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3 诸司监决
推荐阅读:让你攻略女神,你怎么成魅魔了!、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问鼎青云:从退役功臣到权力之巅、奥特:开局当牌佬,每周一个能力、被问罪当天,无上帝族杀来、结婚三年仍完璧,离婚军官哭红眼!、我走后,渣男一夜白头、穿越后,喜提美女师尊、快穿问宿主太爱扮猪吃虎了怎么办、李辰的修仙散记、
因为下午还有不少的案件要审理,张岱也没有花费太多时间用餐。他所处理的多是各种滞留积案,当事者都以被此困扰多时,自然越快处理完,越能给人情以安慰。
在处理这些案事的时候,张岱也觉得官职低有官职低的好处,那就是在官场上人脉关系比较浅,处理起各种人事纠纷也都能少于顾虑、秉直执法。
哪怕他爷爷在朝中多有人事关系,但也不会给他造成太大的限制,毕竟阵营荣光也不需要他来维持,耍起狠来就可以六亲不认。别人就算到他家里控诉,他爷爷也可以用一句“他还是个孩子”搪塞过去。
可是未来等到他自己权势渐高、乃至于自己开始带队伍了,所需要做出的考量和顾虑就更多了,很难再像如今这样快意恩仇。
当张岱再返回推事院时,那仍然在此等候的李测便快步迎上前来,态度也变得端正谦卑许多,欠身向张岱问道:“张侍御,眼下是否要登堂推事?”
张岱拿过案簿来略一打量,旋即便道:“午后还有十几宗案事,入讼者都已等候多时。傍晚事了若仍有余时,再招你等入堂推问。”
“那岂不是今日能否文案还在两可之间?”
那李测闻言后顿时便面露难色,望着张岱欲言又止。
“你有意见?”
张岱见他神态如此,当即便一挑眉沉声问道。给你机会你不用,现在机会错过了,又想怎么样?
“没有、没有!”
李测连忙摇头摆手道,大卿苏彦伯去前给他的警告犹在耳边,他虽然也是李唐宗室,但是这种远支宗亲的身份也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太多的帮助,还是要拱从官场上的各种规矩。
顿了一顿之后,李测见张岱直往堂上行去,便又连忙追上来道:“因见张侍御案事繁忙,我也实在羞于再以此事进扰,不知张侍御允否我与那位褚博士私下洽谈致歉、再将结果致于张侍御?”
“可以,去罢。但在我的直案中,不要妄想曲隐混淆!”
张岱想了想后便又道,因为他要处理的案事太多,也难将精力均匀的分摊在每一件事上。
这件事到底只是那位太常博士自尊受挫,就那胙肉分给张岱、他也向来不吃,如果他们两人私下达成和解,倒也不必再诉诸公堂。
须知这太官署就是朝会、燕飨的大食堂,他要真把人厨师长收拾狠了,也担心这些厨子会不会在赐飨时往自己饭菜里吐口水。
李测见张岱答应下来,当即便连连致谢,然后便直去寻找那自尊受挫的太常博士寻求谅解去了。
下午的案事审断同样比较顺利,案事所涉众人全都乖乖接受推问,同时不乏一些显赫官员登堂受问,配合度也都比较高,没敢跟张岱呲牙耍横。
可见日前那场针对薛縚的弹劾威慑力不,张岱作为御史的威严和刚正形象算是树立起来了,只凭自己的名气就能解决不少的事情。
傍晚时分,在结束了今天各类案事的审问之后,张岱才又将那太常博士与李测召来,见这位博士神态已经平和许多,他便又问道:“褚博士对太官令所致歉还接受吗?若是不受,可再作进状,我自为你呈交朝廷!”
“下官接受,李令所诉诸情尚算诚恳,并且保证日后不再犯此。唯其分胙不匀确有实情,下官请罚其禄料一季以示薄惩。”
那褚博士倒也不是胡搅蛮缠之人,接受了李测的道歉后便也不再继续追究,但还给为他主持公道的张岱提供了一点业绩价值,旋即便又忍不住感叹道:“张协律、不对,张侍御当真在职强济、不愧为司刑风宪之表率!下官屡诉无果,张侍御妙手所及、死结顿解,若使在朝人人皆如张侍御为官,又岂会再有冤滞之事!”
