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农门状元的原配妻18
推荐阅读:赶山1978,我在深山当猎王、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抄家后,她赚疯!权臣跪着求入赘、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老婆飞升后,我靠躺平成仙!、天灾降临:我靠御兽苟到最后!、回到八零机械厂、万历小捕快、美警生存实录:以德服人、捉奸当天,豪门继承人拉我去领证、
半个月后,长歌又被钱尚书带着去了早朝,据说是陛下的旨意。
“陛下驾到!”
太监总管的肺活量,每次都让长歌佩服。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谢陛下!”
“宣旨!”景和帝今日早朝的第一件事就是宣旨。
大臣们一听,又是呼啦啦的跪倒一片。
太监总管那独特的嗓音响起:“户部郎中沈长歌接旨!”
长歌一愣:给我的?
“臣,沈长歌,接旨!”
长歌赶紧从队伍中站起,来到大殿中央,重新跪下。
太监总管双手展开圣旨,读到:“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膺天命,统御万方,夙夜兢业,惟念黎庶饥寒之忧,社稷仓廪之重。盖闻农为邦本,食乃民天,故神农尝百草以开穑事,后稷播五谷而启周祚。
今有户部郎中沈长歌,禀忠悃之性,怀济世之才,深耕畎亩,明察天时,引粮种于海外番国,可活饥民百万,增国赋十成,使大周无饿殍之哀,海内有丰年之颂。此功堪比大禹疏川,德可配周公制礼。
兹特晋尔为嘉禾侯,食邑三千户,赐丹书铁券,世袭罔替。另赏敕造嘉禾祠于故里,春秋享太牢之祀。
今尔兼领劝农司少司农职,总揽新粮推广事宜,望尔克承神农遗志,永保嘉禾之瑞,使野无旷土,国无游民,则朕与苍生共飨尔福矣!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景和十一年。”
长歌听完,高呼:“臣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景和帝笑着说道:“平身吧!爱卿之才,朕甚爱之,新粮种推广一事,交于爱卿,朕心定矣。”
长歌拜谢,“臣定不负陛下,早日将新粮种推广至大周疆域,天下再无饥民。”
长歌退回了队伍中,手里摩挲着这圣旨,心情极好,她现在是侯爷了,嘉禾侯,还兼着劝农司少司农一职,升官发财。
不过随即长歌又想到,卧槽!以后就要天天上朝了啊,她的官职虽然只有从五品,可她是侯爷啊,这是超品啊!
完犊子了,睡懒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景和十一年很快就过去了,景和十二年春节,长歌带着杨氏参加了宫宴,宫宴过后,又传出了长歌“专情”的言论。
只因长歌除了正妻,没有妾室,更没有通房,就连景和帝和钱尚书都会打趣长歌,说她居然是个情种。
这都哪跟哪啊!长歌叹气。
景和十二年三月,长歌跟景和帝请了长假,带着杨氏、小包子、重九、还有柳嬷嬷,搬去了皇庄,府里留下沈福照看。
如意如今跟着柳嬷嬷学规矩,往管事娘子的方向培养,弟弟吉祥是小包子的贴身小厮,处处照顾着小包子,跟着一起读书习武。
同年四月,景和帝决定北伐。护国公为统帅,承恩公府的几位少爷皆在出征名单之列。
同时,在东北边境开放边贸,与苍狼部进行贸易往来。
无论是牛羊还是马匹,大周都会用粮食或者盐茶来跟他们交易,同时大量收购羊毛和奶粉。
大军出征的那日,长歌也去送了,回来后便一心培育粮种。
纯杂交的粮种并不适合这个时代,长歌只能选择适合这个时代的母株,跟空间里的父本杂交,优胜劣汰,提高产量。
同时改进农具,兴修水利,改良沤肥的方法,套种,防治病虫害等方法,来提高粮食的产量。
三年后,景和十五年,北伐大军灭北戎铁勒部,溃散的势力往西方逃窜,东边的苍狼部上呈国书,愿意加入大周,成为大周的子民,自此整个北戎并入了大周的疆域。
这三年来,红薯已经全面推广到大周的每一个省份,玉米和土豆也在京城周边的省份开始大面积种植。
新种的水稻和小麦也已经稳定了产量,准备明年在江南和中原推广。真正实现了人人都能填饱肚子的愿望。
三年战争不但没有拖垮大周,还让大周更加的繁荣昌盛了。
随着北戎的覆灭,其他的小国也纷纷上书依附,一时间竟有了万国来朝的既视感。
这一年,景和帝封二皇子周昭为太子,其余皇子封王,大皇子则被贬为庶人,看守皇陵。
景和二十年,景和帝退位成为太上皇,太子继位,年号昭平。
新皇登基,开恩科,十四岁的小包子沈墨言参加科举,顺利考中秀才,更是子承父志,夺得小三元。
昭平二年开始,沈墨言连中大三元,年仅16岁,已是大周朝第二个六元及第,沈家一门双六元,一时间成为了佳话。
此时的大周,海晏河清,百姓富足,四海臣服。
长歌如今是户部右侍郎,只是她不爱权势,一心种地,平时更是无事不上朝。
无论是当年的景和帝,还是如今的昭平帝,对长歌这样的臣子都是非常喜欢的,有才却不恋权,一心为国为民,谁能不爱呢。
长歌因粮封爵,是所有勋贵中最特殊的那个,她虽是勋贵却属文臣,但偏偏跟武将玩的很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陛下驾到!”
