欢这样一把锋利的宝刀!
“孤欲拜文休为太子中庶子,孤年岁尚浅,希望公休能尽心辅佐孤。”
这番话刘辩是发自内心的,至少在今日之前,他是忽视了水利之事的,更是决计没有想过汝南郡的这群世家豪门竟然敢拿坡塘堤防来做文章。
“臣敢不为殿下效死乎!”
许靖听闻太子拜自己为中庶子,眼眶瞬间泛红,激动得身子也微微颤抖着,竟伏于地叩首拜谢。
从名士沦至赶马磨粮为生的寒士,再到如今被太子接纳,人生的起让他一时情难自已。
而有了许靖打样,其余一众孝廉也纷纷开口。
不过和洽却有些倒霉了,同郡的许靖将能的尽皆了,而他尚未踏入仕途,先前一直在家治经,哪里能与许靖相比?
丹阳郡的朱治详细地阐述了丹阳郡中的山越问题,丹阳郡作为山越活动中心,山越问题颇为棘手。
山越并非化外蛮夷,而是占山为王的山贼,因在古越地,故统称为山越。山越民居于山林间种植谷物,又因山出铜铁,而常常自铸兵甲,或大分散,或聚居,好习武,以山险为依托,抗拒朝廷,是一股接近于半独立状态的武装。
但朱治却是反感郡中纯粹以武力征讨的方式,山越民中有不少人都是因为地方官员的苛捐杂税而逃上山加入山越,并非心怀反意。
况且山林作战与平原作战不同,缺乏山林作战经验又不如山越熟悉地形的郡国兵屡屡大败,以至于丹阳郡山越猖獗肆虐。
朱治主张以政策招抚为主,训练一支山林作战的精兵,军政并举平复山越。
乐安郡的问题,则是在于前任青州刺史焦和的荒唐,致使徐州、兖州、豫州、冀州的黄巾残部多逃窜至青州,致使青州诸郡流寇甚多,即便是曹操也尚未能彻底清缴尽乐安郡的黄巾余孽。
陈登批判了下邳郡中浮屠祠林立的现象,认为朝廷应该打击淫祀,禁止郡中官员带头祭祀淫祠甚至宣扬淫祀,应该以太平道引发的黄巾之乱为鉴。
路粹则是尖锐地批评了陈留郡贪腐问题,以及众多世家豪门趁着黄巾之乱非法侵占百姓土地;阮瑀对庶务并不擅长,更擅长治经和诗赋,却也指出了黄巾之乱后,陈留郡在民生恢复问题上的迟缓。
北地郡的傅巽与姑臧郡的贾彩就这一次并州与凉州的叛乱,提出郡中对于异族的防范不足,希望朝廷能够更重视边郡的防御。
其余八人的回答中,以朱治为最,其次则是陈登,再其次则是路粹,不过终归只是一腔热血,尚无治政经验只谈及表相还需历练,国渊、傅巽、和洽与贾彩四人的回答都只能算中规中矩,最差的则是阮瑀,竟然还现场作诗一首来形象阐述民生疾苦,孤又没让你七步成诗。
也是,总不能指望每个文学家都能如同陈琳这般既擅长辞赋文章,又能治政吧?
而后太尉杨赐、尚书令刘陶二人又分别作为三公之首与尚书台之首,象征性地考较了孝廉几个经典以及庶务的问题后,这次考核也算是结束了。
许靖被拜为太子中庶子,考核成绩尚好的朱治、陈登则被拜为太子庶子,傅巽、路粹、阮瑀、和洽、国渊六人则是被拜为太子舍人。
贾彩则是拜为太子洗马,即便不看在贾诩的面子上,也不能让三十九岁的人和一群年轻人一起当舍人吧。
至于殿中共同参与孝廉考核一事的群臣,面对太子将原本应该拜为尚书郎或议郎的孝廉,被太子全部揽入了太子府一事,也只能选择主动视而不见。
永安宫外,袁隗与其余几人一同步行至停放车马之处,太尉杨赐看着沉默不语的袁隗那一抹孤寂的背影,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感慨,眼中满是复杂之色。
当初与袁隗交好的他和刘陶,如今都已与袁隗分道扬镳了,但他心中多少还念着几分旧情,于是快走几步,突然开口叫住了袁隗,眼见袁隗虽未回头,却顿住了脚步,道:“次阳,太子必是来日必为真正的天下之主,整顿整顿汝南袁氏吧,莫要步了何遂高的后尘。”
杨赐并不认为太子是在刻意打压汝南袁氏,而是那些因为在诸事上站在了太子对立面被贬谪的官员、士人恰好是汝南袁氏的门生故吏,而且有些人之所以站在太子的对立面,也是与袁隗有着莫大的关联。
何顒、韩馥、胡毋班,哪一个不是因为袁隗的缘故,直接或间接死亡?其余今文学派士人,也都或多或少因袁隗的决策,而站在了太子对立面,从而遭受贬谪。
但袁隗闻言,却是冷哼一声,重新迈出了步子,独自一人向着远处走去,心中对杨赐的怨恨愈发浓烈。
方才在殿上,将矛头直指汝南袁氏的许靖,举他为孝廉之人,不也是出自你弘农杨氏的杨琦,而他不正是你杨赐的亲侄?
若非你杨赐背弃,我汝南袁氏岂会入此等险境?
袁隗始终认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与三世三公的弘农杨氏联手,即便是太子登基成了天子,又能如何打压他们这两个联手后真正的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家族,当真不怕寒了天下士人的心吗?
至于何遂高,一介屠户也配与我汝南袁氏相提并论!
“伯献,人各有志,强求不得的。”刘陶不知何时悄然走到了杨赐的身旁,低声劝慰了一句。
杨赐没有回应,只是看着袁隗独自远去的背影,不由重重地叹了口气。
(3678字)
——
PS:昨天本来是打算先写一更三千字,再写一更四千字,这样昨天就等于加更了三千字。
第二更后面本来还有五百字是略微有些关于女角色的描写的,其实没你们想的那么H。
结果没想到前面三千五百字有隐射嫌疑加过度涉政。
贪腐这块内容还好,主要是山越这块内容,政策招抚的内容被怀疑隐射招抚少数人群……所以我在正文里特意解释了山越不是少数人群,是吴越地区山贼的另一种称呼,再删除了一些敏感的具体招抚政策,以及关于羌人的……大家懂就行,羌人在西北,虽关系不大,但……
然后后面五百字涉H,所以404都不带犹豫的。
好不容易改了大半天把前面三千五百字里的敏感内容全都删了,后面那部分内容我暂且放到下一章吧,不然真放不出来。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200/148945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