张岱听到对方这番夸赞,不免也是笑逐颜开。他辛辛苦苦理讼推事,为的不正是这些正反馈?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张岱也都待在御史台中受讼推事,经其解决的积案也有上百宗之多,在同僚和朝野之间都获得了一个精干强济之名。
正当张岱沉迷推案、干劲十足之际,御史中丞裴宽又来提醒他来日便要前往刑场监决囚徒,明日需要早到官署。
张岱都快把这件事抛在脑后了,听到裴宽的提醒后,心情也不免变得有些紧张。
虽然来到这个世界后,因他而直接或间接致死的人也有,但是亲赴刑场监斩死囚却还是头一遭,一想到明天便将会有鲜活的生命在他眼前身首异处,他心内也是颇生忐忑。
“这是安国寺高僧长诵加持的经布、法器,这是玄都观法师亲制的符箓、金榜……”
阿莹摆弄着近来所搜访到的各种佛道两界的法器,一一向张岱介绍这些法器的各种功效,以及佩持的方法,甚至还来解张岱的头发,拿出一些动物毛发便要编入他的发辫里:“这是王府收藏的狮子鬃,功能定惊镇邪守神,县主叮嘱一定要编入阿郎发内。还有虎骨扣……”
张岱配合着这娘子大搞迷信,弄得自己都变得更紧张了,一晚上辗转反侧,临到后半夜才浅睡一会儿,但不多久便又被唤起准备洗漱归署了。
至于那些法器,阿莹又专心的一一给他佩戴在身,包括丁青和金环兄弟几个从人,各自也都分配了几件,直接在张岱身边结成了一个诸邪难侵的结界。
张岱自己还在暗自吐槽阿莹有些题大做,可是当返回御史台官署时,却发现早有数名僧道等候在此,原来御史台这里也准备了相关的人员和仪式。
同样需要前往刑场监刑的裴宽身上也莫名多了好几件法器,甚至张岱还在裴宽官袍衣襟下发现了一袭僧衣。
他这才想起来,裴宽本身就是一个重度痴迷的佛教徒,历史上在遭到李林甫威逼构陷时为了避祸甚至求为僧侣,所以对于这些事情自然也更加的在乎。
但信仰是一回事,却不会影响其人在现实中所担任的职事。
裴宽无论在刑司担任官员,还是在边镇担任判官,也都非常的尽职,并没有因为本身的信仰缘故便怙恶养奸,处置起一些违禁犯法之人也并不会因为佛门的戒律教条便违法乱纪。
哪怕在古代,宗教如果脱离了现实的土壤,违背了主流的价值观,必然也要遭到除灭,并不能凌驾于皇朝法典之上!
“走罢!”
南内兴庆宫方向传来早场的鼓声,一直在堂中默诵佛经的裴宽听到后便站起身来,示意张岱和其他御史台属众,以及几名僧道人士一起离开御史台官署,直往大理寺而去。
唐代执行死刑的时候,需以监察御史一人,伴同中书舍人、金吾卫将军各一人一同监决。
裴宽今天便是以中书舍人的身份监决,至于金吾卫方面,则早有右金吾将军率部自皇城西顺义门入内,在大理寺门前等候。
“下官等见过崔将军,此日事有劳将军率部督镇、送刑人伏法!”
裴宽率领众人向身着甲胄的右金吾将军崔瑶见礼。
这崔瑶出身清河崔氏,已经是年过五十,神态间颇有威仪,而其还有另一个身份更加特别,那就是他乃是太平公主的女婿。早年间受其丈母娘的连累流徙于外,如今时过境迁,得以再次入朝位列三品。
所以大唐官场、尤其是皇亲国戚就是一团烂账,充满了各种相爱相杀的人事关系。
“既然已经到来,便一同往大理寺狱验明刑人罢。内侍省袁给事已经先行入内了。”
崔瑶微微颔首,回应众人的礼见,然后便又开口道。
裴宽闻听此言,神情顿时略显错愕,显得有些意外,旋即便又微微皱起了眉头。
而张岱在闻言后,心中也是不免一动,看来太监们对于王毛仲的儿子真的是欲除之而后快啊,都已经将人判成死刑了,临到行刑时还要派遣代表一起赶赴刑场。
大理寺中也早有官员在等候,引着众人直往狱中而去。此时天色仍然很黑,大理寺狱内外遍是照明的火把,倒是驱散了不少左近所弥漫的阴气。
“贼囚等便在狱中,请裴中丞持令来验明正身!”
一名紫袍宦者眼下正负手站在牢狱门前,向着裴宽开口道,正是内给事袁思艺。虽然其人只是太监,但却身材高大,没有太多的阴柔气质。
高力士、杨思勖等也都差不多,玄宗虽然崇信太监,但太过阴鸷、有碍观瞻的还是很难获得他的青睐。
袁思艺虽然一早便来到大理寺,但是处决刑人的令书需从中书省下达,因此也就只能由裴宽持令入前验明正身。虽然只是一道程序,但也体现出如今的太监们还并没有肆意干扰外朝行政事宜的特权,仍然需要遵守规矩。
裴宽应声入前,拿出令书大声宣读道:“提押前太子率更令王守庆出!”
