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儿啊,你把握不住,爸替你把握
推荐阅读:天灾降临:我靠御兽苟到最后!、回到八零机械厂、万历小捕快、美警生存实录:以德服人、捉奸当天,豪门继承人拉我去领证、战锤:从伊斯塔万开始、最强雄狮、老婆入我怀、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满门忠烈被抄家,我直入陆地神仙、
话音落下,整个空间死一般的寂静,李世民脸上的怒火,在这一刻瞬间凝固。
他脸上的肌肉僵住,瞳孔因为极致的错愕而微微放大,仿佛没有听懂那几个字代表的含义。
杀……自己的三个儿子?顺便……再结个婚?
就连趴在地上的李隆基,在听到这句话时,也像是被抽走了最后一丝力气,整个人瘫软下去,他知道,自己最不堪的往事,此刻要被一件一件的被揭露出来了。
李今越看着李世民那副难以置信的模样,不由的点了点头,随即,将那段被尘封的宫廷惨剧,缓缓道来。
“就在李林甫全面掌权,在朝堂中呼风唤雨的时候,他恐怕没想到,自己会在储君的人选上,押错了宝。”
“开元二十五年,也就是李林甫开始推行改革的同一年,筹谋已久的武惠妃,也终于决定,要朝着太子李瑛,发出致命一击。”
“当年四月,一封奏疏呈到了李隆基的面前。奏疏上称,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与太子妃薛氏的兄长薛锈密谋,意图不轨。”
“与此同时,三位王爷也收到了一封来自武惠妃的求救信,信上说宫中有变,请三王带甲入宫救驾。”
李世民闻言眉头一皱,这手段,太拙劣了!
“三王不知是计,立刻提刀披甲,冲进了兴庆宫。”
“而此刻,李隆基看到有人告密,半信半疑,立刻派人前去查看,结果,正好撞上了全副武装,闯入宫门的三王。”
李今越摊了摊手,语气里带着一丝戏谑:“李隆基一看,太子!二王!穿甲!谋反!文艺复兴了属于是。”
“于是,立刻拿下三王,同年四月二十一日,李隆基下诏,将三人废为庶人。不久之后,又下令,一日杀三子。”
此言一出,天幕之下,无数人倒吸一口凉气。
[不是,你是皇帝啊!你遇到这种事都不核查的吗?]
[你好歹也问问你儿子吧!就这么直接杀了?]
[虎毒还不食子呢!这李隆基……]
李世民的身体晃了晃,他将唐刀杵在地上稳稳的扶着这才没有倒下。
他知道,是自己在玄武门开了个坏头,所以后面大唐的皇帝,才会对这种事如此敏感。
可玄武门之变,那是你死我活!是李建成、李元吉步步紧逼,已经将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他不得不反!
可李隆基呢?
李世民的目光扫过地上那个抖如筛糠的曾孙。他心里清楚,武惠妃的这点手段,实在算不上高明,只要稍加核查,便能水落石出。李隆基不可能查不出来。
他知道这是诬陷,可他还是动手了。
“在杀了三个儿子之后,李隆基也陷入了纠结和抑郁之中,并没有立刻再立太子。”
“而武惠妃呢,她见李隆基迟迟不肯立寿王李瑁,加上自己做贼心虚,日夜惊惧,备受精神折磨,不久便一病不起,在年底就去世了。”
“这一下,李隆基就更加一蹶不振了。”
李今越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李隆基为什么没有立李瑁嘛,原因也很简单。太子李瑛被杀,大家都猜测是与结党有关,可这件事,他李瑁就没干吗?”
“当初武惠妃在私下试图拉拢张九龄的事,李隆基一清二楚,这件事,也在他心里留下了一根刺。”
“后来有一日,正为立储之事烦心的李隆基,与身边的内侍高力士聊起了此事。高力士跟了他几十年,自然清楚他的心思,便只说了一句话。”
“‘推立长子,谁人敢争?’”
李今越笑了笑:“这话,可算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因为李瑛死后,李隆基最大的儿子,便是忠王李亨(现在叫李玙)。而李亨,此前一直安分地生活在十王宅中,在朝中没有任何党羽,对李隆基的皇权构不成丝毫威胁。而且,从长幼次序上,也没有别的皇子可以挑战他的地位,最有利于平稳过渡。”
“于是,开元二十六年六月,李隆基册封李亨为太子。”
“至此,”李今越摊了摊手:“李林甫下了重注的武惠妃和寿王李瑁,双双出局。”
听到这,李世民闭上了眼睛,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
他明白了,这个孽障,他什么都明白。
他杀子,不是因为被蒙蔽,而是为了清除那些他认为已经构成威胁的势力。
他立新太子,不是为了国本,而是为了找一个对自己最没有威胁,最方便控制的人。
他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他自己。(你这个人,真是满脑子都想着自己呢.jpg)
“如今,在位三十年,已经五十多岁的李隆基,对政务彻底失去了兴趣,此刻,他右手有了一个能帮他处理一切麻烦,又可以随时丢弃的权相李林甫,左手有了一个仁孝恭顺,又毫无威胁的太子李亨。”
“那他自己呢?他当然是终于可以卸下所有的担子,在大唐盛世的繁华中,尽情,大胆的放纵自己了!”
