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三国:我不是刘辩 > 第四十二章:太子亲征,北宫之患

第四十二章:太子亲征,北宫之患

推荐阅读:碎月如粥萌神信徒万古神帝军人子女我的23岁美女总裁腥红大佬甜妻宠上天顾九辞辐射避难:开局邀请戈登弗里曼谋定三国前灌篮高手之联赛逐梦

    “太子万万不可!”
    刘辩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百官皆惊。
    太尉杨赐原本沉稳的面容此刻骤然变色,手中的朝笏微微一颤,紧接着“噌”地一下站起身,袍袖随着动作猛地扬起,急切地快步朝着太子方向迈了两步,口中高呼:“殿下不可啊!”
    开什么玩笑,太子年仅十二岁,亲征?
    且不太子年少之躯能否承受领兵作战的艰辛与劳累,单论太子一旦离开雒阳,北宫之中那位若趁机复出,又当如何应对?
    太子之位乃是百官共同承认的,数月以来,亦齐心协力辅佐太子处理朝政,对于太子的贤明亦是认可的。
    然而若北宫那位骤然复出,指控太子谋逆,那百官岂不是都要被视为同党受到牵连?届时朝堂上怕是会掀起一阵比党锢之祸还要酷烈的腥风血雨!
    “臣附议,太子乃大汉国本,不可轻出!”
    司徒袁隗也是惊诧莫名,放在膝盖上的双手不自觉地抓紧了衣摆,随后缓缓起身。
    他这位司徒是最不希望北宫那位复起的。
    身为司徒,掌人民事。凡教民孝悌、逊顺、谦俭,养生送死之事,则议其制,建其度。
    连太子都没有教成“孝悌”模样,将父亲软禁北宫,还当什么司徒?
    届时北宫那位的第一刀还不砍向他这个司徒,甚至砍向他们汝南袁氏?
    司空张济也是身子猛地一震,迅速起身,几步跨出身子微微颤抖,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地道:“殿下万万不可啊!”
    张济心中的担忧未必比袁隗少,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北宫那位再怎么也要忌惮一下影响,可他是亲宦官派系的,在朝堂的背后靠山就是天子和张让、赵忠两位中常侍。
    后来他的靠山转变为了太子,成为太子安插在三公之中的自己人,在朝议上的许多决策都会事先征求他的支持。
    若是北宫那位复起,他的家族恐怕都要覆灭了。
    即便是一众太子家臣此刻也都面面相觑,有的眉头紧锁,有的轻轻摇头,眼中满是疑惑与不安,显然太子此番决定并未与任何人商议过。
    刚被任命为执金吾丞的张昭也忍不住离席,手持板笏神情严肃,谏言道:“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殿下欲亲征叛贼,若身有损,殿下纵自轻,奈高庙、皇后何!”
    “尔欲为袁盎乎?”
    刘辩闻言狠狠地瞪了张昭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右手用力地摆了摆,示意他退下。
    但张昭却不甘示弱,怒目圆睁,胸膛剧烈地起伏着,双脚稳稳地站在原地,坚决不肯屈服。
    于公,监国太子治国有方,乃是后汉少有的明君贤主,一旦有失,则江山社稷危在旦夕。
    于私,他是太子家臣,前程与全家性命都系于太子一人。
    所以张昭绝不能同意太子亲征一事,甚至将这件事上纲上线到了对不起列祖列宗和皇后的高度。
    “孤意已决,尚书台发布诏令,征募六郡良家子及三河良家子入军,再令各地方州郡刺史、太守征召兵马抵御黄巾叛军。”
    “散朝!”
    刘辩气得真想将张昭叉出去,但终归还是忍下了心中的怒火,将这件事确定下来不容变更,旋即拂袖离去。
    众人面面相觑,有的无奈地摇头,有的轻轻叹气,却也无可奈何,只得缓缓散去。
    嘉德殿外,袁隗、杨赐和张济这三位三公将太常刘焉与太子少傅荀爽拦下,希望二人能再去劝谏一下太子。
    袁隗看向刘焉道:“年少之君轻出征伐,非国之幸事,君郎乃宗室长者,可再去向殿下进谏。”
    刘焉也是苦笑着道:“太子殿下决心已定,怎会容人置喙?”
    杨赐看向荀爽,荀爽作为太子少傅,有教导太子的责任,素来受太子敬重,又是太子未来的丈人,听闻皇后也见过了他的嫡长女,对其颇为喜爱,有着这层关系难道荀爽的话太子也听不进去?
    荀爽也觉察到了杨赐的目光,摇了摇头道:“伯献曾为太子批言‘谋同孝文,霸类世宗’,难道还不知太子脾性?”
    “别老夫了,恐怕就是皇后阻拦,太子也会执意亲征。”着,荀爽看了一眼身旁的三公九卿,提醒道,“诸位心忧太子老夫理解,但莫要去惊扰皇后。太子本就因那篇檄文而盛怒不已,若是再惊扰皇后,太子未必不会以鞭杖谏者。”
    “须知年少轻狂,若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谏言,未必不会激起太子的少年性情,反而弄巧成拙。”
    鞭杖者,以刑大臣也。
    鞭杖也就是后世的廷杖,只不过未成制度,是孝明皇帝对付臣子的一大利器。
    有了孝明皇帝开头,以太子的脾性未必不会将这件利器搬出来收拾与他意见相左的臣子。
    张济目光微沉,眼中闪过一丝犹豫,随后深深地叹了口气,将心中的想法按了下去。
    他本打算在散朝后去见见张让、赵忠,让他们将这件事上禀皇后,他认为以皇后与太子之间的感情,太子也许会被皇后阻拦下来。
    但荀爽也提醒了他,连忙熄了自己的心思。
    荀爽也觉察到了张济的神情,微微眯起眼睛,若有所思。
    这些时日与太子相处他也算摸清了这位少年太子的性情。
    这并非是位骄纵自满或是盛怒之下便要亲自征伐的年轻人,而是更擅长谋定后动。
    太子既然会在朝议上提出亲征黄巾,那他定然是早就已经考虑过了,否则那北地太守皇甫嵩缘何忽然就成了讨逆中郎将?
    谋同孝文,若无先谋,这位太子也不会有霸类世宗之举。
    而且,他隐约觉得太子似乎还别有所图?
    只是他也没想明白太子能借着亲征这件事图谋什么。
    “与其再纠结此事,不如想想如何辅弼殿下早破贼军班师回朝。”荀爽的声音忽然低沉了下来,目光中透露出一丝警惕“另外……便是北宫。”
    荀爽口中的“北宫”,众人也都明白是何意。
    对于“天子”,后汉常以“国家”唤之,而如今这情况,众人也担心再称呼“国家”犯太子的忌讳,便以“北宫”指代。
    对于荀爽提出的问题,众人也都深深认可,
    袁隗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卫将军掌握宫城卫戍,各宫门司马皆受你调度,切不可大意!”
    杨赐和张济以及其余九卿也是如此目光郑重地看向何苗,顿时让他有些受宠若惊。
    而何进则是默默不语,他明白何苗在这件事中的重要性,但看到何苗被三公九卿如此对待还是有些不舒服。
    而何苗自然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他是刘宏的妻兄,但重用他的是太子这个外甥。
    况且刘宏一旦复起,定然要弄死皇后和太子,他难道就能逃过一劫?
    何苗目光深邃地望向了北宫的方向,没有再言语。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200/14886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