“饶命、饶命,我不想死……阿耶救我啊!”
几名狱卒打开牢门,旋即内里便响起王毛仲儿子撕心裂肺的哭号声。
在处理这些案事的时候,张岱也觉得官职低有官职低的好处,那就是在官场上人脉关系比较浅,处理起各种人事纠纷也都能少于顾虑、秉直执法。
哪怕他爷爷在朝中多有人事关系,但也不会给他造成太大的限制,毕竟阵营荣光也不需要他来维持,耍起狠来就可以六亲不认。别人就算到他家里控诉,他爷爷也可以用一句“他还是个孩子”搪塞过去。
可是未来等到他自己权势渐高、乃至于自己开始带队伍了,所需要做出的考量和顾虑就更多了,很难再像如今这样快意恩仇。
当张岱再返回推事院时,那仍然在此等候的李测便快步迎上前来,态度也变得端正谦卑许多,欠身向张岱问道:“张侍御,眼下是否要登堂推事?”
张岱拿过案簿来略一打量,旋即便道:“午后还有十几宗案事,入讼者都已等候多时。傍晚事了若仍有余时,再招你等入堂推问。”
“那岂不是今日能否文案还在两可之间?”
那李测闻言后顿时便面露难色,望着张岱欲言又止。
“你有意见?”
张岱见他神态如此,当即便一挑眉沉声问道。给你机会你不用,现在机会错过了,又想怎么样?
“没有、没有!”
李测连忙摇头摆手道,大卿苏彦伯去前给他的警告犹在耳边,他虽然也是李唐宗室,但是这种远支宗亲的身份也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太多的帮助,还是要拱从官场上的各种规矩。
顿了一顿之后,李测见张岱直往堂上行去,便又连忙追上来道:“因见张侍御案事繁忙,我也实在羞于再以此事进扰,不知张侍御允否我与那位褚博士私下洽谈致歉、再将结果致于张侍御?”
“可以,去罢。但在我的直案中,不要妄想曲隐混淆!”
张岱想了想后便又道,因为他要处理的案事太多,也难将精力均匀的分摊在每一件事上。
这件事到底只是那位太常博士自尊受挫,就那胙肉分给张岱、他也向来不吃,如果他们两人私下达成和解,倒也不必再诉诸公堂。
须知这太官署就是朝会、燕飨的大食堂,他要真把人厨师长收拾狠了,也担心这些厨子会不会在赐飨时往自己饭菜里吐口水。
李测见张岱答应下来,当即便连连致谢,然后便直去寻找那自尊受挫的太常博士寻求谅解去了。
下午的案事审断同样比较顺利,案事所涉众人全都乖乖接受推问,同时不乏一些显赫官员登堂受问,配合度也都比较高,没敢跟张岱呲牙耍横。
可见日前那场针对薛縚的弹劾威慑力不,张岱作为御史的威严和刚正形象算是树立起来了,只凭自己的名气就能解决不少的事情。
傍晚时分,在结束了今天各类案事的审问之后,张岱才又将那太常博士与李测召来,见这位博士神态已经平和许多,他便又问道:“褚博士对太官令所致歉还接受吗?若是不受,可再作进状,我自为你呈交朝廷!”
“下官接受,李令所诉诸情尚算诚恳,并且保证日后不再犯此。唯其分胙不匀确有实情,下官请罚其禄料一季以示薄惩。”
那褚博士倒也不是胡搅蛮缠之人,接受了李测的道歉后便也不再继续追究,但还给为他主持公道的张岱提供了一点业绩价值,旋即便又忍不住感叹道:“张协律、不对,张侍御当真在职强济、不愧为司刑风宪之表率!下官屡诉无果,张侍御妙手所及、死结顿解,若使在朝人人皆如张侍御为官,又岂会再有冤滞之事!”
