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规矩

推荐阅读:侯门第一纨绔巅峰青云路宦海红颜香召唤两大化神护卫,创建不朽势力东北江湖之冰城焦元南我用花瓶通古今星辰之主官场从秘书开始是谁偷了我的脑子?重回02,迷上校花的美少妇妈妈

    颍州苏氏,原有三支主宗:沈丘苏氏、汝阴苏氏、颖上苏氏。
    武德年间,汝阴苏氏因商而兴,在涉足官场之前,已把生意做到河南、山东。
    众人过寿春县,在寿春逗留两日,便穿巢湖而入颍水,一路坐船来到颍上县慎城镇。
    别看江淮之地在唐末时期略显动荡,但颍上却被誉为八省通衢,有俗语云:“富不完的寿春,盛不尽的慎城。”
    慎城镇,就是颍上苏氏的地盘,祖辈凭此商业大镇而崛起!
    此地,向东可达山东,东南可至江苏。若返回巢湖,南达湖广,西至河南,北接淮河。各路皆多河湖,又有官道相连,贸易繁荣到令人咋舌。
    路过慎城镇时,李佑直接看傻了,他万万想象不到,一个“偏僻小镇”竟能发达至此。
    昌南镇的瓷器、茶叶,若想卖到山东,必然经过慎城镇。若想快速卖去江苏,也可以走颍水,再沿官道直抵扬州,慎城镇同样是必经之地。
    唐代瓷器远销海外,仅以昌南镇瓷器而论,至少有一半以上,是经慎城镇运往沿海港口。
    昌南镇位于今江西省景德镇市,在唐末时期就已经颇具规模,是重要的瓷器产地。
    昌南镇制瓷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开始烧制陶器,到了唐代,昌南镇的瓷器制作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产瓷器质地细腻,色泽温润,闻名遐迩。当时昌南镇的瓷器通过水路运输,销往各地,成为了南方地区重要的瓷器生产和贸易中心。
    北宋景德年间,宋真宗赵恒命昌南镇烧造御器,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由于昌南镇所产瓷器精美绝伦,天下闻名,于是人们就将昌南镇瓷器称为“景德瓷”,昌南镇也逐渐改名为景德镇,一直沿用至今。景德镇后来成为中国着名的瓷都,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其瓷器制作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产品远销国内外,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陶瓷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难怪苏氏如此显赫,难怪苏皓出手大方,已经霸占了宝地两百年啊。
    在小镇到汝阴苏氏祖宅之间,铺设有青石板大道,遥遥耸立着一串牌坊:状元坊、探花坊、进士坊、大学士坊、尚书坊……
    小船缓缓驶过慎城镇,继续沿着颍水而上,周武解释说:“公子家在管仲山下,已从汝阴主宗分出去多年。”
    说得更直白一些,苏皓所在的宗支,虽然无法染指慎城镇,却控制了从江淮到山东,路程最近的商业水道!
    颍水,李佑还真没来过。
    一路饱览水乡景色,不多时便来到管仲镇。此镇虽不如慎城镇兴盛,却也属于商业大镇,无数昌南镇的茶叶、瓷器,从这里向东运去山东各地。
    管仲镇上的商铺,大半都是苏皓家的。
    管仲镇周边的土地,也有小半是苏皓家的。
    “大少爷回来啦!大少爷回来啦!”
    在苏皓踏出船舱的瞬间,就有码头工人认出来,随即扯着嗓子开始大吼。
    接着,叫喊声此起彼伏,一直从码头传到街道。
    很快有几个小年轻,朝着管仲山的方向狂奔,你追我赶犹如赛跑一般。谁先跑到苏家报信,谁就能获得更多赏钱,这种好事怎能落于人后。
    “大少爷!”
    “大少爷!”
    一路走过,沿途所遇之人,皆停下来报以问候。
    苏皓昂首挺胸,始终面带微笑,仿佛大明星在检阅粉丝。
    在李佑的心目中,苏公子此刻形象大变,完美化身为……地主家的傻儿子。
    仔细观察这些老百姓,李佑发现他们的精神面貌都不错,显然小日子暂时还过得下去。
    出了小镇,便是田地阡陌。
    许多农民正在田间劳作,秋粮的禾苗郁郁葱葱,看来今年又会迎来大丰收。
    若是只看表面,似乎此地已经全民迈入小康社会!
    行走片刻,一群人急匆匆赶来。
    两个舆夫奔至苏皓面前,放下滑竿恭敬道:“大少爷请上轿。”
    苏皓也不多言,习以为常地坐上去。
    “起轿,撑伞!”又有一个中年家奴大喊,却是伴随苏皓长大的书童,如今已在苏家担任中层管事。舆夫抬着滑竿前进,有健仆撑起遮阳伞,避免苏大少爷被晒着了。
    滑竿前方有家奴开道,防止意外跑出人畜,一不小心冲撞到大少爷。
    滑竿之后跟着三个童子,都是苏皓的仆僮。
    周武背着的书箱,李佑手里的行囊,也都被其他家奴接过去。
    书童出身的管事,护着滑竿一路呐喊:“大少爷回家了,大少爷回家了!”
    我尼玛!
    李佑看得目瞪口呆,一个举人回家而已,阵仗搞得如同封疆大吏出巡。
    最扯淡的是,那三个紧随滑竿的童子,区区仆僮罢了,身上竟然全都穿着丝绸。
    天下士绅,果然该死!有农夫挑着粪桶过来,远远就选择避开,而且躲到数十步外,生怕粪水把苏家大少爷给臭到。
    现在知道颍上苏氏,为何连续两代不出进士,这一代甚至只有个独苗举人了吧?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3/23476/859390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