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河西(11)河西,北庭,安西:二
推荐阅读:赶山1978,我在深山当猎王、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抄家后,她赚疯!权臣跪着求入赘、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老婆飞升后,我靠躺平成仙!、天灾降临:我靠御兽苟到最后!、回到八零机械厂、万历小捕快、美警生存实录:以德服人、捉奸当天,豪门继承人拉我去领证、
李世民听着这一切,胸中的怒火几乎要凝成实质他想不通,他完全想不通!为何内乱刚刚平息,立刻就有人起兵谋反!
而且还是勾结外族!
难道谋反就如此简单吗?仿佛这大唐的边防、军纪,皆是纸糊的一般!
难道他一手建立的朝廷,难不成到了他那不孝子孙手里,对地方军镇,竟已没有半分掌控力了吗!
就在此时,李今越的声音再次响起:“两年后,唐代宗永泰元年,逃到甘州的杨志烈为继续抵抗吐蕃,前往玉门镇等地招募兵勇,意图再战。然而,他麾下的伊西北庭留后周逸,却早已与仆固怀恩暗通款曲。指示沙陀人在杨志烈前往西庭的途中,将其暗中杀害。”
“砰——!”
李世民猛地一拳砸在桌上。
“无耻叛贼!”他双目赤红,额角青筋突突直跳:“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此人身为朝廷将官,不思报国,反而勾结国贼,残害忠良!此等内鬼,比那吐蕃寇仇,更可恨!更该杀!!”
天幕之下,贞观群臣亦是勃然大怒。
“此獠当诛!”尉迟敬德更是气得须发戟张:“那杨将军在前线为国死战,这狗东西却在背后捅刀子!简直猪狗不如!”
而百姓们亦是义愤填膺,骂声震天。
[这个周逸也是个汉奸!]
[杨将军太惨了,一心为国,却死在自己人手里,这比战死沙场更让人憋屈!]
[仆固怀恩,周逸……这都什么玩意儿啊!此等内贼,就当凌迟处死!]
李今越叹了口气:“杨志烈的亲信曹令忠,亲眼目睹了这场刺杀。他拼死逃回沙洲,集结起五千兵马,杀回北庭,斩了周逸。从此,曹令忠执掌北庭大权,成为了安西唐军最坚实的后盾。”
听到忠臣复仇,李世民与天幕下众人的脸色稍缓,但心中对杨志烈这般忠良的枉死,依旧是意难平。
“而就在杨志烈遇害前一个月,仆固怀恩第二次引吐蕃、回纥二十万大军,意图再犯京师。但在行军途中,仆固怀恩却意外暴毙身亡。此时,吐蕃与回纥的联军已兵临泾阳,得知仆固怀恩已死,两军互不统属,便分营驻扎。郭子仪看准时机,认为可以分化二者,于是亲率数名骑兵,前往回纥营中谈判。最终,回纥统帅被郭子仪说动,与之达成共识,两军合力,大破吐蕃。”
[死得好!这老贼,活该!老天开眼啊!]
[这郭将军当真是有勇有谋!]
[是啊,单骑入敌营!这是何等的胆魄!]
天幕下,赞誉之声四起。李世民听闻此事,也不由得赞道:“这郭子仪有勇有谋,临危不乱,确是国之栋梁!”
“是啊,”李今越点头,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郭子仪一家,满门忠烈,皆是英雄。”
李世民立刻捕捉到了她话中的深意,再联想到她之前提及安西军时那复杂的眼神,心中已然明了,接下来要说的人,恐怕与郭家有关,且是安西局势中至关重要的人物。
“同年十月,杨志烈遇害的消息传至长安。唐庭以河西旧将杨休明,继任其位。同时,采纳了郭子仪的建议,遣使巡抚河西,并在凉、甘、肃、瓜、沙等州重设长史。而正是这一道旨意,将一位鲜衣怒马的青年,派往了安西。而这位青年,正是郭子仪的子侄,郭昕。”
李世民心中一动,果然。
“虽是如此,但此时与长安解围的喜讯相反,此刻河西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了。吐蕃攻克凉州后,即刻挥兵西进,先后攻破甘州、肃州。杨休明被迫将河西节度使的治所,迁往了沙州敦煌。并向安西四镇求援兵一万,但不知是何原因,在这封求援信发出后却不知所踪,”
“三年后,大历二年,杨休明在沙州病故,周鼎继任河西节度使。而原本由河西节度使兼任的伊西北庭节度观察使一职,则正式封给了实际掌控北庭事务的曹令忠。在此后漫长的十年间,安西的将士们,便是在这般四面楚歌的绝境里,一边苦苦抵抗着吐蕃的进攻,一边日夜期盼着大唐的王师西来。”
“期间,唐代宗为鼓舞守土将士,派遣使臣绕道回纥,给安西将士们带去了一封《喻安西北庭诸将制》。又三年后,赐北庭曹令忠国姓,赐名李元忠。至于诏书的详细内容,我就不念了。”
李今越顿了顿,声音带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悲凉。
“简单来说,这封诏书,开篇便肯定了安西将士们的功劳,但……最令人悲哀,也最不知该如何评判的,是诏书的后半段。它告诉安西所有的将士们,郭子仪等将领,正率领百万雄师,厉兵秣马,准备西征,一举荡平吐蕃。待到凯旋之日,朝廷会为所有守土将士加官进爵,倾尽府库之资,以酬西北之忠勇。”
话音落下,天幕内外,一片死寂。
因为,在看过今日的光幕后,所有人都明白,这是一个谎言。
一个用希望织就的谎言。
他们可以想象,当那些孤军坚守了十余年的将士们,听到这份诏书时,那军阵之中,该会爆发出何等惊天动地的欢呼。他们会激动,会落泪,会重燃斗志,相信大唐从未忘记他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且还是勾结外族!
