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他儿子叫诸葛亮?
推荐阅读:恐怖红包群、指尖浮生、将军万福、篮球上帝、云起列车、梦境探险家、奇遇未来、重生宝瞳:商女的辉煌、谜案追凶、修仙大学、
“不是,他张举凭什么造反?”
永安宫中,刘辩猛地将手中奏报狠狠摔在案几上,满脸怒容,双眉紧蹙,眼中怒火熊熊燃烧,心中满是疑惑与愤懑。
他当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也是真有些摸不透张举这种人的心思。
你打着朝廷的名义私征苛捐杂税,然后这是他这个太子暴虐不仁,汉室当亡,要来讨伐他?
简直荒谬至极!
而且,你凭什么啊?
他是想到过,黄巾之乱中各州郡太守临时征募了郡国兵,地方世家豪门也悄悄多养了些私兵,有人心怀不轨是正常的。
但他自恃兵强马壮,对朝廷的掌控力也日益增强,虽有财政上的隐患,但那也是将来之事,并非眼下困境。
若是能将赵娆的五十几亿钱私产全部变卖充公,国库和太子府府库能掏出二百多亿钱,足够再打好几场烈度更强的黄巾平叛了。
反观张举,仅拥郡国兵三千,又强征青壮三万人,就这点兵力给他塞牙缝都不够。
刘辩冷哼一声,将奏报随意地扔给高望,示意其传阅给太子府群臣。众人阅后也是面面相觑,纷纷摇头,全然想不明白张举究竟是怎么想的。
不过众人也都没有深究,有人造反,平叛便是。
北军五校和羽林骑的诸多将校听闻有人叛乱,早就跃跃欲试了,一个个兴奋地摩拳擦掌。
然而就在此时,田丰肃然开口道:“殿下,臣请追封太子洗马诸葛珪。”
刘辩闻言微微一怔,旋即也是忍不住连连叹息,抬手揉了揉眉心。。
诸葛珪,因其“诸葛”之姓氏,加之先前检举弹劾张举的之举,四日前朝议方散,他便领荀彧下达征辟令,征诸葛珪为太子洗马。
谁料诸葛珪因交割公务尚未起行,便横遭此祸,虽然还未正式入职,但编制上他已然是太子府家臣,算是太子府群臣未曾谋面的同僚。
可惜,尚未相识便不幸罹难,念及此处也不免愈发令人扼腕叹息。
身为大汉太子,家臣被叛贼杀害,而且诸葛珪还是太子府第一位殁于王事的家臣,即便尚未正式上任,但其宁死不愿与叛贼同流合污的忠贞之举,于情于理他都必须追封诸葛珪以安抚人心。
“诸葛珪可有妻儿?”
刘辩轻抚下巴,看向贾诩。
冷静下来后,他也大致能猜到张举反叛的缘由了。
想必绣衣使者在泰山郡多日调查,当真查到了不少张举违法乱纪的证据,将其逼入绝境,自知罪无可恕,这才狗急跳墙。
以绣衣使者的调查能力,既然调查到将张举逼得狗急跳墙的程度了,应该不至于连诸葛珪的家眷情况都不清楚。
“启禀殿下,诸葛珪之妻去年诞下幼子诸葛均后,因体弱染疾而亡,家中有三子二女,绣衣使者已护其子女逃出泰山郡治奉高县。”
听着贾诩的叙述,刘辩却是眉头紧锁,右手不自觉地轻轻敲击着依靠着的凭几扶手。
“诸葛均?”这个名字让他感觉似曾相识,忽然一道灵光从脑中一闪而过,刘辩猝然道,“另外二子何名?”
