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8 家势前程系于六郎
推荐阅读:我用花瓶通古今、星辰之主、官场从秘书开始、是谁偷了我的脑子?、重回02,迷上校花的美少妇妈妈、四重分裂、年代,二狗有个物品栏、奥特:开局当牌佬,每周一个能力、天道天骄、道医打工仔、
张埱听到父亲的吩咐,当即便也一脸感激的望着张岱道:“阿六、宗之,谢谢你!谢谢你给我谋划前程,我没有你那出众的才性,却识得好坏是非,你这样帮我,我一定、一定用心做事,不辜负你的用心、也不辜负渤海公的提携!”
张岱闻言后只是微笑着点点头,总不能真的当着他爷爷的面、板起脸来对他叔叔一通规劝管教。
高力士坐在堂中笑语道:“庭生玉树,自然满庭芬芳!来日少郎于事遇到什么问题,也不妨多多向你这侄儿发问,用好这一份让时流都艳羡不浅的人事便利!”
宫门的出入管制正是内官们的势力范围,历任的左右监门卫大将军也多是宦官担任,所以高力士才能这么轻松的便安排张埱担任左监门卫长史。
而他之所以要作此安排,其实也是暗存要倚重一下张岱的智力继续为自己出谋划策,配合收拾北门诸将。
张埱的工作问题得到了解决,于张家而言也是一个不大不的喜事,正好借此机会再相邀亲友来家里聚会庆祝一番,张便吩咐张埱亲自去通知各家亲友,他们祖孙则在堂上继续招待高力士。
待到张埱喜孜孜行出后,高力士又请张屏退堂中其余人等,然后才讲起昨晚返回兴庆宫内的事情。他当然不敢将自己与圣人的对话全都详细道来,只是讲了讲王毛仲以退为进的想要求任兵部尚书这一情况。
张岱在听完高力士的讲述之后,眉梢顿时一挑,心中便也暗忖起来。
历史上王毛仲求任兵部尚书可是其人一大取死之道,他擢自家奴却不甘心只是困守北门,想要谋求更大的权柄,因为没有获得皇帝的答应而悻悻然见于面,使得皇帝对其大为不满,怒气值涨了一大截。
这做法看起来有些不理智,但其实放在王毛仲这样的人身上则是非常正常的。
首先他也很善于揣度皇帝的想法,看出来皇帝近年越发的喜欢追求边功,那么与军事相关的职位自然也就能获得更大的权柄和表现机会。
其次他的儿子居然遭受极刑,这在他看来,并不是他的儿子究竟有没有犯罪的问题,而是他的权柄还不够大!
这样的心理,放在所有热衷权势的人身上都是成立的。他们眼中只见得到权势,也惯于用权势去解决所有的问题,却往往忽略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这件事到底是对还是错?
北门职权虽重,但范围却很狭窄,甚至都比不上张岱这个监察御史。如今王毛仲在北门已经达到了权势的顶点,在这个体系之内已经很难再有所突破了,当然想要跳到更广阔的舞台当中继续谋求更大的权力。
至于他为什么敢在这个节点提出这个请求?那大概就跟他和皇帝之间长期以来的互动模式有关了。
过往多年,皇帝一直对他恩宠有加、信任不疑,甚至就在唐隆政变他临阵退缩、弃众而逃,犯下那么大错误的时候,皇帝仍然没有责备他,而是赐予他高官厚禄以作安抚。
如此恩宠纵容、简直就可以称得上是溺爱了,任谁在享受了将近二十年后还能保持理智不迷糊?
甚至在王毛仲心里大概还在埋怨皇帝,我儿子纵然有些做法欠妥,但他总归还只是一个孩子,你皇帝竟然这么不留情面,难道你就没有错?我现在提出这个要求,就是要给你一个修复彼此关系的机会啊!
这世上很多执念都是无解的,明明错到离谱,却又那么笃定且自信,大概在幻想中有那么一处乌有乡可以让人蛮不讲理、肆无忌惮的撒野,而权力往往会让这种现象成为现实,所以才会让人狂妄的全无敬畏之心。
虽然还是不能准确的把握住王毛仲的心路历程,但张岱能够确定的是,这货已经要完了,而且时间不会太晚。
皇帝为了维持北门宿卫系统的稳定,跟个龟物一样迁就包容了王毛仲将近二十年之久,结果换来的只是变本加厉的恃宠生骄和无理取闹。他要还能继续忍耐下去,那就真成了忍者神龟了,为了维稳屎都能吃!