难道谋反就如此简单吗?仿佛这大唐的边防、军纪,皆是纸糊的一般!
难道他一手建立的朝廷,难不成到了他那不孝子孙手里,对地方军镇,竟已没有半分掌控力了吗!
就在此时,李今越的声音再次响起:“两年后,唐代宗永泰元年,逃到甘州的杨志烈为继续抵抗吐蕃,前往玉门镇等地招募兵勇,意图再战。然而,他麾下的伊西北庭留后周逸,却早已与仆固怀恩暗通款曲。指示沙陀人在杨志烈前往西庭的途中,将其暗中杀害。”
“砰——!”
李世民猛地一拳砸在桌上。
“无耻叛贼!”他双目赤红,额角青筋突突直跳:“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此人身为朝廷将官,不思报国,反而勾结国贼,残害忠良!此等内鬼,比那吐蕃寇仇,更可恨!更该杀!!”
天幕之下,贞观群臣亦是勃然大怒。
“此獠当诛!”尉迟敬德更是气得须发戟张:“那杨将军在前线为国死战,这狗东西却在背后捅刀子!简直猪狗不如!”
而百姓们亦是义愤填膺,骂声震天。
[这个周逸也是个汉奸!]
[杨将军太惨了,一心为国,却死在自己人手里,这比战死沙场更让人憋屈!]
[仆固怀恩,周逸……这都什么玩意儿啊!此等内贼,就当凌迟处死!]
李今越叹了口气:“杨志烈的亲信曹令忠,亲眼目睹了这场刺杀。他拼死逃回沙洲,集结起五千兵马,杀回北庭,斩了周逸。从此,曹令忠执掌北庭大权,成为了安西唐军最坚实的后盾。”
听到忠臣复仇,李世民与天幕下众人的脸色稍缓,但心中对杨志烈这般忠良的枉死,依旧是意难平。
“而就在杨志烈遇害前一个月,仆固怀恩第二次引吐蕃、回纥二十万大军,意图再犯京师。但在行军途中,仆固怀恩却意外暴毙身亡。此时,吐蕃与回纥的联军已兵临泾阳,得知仆固怀恩已死,两军互不统属,便分营驻扎。郭子仪看准时机,认为可以分化二者,于是亲率数名骑兵,前往回纥营中谈判。最终,回纥统帅被郭子仪说动,与之达成共识,两军合力,大破吐蕃。”
[死得好!这老贼,活该!老天开眼啊!]
[这郭将军当真是有勇有谋!]
[是啊,单骑入敌营!这是何等的胆魄!]
天幕下,赞誉之声四起。李世民听闻此事,也不由得赞道:“这郭子仪有勇有谋,临危不乱,确是国之栋梁!”
“是啊,”李今越点头,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郭子仪一家,满门忠烈,皆是英雄。”
李世民立刻捕捉到了她话中的深意,再联想到她之前提及安西军时那复杂的眼神,心中已然明了,接下来要说的人,恐怕与郭家有关,且是安西局势中至关重要的人物。
“同年十月,杨志烈遇害的消息传至长安。唐庭以河西旧将杨休明,继任其位。同时,采纳了郭子仪的建议,遣使巡抚河西,并在凉、甘、肃、瓜、沙等州重设长史。而正是这一道旨意,将一位鲜衣怒马的青年,派往了安西。而这位青年,正是郭子仪的子侄,郭昕。”
李世民心中一动,果然。
“虽是如此,但此时与长安解围的喜讯相反,此刻河西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了。吐蕃攻克凉州后,即刻挥兵西进,先后攻破甘州、肃州。杨休明被迫将河西节度使的治所,迁往了沙州敦煌。并向安西四镇求援兵一万,但不知是何原因,在这封求援信发出后却不知所踪,”
“三年后,大历二年,杨休明在沙州病故,周鼎继任河西节度使。而原本由河西节度使兼任的伊西北庭节度观察使一职,则正式封给了实际掌控北庭事务的曹令忠。在此后漫长的十年间,安西的将士们,便是在这般四面楚歌的绝境里,一边苦苦抵抗着吐蕃的进攻,一边日夜期盼着大唐的王师西来。”
“期间,唐代宗为鼓舞守土将士,派遣使臣绕道回纥,给安西将士们带去了一封《喻安西北庭诸将制》。又三年后,赐北庭曹令忠国姓,赐名李元忠。至于诏书的详细内容,我就不念了。”
李今越顿了顿,声音带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悲凉。
“简单来说,这封诏书,开篇便肯定了安西将士们的功劳,但……最令人悲哀,也最不知该如何评判的,是诏书的后半段。它告诉安西所有的将士们,郭子仪等将领,正率领百万雄师,厉兵秣马,准备西征,一举荡平吐蕃。待到凯旋之日,朝廷会为所有守土将士加官进爵,倾尽府库之资,以酬西北之忠勇。”
话音落下,天幕内外,一片死寂。
因为,在看过今日的光幕后,所有人都明白,这是一个谎言。
一个用希望织就的谎言。
他们可以想象,当那些孤军坚守了十余年的将士们,听到这份诏书时,那军阵之中,该会爆发出何等惊天动地的欢呼。他们会激动,会落泪,会重燃斗志,相信大唐从未忘记他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3/23502/936617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