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ysql_query() [function.mysql-query]: Too many connections in C:\wwwroot\jxkel.com\modules\article\class\package.php on line 407

Warning: mysql_query() [function.mysql-query]: A link to the server could not be established in C:\wwwroot\jxkel.com\modules\article\class\package.php on line 407
第3章 他为啥要当倒插门 - 一生只求半称心 - - 佳熹小说网
佳熹小说网 > > 一生只求半称心 > 第3章 他为啥要当倒插门

第3章 他为啥要当倒插门

推荐阅读:

    在李兰英的安排和李停的要求下,钟文松在距离坡李庄一里外的一个小水塘边,和李停见了一面。
    一般来说,愿意做上门女婿的,要么非穷即丑,要么身体有缺陷,或智商有所欠缺,或者是恶名在外的二流子之类。
    总而言之,愿意做倒插门的,都是不好找老婆的男人。
    然而李停在见过钟文松之后,觉得他显然不在那些人之列。
    但是要和李玉芝嫁的姚寨的姚天铭比起来,还差着几个台阶。
    李玉芝比李停大一岁,两个人是从小玩到大的姐妹。
    李玉芝的女婿姚天铭,李停觉得是自己见过的最好看的男人。
    姚天铭是姚寨村的,说起来和兰英姑给李停说的南洼里的钟文松,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村。
    这两个自然村和聂圩集,都属于聂圩大队。
    姚天铭个子高挑,身材不胖不瘦,身板笔挺。
    而且皮肤白皙,长得天庭饱满,口鼻方正,双目炯炯有神,看上去简直挑不出毛病来。
    听说姚天铭家境也好,还是一个高中生。
    虽然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但是打眼一看,却是城里人的气质,根本就不像一个农村人。
    李玉芝和李停个头差不多,眉眼还没有李停好看,不过比李停白了那么一丢丢。
    说来说去,人家李玉芝之所以能找到这么好的乘龙快婿,还不是因为人家的爹是大队部里的会计。
    李玉芝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弟弟。用不着招上门女婿不说,还能挑着找对象。
    不过钟文松自然条件虽然比不上姚天铭,倒也中等身材,五官端正。
    而且举止得体,谈吐斯文,看上去和姚天铭一样知书达礼。
    看来兰英姑姑没有骗人,他应该是个名副其实的高中生。
    总之钟文松还算看得过眼,李停终于点头同意了这门亲事。
    然而对于他愿意做上门女婿的原因,李停心中是有疑惑的。
    钟文松家里穷是穷了点。
    他是老大,下面四个弟弟两个妹妹,典型的“五男二女”。
    当然除了闹饥荒那年,那个比他小两岁的夭折的妹妹。
    孩子多的家庭,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有的事儿。
    在这个年代,好像能吃饱穿暖的人家也没有多少。
    钟文松的爹叫钟振书,因为辈分高,村里的人都叫他老钟。
    老钟因为儿子多,为了将来娶儿媳妇容易一些,用一家人勒紧裤腰带省下来的钱,买了盖房所需要的材料。
    带领他们兄弟几个,挖塘泥脱坯赁瓦,起早贪黑没昼没夜的苦干,硬是盖起了南洼里第一栋青砖大瓦房。
    虽然青砖里面包的是土坯。
    所以他们家应该也不算是南洼里最穷的人家。
    要说长相,钟文松长得也不差。
    说不上相貌堂堂,倒也五官端正,眼不眯鼻不塌,嘴唇略微厚了一些,不过并不难看。
    身体也没有什么缺陷。
    钟文松还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能写会算。
    如今不管在哪个村子里,不管男女,睁眼瞎遍地都是。要说他脑子不好使,估计南洼里全村的人都会朝你翻白眼。
    给人家当倒插门女婿,钟文松心里其实也是极不情愿的。
    然而他确确实实不好找媳妇儿。
    钟文松之所以二十四岁还没成亲,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的母亲聂大梅。
    在南洼里,要是说谁家的女人不会为人处世,大家第一个就会想起聂大梅。
    因为她的二虎性子,好像把远亲近邻都得罪光了。
    所以钟文松都二十四了,一直也没有人提亲。
    也不能说一个没有,在李兰英把娘家堂侄女李停介绍给他之前,同村的秋生娘也曾给钟文松介绍过一个。
    可惜就在相亲的前一天晚上,被女方家打听到,钟文松的娘聂大梅是一个“小气自私、摸索邋遢又二虎”的人,两个人还没见面,亲事就黄了。
    是的,聂大梅不光不会为人处世,用村里人的话说,还“小气自私、摸索邋遢又二虎”。
    李停的堂姑,他俩的媒人李兰英这么和李停说的时候,李停问了句:“二虎?她再二虎,能有我爹二虎吗?”
    她指的是她爹为了逼她招上门女婿,拿绳子上吊的事儿。
    聂大梅的小气在南洼里是出了名的。
    只要她在家,任你是谁,也别想借走她家里的一针一线。
    说她自私是源于闹饥荒那年,老钟去出河工了,她带着五岁的钟文松和三岁的女儿在家。
    后来女儿就死了,据她家的邻居二愣子说,她的女儿是被活活饿死的。
    当时生产队里是每天都开伙的,二愣子就在伙房帮厨。
    这就让人有点儿想不通,即使食物短缺,可是在没有断炊的情况下,一个母亲,该有多么的自私,才能活活饿死自己三岁的亲生女儿。
    至于摸索邋遢,这一点倒是有目共睹的。
    在生产队里割麦子,别人揽十垅,她揽七垅。
    人家割到地头歇一气儿了,她还在地垅中间挥汗如雨。
    因此别的妇女工分记十分,队长勉强给她记七分。
    分粮时是按工分算的,当然就比别人家分的少。
    粮食分的少,自然就不够吃。
    聂大梅针线活上还不利索,全家人每人一年到头就穿一件衣服。
    一件棉衣,到了夏天,把里面的破棉絮掏出来,就成了单衣;到了冬天,再把破棉絮塞进去,当冬衣穿。
    几个孩子的鞋子,都是大的穿了小的穿,脚趾头经常露在外面是常态。
    一直穿到鞋底和鞋帮彻底分家,针线怎么也撮合不了它们,才算正式退休。
    于是终于不再心有余而力不足,为那些不安分守己,老是想红杏出墙的脚丫子瞎操心了。
    村子里别人家的铺盖,都是在立秋前早早拆洗缝补好,入了秋不耽误用的。
    到了聂大梅这里,拆洗是拆洗了,缝补却要费些时间。
    往往是大人孩子都冷得受不了,干脆就把棉絮铺床上了。
    在衣食住行全凭双手的年代,聂大梅的这个特点,直接导致了几个孩子穿着上的邋遢,和家里的寒碜。
    聂大梅的二虎在南洼里也是出了名的。就是一根筋,不会为人处世,没少得罪人。
    钟文松从心底里也有点嫌弃他娘。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4/24411/907787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