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三国:我不是刘辩 > 第一百一十八章:行冠礼,诞子嗣?

第一百一十八章:行冠礼,诞子嗣?

推荐阅读:娶个村官大小姐洪荒之请祖宗为巫族做主奈何无以言表两夹弦特别合作科脑叶公司之化身异想体末日归家路早见晚爱斗罗之十大女神都是我的武魂绝色丹药师:邪王,你好坏

    永安宫,偏殿内
    刚刚练完剑的刘辩身着一袭白色劲服,劲服上犹带着些许汗水滴形成的水渍。
    刘辩胸膛微微起伏,接过高望递来的帕巾,一边轻轻擦拭着颈间豆大的汗珠,一边用另一只手不耐烦地拉扯着衣襟,试图驱散浑身的热气。
    一旁宫女垂首而立,手中扇有节奏地轻轻扇动,微风徐徐拂过,带来一阵凉意,将他身上的热气吹散了些许。
    刘辩抬眸,目光扫向卢植与荀爽,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愉悦的笑容,笑问道:“两位老师,你们一个录尚书事,一个执金吾,今日可并非休沐,怎么有兴致一同来拜访孤了?”
    他的心情很不错,麾下人才济济,国家正逐渐扭转颓势,还得了个“天策上将军”的头衔,晚些时候他还打去鸿都门学逛逛,看看郭奉孝那子的学习状况,却没想到卢植和荀爽这两位太子傅竟然大清早便联袂而至。
    不过观其面色,应当不是要给他带来什么坏消息。
    卢植和荀爽眼见太子完全康复,面色红润,今日甚至有余力练剑,想来上次病倒当真只是因为思虑过度和行军疲乏,脸上也不由露出一抹笑意。
    如今的太子殿下已然彻底坐稳了太子位,若有什么隐患,那唯独只有太子的健康和后继无人的问题。
    目下看来,前者应当不是问题,而他们二人来访的目的则是为了后者。
    “殿下,臣与慈明公商议,皆以为殿下如今年方二七,当行冠礼,而后娶良家女入宫延绵子嗣。”
    “行冠礼,诞子嗣?”
    刘辩擦汗的手微微一滞,脸上瞬间闪过一丝茫然,眉头轻皱,目光在二位老师身上来回游移,疑惑道:“孤离冠龄也尚早,至于婚配一事……”
    言语未尽,他的目光陡然在荀爽身上,眼神中闪过一丝戒备。
    莫不是荀爽得了执金吾之位,却得陇复望蜀,想早日成为外戚?
    卢植敏锐地捕捉到太子的目光,心中一紧,连忙解释道:“殿下,此非慈明公首倡,乃臣之鄙见。行冠礼,可彰显殿下之威仪,此举乃是昭示天下殿下已然是成人,执掌朝廷更是名正言顺。”
    “至于婚配一事,历代天子此年岁时婚配并非个例,殿下早些为大汉延绵子嗣,也好令臣等无忧。况且朝中各家大臣府上亦有适龄女眷,殿下此举亦能安抚人心。”
    刘辩闻言,微微一怔,原本微皱的眉头渐渐舒展,低下头若有所思。
    先前他下意识用前世的思维来考虑婚配之事,都忘却了两汉时期男子成婚年龄如此之早,两汉的女子更是常有在及笄之前便成婚的。
    而他周岁十三,但两汉是以虚岁计龄,出生即位一岁,所以他应该是十四岁,十四岁娶亲绝不算早。
    想通此处,刘辩抬起头,眼中不再有疑惑,神色平静道:“孤明白卢师的意思了,只是这行冠礼,孤的年岁还差上许多,可行?”
    他缓缓看向卢植和荀爽,这二人既然联袂而至,定然是早就商议过其中的礼法问题,应当不会让他这位太子做什么有悖礼法之事。
    正如刘辩所料,荀爽早有准备,向太子述道:“永元三年春,正月,甲子,孝和皇帝用曹褒新礼,加元服,彼时孝和皇帝年十三,比殿下还要一岁,自可加冠礼行元服。”
    言罢,荀爽嘴角不免勾起一抹弧度。
    有关太子婚配的话题,荀爽为了避嫌不好开口,但行冠礼之事,别他本就有据可依还合乎礼法,就算不合乎礼法,他们古文学派众多大家名士,熬几个通宵,编也能给太子编出一本托古圣贤之名而作的典籍为太子辨经。
    “曹褒?”刘辩念叨着这个名字,猛然想起了此人的身份,双目微眯神色怪异地看向荀爽,虽这位是他的老师,又是他将来的岳父,但刘辩也多少觉得荀爽多少有些……
    曹褒此人乃是经学大家,家传经学为《庆氏礼》。
    须知,《庆氏礼》虽非官学,却是今文经。
    荀爽觉察到太子那复杂的目光,也不由老脸一红,轻咳一声道:“咳,此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乃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策!”
