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执戟战红楼 > 第112章 乡试结束 中秋至

第112章 乡试结束 中秋至

推荐阅读:赶山1978,我在深山当猎王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抄家后,她赚疯!权臣跪着求入赘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老婆飞升后,我靠躺平成仙!天灾降临:我靠御兽苟到最后!回到八零机械厂万历小捕快美警生存实录:以德服人捉奸当天,豪门继承人拉我去领证

    杨逸站起身来,走出号舍,在号舍前的空地上伸了伸胳膊腿,活动活动脖子,
    为了防止漏题,所有学子考生不得离开考场,吃喝拉撒都得在考场范围,直到三场考试全部结束,才能离开考场。
    活动完,杨逸回到自己的号舍,拿出自己黑褐色的三层食盒,打开第一层,开始吃一点糕点,
    因为杨逸气度不凡衣着华贵,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哥,那些负责搜身检查的官吏,就没有把杨逸的糕点掰开看,
    那些人看人下菜碟,家境贫寒的学子就没那么幸运了,吃的全部掰开,
    喝的自己先尝一口,好吃好喝的就自己留下,不服的轰出考场,忍气吞声的就继续进入考场考试。
    ………
    八月十四
    乡试的最后一场考试,在紧张的氛围中进行着。这一场仅一题策论,题目为“论富民强国之道”。
    杨逸拿到题目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这两日来,他食不知味,夜不能寐,脑海中不断翻腾着各种想法和思路。
    “富民强国,此乃千古难题。”杨逸心中暗自思忖,“究竟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富强?
    是依靠农业的兴盛,还是商业的繁荣?亦或是两者兼顾?”
    他想起了《管子》中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深知百姓的富足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使秦国富强,最终一统六国。
    但后世之世情已变,单纯重农抑商恐非良策。”杨逸眉头紧锁,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他又想到了唐朝的开元盛世,商业繁荣,文化昌盛,“
    或许商业的发展能带来更多的财富和活力,促进技术的创新和文化的交流。
    但商业过度发展,又恐导致人心浮躁,道德沦丧。”杨逸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纠结。
    “民富则国强,然如何富民?轻徭薄赋,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此为根本。”
    杨逸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但仅仅依靠减税还不够,还需兴修水利,改良农作之法,提高农业产量。
    同时,鼓励商业发展,规范市场秩序,使商者有利可图,又不扰乱民生。”
    八月十四这是最后一天,杨逸终于决定动笔。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然后蘸墨挥毫:“夫富民强国之道,在乎农商并兴。
    《史记》有云:“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农业乃民生之基,当重之。兴水利以防旱涝,传新技以增产量,使百姓粮仓充实,衣食无忧。
    然商业亦不可轻忽,“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商业之繁荣,
    可促物资流通,增财富之源。但商须有道,不可欺诈,不可垄断,当以法约之。”
    杨逸边写边思考,继续写道:“再者,教育为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广设学堂,育人才,启民智,方能使国家持续发展。
    又当选贤任能,使有识之士得以施展抱负,为国家之富强出谋划策。”
    写到此处,杨逸感到心中的包袱渐渐放下,
    思路愈发顺畅:“且国之强,在军之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需强兵备,练精兵,研新器,保疆土之安,护百姓之宁。”
    终于,杨逸搁笔,长舒一口气。他看着自己的答卷,
    心中既有完成的释然,又有对结果的期待。他知道,
    这一篇策论,凝聚了他多年的学识和思考,只盼能得到考官的赏识,
    为自己此次乡试之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咣……一声锣响,宣告考试结束。
    “所有学子考生停笔,考试结束,各自收拾东西,等待通知!”副考官说完,一摆手,
    剩下的监考官员,开始行动,按照号舍顺序收答卷,过了一会儿,全部收完后。
    “现在所有学子考生听令,带好你们各自的东西,根据号舍顺序,于号舍前排队,准备离开考场!”副考官一声令下,
    所有学子考生依令行事,各自带着自己的东西,走出号舍,在号舍前排好队,杨逸自然也是如此,等待着考官命令,依次离开考场。
    ………
    考场外,梅夫人带着李夫人裴夫人及杨瑶等人坐在马车里等着杨逸出来。
    “二嫂,您说都这么久了,逸儿怎么还不出来?”李夫人眉头紧蹙,忧心忡忡地问道。
    她双手不停地绞着帕子,目光紧紧地盯着考场的出口,眼神中满是焦虑与不安。
    梅夫人看着眼前一脸担心的弟妹,轻轻叹了一口气,温婉地微笑着答道:“你呀!莫要这般忧心,逸儿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又才华横溢,
    此次乡试定能应对自如。想来是考题颇有难度,需多些时间思考作答罢了,
    你且放宽心,相信逸儿马上就会出来了。放心吧!逸儿不会有事的!”
    “就是就是,二嫂说得对,三嫂你就别多想啦!”裴夫人也凑上前来,柔声劝慰着。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2/22307/781359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