太监总管的肺活量,每次都让长歌佩服。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谢陛下!”
“宣旨!”景和帝今日早朝的第一件事就是宣旨。
大臣们一听,又是呼啦啦的跪倒一片。
太监总管那独特的嗓音响起:“户部郎中沈长歌接旨!”
长歌一愣:给我的?
“臣,沈长歌,接旨!”
长歌赶紧从队伍中站起,来到大殿中央,重新跪下。
太监总管双手展开圣旨,读到:“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膺天命,统御万方,夙夜兢业,惟念黎庶饥寒之忧,社稷仓廪之重。盖闻农为邦本,食乃民天,故神农尝百草以开穑事,后稷播五谷而启周祚。
今有户部郎中沈长歌,禀忠悃之性,怀济世之才,深耕畎亩,明察天时,引粮种于海外番国,可活饥民百万,增国赋十成,使大周无饿殍之哀,海内有丰年之颂。此功堪比大禹疏川,德可配周公制礼。
兹特晋尔为嘉禾侯,食邑三千户,赐丹书铁券,世袭罔替。另赏敕造嘉禾祠于故里,春秋享太牢之祀。
今尔兼领劝农司少司农职,总揽新粮推广事宜,望尔克承神农遗志,永保嘉禾之瑞,使野无旷土,国无游民,则朕与苍生共飨尔福矣!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景和十一年。”
长歌听完,高呼:“臣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景和帝笑着说道:“平身吧!爱卿之才,朕甚爱之,新粮种推广一事,交于爱卿,朕心定矣。”
长歌拜谢,“臣定不负陛下,早日将新粮种推广至大周疆域,天下再无饥民。”
长歌退回了队伍中,手里摩挲着这圣旨,心情极好,她现在是侯爷了,嘉禾侯,还兼着劝农司少司农一职,升官发财。
不过随即长歌又想到,卧槽!以后就要天天上朝了啊,她的官职虽然只有从五品,可她是侯爷啊,这是超品啊!
完犊子了,睡懒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景和十一年很快就过去了,景和十二年春节,长歌带着杨氏参加了宫宴,宫宴过后,又传出了长歌“专情”的言论。
只因长歌除了正妻,没有妾室,更没有通房,就连景和帝和钱尚书都会打趣长歌,说她居然是个情种。
这都哪跟哪啊!长歌叹气。
景和十二年三月,长歌跟景和帝请了长假,带着杨氏、小包子、重九、还有柳嬷嬷,搬去了皇庄,府里留下沈福照看。
如意如今跟着柳嬷嬷学规矩,往管事娘子的方向培养,弟弟吉祥是小包子的贴身小厮,处处照顾着小包子,跟着一起读书习武。
同年四月,景和帝决定北伐。护国公为统帅,承恩公府的几位少爷皆在出征名单之列。
同时,在东北边境开放边贸,与苍狼部进行贸易往来。
无论是牛羊还是马匹,大周都会用粮食或者盐茶来跟他们交易,同时大量收购羊毛和奶粉。
大军出征的那日,长歌也去送了,回来后便一心培育粮种。
纯杂交的粮种并不适合这个时代,长歌只能选择适合这个时代的母株,跟空间里的父本杂交,优胜劣汰,提高产量。
同时改进农具,兴修水利,改良沤肥的方法,套种,防治病虫害等方法,来提高粮食的产量。
三年后,景和十五年,北伐大军灭北戎铁勒部,溃散的势力往西方逃窜,东边的苍狼部上呈国书,愿意加入大周,成为大周的子民,自此整个北戎并入了大周的疆域。
这三年来,红薯已经全面推广到大周的每一个省份,玉米和土豆也在京城周边的省份开始大面积种植。
新种的水稻和小麦也已经稳定了产量,准备明年在江南和中原推广。真正实现了人人都能填饱肚子的愿望。
三年战争不但没有拖垮大周,还让大周更加的繁荣昌盛了。
随着北戎的覆灭,其他的小国也纷纷上书依附,一时间竟有了万国来朝的既视感。
这一年,景和帝封二皇子周昭为太子,其余皇子封王,大皇子则被贬为庶人,看守皇陵。
景和二十年,景和帝退位成为太上皇,太子继位,年号昭平。
新皇登基,开恩科,十四岁的小包子沈墨言参加科举,顺利考中秀才,更是子承父志,夺得小三元。
昭平二年开始,沈墨言连中大三元,年仅16岁,已是大周朝第二个六元及第,沈家一门双六元,一时间成为了佳话。
此时的大周,海晏河清,百姓富足,四海臣服。
长歌如今是户部右侍郎,只是她不爱权势,一心种地,平时更是无事不上朝。
无论是当年的景和帝,还是如今的昭平帝,对长歌这样的臣子都是非常喜欢的,有才却不恋权,一心为国为民,谁能不爱呢。
长歌因粮封爵,是所有勋贵中最特殊的那个,她虽是勋贵却属文臣,但偏偏跟武将玩的很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3/23903/883416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