    言罢,荀爽微微侧身,避开太子的目光。
    刘辩看着面色略显尴尬的荀爽,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以手指之,笑谓卢植道:“卢师,慈明公此可谓博‘古’通‘今’乎?”
    卢植抚髯,与太子相视而笑道:“非‘硕儒’,无可担此赞言。”
    眼见太子和卢植拿他逗乐取笑,荀爽却也没有动怒,反而是加入了二人的笑谈,道:“郑康成如今才是真正的博‘古’通‘今’,老夫不过道尔。”
    笑谈过后,荀爽有执金吾之公务,先行离去,卢植却被刘辩单独留了下来。
    尽管都是老师,但刘辩对待二人的态度和信任程度却是天差地别,亦如师父与师傅的区别。
    荀爽再是士人口中的“硕儒”和道德高尚之士,却也充斥着为己谋利和为家族谋利的私心,但卢植不同。
    他也有私心,想培养出一位合格的大汉帝国接班人,想与太子一同扶大厦于将倾,也同样想青史留名,而这些私心与刘辩的私心并不会产生冲突。
    而且卢植是一个能为了公心而压抑私心的君子,他才是真正的道德之士,如果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冲突,他绝对会是那个愿意折损自身利益而填补国家的士人。
    “卢师,孤之表字可曾起了?”
    师生二人单独相处时,刘辩也愈发放松了下来,全然没有方才的正襟危坐,而是盘着腿,喝着高望端来的茶水,用象牙箸取出一块牛肉嚼碎吞入腹中。
    “许子之《文》有云:‘辩’者,治也;‘元’者,始也。”
    卢植面前同样也摆放着一杯茶,只不过刘辩记着卢植喜好,不喜清晨食肉,所以里面多是茶叶与蔬菜,只是面上浮着一层蛋花和淡淡的油脂。
    食不言,寝不语。
    卢植看着这盏尽是按照他的饮食喜好而泡制的茶汤,心中感慨莫名,却还是没有在与太子交谈之时吃茶,缓缓道:“臣为殿下取字元治,元治者,治世自殿下始也!”
    “既然卢师已为孤取了表字,阿望!”刘辩将最后一口茶汤吃下,唤了一声,“再来一盏,然后去寻太常和宗正,言卢师已然为孤取字,让他们不必再忙活。”
    刘辩很满意卢植为他取的表字,一如他记着卢植的饮食喜好,卢植也明白他的偏好。
    先前他也曾翻阅过典籍,从典籍上寻到过不少适合成为“辩”这个名的表字,诸如“明章”、“伯慎”、“德昭”之流与品行相关的表字,他更喜欢大气磅礴些的,能展现他心中志向抱负的表字。
    眼见太子选了他取的表字,卢植下意识饮了一口桌案上的茶汤,看着又一次低头吃茶的太子,脸上的笑容愈发温和而慈祥,笑道:“此本为太常与宗正之职,殿下不担忧刘君郎和刘伯安不满?”
    言罢,卢植微微挑眉,面上挂着一丝戏谑的笑。
    刘辩微微抬头,看向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卢植,撇了撇嘴道:“那就让他们去寻卢师算账,孤还未加冠,孤还是个孩子,你们这些成人何苦为难个孩子?当真是老不知羞!”
    “哈哈哈哈哈!”
    卢植被太子噎了一句,却是将口中尚未咽下的茶汤喷出,边咳嗽边大笑着,惹得身后的宫女连忙轻拍其背。
    刘辩看着卢植难得如此失礼的模样,也是忍不住哈哈大笑。
    高望在一旁侍奉着二人,不由在心中对太子和卢植的师生之情暗暗感慨。
    自古岂有师生之情真挚若此?
    而似乎是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的失礼之举,也真不知为何,他向来是守礼之人,但每每与太子独处,总是会不自觉随太子一同当个无状之人。
    不过卢植却也从未去进谏言太子无状,太子这种发自内心将他当作亲长的赤子之心总是让他难以启齿。
    嗯,太子毕竟少年心性,又是大病初愈,这次便随了太子之意吧。
    下次,下次老夫一定会劝谏太子守礼!
    (2754字)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200/148919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