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武侠小说 > 延平宫史 > 第177章 云气吉祥,倾力冬宴

第177章 云气吉祥,倾力冬宴

推荐阅读:赶山1978,我在深山当猎王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抄家后,她赚疯!权臣跪着求入赘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老婆飞升后,我靠躺平成仙!天灾降临:我靠御兽苟到最后!回到八零机械厂万历小捕快美警生存实录:以德服人捉奸当天,豪门继承人拉我去领证

    十一月中旬,寒意渐浓,宫中各处已开始筹备冬至大典。
    刘言宜坐在桌前,面前摊开着一本厚厚的书册,书页泛黄,封面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她正仔细地翻阅着,一边翻,一边用毛笔在纸上记录着。
    宫女们都称她为“书虫”,见她又如此,便各自忙碌各自的事去了,刘言宜也不在意,继续专心看书。
    这本书是她父亲早年收藏的一本古籍,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法、律历等内容,刘言宜一直想找来看看,只是一直没有机会。 如今终于得见,便如获至宝,一口气看了大半。
    她手指轻抚着书页上密密麻麻的小字,目光落在其中一段上,只见上面写道。
    “云气如坏山堕,言为舆盖,曰太平……”
    这是关于云气的记载,她心中一动,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在家乡见过的一种云。
    那是一种奇特的云象,云层低垂,仿佛触手可及,形状如同崩塌的山峦,又似华美的车盖。
    忽的福至心灵,或许可以将这奇特的云象融入画中,作为童谣的背景。
    “主子,该用晚膳了。”
    秀儿轻手轻脚地走进来,见她仍在伏案疾书,不由得叹了口气。
    “您这都写了一日了,仔细伤了眼睛。”
    刘言宜这才惊觉殿内已点起了灯烛。她活动了下僵硬的脖颈,目光落在自己誊写的《白牡丹》上。
    工整的簪花小楷间夹杂着她精心绘制的云气图案,那些如坏山堕的云朵环绕着戏装的白牡丹精,倒真有几分仙气缭绕的意境。
    “律儿会喜欢这个吗?”
    她轻声问道,更像是在自言自语。
    秀儿听不清她在说什么,便凑近了些。
    “主子,您说什么?”
    刘言宜回过神来,摇摇头,将誊抄好的歌谱递给秀儿。
    “没什么,给娘娘送去吧。”
    她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闭上眼睛。
    秀儿接过歌谱,转身欲走。
    “那主子先用膳吧,奴婢先送去。”
    她走到门口,又回头看了一眼,见刘言宜仍闭着眼,便不再多言,轻手轻脚地离开了。
    刘言宜独自坐在灯下,案几上的饭菜渐渐凉了。她睁开眼,目光落在窗外的夜色中,思绪却飘回了益州老家。
    记得小时候,每逢秋末冬初,父亲总会带她去城郊的观星台。
    那里有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能通过云气变化预测来年收成。她最喜欢看老者用朱砂在黄纸上画云纹,那些蜿蜒的线条仿佛有生命一般。
    她后来才得知,那老者乃是父亲昔日的同窗好友,姓朱名宇武,早年因故未能入仕,便在观星台潜心研究天文历法。
    父亲每每提及这位好友,总会面露遗憾之色。她也问过父亲,为何朱伯伯没能入仕,父亲只是摇摇头,说有些事,强求不得。
    “主子,澜昭容娘娘遣人送东西来了。”
    秀儿的声音打断了她的回忆。
    只见一个小宫女捧着个锦盒进来,盒中是一只珊瑚间翠玉十八子手串,下面压着张花笺。
    “昭容娘娘说,七皇子很喜欢您誊的《白牡丹》,特意让奴婢送来谢礼。”
    刘言宜接过手串,只见那珊瑚颗颗饱满,色泽鲜艳,翠玉温润如脂,颗颗都嵌在金丝镂空的花朵中,样式别致。
    “替本主谢过娘娘。”
    她取出花笺,上面是华沐语娟秀的字迹。
    “妹妹巧思,律儿爱不释手。冬至将至,太后欲在长信殿设宴观戏,不知妹妹可愿将《白牡丹》排演?”
    刘言宜的指尖微微发颤。
    这是个难得的机会,若能得太后青眼,于律儿前程大有裨益。
    秀儿见她一直盯着花笺出神,便轻声唤道。
    “主子?”
    刘言宜回过神来,轻轻点头,提笔蘸墨,写下回信。
    “蒙娘娘垂青,妾身不胜惶恐。《白牡丹》乃益州童谣,若能在长信殿上演,实乃妾身之幸。妾身定当尽心筹备,不负所托。”
    写罢,她将花笺交给秀儿,嘱咐道。
    “即刻送去雍宁殿,莫要耽搁。”
    秀儿接过花笺,应了一声,便退了出去。
    翌日清晨,刘言宜早早起身,带着连夜赶制的云气图谱前往雍宁殿。
    华沐语见她眼下一片青黑,心疼道。
    “妹妹何必如此辛苦?排演之事尚有时日,不必急于一时。”
    刘言宜微微一笑,将图谱呈给华沐语。
    “娘娘,妾身明白。只是这云气图谱关乎整场戏的布景,若不早日定下,恐会耽误工期。”
    她顿了顿,又道。
    “娘娘莫要担心妾身,妾身只是有些激动罢了。”
    华沐语接过图谱,细细端详,只见云纹流转,气象万千,不禁赞叹。
    “妹妹果然心思巧妙,这些云纹栩栩如生,与《白牡丹》的意境极为契合。”
    两人商议良久,最终定下排演的细节。
    刘言宜主动请缨,负责指导乐师和舞姬,确保演出尽善尽美。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几乎日日泡在四艺局,与乐师、舞姬们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亲自示范益州特有的舞步,讲解歌词背后的典故。
    冬月十七,长信殿内太后设宴,招待群臣家眷。
    殿前搭起高台,台上铺设云纹地毯,摆满了鲜花,舞台上甚至引入了真水,摆放着盛开的仿绣白牡丹。
    戏台两侧放着几尊一人高的铜鹤灯,鹤喙衔着一颗夜明珠,鹤身内藏有火室,灯点燃后,鹤嘴便吐出青烟,灯火透过薄纱,映得满堂烟云缭绕。
    太后看得津津有味,连连称赞。
    “这童谣清新雅致,云气缭绕,颇有仙家气象。”
    刘言宜站在台下,心跳如鼓。
    她知道这一刻有多重要,若是演砸了,恐怕不仅华沐语会怪罪,太后也会不悦,强压下心中的不安,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音乐渐起,舞姬们身着白纱衣裙,手持牡丹花灯,轻盈地舞动着。
    云气缭绕间,白牡丹精的身影若隐若现,歌声婉转,仿佛真将众人带入了那个月夜报恩的仙境。
    太后看得入迷,不时点头微笑。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3/23069/828017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