“如果说,此刻的李隆基还缺什么的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脸上的肌肉僵住,瞳孔因为极致的错愕而微微放大,仿佛没有听懂那几个字代表的含义。
杀……自己的三个儿子?顺便……再结个婚?
就连趴在地上的李隆基,在听到这句话时,也像是被抽走了最后一丝力气,整个人瘫软下去,他知道,自己最不堪的往事,此刻要被一件一件的被揭露出来了。
李今越看着李世民那副难以置信的模样,不由的点了点头,随即,将那段被尘封的宫廷惨剧,缓缓道来。
“就在李林甫全面掌权,在朝堂中呼风唤雨的时候,他恐怕没想到,自己会在储君的人选上,押错了宝。”
“开元二十五年,也就是李林甫开始推行改革的同一年,筹谋已久的武惠妃,也终于决定,要朝着太子李瑛,发出致命一击。”
“当年四月,一封奏疏呈到了李隆基的面前。奏疏上称,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与太子妃薛氏的兄长薛锈密谋,意图不轨。”
“与此同时,三位王爷也收到了一封来自武惠妃的求救信,信上说宫中有变,请三王带甲入宫救驾。”
李世民闻言眉头一皱,这手段,太拙劣了!
“三王不知是计,立刻提刀披甲,冲进了兴庆宫。”
“而此刻,李隆基看到有人告密,半信半疑,立刻派人前去查看,结果,正好撞上了全副武装,闯入宫门的三王。”
李今越摊了摊手,语气里带着一丝戏谑:“李隆基一看,太子!二王!穿甲!谋反!文艺复兴了属于是。”
“于是,立刻拿下三王,同年四月二十一日,李隆基下诏,将三人废为庶人。不久之后,又下令,一日杀三子。”
此言一出,天幕之下,无数人倒吸一口凉气。
[不是,你是皇帝啊!你遇到这种事都不核查的吗?]
[你好歹也问问你儿子吧!就这么直接杀了?]
[虎毒还不食子呢!这李隆基……]
李世民的身体晃了晃,他将唐刀杵在地上稳稳的扶着这才没有倒下。
他知道,是自己在玄武门开了个坏头,所以后面大唐的皇帝,才会对这种事如此敏感。
可玄武门之变,那是你死我活!是李建成、李元吉步步紧逼,已经将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他不得不反!
可李隆基呢?
李世民的目光扫过地上那个抖如筛糠的曾孙。他心里清楚,武惠妃的这点手段,实在算不上高明,只要稍加核查,便能水落石出。李隆基不可能查不出来。
他知道这是诬陷,可他还是动手了。
“在杀了三个儿子之后,李隆基也陷入了纠结和抑郁之中,并没有立刻再立太子。”
“而武惠妃呢,她见李隆基迟迟不肯立寿王李瑁,加上自己做贼心虚,日夜惊惧,备受精神折磨,不久便一病不起,在年底就去世了。”
“这一下,李隆基就更加一蹶不振了。”
李今越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李隆基为什么没有立李瑁嘛,原因也很简单。太子李瑛被杀,大家都猜测是与结党有关,可这件事,他李瑁就没干吗?”
“当初武惠妃在私下试图拉拢张九龄的事,李隆基一清二楚,这件事,也在他心里留下了一根刺。”
“后来有一日,正为立储之事烦心的李隆基,与身边的内侍高力士聊起了此事。高力士跟了他几十年,自然清楚他的心思,便只说了一句话。”
“‘推立长子,谁人敢争?’”
李今越笑了笑:“这话,可算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因为李瑛死后,李隆基最大的儿子,便是忠王李亨(现在叫李玙)。而李亨,此前一直安分地生活在十王宅中,在朝中没有任何党羽,对李隆基的皇权构不成丝毫威胁。而且,从长幼次序上,也没有别的皇子可以挑战他的地位,最有利于平稳过渡。”
“于是,开元二十六年六月,李隆基册封李亨为太子。”
“至此,”李今越摊了摊手:“李林甫下了重注的武惠妃和寿王李瑁,双双出局。”
听到这,李世民闭上了眼睛,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
他明白了,这个孽障,他什么都明白。
他杀子,不是因为被蒙蔽,而是为了清除那些他认为已经构成威胁的势力。
他立新太子,不是为了国本,而是为了找一个对自己最没有威胁,最方便控制的人。
他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他自己。(你这个人,真是满脑子都想着自己呢.jpg)
“如今,在位三十年,已经五十多岁的李隆基,对政务彻底失去了兴趣,此刻,他右手有了一个能帮他处理一切麻烦,又可以随时丢弃的权相李林甫,左手有了一个仁孝恭顺,又毫无威胁的太子李亨。”
“那他自己呢?他当然是终于可以卸下所有的担子,在大唐盛世的繁华中,尽情,大胆的放纵自己了!”
“如果说,此刻的李隆基还缺什么的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3/23502/93662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