贾诩答曰:“长子诸葛瑾,十一岁;次子诸葛亮,三岁。”
刘辩闻言身子猛地一僵,言语一滞,缓缓靠向凭几的靠背,沉默良久方才缓缓道:“赐以珠画特诏秘器,饭含稷谷,特追赠为曹阳亭,以‘忠’为谥。三子日后皆可入太学学习古文经,二女则由孤亲自为其指婚。”
珠画特诏秘器乃朱砂绘制的棺椁,按规制,最次也是秩比二千石官员才有资格使用。
饭含玑玉则是敛葬时往死者口中放进的物品,比如以糠塞口。
今文学派认为人死后口中放的应当是玉石,“天子含实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玑,士以贝,庶人以谷实”,然而古文学派以郑玄为首则认为“君用粱,大夫用稷,士用稻”。
饶是主动请求太子追封诸葛珪的田丰,此时也不禁微微皱眉,觉得如此恩赐似有过厚之嫌。
但犹豫片刻,田丰还是俯下身子,高声赞道:“殿下仁厚!”
人嘛,总归是有些私心的。
以殿下的身子骨,若无意外,应该能送走他们所有人。
殿下对素未谋面的诸葛珪都能给予如此厚重恩赏,他们这些为殿下尽心竭力的家臣呢?
想来日后若是真有这么一日,必能得到更为丰厚的追授。
众人正感慨太子仁厚慷慨之际,武将一列的黄忠“嚯”地一下站起身来,大步离席,俯身行礼道:“殿下,臣请率军为殿下擒下这张举、张纯二贼!”
“汉升,你这老卒怎生抢跑?”
孙坚笑骂了一句,却并未站出来和黄忠争抢功勋。
他年未而立,便已然是比二千石的屯骑校尉,又是拥八百户食邑的华亭侯,自然不愁功勋。
况且黄巾之乱时他已收获颇丰,也该让让其他袍泽了,总不能让其他几位没吃饱的袍泽饿着肚子吧?
越骑校尉吕布也只是微微侧目,淡淡地瞥了黄忠一眼,同样未与他争抢。
黄忠与他交情深厚,二人同为善射之人,时常切磋射术。
更重要的是,他的爱妻严氏去年独自诞下一女,取乳名“铃铛”,如今他也是食邑四百户的长平亭侯,不急于立功,只想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妻女。
眼见孙坚和吕布都不争抢,刘备面露犹豫之色,张了张嘴,即便是在张飞暗暗催促下,最终也没好意思站出来争功。
而高顺向来又是不争不抢的恬淡性子,一时之间竟是无人与黄忠争抢此番平叛之功。
“殿下,臣此番不要赏赐,唯求略报殿下厚恩。”黄忠见同僚无人争功,太子却仍未表态,直接跪伏于地请求。
“汉升这是做什么?”
刘辩赶忙起身,快步走到黄忠面前,双手握住他的手臂,将其扶起,宽慰道:“此番平叛必有汉升一席之地,只是主将之位孤尚且有所疑虑。”
其实刘辩明白黄忠为何一反常态,如此求战心切,甚至连战功都不要了。
前些时日,黄忠三岁的独子黄叙突然病重,黄忠匆忙向太医署请求侍医诊治。
后汉的官员是有“疗病”福利的,在京官员更是可以直接请求太医署派遣侍医登门诊治,无需诊金,还可免费支取一定金额的药石。
但黄忠的儿子病情有些严重,需要不少名贵珍稀药材,这便需向太子申请了。
刘辩大手一挥,令太医署不惜代价为黄叙诊治,并让太医署为黄叙开了些养身的方子,一切费用皆从宫中支取。
而在从太医署侍医口中大致知晓了用度耗费后,黄忠泪流满面,当即向着永安宫的方向伏地九次叩首。
黄叙的病并非绝症,只是因母亲分娩时体弱早产,身体孱弱,需长期用药石细心调养。
但以黄忠先前区区一个县尉的俸禄,根本无力承担如此昂贵的药材费用,此前为其诊治的也不过是民间游医。
若不是太子征辟他入京担任秩比二千石的射声校尉,又承担了儿子的药石费用,恐怕他在中年丧妻后,又要面临中年丧子之痛,且这还是他好不容易才有的独子。
如此厚恩,他岂能不以死报效太子殿下?
