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1 赏以春夏,刑以秋冬
推荐阅读:徒儿,你已无敌,下山祸害众生吧、镇天神医、满级悟性,我把下界打造成仙界、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神话版三国、重生97,我在市局破悬案、漫威咸鱼氪星人、天命皆烬、让你攻略女神,你怎么成魅魔了!、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
“有问题吗?”
裴宽见张岱面露难色,当即便又皱眉问道。
“没有。”
张岱闻言后当即便摇头道,但面对上司的交待,客观上的问题要自己解决,主观上的问题要自己克服,都不是推托任务的理由。
他在顿了一顿之后才又道:“下官只是有些诧异,当下正值盛夏,秋分仍远,何以便要决囚?”
《春秋》有载:赏以春夏,刑以秋冬。这也是后世所谓秋后问斩的一个来源,即处决死罪犯人,通常要安排在秋冬时节。
并且《唐律》还明文规定,每年立春到秋分之间,都不得处决私刑,唯恶逆及奴婢、部曲杀主等几桩罪行不在此列,覆奏之后便需随时执行。
恶逆乃是十恶之罪的第四种,是指的殴打及谋杀祖父母、父母,以及杀害其他亲长一类的罪过。至于其他的罪过,哪怕是谋反叛国等其他十恶之罪,也需要收监狱中,等待秋后处决。
但是这些罪过也有一定的延伸和变通,诸如今年年初的源乾曜之子源洁便是在春天里处决,而其罪名便是恶逆之罪,子弄父权、陷父枉法,犹杀也。
地方上的罪案通常不会上报恶逆之罪,即便是有类似的罪行,往往也要尽量归类到其他罪名。只是因为地方上如果出现恶逆的罪案,那么州县长官都要遭受牵连,因为这罪行实在太恶劣了。
所以近期需要决囚的案事,那就只有京中的罪案,最大可能就是那十三个被判处极刑的东宫属官。这些人将会以什么样的罪名被处斩,张岱也很好奇。
裴宽在听到这问题后,眼中也是闪过几分好奇,显然他也没有接到具体的通知,旋即便摇头道:“某等只负责监决,余事勿论。回去准备吧,决囚之日,具法冠待此。”
张岱闻言后便也不再多问,只是点头应是,然后便告辞退出。决囚还要在两天后,而除了这一桩外差之外,他还有许多案事需要正常的办理。
当张岱再次回到察院时,同院御史张倚得知他将要监决囚徒,便开口问道:“宗之可有什么相熟的僧道之士?”
“张侍御何作此问?”
张岱闻言后便心生警惕,下意识的摇摇头。圣人一再限制达官贵族与方外之士交往,他爷爷当年便有这样一桩罪名,张倚突然作此发问,他有也得没有啊。
张倚见他有些紧张,便微微一笑道:“死生之间有大怨念,不加疏解难免碍人。宗之若不执迷这些乱力怪神之事,倒也不必过于介怀。否则可以访求一二器物携往,可以免受邪祟的侵染。”
听到这话后张岱才明白过来,这家伙话卖关子,搞得自己一惊一乍的,还以为要怎么样了呢。
这些乱力怪神,他倒不怎么相信,那些冤魂鬼怪若真有什么神异之能,那么多为官不道、为富不仁的混蛋不先得首当其冲、一个个不得好死?
不过这种事也无关乎信或不信,总归只是一个心理上的安慰。张岱也没有再多什么,只是将此默默记在心里,然后便返回去继续处理公务。
赵岭真是能帮上不少的忙,虽然他并不是什么司刑官员,但是对公文的处理却非常的有经验。
张岱去直堂见裴宽的时候,他这里已经排好了几桩来日便要审问的案事,不只案情大纲已经列定,需要的人证物证也都发出了招取的手令,张岱只需要拿着文状卷宗前往推事院审断即可。
在看完赵岭所做的准备工作后,张岱也深感自己是找对了帮手,便又微笑勉励道:“好好做事,宪台也不是历事的重点。安心于此积累功绩、来年更向别处谋事!”
“下官、卑职、仆一定专心处事,为郎主分劳!”