张岱听到对方这番夸赞,不免也是笑逐颜开。他辛辛苦苦理讼推事,为的不正是这些正反馈?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张岱也都待在御史台中受讼推事,经其解决的积案也有上百宗之多,在同僚和朝野之间都获得了一个精干强济之名。
正当张岱沉迷推案、干劲十足之际,御史中丞裴宽又来提醒他来日便要前往刑场监决囚徒,明日需要早到官署。
张岱都快把这件事抛在脑后了,听到裴宽的提醒后,心情也不免变得有些紧张。
虽然来到这个世界后,因他而直接或间接致死的人也有,但是亲赴刑场监斩死囚却还是头一遭,一想到明天便将会有鲜活的生命在他眼前身首异处,他心内也是颇生忐忑。
“这是安国寺高僧长诵加持的经布、法器,这是玄都观法师亲制的符箓、金榜……”
阿莹摆弄着近来所搜访到的各种佛道两界的法器,一一向张岱介绍这些法器的各种功效,以及佩持的方法,甚至还来解张岱的头发,拿出一些动物毛发便要编入他的发辫里:“这是王府收藏的狮子鬃,功能定惊镇邪守神,县主叮嘱一定要编入阿郎发内。还有虎骨扣……”
张岱配合着这娘子大搞迷信,弄得自己都变得更紧张了,一晚上辗转反侧,临到后半夜才浅睡一会儿,但不多久便又被唤起准备洗漱归署了。
至于那些法器,阿莹又专心的一一给他佩戴在身,包括丁青和金环兄弟几个从人,各自也都分配了几件,直接在张岱身边结成了一个诸邪难侵的结界。
张岱自己还在暗自吐槽阿莹有些题大做,可是当返回御史台官署时,却发现早有数名僧道等候在此,原来御史台这里也准备了相关的人员和仪式。
同样需要前往刑场监刑的裴宽身上也莫名多了好几件法器,甚至张岱还在裴宽官袍衣襟下发现了一袭僧衣。
他这才想起来,裴宽本身就是一个重度痴迷的佛教徒,历史上在遭到李林甫威逼构陷时为了避祸甚至求为僧侣,所以对于这些事情自然也更加的在乎。
但信仰是一回事,却不会影响其人在现实中所担任的职事。
裴宽无论在刑司担任官员,还是在边镇担任判官,也都非常的尽职,并没有因为本身的信仰缘故便怙恶养奸,处置起一些违禁犯法之人也并不会因为佛门的戒律教条便违法乱纪。
哪怕在古代,宗教如果脱离了现实的土壤,违背了主流的价值观,必然也要遭到除灭,并不能凌驾于皇朝法典之上!
“走罢!”
南内兴庆宫方向传来早场的鼓声,一直在堂中默诵佛经的裴宽听到后便站起身来,示意张岱和其他御史台属众,以及几名僧道人士一起离开御史台官署,直往大理寺而去。
唐代执行死刑的时候,需以监察御史一人,伴同中书舍人、金吾卫将军各一人一同监决。
裴宽今天便是以中书舍人的身份监决,至于金吾卫方面,则早有右金吾将军率部自皇城西顺义门入内,在大理寺门前等候。
“下官等见过崔将军,此日事有劳将军率部督镇、送刑人伏法!”
裴宽率领众人向身着甲胄的右金吾将军崔瑶见礼。
这崔瑶出身清河崔氏,已经是年过五十,神态间颇有威仪,而其还有另一个身份更加特别,那就是他乃是太平公主的女婿。早年间受其丈母娘的连累流徙于外,如今时过境迁,得以再次入朝位列三品。
所以大唐官场、尤其是皇亲国戚就是一团烂账,充满了各种相爱相杀的人事关系。
“既然已经到来,便一同往大理寺狱验明刑人罢。内侍省袁给事已经先行入内了。”
崔瑶微微颔首,回应众人的礼见,然后便又开口道。
裴宽闻听此言,神情顿时略显错愕,显得有些意外,旋即便又微微皱起了眉头。
而张岱在闻言后,心中也是不免一动,看来太监们对于王毛仲的儿子真的是欲除之而后快啊,都已经将人判成死刑了,临到行刑时还要派遣代表一起赶赴刑场。
大理寺中也早有官员在等候,引着众人直往狱中而去。此时天色仍然很黑,大理寺狱内外遍是照明的火把,倒是驱散了不少左近所弥漫的阴气。
“贼囚等便在狱中,请裴中丞持令来验明正身!”
一名紫袍宦者眼下正负手站在牢狱门前,向着裴宽开口道,正是内给事袁思艺。虽然其人只是太监,但却身材高大,没有太多的阴柔气质。
高力士、杨思勖等也都差不多,玄宗虽然崇信太监,但太过阴鸷、有碍观瞻的还是很难获得他的青睐。
袁思艺虽然一早便来到大理寺,但是处决刑人的令书需从中书省下达,因此也就只能由裴宽持令入前验明正身。虽然只是一道程序,但也体现出如今的太监们还并没有肆意干扰外朝行政事宜的特权,仍然需要遵守规矩。
裴宽应声入前,拿出令书大声宣读道:“提押前太子率更令王守庆出!”
“饶命、饶命,我不想死……阿耶救我啊!”
几名狱卒打开牢门,旋即内里便响起王毛仲儿子撕心裂肺的哭号声。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4/24517/94369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