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这个时代的光

推荐阅读:贫道姓张,嚣张的张老六修仙:我靠捡修为横扫三界斩神:月神?王者女神修炼法则死遁归来,禁欲佛子为我带崽三年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逍遥四公子万圣毒仙全民:求生游戏,我有空间戒指权力之巅哎呦,谁家权臣抱着昏君亲呀

    十一月底,一支特殊学术访问团悄然入驻陈家村。
    领头的是中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林致远。
    这位林教授,当年是参与制定第一版《基层治理优化建议方案》的发起人之一,也曾担任过多个国家治理现代化课题的牵头人。
    他是带着怀疑来的。
    毕竟,一个没有法条、没有章程、没有领导签批的制度系统,凭什么能靠一群“普通农民”撑起几百个村的自我运行?
    可当他踏入祠堂,看到那堵“失败制度公示墙”时,眼神变了。
    那是一面老砖墙,布满手写草案、圈批、错词、标注、箭头、修改建议、群众留言……像极了一部“制度野生史书”。
    而墙角有一块最老的制度草案,上面写着:
    “共田初稿V1.0”
    “失败原因:分账时没考虑谁去地头看账。”
    “村民留言:我家干了十天活,最后说账本写漏了,我不信!”
    林致远站在那块墙前,愣了很久。
    半晌,他转身对陈鹏飞说了一句话:
    “你们这不是‘制度’,是‘制度记忆体’。”
    “这不是标准化系统,而是——制度意识。”
    “我明白了,蜂窝不是在教人治理,而是在让人明白——我也可以治理。”
    “我也可以治理。”
    这句话,被蜂窝平台编辑成了一张图,挂在全国各地的“共议会所”门口。
    它不是口号,是一种觉醒。
    制度,不再是上面安排的,是我可以写的。
    ……
    学术界在震动。
    很快,清华、北大、中山、复旦等高校接连发来合作申请,希望能够以“蜂窝制度”为蓝本,搭建“村治制度演化数据库”,用于高年级教学与治理模型对抗实验。
    联合国乡村自治研究组也发来邮件,希望访问蜂窝制度图谱,作为东亚地区“去中心自治实践样本”之一进行研讨。
    陈家村一下子从一个“边缘制度实验村”,变成了世界眼中“民间治理演化起点”。
    蜂窝没有回应,不拒绝,也不炫耀。
    他们只做了一件事:
    在后台上线了一个新功能——
    “田埂对话”
    内容是由全国各地村庄提交的“失败制度录音”,包括争吵、质疑、懵懂、回炉等全部过程。
    林璐璐写了上线文案:
    “不是每一句骂声都要删掉。”
    “我们想让你听听,制度到底是怎么长出来的。”
    后台一度瘫痪。
    蜂窝服务器第一次崩溃,不是因为访问太多的好评,而是因为——全中国最普通的那些吵架声,被上传成了一场制度风暴。
    “你凭什么决定我家田怎么分?”
    “这个事儿你说了不算,要我们都点头才行!”
    “我错了,我提议那个机制没想周全,这次我退出评议。”
    “我虽然文化低,但我讲的,是我们家的事,我有发言权!”
    ……
    这些声音,被清洗过的制度档案里永远不会保留。
    但蜂窝把它们当作了主干。
    陈鹏飞说得好:
    “只有当你敢保留‘群众还不理解制度’的那一刻起,制度才是真的站在了他们那边。”
    “制度不需要被吹捧,它只需要被吵出来。”
    ……
    “田埂对话”发布第十五天,后台收到一封特殊投稿,来自一位外国学者。
    那是一位荷兰籍社会结构研究者,他用了两年时间,跑遍中国西南,想研究“非标准农村组织体系”。
    结果在一个苗寨村落,发现了“制度失败墙”。
    他追查源头,找到了蜂窝。
    那封投稿只有一句话:
    “制度不是从首都走出来的,而是从某块干裂土地上,被几个不识字的村民吵出来、写出来、保留下来的。”
    那一刻,全世界看见了蜂窝制度最本质的样貌:
    不是发达,不是先进,不是标准——
    而是活着的,错得起的,能改的。
    “蜂窝制度”走入国际学术视野后,陈家村的冬天格外热闹。
    联合国发展署、中国社科院、亚洲治理网络、德国基层自治观察团……一个接一个的考察团,踏着泥泞的田埂、挤进老祠堂、坐上冷板凳。
    他们不看“文件”,只看“流程”。
    不问“成功经验”,只问“失败怎么处理”。
    而蜂窝制度,偏偏最擅长给他们“看失败”。
    有位东南亚治理学者看完“失败制度留存墙”,感叹道:
    “你们不是把制度失败当耻辱,而是当作制度的发育过程。”
    “这太先进了。”
    可陈鹏飞却淡淡摇头:“不是先进,是实在。”
    “我们不是学者,是活在制度里的老百姓。”
    “我们允许自己写错,因为我们承担得起。”
    “我们不怕出错,因为我们随时准备改。”
    ……
    与此同时,蜂窝平台的“田埂对话”功能继续扩大。
    越来越多的村庄,将日常争议录音、意见冲突甚至代表互怼的会场音频上传——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3/23961/884869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