赵岭听到这话后顿时一脸的激动,直接拜在张岱面前颤声道。
官场上有没有靠山绝对是两种不同的状态,而张岱这个靠山可不可靠,赵岭也是深有感受,闻听此言之后,心内自是喜极。
唐代固然出现了科举这样相对公平的取士方法,但贵族政治的氛围却仍非常浓厚。不只是那些世家大族,但凡官位达到一定程度的大官僚,其政治资源便会有相当一部分延传给子孙后人。
这也就造成了官场上充斥着各种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不公平,就比如张岱明明能力超出他叔叔那么多,还是科举、制举连续榜首,最后授官也只是正八品叙。他叔叔张垍娶了公主而直授三品,张埱则因为是二品官之子而起叙从七品、授从六品职。
这种不公平也就造成了手里掌握政治资源的人是很容易吸引那些渴望进步的时流,张岱甚至不需要到国学里去当个校长,麾下已经招揽了为数不少的门生。随着他的官位越来越高,这些门生数量和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因有张岱画的大饼,赵岭干劲十足的表示今晚也要留下来继续加班,争取一晚上把剩下的文状卷宗全都整理出来。
下属有这么高的主观能动性,张岱当然也是非常欣慰,傍晚下班离开官署前,他还特意到公厨上吩咐给赵岭等加班人员准备一份宵夜。
王翰今天也要到张家去拜访,他也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原本张就对他十分的欣赏,在职期间几番提拔。之前遭受一番病痛摧残,性格沉稳许多,所以此番张花费不少人情精力将之安排到御史台担任侍御史,也是要倾力栽培。
两人结伴回到张家大宅,发现家里今天仍在宴客,除了赵冬曦、赵颐贞兄弟之外,还有一个高力士的结拜兄弟、少府监冯绍正,以及邓国公张暐之子、太常丞张履贞,显然又是在搞什么阴谋诡计。
“宪台职事繁重,诚宜用心处事,你用餐之后,早早回舍休息去罢。”
待张岱入前见礼,张便开口道。
张岱心知他爷爷这是在保护他,不希望他涉事太深从而为垂死挣扎的王毛仲所伤,虽然心里挺好奇他们在商量什么,但他爷爷既然都这么了,便也只能告退行出。
就算不参与他们的聚会,张岱也能大约猜到他们所谋划的内容。
有关北衙的一些设想,他也和他爷爷沟通过,诸如推动北门将领以壮换老这种彼此会直接进行互动、产生矛盾的事情,固然可以交给内官管理。但是北门军士的增补,最好还是尝试抓在手中。
这不止是为了一家权势在考量,而是为了让大局平稳就要加以制衡,不能任由一家独大,尤其不能任由太监们的权势滋长太快。
太监们如果掌握了将官的更替,同时又掌握了军士的选拔增补,那北门将不再是天子家兵,而是太监家丁!
张曾经主持几十万边军的裁汰与长从宿卫、即彍骑的选募工作,对于相关的事情自然也有着深刻的认知。
这事儿如果不提前明确的出来,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在后续的局势发展中被内廷势力逐步的吞并进去,但现在既然明确的提出,那就可以作为一个筹码吸引更多人加入,达成一个各有所得又彼此制衡的局面。
当然要吸引谁加入,也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首先作为宰相的裴光庭是明确不想介入太深,而另一个宰相、与彍骑同样渊源颇深,并且当下还在掌管军机的萧嵩,则就更加不可能插手进来。
萧嵩如果想插手,其他人都得靠边站。
如今的萧嵩权势隐隐已有超越当年张的架势,张执政时外间还有朔方王晙等与其分庭抗礼,但萧嵩在拜相前先后转任朔方、河陇。
当下在边诸将半数出其门下,他又在朝中执掌兵部并领衔政务,若再插手北门,皇帝也要睡不着了。
而且皇帝本身也是非常忌讳外朝的人事力量插手到北门禁军系统当中来,所以可做的选择并不多。但有一个群体,是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皇帝信任的,那就是功臣元从。
这些人以刘幽求、钟绍京、姜皎、王守一、李令问等人为代表,他们在当今圣人上位过程中全都出了不少的力,功劳并不逊色于北门那些唐元功臣,包括张其实也属于这个群体。
只不过早在开元初年,刘幽求等人便遭到姚崇的排挤打压而失势,而姜皎则又卷入玄宗废后事件当中为王守一指使张嘉贞所构陷至死,王守一之后也未能幸免。
这个功臣群体在开元前期便已凋零大半,张是为数不多遭受打压后再次凭着自己的能力起复当权者。真正让他立足当世的也不再是过往元从功臣的身份,而是如姚宋一般的治世能臣。
在这个功臣群体当中,其实还有一个尚在人间,那就是邓国公张暐。
张暐早在玄宗担任潞州别驾时便刻意交好,当今太子甚至就出生在张暐家中,太子之母赵丽妃为张暐献于玄宗,玄宗临幸赵丽妃后生子其家。
所以圣人在履极之后,对于张暐也是恩宠有加,虽然权势不如张那样显赫,但同样也是历任显职,尤其是殿中监这样的奉宸要职。如今王毛仲担任殿中监,都是继任其后。
张罢相后已经很难再复起执政,所以便借用元从功臣的身份,与张暐联合起来分享一部分北门事权,也算是一个合则两利的选择。
裴宽见张岱面露难色,当即便又皱眉问道。
“没有。”
张岱闻言后当即便摇头道,但面对上司的交待,客观上的问题要自己解决,主观上的问题要自己克服,都不是推托任务的理由。
他在顿了一顿之后才又道:“下官只是有些诧异,当下正值盛夏,秋分仍远,何以便要决囚?”