永安宫中,刘辩猛地将手中奏报狠狠摔在案几上,满脸怒容,双眉紧蹙,眼中怒火熊熊燃烧,心中满是疑惑与愤懑。
他当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也是真有些摸不透张举这种人的心思。
你打着朝廷的名义私征苛捐杂税,然后这是他这个太子暴虐不仁,汉室当亡,要来讨伐他?
简直荒谬至极!
而且,你凭什么啊?
他是想到过,黄巾之乱中各州郡太守临时征募了郡国兵,地方世家豪门也悄悄多养了些私兵,有人心怀不轨是正常的。
但他自恃兵强马壮,对朝廷的掌控力也日益增强,虽有财政上的隐患,但那也是将来之事,并非眼下困境。
若是能将赵娆的五十几亿钱私产全部变卖充公,国库和太子府府库能掏出二百多亿钱,足够再打好几场烈度更强的黄巾平叛了。
反观张举,仅拥郡国兵三千,又强征青壮三万人,就这点兵力给他塞牙缝都不够。
刘辩冷哼一声,将奏报随意地扔给高望,示意其传阅给太子府群臣。众人阅后也是面面相觑,纷纷摇头,全然想不明白张举究竟是怎么想的。
不过众人也都没有深究,有人造反,平叛便是。
北军五校和羽林骑的诸多将校听闻有人叛乱,早就跃跃欲试了,一个个兴奋地摩拳擦掌。
然而就在此时,田丰肃然开口道:“殿下,臣请追封太子洗马诸葛珪。”
刘辩闻言微微一怔,旋即也是忍不住连连叹息,抬手揉了揉眉心。。
诸葛珪,因其“诸葛”之姓氏,加之先前检举弹劾张举的之举,四日前朝议方散,他便领荀彧下达征辟令,征诸葛珪为太子洗马。
谁料诸葛珪因交割公务尚未起行,便横遭此祸,虽然还未正式入职,但编制上他已然是太子府家臣,算是太子府群臣未曾谋面的同僚。
可惜,尚未相识便不幸罹难,念及此处也不免愈发令人扼腕叹息。
身为大汉太子,家臣被叛贼杀害,而且诸葛珪还是太子府第一位殁于王事的家臣,即便尚未正式上任,但其宁死不愿与叛贼同流合污的忠贞之举,于情于理他都必须追封诸葛珪以安抚人心。
“诸葛珪可有妻儿?”
刘辩轻抚下巴,看向贾诩。
冷静下来后,他也大致能猜到张举反叛的缘由了。
想必绣衣使者在泰山郡多日调查,当真查到了不少张举违法乱纪的证据,将其逼入绝境,自知罪无可恕,这才狗急跳墙。
以绣衣使者的调查能力,既然调查到将张举逼得狗急跳墙的程度了,应该不至于连诸葛珪的家眷情况都不清楚。
“启禀殿下,诸葛珪之妻去年诞下幼子诸葛均后,因体弱染疾而亡,家中有三子二女,绣衣使者已护其子女逃出泰山郡治奉高县。”
听着贾诩的叙述,刘辩却是眉头紧锁,右手不自觉地轻轻敲击着依靠着的凭几扶手。
“诸葛均?”这个名字让他感觉似曾相识,忽然一道灵光从脑中一闪而过,刘辩猝然道,“另外二子何名?”