张在听完高力士的话后,顿时便也皱起了眉头。他虽然看在皇帝的面子上,曾经对王毛仲也多有恭维,但骨子里还是有些看不起这家奴恩幸。
不过这种轻蔑若全表达出来的话,那高力士想必也不会很自在。加上他如今已经不在其位,也不方便发表太过激烈的看法,因此在沉思一番之后才道:“大礼之后或有大变,老夫旧年未能察此,险遭所害。霍公若仍不知持谨,恐怕也祸不远矣!”
高力士闻听此言,当即便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下半年除了恭贺圣寿的千秋节之外,还有另外一桩大礼,那就是拜谒皇陵。
这本来是封禅的配套礼节,只是由于开元十四年大灾频生,开元十五年又边事剧变,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皇帝脸皮再厚也没脸在这种情况下去拜谒诸陵,只能一拖再拖。
这种盛大的礼节往往是对一个阶段的总结,因此在典礼完成之后,通常就会有一番新的秩序调整。而一些身处高位的大臣若在这过程中不够谨慎,势位颠覆也只在顷刻之间。
高力士并没有在张家逗留太久,又和张讨论了一番时事之后便起身告辞,他还约了葛福顺今晚来他家做客呢。虽然本身也并没有准备什么深刻的话题要与葛福顺沟通,但总要释放出一个双方渐行渐近的苗头出来。
等到张岱将高力士送走之后再返回堂中来,张便又交代他道:“此番内官和北门的争斗,你不要涉事太深,越到关键时刻,尤需敬而远之。往者毛仲或还心存几分忌惮之想,但死生之间自然无需再作忌惮。
届时你最好离京去罢,不要理会力士有什么承诺诱惑。他们这些内官,人事上终究有欠缺之处,不得不仰仗他人。你叔难循士流正途,投其门下次第拔擢尚可,你是正经士人,历任台省州县都大道畅通,赖之免祸则可,无需向他求乞功名。”
张岱闻言后便点点头,心里也不由得暗叹这虚伪的成人世界啊!表面上看起来谈笑风生、亲密无间,实际上则各存怀抱、各有思量。同时也不免觉得他叔叔这货挺悲催的,直接被他爷爷当成了个给他探路的垫子。
不过张埱倒并不觉得自己悲催,正得意于总算获得了官职任命,不再只是一个白身纨绔,真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在城中纵马疾驰,没用多长的时间便将自己解褐任官的消息告知亲友。从午后时分开始,居住在城中各处的亲友们便陆续登门。
最先来到张家的,便是居住在左近万年县廨的郑岩一家。
入宅后张岱的姑姑大张氏便带着自家几个儿子径直来到张岱面前,着令他们向张岱作揖见礼,然后才又对张岱道:“六郎,你姑姑并不是什么大家贤妇,也没能将儿郎教养成如你这般俊秀出众的不世之才。
但他们唯有一个好处,全都不是骄狂孟浪之人,才虽中下,秉性纯良。今我便将他们交付给你,能做何用便作何用,执辔引马、内外传报,不盼他们官途显赫,只希望能有一份养活妻儿的职事!”
郑岩和张氏育有三子,年纪最大的儿子名叫郑润,比舅张埱还要大了两岁,如今正在职三卫、秩满才能授职,次子郑汲和张岱同岁,三子郑泌则要一些,今才十四五岁。
很显然张岱给他叔叔谋求官职刺激到了大张氏,父亲去位后家势不同往年,儿子们的前程也让她忧心不已,如今见到自家侄子出手就给不学无术的弟弟谋到一个六品官职,大张氏心内自是热切得很。
“姑母也不必焦虑,表哥表弟全都一表人才、深得家传,谋获出身、猎取功名自然不在话下。我这里等到合适时机,自然也会将他们举进于长官,让他们能够有所表现!”
张岱闻言后便笑语道,他姑父郑岩早就对他非常看好,也让儿子们与他多有往来,彼此倒也熟悉。他这几个表兄弟固然跟他姑姑的一样,没有什么优异的禀赋才干展现出来,但也的确不是奸猾狂妄之人。
“阿母,我没有讲错吧?无论这门户内多少男丁,但最终家势前程还要系在六郎一身!唯一没考虑到的,便是这一天来得这么快,六郎还未及冠,家人已经得益……”
走进后堂后,大张氏又一脸热情的向着老夫人元氏夸奖起来,而元氏也是笑得合不拢嘴。
她们母女话间,张垍带着妹婿卢政一起走进来,听着长姊毫不含蓄的夸奖张岱,张垍忍不住冷哼一声。
大张氏性格外向且还有几分泼辣,闻言后当即便望着张垍道:“驸马是觉得我言辞有什么不妥?我侄子名位虽还未高,已经懂得激励家人奋扬志向、为国效劳了!驸马名位显赫,未知又提携奖进几人?”
