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褒德庙乐章之一《昭德》
推荐阅读:赶山1978,我在深山当猎王、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抄家后,她赚疯!权臣跪着求入赘、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老婆飞升后,我靠躺平成仙!、天灾降临:我靠御兽苟到最后!、回到八零机械厂、万历小捕快、美警生存实录:以德服人、捉奸当天,豪门继承人拉我去领证、
褒德庙乐章之一
郊庙歌辞·褒德庙乐章·昭德
道赫梧宫,悲盈蒿里。
爰赐徽烈,载敷嘉祀。
享洽四时,规陈二簋。
灵应昭格,神其戾止。
以下是这首诗的生僻字注音、注释和译文:
生僻字注音
? 蒿(hāo);爰(yuán);簋(guǐ);昭格(zhāo gé);戾(lì)。
注释
? 道赫梧宫:道,道德、道义;赫,显着、盛大;梧宫,春秋时吴国的宫殿名,这里借指褒德庙,意为褒德庙所彰显的道义如同梧宫一样显赫。
? 悲盈蒿里:蒿里,本为山名,在泰山南,后指死人所处之地,这里指逝者已逝,令人悲伤。
? 爰赐徽烈:爰,于是;徽烈,美好的功业、业绩,指褒德庙所祭祀之人有美好的功绩,于是被赐予褒扬。
? 载敷嘉祀:载,开始;敷,施行、举行;嘉祀,美好的祭祀,即开始举行美好的祭祀仪式。
? 享洽四时:享,祭祀;洽,周遍、遍及,指祭祀的仪式能够遍及四季,按时举行。
? 规陈二簋:规,规则、规范;陈,陈列;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双耳,这里指按照规范陈列二簋祭品。
? 灵应昭格:灵应,神灵的感应;昭格,显扬于上,这里指神灵感应到祭祀的诚意,显扬其灵威。
? 神其戾止:戾止,来到,希望神灵能够来到祭祀的场所,享受祭祀。
译文
褒德庙所彰显的道义显赫盛大,然而逝者已逝,令人悲伤。于是赐予褒扬其美好的功绩,开始举行美好的祭祀仪式。祭祀的仪式按时遍及四季,按照规范陈列二簋祭品。希望神灵能够感应到祭祀的诚意,显扬灵威,神灵能够来到祭祀的场所享受祭祀。
在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中,祭祀仪式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连接生者与逝者、人间与神灵的桥梁,承载着人们对先辈的追思、对传统的坚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这首《郊庙歌辞·褒德庙乐章·昭德》作为唐代祭祀诗歌的杰出代表,以其凝练而深沉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庄严肃穆、神圣至极的祭祀图景,引领我们穿越千年时光,领略那个时代祭祀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诗歌内容与结构
(一)第一联:庄重开篇,哀乐交融
“道赫梧宫,悲盈蒿里”,诗歌伊始,便以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道赫梧宫”,那是道德的光辉如灿烂的星辰,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宫殿之上,赋予这座建筑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气质。这里的“道”,不仅是一种抽象的道德准则,更是先辈们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它如同灯塔,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象征着家族传承的高尚品德与光辉事迹。而与之相对的“悲盈蒿里”,则瞬间将情感的基调拉向哀伤的深渊。“蒿里”,在古代常被用来指代墓地,是逝者安息之所。此处“悲盈蒿里”,生动地描绘出人们面对先辈逝去时,内心深处涌起的无尽悲痛,那是对亲人、对先辈的深切怀念,这份悲痛如潮水般充盈在这片与逝者紧密相连的土地上。这一鲜明的对比,庄重中夹杂着哀伤,为整个祭祀仪式奠定了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基调,让我们在开篇便感受到祭祀所蕴含的敬畏与追思。
(二)第二联:赐誉祭祀,彰显庄重
“爰赐徽烈,载敷嘉祀”,此联将视角转向祭祀的准备与意义。“爰赐徽烈”,仿佛是上天降下旨意,赐予先辈们崇高而显赫的荣誉。这些荣誉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先辈们用一生的德行与功绩所赢得的,是他们为家族、为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见证。“载敷嘉祀”,则着重强调祭祀仪式的开展。“载”有开始、进行之意,“敷”表示铺设、布置,“嘉祀”即美好的祭祀。这表明祭祀仪式是经过精心筹备的,从场地的布置到祭品的准备,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只为向先辈表达最诚挚的敬意,彰显出祭祀的庄重与神圣,让先辈的英灵在这场盛大的祭祀中得到慰藉。
(三)第三联:祭祀规范,四季绵延
“享洽四时,规陈二簋”,诗人在此联中深入描绘了祭祀的持续性与规范性。“享洽四时”,意味着祭祀活动并非偶尔为之,而是贯穿于一年四季。无论是春风拂面的春日,还是骄阳似火的夏天;无论是金风送爽的秋季,还是寒风凛冽的冬日,人们都会按照传统,虔诚地举行祭祀仪式。这种长期而持续的祭祀活动,体现了后人对先辈的敬重从未间断,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先辈的精神永远活在心中,保佑家族繁荣昌盛。“规陈二簋”,“规”代表着规范、规矩,“陈”是陈列之意,“二簋”则是古代祭祀时常用的礼器。这里描绘了祭祀时,人们严格按照规矩,将礼器整齐地陈列出来,体现了祭祀仪式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遵循着先辈传承下来的传统,不容有丝毫差错。