《春秋》有载:赏以春夏,刑以秋冬。这也是后世所谓秋后问斩的一个来源,即处决死罪犯人,通常要安排在秋冬时节。
并且《唐律》还明文规定,每年立春到秋分之间,都不得处决私刑,唯恶逆及奴婢、部曲杀主等几桩罪行不在此列,覆奏之后便需随时执行。
恶逆乃是十恶之罪的第四种,是指的殴打及谋杀祖父母、父母,以及杀害其他亲长一类的罪过。至于其他的罪过,哪怕是谋反叛国等其他十恶之罪,也需要收监狱中,等待秋后处决。
但是这些罪过也有一定的延伸和变通,诸如今年年初的源乾曜之子源洁便是在春天里处决,而其罪名便是恶逆之罪,子弄父权、陷父枉法,犹杀也。
地方上的罪案通常不会上报恶逆之罪,即便是有类似的罪行,往往也要尽量归类到其他罪名。只是因为地方上如果出现恶逆的罪案,那么州县长官都要遭受牵连,因为这罪行实在太恶劣了。
所以近期需要决囚的案事,那就只有京中的罪案,最大可能就是那十三个被判处极刑的东宫属官。这些人将会以什么样的罪名被处斩,张岱也很好奇。
裴宽在听到这问题后,眼中也是闪过几分好奇,显然他也没有接到具体的通知,旋即便摇头道:“某等只负责监决,余事勿论。回去准备吧,决囚之日,具法冠待此。”
张岱闻言后便也不再多问,只是点头应是,然后便告辞退出。决囚还要在两天后,而除了这一桩外差之外,他还有许多案事需要正常的办理。
当张岱再次回到察院时,同院御史张倚得知他将要监决囚徒,便开口问道:“宗之可有什么相熟的僧道之士?”
“张侍御何作此问?”
张岱闻言后便心生警惕,下意识的摇摇头。圣人一再限制达官贵族与方外之士交往,他爷爷当年便有这样一桩罪名,张倚突然作此发问,他有也得没有啊。
张倚见他有些紧张,便微微一笑道:“死生之间有大怨念,不加疏解难免碍人。宗之若不执迷这些乱力怪神之事,倒也不必过于介怀。否则可以访求一二器物携往,可以免受邪祟的侵染。”
听到这话后张岱才明白过来,这家伙话卖关子,搞得自己一惊一乍的,还以为要怎么样了呢。
这些乱力怪神,他倒不怎么相信,那些冤魂鬼怪若真有什么神异之能,那么多为官不道、为富不仁的混蛋不先得首当其冲、一个个不得好死?
不过这种事也无关乎信或不信,总归只是一个心理上的安慰。张岱也没有再多什么,只是将此默默记在心里,然后便返回去继续处理公务。
赵岭真是能帮上不少的忙,虽然他并不是什么司刑官员,但是对公文的处理却非常的有经验。
张岱去直堂见裴宽的时候,他这里已经排好了几桩来日便要审问的案事,不只案情大纲已经列定,需要的人证物证也都发出了招取的手令,张岱只需要拿着文状卷宗前往推事院审断即可。
在看完赵岭所做的准备工作后,张岱也深感自己是找对了帮手,便又微笑勉励道:“好好做事,宪台也不是历事的重点。安心于此积累功绩、来年更向别处谋事!”
“下官、卑职、仆一定专心处事,为郎主分劳!”