张岱闻言后只是微笑着点点头,总不能真的当着他爷爷的面、板起脸来对他叔叔一通规劝管教。
高力士坐在堂中笑语道:“庭生玉树,自然满庭芬芳!来日少郎于事遇到什么问题,也不妨多多向你这侄儿发问,用好这一份让时流都艳羡不浅的人事便利!”
宫门的出入管制正是内官们的势力范围,历任的左右监门卫大将军也多是宦官担任,所以高力士才能这么轻松的便安排张埱担任左监门卫长史。
而他之所以要作此安排,其实也是暗存要倚重一下张岱的智力继续为自己出谋划策,配合收拾北门诸将。
张埱的工作问题得到了解决,于张家而言也是一个不大不的喜事,正好借此机会再相邀亲友来家里聚会庆祝一番,张便吩咐张埱亲自去通知各家亲友,他们祖孙则在堂上继续招待高力士。
待到张埱喜孜孜行出后,高力士又请张屏退堂中其余人等,然后才讲起昨晚返回兴庆宫内的事情。他当然不敢将自己与圣人的对话全都详细道来,只是讲了讲王毛仲以退为进的想要求任兵部尚书这一情况。
张岱在听完高力士的讲述之后,眉梢顿时一挑,心中便也暗忖起来。
历史上王毛仲求任兵部尚书可是其人一大取死之道,他擢自家奴却不甘心只是困守北门,想要谋求更大的权柄,因为没有获得皇帝的答应而悻悻然见于面,使得皇帝对其大为不满,怒气值涨了一大截。
这做法看起来有些不理智,但其实放在王毛仲这样的人身上则是非常正常的。
首先他也很善于揣度皇帝的想法,看出来皇帝近年越发的喜欢追求边功,那么与军事相关的职位自然也就能获得更大的权柄和表现机会。
其次他的儿子居然遭受极刑,这在他看来,并不是他的儿子究竟有没有犯罪的问题,而是他的权柄还不够大!
这样的心理,放在所有热衷权势的人身上都是成立的。他们眼中只见得到权势,也惯于用权势去解决所有的问题,却往往忽略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这件事到底是对还是错?
北门职权虽重,但范围却很狭窄,甚至都比不上张岱这个监察御史。如今王毛仲在北门已经达到了权势的顶点,在这个体系之内已经很难再有所突破了,当然想要跳到更广阔的舞台当中继续谋求更大的权力。
至于他为什么敢在这个节点提出这个请求?那大概就跟他和皇帝之间长期以来的互动模式有关了。
过往多年,皇帝一直对他恩宠有加、信任不疑,甚至就在唐隆政变他临阵退缩、弃众而逃,犯下那么大错误的时候,皇帝仍然没有责备他,而是赐予他高官厚禄以作安抚。
如此恩宠纵容、简直就可以称得上是溺爱了,任谁在享受了将近二十年后还能保持理智不迷糊?
甚至在王毛仲心里大概还在埋怨皇帝,我儿子纵然有些做法欠妥,但他总归还只是一个孩子,你皇帝竟然这么不留情面,难道你就没有错?我现在提出这个要求,就是要给你一个修复彼此关系的机会啊!
这世上很多执念都是无解的,明明错到离谱,却又那么笃定且自信,大概在幻想中有那么一处乌有乡可以让人蛮不讲理、肆无忌惮的撒野,而权力往往会让这种现象成为现实,所以才会让人狂妄的全无敬畏之心。
虽然还是不能准确的把握住王毛仲的心路历程,但张岱能够确定的是,这货已经要完了,而且时间不会太晚。
皇帝为了维持北门宿卫系统的稳定,跟个龟物一样迁就包容了王毛仲将近二十年之久,结果换来的只是变本加厉的恃宠生骄和无理取闹。他要还能继续忍耐下去,那就真成了忍者神龟了,为了维稳屎都能吃!
张在听完高力士的话后,顿时便也皱起了眉头。他虽然看在皇帝的面子上,曾经对王毛仲也多有恭维,但骨子里还是有些看不起这家奴恩幸。
不过这种轻蔑若全表达出来的话,那高力士想必也不会很自在。加上他如今已经不在其位,也不方便发表太过激烈的看法,因此在沉思一番之后才道:“大礼之后或有大变,老夫旧年未能察此,险遭所害。霍公若仍不知持谨,恐怕也祸不远矣!”
