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大胤商枭 > 第6章 绝境问计

第6章 绝境问计

推荐阅读:龙藏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神话入侵之我在地球斩神明将门弃妇又震慑边关了重生1977大时代荒古武神宋惜惜战北望桃花马上请长缨乡村透视神医高武:从肝二郎神天赋开始变强

    就在衙役将封条按上大门的瞬间,高瑞目光锐利,不经意间扫过旁边那位师爷的衣袖。
    清晨的微光下,那师爷略微抬手整理官帽时,宽大的袖口微微滑落,露出了里面衣物的一角。
    寻常人或许根本不会在意,但高瑞的瞳孔却骤然收缩。
    只见那师爷的袖子深处,隐约露出半幅折叠起来的契约纸张的一角。
    纸张的材质和颜色,分明是某种商业契约。
    而最让高瑞心头剧震的是,在那契约纸张的角落里,赫然盖着一个红色的官印戳记。
    虽然只是一闪而过,但那戳记的形状和上面的几个篆字轮廓,高瑞绝不会认错——那是盐业交易中最高规格的凭证,“两淮盐运司”的官印红戳。
    而更关键的是,在那红戳旁边,契约纸张的边缘,隐约可见一个用墨笔写就、代表商号的字迹,虽然只露出了极小一部分,但那熟悉的写法……
    是周家的商契!
    高瑞的心脏猛地一沉,一股彻骨的寒意瞬间席卷全身。
    知府的师爷,竟然随身携带着盖有两淮盐运司官印的周家商契。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周家不仅买通了府衙内部的人,甚至可能已经通过某种见不得光的手段,提前染指了本该由官府严格管控的盐引勘合事务。
    孙明远查封高家,看似雷厉风行,公正严明,实则……恐怕早已与周家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毒盐案是引子,查封高家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恐怕就是借着官府的力量,将高家的盐引、盐井、乃至整个产业,彻底吞并,落入周家和这些贪官污吏的口袋。
    高瑞的嘴角,缓缓勾起一抹冰冷至极的弧度。
    “原来如此……”
    他在心中冷笑。
    “孙明远,周显贵……你们,很好!”
    看着那在寒风中飘荡的封条,高瑞的眼神没有丝毫波动,反而像是一潭深不见底的寒潭,酝酿着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
    他没有反抗,也没有争辩。
    “周家……孙明远……两淮盐运司……”
    高瑞在心中默念着这几个名字,每一个字都像是淬了冰的钢针,深深刺入他的心底,却也点燃了他胸中复仇的烈焰。
    “你们等着,这笔账,我高瑞,很快就会连本带利,十倍、百倍地讨回来!”
    清晨的寒风中,少年单薄的身影,却透着一股令人心悸的决绝与锋芒。
    一场席卷淮州的商业风暴,已然拉开了序幕!
    知府孙明远一行人的马蹄声与喧嚣声渐渐远去,只留下高府门前那刺目的封条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如同无声的嘲讽。
    高瑞并未在原地过多停留,脸上的冰冷仿佛能冻结空气。
    他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强压下心头翻涌的怒火与杀意,眼神中的锋芒却愈发锐利。
    这笔账,他记下了!
    他转身,步伐沉稳,没有丝毫颓丧,反而带着一种破釜沉舟般的决绝,朝着后院的方向走去。
    几个忠心耿耿的老仆,如福伯等人,默默地跟在他的身后,虽然忧心忡忡,但看着自家少爷那挺拔如松的背影,心中竟也莫名地安定了几分。
    他们相信,这位年纪轻轻却智计百出的少爷,绝不会就此倒下。
    穿过空无一人的庭院,寒风卷起几片枯叶,更显萧瑟。
    很快,他来到了后院角落里那间堆满杂物的柴房。
    柴房内光线昏暗,弥漫着一股陈旧木头和灰尘的味道。
    一位头发花白,身形略显佝偻,但眼神却依旧矍铄的老者,正焦急地踱着步。
    他便是高家世代制盐的老匠人,王师傅。
    “三少爷!”
    见到高瑞进来,王师傅浑浊的老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连忙迎了上来,语气带着难以掩饰的担忧。
    “您……您没事吧?外面那些天杀的……”
    “王师傅,我没事。”
    高瑞摆了摆手,示意老人家不必惊慌,他的声音异常平静。
    “时间紧迫,长话短说。府衙已被查封,我们必须尽快想办法自救,甚至……反击!”
    王师傅看着高瑞眼中那不屈的斗志,重重地点了点头,浑浊的眼中也燃起一丝希望。
    他知道,自家少爷绝非池中之物,定有办法。
    “少爷您吩咐!”
    高瑞目光扫过柴房,随手拿起一根掉落在地的枯树枝,递给王师傅。
    “王师傅,我需要知道,除了我们现在用的法子,还有没有其他提炼精盐的古法?”
    王师傅接过树枝,微微一愣,随即明白了高瑞的意思。
    他不再多言,蹲下身子,就在积满灰尘的地面上,用那根枯树枝,颤颤巍巍地勾画起来。
    “有!当然有!”
    王师傅一边画着简易的流程图,一边沉声说道,声音带着几分追忆。
    “在老朽的爷爷的爷爷那辈,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精细的法子,咱们祖上,曾用过一种笨办法。”
    他用树枝画出一个简陋的池子代表卤水池,又在旁边画了一堆石头的模样。
    “就是用咱们淮州山上常见的青石,也就是石灰石,用大火猛烧,烧透了就成了石灰。然后啊……”
    王师傅用树枝在代表石灰的地方点了几下,又指向卤水池。
    “把这烧好的石灰,碾碎了,像撒面粉一样,小心翼翼地撒进那卤水池子里去。”
    “撒进去之后呢?”
    高瑞凝神倾听,目光紧紧锁定在王师傅勾勒的图案上,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撒进去之后啊,说也奇怪。”
    王师傅皱着眉头,似乎也在回忆那古老的技艺。
    “那些卤水里的脏东西,什么苦卤、杂质,就跟见了克星似的,慢慢地、慢慢地……就像河里的泥沙一样,都沉到池子底下去咯!”
    他用树枝在池子底部画上厚厚一层沉淀物。
    “等沉淀得差不多了,上面的卤水就变得清亮不少。那时候再把上面的清水舀出来,拿去晒,或者用锅煮,出来的盐,虽然不如现在的精细,但也比直接晒出来的粗盐要好上不少。”
    王师傅叹了口气。
    “不过啊,这法子麻烦得很,烧石灰要功夫,撒石灰更是个精细活,撒多了撒少了都不成,而且沉淀也慢。后来大伙儿都图省事,就渐渐没人用了,都改用更方便的日晒法或者直接熬煮法了……”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3/23405/845876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