赵岭听到这话后顿时一脸的激动,直接拜在张岱面前颤声道。
官场上有没有靠山绝对是两种不同的状态,而张岱这个靠山可不可靠,赵岭也是深有感受,闻听此言之后,心内自是喜极。
唐代固然出现了科举这样相对公平的取士方法,但贵族政治的氛围却仍非常浓厚。不只是那些世家大族,但凡官位达到一定程度的大官僚,其政治资源便会有相当一部分延传给子孙后人。
这也就造成了官场上充斥着各种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不公平,就比如张岱明明能力超出他叔叔那么多,还是科举、制举连续榜首,最后授官也只是正八品叙。他叔叔张垍娶了公主而直授三品,张埱则因为是二品官之子而起叙从七品、授从六品职。
这种不公平也就造成了手里掌握政治资源的人是很容易吸引那些渴望进步的时流,张岱甚至不需要到国学里去当个校长,麾下已经招揽了为数不少的门生。随着他的官位越来越高,这些门生数量和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因有张岱画的大饼,赵岭干劲十足的表示今晚也要留下来继续加班,争取一晚上把剩下的文状卷宗全都整理出来。
下属有这么高的主观能动性,张岱当然也是非常欣慰,傍晚下班离开官署前,他还特意到公厨上吩咐给赵岭等加班人员准备一份宵夜。
王翰今天也要到张家去拜访,他也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原本张就对他十分的欣赏,在职期间几番提拔。之前遭受一番病痛摧残,性格沉稳许多,所以此番张花费不少人情精力将之安排到御史台担任侍御史,也是要倾力栽培。
两人结伴回到张家大宅,发现家里今天仍在宴客,除了赵冬曦、赵颐贞兄弟之外,还有一个高力士的结拜兄弟、少府监冯绍正,以及邓国公张暐之子、太常丞张履贞,显然又是在搞什么阴谋诡计。
“宪台职事繁重,诚宜用心处事,你用餐之后,早早回舍休息去罢。”
待张岱入前见礼,张便开口道。
张岱心知他爷爷这是在保护他,不希望他涉事太深从而为垂死挣扎的王毛仲所伤,虽然心里挺好奇他们在商量什么,但他爷爷既然都这么了,便也只能告退行出。
就算不参与他们的聚会,张岱也能大约猜到他们所谋划的内容。
有关北衙的一些设想,他也和他爷爷沟通过,诸如推动北门将领以壮换老这种彼此会直接进行互动、产生矛盾的事情,固然可以交给内官管理。但是北门军士的增补,最好还是尝试抓在手中。
这不止是为了一家权势在考量,而是为了让大局平稳就要加以制衡,不能任由一家独大,尤其不能任由太监们的权势滋长太快。
太监们如果掌握了将官的更替,同时又掌握了军士的选拔增补,那北门将不再是天子家兵,而是太监家丁!
张曾经主持几十万边军的裁汰与长从宿卫、即彍骑的选募工作,对于相关的事情自然也有着深刻的认知。
这事儿如果不提前明确的出来,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在后续的局势发展中被内廷势力逐步的吞并进去,但现在既然明确的提出,那就可以作为一个筹码吸引更多人加入,达成一个各有所得又彼此制衡的局面。
当然要吸引谁加入,也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首先作为宰相的裴光庭是明确不想介入太深,而另一个宰相、与彍骑同样渊源颇深,并且当下还在掌管军机的萧嵩,则就更加不可能插手进来。
萧嵩如果想插手,其他人都得靠边站。
如今的萧嵩权势隐隐已有超越当年张的架势,张执政时外间还有朔方王晙等与其分庭抗礼,但萧嵩在拜相前先后转任朔方、河陇。
当下在边诸将半数出其门下,他又在朝中执掌兵部并领衔政务,若再插手北门,皇帝也要睡不着了。
而且皇帝本身也是非常忌讳外朝的人事力量插手到北门禁军系统当中来,所以可做的选择并不多。但有一个群体,是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皇帝信任的,那就是功臣元从。
这些人以刘幽求、钟绍京、姜皎、王守一、李令问等人为代表,他们在当今圣人上位过程中全都出了不少的力,功劳并不逊色于北门那些唐元功臣,包括张其实也属于这个群体。
只不过早在开元初年,刘幽求等人便遭到姚崇的排挤打压而失势,而姜皎则又卷入玄宗废后事件当中为王守一指使张嘉贞所构陷至死,王守一之后也未能幸免。
这个功臣群体在开元前期便已凋零大半,张是为数不多遭受打压后再次凭着自己的能力起复当权者。真正让他立足当世的也不再是过往元从功臣的身份,而是如姚宋一般的治世能臣。
在这个功臣群体当中,其实还有一个尚在人间,那就是邓国公张暐。
张暐早在玄宗担任潞州别驾时便刻意交好,当今太子甚至就出生在张暐家中,太子之母赵丽妃为张暐献于玄宗,玄宗临幸赵丽妃后生子其家。
所以圣人在履极之后,对于张暐也是恩宠有加,虽然权势不如张那样显赫,但同样也是历任显职,尤其是殿中监这样的奉宸要职。如今王毛仲担任殿中监,都是继任其后。
张罢相后已经很难再复起执政,所以便借用元从功臣的身份,与张暐联合起来分享一部分北门事权,也算是一个合则两利的选择。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4/24517/943697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