高力士闻听此言,当即便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下半年除了恭贺圣寿的千秋节之外,还有另外一桩大礼,那就是拜谒皇陵。
这本来是封禅的配套礼节,只是由于开元十四年大灾频生,开元十五年又边事剧变,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皇帝脸皮再厚也没脸在这种情况下去拜谒诸陵,只能一拖再拖。
这种盛大的礼节往往是对一个阶段的总结,因此在典礼完成之后,通常就会有一番新的秩序调整。而一些身处高位的大臣若在这过程中不够谨慎,势位颠覆也只在顷刻之间。
高力士并没有在张家逗留太久,又和张讨论了一番时事之后便起身告辞,他还约了葛福顺今晚来他家做客呢。虽然本身也并没有准备什么深刻的话题要与葛福顺沟通,但总要释放出一个双方渐行渐近的苗头出来。
等到张岱将高力士送走之后再返回堂中来,张便又交代他道:“此番内官和北门的争斗,你不要涉事太深,越到关键时刻,尤需敬而远之。往者毛仲或还心存几分忌惮之想,但死生之间自然无需再作忌惮。
届时你最好离京去罢,不要理会力士有什么承诺诱惑。他们这些内官,人事上终究有欠缺之处,不得不仰仗他人。你叔难循士流正途,投其门下次第拔擢尚可,你是正经士人,历任台省州县都大道畅通,赖之免祸则可,无需向他求乞功名。”
张岱闻言后便点点头,心里也不由得暗叹这虚伪的成人世界啊!表面上看起来谈笑风生、亲密无间,实际上则各存怀抱、各有思量。同时也不免觉得他叔叔这货挺悲催的,直接被他爷爷当成了个给他探路的垫子。
不过张埱倒并不觉得自己悲催,正得意于总算获得了官职任命,不再只是一个白身纨绔,真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在城中纵马疾驰,没用多长的时间便将自己解褐任官的消息告知亲友。从午后时分开始,居住在城中各处的亲友们便陆续登门。
最先来到张家的,便是居住在左近万年县廨的郑岩一家。
入宅后张岱的姑姑大张氏便带着自家几个儿子径直来到张岱面前,着令他们向张岱作揖见礼,然后才又对张岱道:“六郎,你姑姑并不是什么大家贤妇,也没能将儿郎教养成如你这般俊秀出众的不世之才。
但他们唯有一个好处,全都不是骄狂孟浪之人,才虽中下,秉性纯良。今我便将他们交付给你,能做何用便作何用,执辔引马、内外传报,不盼他们官途显赫,只希望能有一份养活妻儿的职事!”
郑岩和张氏育有三子,年纪最大的儿子名叫郑润,比舅张埱还要大了两岁,如今正在职三卫、秩满才能授职,次子郑汲和张岱同岁,三子郑泌则要一些,今才十四五岁。
很显然张岱给他叔叔谋求官职刺激到了大张氏,父亲去位后家势不同往年,儿子们的前程也让她忧心不已,如今见到自家侄子出手就给不学无术的弟弟谋到一个六品官职,大张氏心内自是热切得很。
“姑母也不必焦虑,表哥表弟全都一表人才、深得家传,谋获出身、猎取功名自然不在话下。我这里等到合适时机,自然也会将他们举进于长官,让他们能够有所表现!”
张岱闻言后便笑语道,他姑父郑岩早就对他非常看好,也让儿子们与他多有往来,彼此倒也熟悉。他这几个表兄弟固然跟他姑姑的一样,没有什么优异的禀赋才干展现出来,但也的确不是奸猾狂妄之人。
“阿母,我没有讲错吧?无论这门户内多少男丁,但最终家势前程还要系在六郎一身!唯一没考虑到的,便是这一天来得这么快,六郎还未及冠,家人已经得益……”
走进后堂后,大张氏又一脸热情的向着老夫人元氏夸奖起来,而元氏也是笑得合不拢嘴。
她们母女话间,张垍带着妹婿卢政一起走进来,听着长姊毫不含蓄的夸奖张岱,张垍忍不住冷哼一声。
大张氏性格外向且还有几分泼辣,闻言后当即便望着张垍道:“驸马是觉得我言辞有什么不妥?我侄子名位虽还未高,已经懂得激励家人奋扬志向、为国效劳了!驸马名位显赫,未知又提携奖进几人?”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4/24517/943697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