郊庙歌辞·褒德庙乐章·昭德
道赫梧宫,悲盈蒿里。
爰赐徽烈,载敷嘉祀。
享洽四时,规陈二簋。
灵应昭格,神其戾止。
以下是这首诗的生僻字注音、注释和译文:
生僻字注音
? 蒿(hāo);爰(yuán);簋(guǐ);昭格(zhāo gé);戾(lì)。
注释
? 道赫梧宫:道,道德、道义;赫,显着、盛大;梧宫,春秋时吴国的宫殿名,这里借指褒德庙,意为褒德庙所彰显的道义如同梧宫一样显赫。
? 悲盈蒿里:蒿里,本为山名,在泰山南,后指死人所处之地,这里指逝者已逝,令人悲伤。
? 爰赐徽烈:爰,于是;徽烈,美好的功业、业绩,指褒德庙所祭祀之人有美好的功绩,于是被赐予褒扬。
? 载敷嘉祀:载,开始;敷,施行、举行;嘉祀,美好的祭祀,即开始举行美好的祭祀仪式。
? 享洽四时:享,祭祀;洽,周遍、遍及,指祭祀的仪式能够遍及四季,按时举行。
? 规陈二簋:规,规则、规范;陈,陈列;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双耳,这里指按照规范陈列二簋祭品。
? 灵应昭格:灵应,神灵的感应;昭格,显扬于上,这里指神灵感应到祭祀的诚意,显扬其灵威。
? 神其戾止:戾止,来到,希望神灵能够来到祭祀的场所,享受祭祀。
译文
褒德庙所彰显的道义显赫盛大,然而逝者已逝,令人悲伤。于是赐予褒扬其美好的功绩,开始举行美好的祭祀仪式。祭祀的仪式按时遍及四季,按照规范陈列二簋祭品。希望神灵能够感应到祭祀的诚意,显扬灵威,神灵能够来到祭祀的场所享受祭祀。
在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中,祭祀仪式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连接生者与逝者、人间与神灵的桥梁,承载着人们对先辈的追思、对传统的坚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这首《郊庙歌辞·褒德庙乐章·昭德》作为唐代祭祀诗歌的杰出代表,以其凝练而深沉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庄严肃穆、神圣至极的祭祀图景,引领我们穿越千年时光,领略那个时代祭祀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诗歌内容与结构
(一)第一联:庄重开篇,哀乐交融
“道赫梧宫,悲盈蒿里”,诗歌伊始,便以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道赫梧宫”,那是道德的光辉如灿烂的星辰,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宫殿之上,赋予这座建筑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气质。这里的“道”,不仅是一种抽象的道德准则,更是先辈们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它如同灯塔,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象征着家族传承的高尚品德与光辉事迹。而与之相对的“悲盈蒿里”,则瞬间将情感的基调拉向哀伤的深渊。“蒿里”,在古代常被用来指代墓地,是逝者安息之所。此处“悲盈蒿里”,生动地描绘出人们面对先辈逝去时,内心深处涌起的无尽悲痛,那是对亲人、对先辈的深切怀念,这份悲痛如潮水般充盈在这片与逝者紧密相连的土地上。这一鲜明的对比,庄重中夹杂着哀伤,为整个祭祀仪式奠定了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基调,让我们在开篇便感受到祭祀所蕴含的敬畏与追思。
(二)第二联:赐誉祭祀,彰显庄重
“爰赐徽烈,载敷嘉祀”,此联将视角转向祭祀的准备与意义。“爰赐徽烈”,仿佛是上天降下旨意,赐予先辈们崇高而显赫的荣誉。这些荣誉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先辈们用一生的德行与功绩所赢得的,是他们为家族、为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见证。“载敷嘉祀”,则着重强调祭祀仪式的开展。“载”有开始、进行之意,“敷”表示铺设、布置,“嘉祀”即美好的祭祀。这表明祭祀仪式是经过精心筹备的,从场地的布置到祭品的准备,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只为向先辈表达最诚挚的敬意,彰显出祭祀的庄重与神圣,让先辈的英灵在这场盛大的祭祀中得到慰藉。
(三)第三联:祭祀规范,四季绵延
“享洽四时,规陈二簋”,诗人在此联中深入描绘了祭祀的持续性与规范性。“享洽四时”,意味着祭祀活动并非偶尔为之,而是贯穿于一年四季。无论是春风拂面的春日,还是骄阳似火的夏天;无论是金风送爽的秋季,还是寒风凛冽的冬日,人们都会按照传统,虔诚地举行祭祀仪式。这种长期而持续的祭祀活动,体现了后人对先辈的敬重从未间断,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先辈的精神永远活在心中,保佑家族繁荣昌盛。“规陈二簋”,“规”代表着规范、规矩,“陈”是陈列之意,“二簋”则是古代祭祀时常用的礼器。这里描绘了祭祀时,人们严格按照规矩,将礼器整齐地陈列出来,体现了祭祀仪式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遵循着先辈传承下来的传统,不容有丝毫差错。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2/22352/905439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