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8章

推荐阅读:贫道姓张,嚣张的张老六修仙:我靠捡修为横扫三界斩神:月神?王者女神修炼法则死遁归来,禁欲佛子为我带崽三年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逍遥四公子万圣毒仙全民:求生游戏,我有空间戒指权力之巅哎呦,谁家权臣抱着昏君亲呀

    硬要将这件事情套在南宋朝廷得人心身上,那就是纯粹的胡扯了。
    忽必烈想起过去,多少也有点尴尬,道:
    “其实屠城也并不是没有好处,你看历史书上好像记载了很多城池在面临屠城时拼死反抗的故事,但其实大部分城池知道不投降会屠城后,他们立马就投降了。”
    铁穆耳若有所思地点头,表示理解。
    史书能记载的,那肯定都是非常难得、少见的故事。
    如果大元所到之处,每一座城池都拼死抵抗,那史官们压根就没必要去记载了。
    正因为有骨气,敢于抵抗到底的城池是少数,所以才值得在历史书上大书特书,进行弘扬和表彰。
    如果仅仅看到史书上都是拼命抵抗的,就以为历史上所有城池都在拼命抵抗,就是一叶障目了。
    任何时代,大部分人都是得过且过,都是能苟活就行。
    只有极少极少的一部分人,才愿意为了文明、家国、种族的存续而奋战到底,不惜付出自己的性命。
    所以这些人才能被称之为英雄。
    英雄永远都是稀少的、孤独的。
    忽必烈想到这里,忍不住感慨道:
    “这也是朕愿意主动将大蒙古族融入华夏的原因。”
    历史告诉忽必烈,草原上的种族永远都在走马灯一样更换。
    匈奴之前有东胡,匈奴之后是鲜卑,鲜卑之后是柔然,柔然之后是突厥,突厥之后是回纥……一直到蒙古。
    这是草原游牧民族的宿命。
    旧的民族总会被新的民族所取代。
    曾经那么多强大过的草原帝国都没能逆转这样的宿命,蒙古又怎么能例外呢?
    融入华夏,就是忽必烈为蒙古人寻找的续命之法。
    华夏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当然就是悠久的历史,始终没有断绝的传承。
    当蒙古人融入了华夏文明,自然也就获得了这种特质。
    蒙古族成为了华夏大家庭的一员,就能在华夏文明的庇护下,将自己民族的文化一代代地传承下去了。
    铁穆耳深以为然,点头道:
    “看了这么多部盘点视频,孙臣其实也明白了一个道理。”
    “军事上的强悍永远都只是一时的,总会有后来者比先行者更加强大。”
    “只有坚韧的文明才能长久的存续,才能在一次次的挫折后重新站起来,超越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孙臣向您保证,将来的大元,一定是蒙汉一体的大元。”
    “不,或许有一天,大元之中不再有什么蒙古人和汉人,有的全是华夏文明的后裔——元人!”
    忽必烈闻言,哈哈大笑。
    “乖孙儿,这正是朕心中最想要看到的场景啊!”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李广利看着面前的昧察,表情相当冷淡:
    “有什么话就说。”
    昧察将手里的箱子打开,露出了里面死不瞑目的毋寡人头,语气非常谦卑地开口道:
    “大宛王毋寡无知,冒犯了天朝上国。”
    “我等已经将毋寡诛杀,希望能平息将军和大汉皇帝陛下的怒火。”
    李广利扫了一眼毋寡的人头,冷笑道:
    “仗都已经打到这种份上了才想着求和,难道你们不觉得太晚了吗?”
    一旁的诸多大汉将军、校尉也都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
    就现在的局势,大汉军队再加把劲,最快几天内也就能攻破贵山城了。
    何必要跟大宛和谈?
    昧察非常诚恳地开口道:
    “听说将军此次前来,是为了得到我们大宛最顶级的汗血宝马。如今城里成年的汗血宝马还有八十二匹,我们愿意全部献出,帮助将军完成大汉皇帝陛下的愿望。”
    “如果将军不允许我们投降,那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杀掉所有汗血宝马,和将军拼命到底。”
    “将军就算杀了我们,没有汗血宝马,回去又怎么和大汉皇帝陛下交差呢?”
    李广利表情顿时一僵。
    取汗血宝马当然只不过是个明面上的幌子,用了蒙蔽匈奴的借口罢了。
    但是,即便只是个幌子,大汉皇帝刘彻确确实实发了圣旨,要求李广利带回汗血宝马。
    带不回去,李广利就算屠灭了大宛国所有人,慑服了整个西域,达成了刘彻的真正目标,明面上李广利依旧没有完成任务!
    这肯定会影响李广利战后的爵位、官职,甚至是史书上的功绩评价!
    昧察继续开口道:
    “而且如今康居国的三万骑兵也已经抵达城外三十里处,只是听说大汉兵锋过于强盛,所以不敢前来罢了。”
    “将军若是继续攻城,一旦大汉军队久攻不克,我们再和康居国里应外合,难道将军就一定有必胜的把握吗?”
    “若是将军允许我们投降,康居国自然也不敢单独和大汉主力作战,也一定会选择臣服大汉。”
    “还请将军三思,究竟是接受我们的投降选择最稳妥的胜利,带着汗血宝马回去接受大汉天子的表彰,还是要冒着可能第二次全军覆没的风险,继续攻城下去呢?”
    听到这里,不单单是李广利,在场的所有大汉将军、校尉都陷入了沉思。
    昧察所说,还真是挺有道理的。
    究竟是战是和?
    所有人的视线都聚集到了主将李广利的身上。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3/23702/871368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