贾诩答曰:“长子诸葛瑾,十一岁;次子诸葛亮,三岁。”
刘辩闻言身子猛地一僵,言语一滞,缓缓靠向凭几的靠背,沉默良久方才缓缓道:“赐以珠画特诏秘器,饭含稷谷,特追赠为曹阳亭,以‘忠’为谥。三子日后皆可入太学学习古文经,二女则由孤亲自为其指婚。”
珠画特诏秘器乃朱砂绘制的棺椁,按规制,最次也是秩比二千石官员才有资格使用。
饭含玑玉则是敛葬时往死者口中放进的物品,比如以糠塞口。
今文学派认为人死后口中放的应当是玉石,“天子含实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玑,士以贝,庶人以谷实”,然而古文学派以郑玄为首则认为“君用粱,大夫用稷,士用稻”。
饶是主动请求太子追封诸葛珪的田丰,此时也不禁微微皱眉,觉得如此恩赐似有过厚之嫌。
但犹豫片刻,田丰还是俯下身子,高声赞道:“殿下仁厚!”
人嘛,总归是有些私心的。
以殿下的身子骨,若无意外,应该能送走他们所有人。
殿下对素未谋面的诸葛珪都能给予如此厚重恩赏,他们这些为殿下尽心竭力的家臣呢?
想来日后若是真有这么一日,必能得到更为丰厚的追授。
众人正感慨太子仁厚慷慨之际,武将一列的黄忠“嚯”地一下站起身来,大步离席,俯身行礼道:“殿下,臣请率军为殿下擒下这张举、张纯二贼!”
“汉升,你这老卒怎生抢跑?”
孙坚笑骂了一句,却并未站出来和黄忠争抢功勋。
他年未而立,便已然是比二千石的屯骑校尉,又是拥八百户食邑的华亭侯,自然不愁功勋。
况且黄巾之乱时他已收获颇丰,也该让让其他袍泽了,总不能让其他几位没吃饱的袍泽饿着肚子吧?
越骑校尉吕布也只是微微侧目,淡淡地瞥了黄忠一眼,同样未与他争抢。
黄忠与他交情深厚,二人同为善射之人,时常切磋射术。
更重要的是,他的爱妻严氏去年独自诞下一女,取乳名“铃铛”,如今他也是食邑四百户的长平亭侯,不急于立功,只想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妻女。
眼见孙坚和吕布都不争抢,刘备面露犹豫之色,张了张嘴,即便是在张飞暗暗催促下,最终也没好意思站出来争功。
而高顺向来又是不争不抢的恬淡性子,一时之间竟是无人与黄忠争抢此番平叛之功。
“殿下,臣此番不要赏赐,唯求略报殿下厚恩。”黄忠见同僚无人争功,太子却仍未表态,直接跪伏于地请求。
“汉升这是做什么?”
刘辩赶忙起身,快步走到黄忠面前,双手握住他的手臂,将其扶起,宽慰道:“此番平叛必有汉升一席之地,只是主将之位孤尚且有所疑虑。”
其实刘辩明白黄忠为何一反常态,如此求战心切,甚至连战功都不要了。
前些时日,黄忠三岁的独子黄叙突然病重,黄忠匆忙向太医署请求侍医诊治。
后汉的官员是有“疗病”福利的,在京官员更是可以直接请求太医署派遣侍医登门诊治,无需诊金,还可免费支取一定金额的药石。
但黄忠的儿子病情有些严重,需要不少名贵珍稀药材,这便需向太子申请了。
刘辩大手一挥,令太医署不惜代价为黄叙诊治,并让太医署为黄叙开了些养身的方子,一切费用皆从宫中支取。
而在从太医署侍医口中大致知晓了用度耗费后,黄忠泪流满面,当即向着永安宫的方向伏地九次叩首。
黄叙的病并非绝症,只是因母亲分娩时体弱早产,身体孱弱,需长期用药石细心调养。
但以黄忠先前区区一个县尉的俸禄,根本无力承担如此昂贵的药材费用,此前为其诊治的也不过是民间游医。
若不是太子征辟他入京担任秩比二千石的射声校尉,又承担了儿子的药石费用,恐怕他在中年丧妻后,又要面临中年丧子之痛,且这还是他好不容易才有的独子。
如此厚恩,他岂能不以死报效太子殿下?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200/148926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