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突破
推荐阅读:顾倾城京澜辰、万界交易直播间、从火影开始的水雾刺客、你是我一的N次方、爽文男主刺杀计划、开局签到捡破烂成神系统、萌宝速递,爹地是大佬、绝世皇太子、重生东瀛当和尚、快穿之末日奇妙屋、
在邺城的这些时间,辛评做的事其实很简单。
他仅仅只是把之前袁绍在邺城做的事情加大了力度,而就算袁绍不启用辛评,按照他原来的计划,唯一的阻拦,审配现在不在邺城,一切事情都能很轻松的水落石出。
袁绍知道这些道理,他不是喜欢浪费人力的领袖,前线战事紧张,他留下辛评的原因,是因为他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这么简单的事。
审配被查出来,审配如果不是这件事的主谋倒也还好,只要处置掉主谋,审配经历这一件大事也会稍微收敛一下自己的态度。
但如果审配偏偏就是这位主谋,袁绍将极为难办。
在邺城闹得风风雨雨的这件事查出来,主谋一定是要严惩,但是审配袁绍能动吗?
袁绍不是很能动,现在的战事时期,审配又有两个官居要职的将领儿子,这两个儿子和审配血浓于水,随时有个什么派系争斗,他的两个儿子必然在一旁出力。
一旦审配觉得不公,这二人必然反叛。
辛评说起来只是袁绍拿来解决这一件事的缓冲剂,他想缓冲这些人的关系,尽可能让这件事慢一点,于是他选择了很有威望的辛评。
而就算辛评把审配查了出来,其他人看在辛评的份上还会掂量掂量,至少不会把怒火全部发泄在袁绍的身上。
袁绍不是不想架空审配,而是他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审配的那一套班子,架空他还差不多。
可怜袁绍一直都无法对真正操控自己集团的大人物动手,旧时他想杀审配被逢纪拦了下来,现在他想杀审配也被自己的冷静给拉了下来。
可辛评不这样想,在他看来,对就是对的,错就是错的,这正是他养起自己名望的根本。
他反而认为,正是因为在战时,所以更加需要抓住现在的机会,等到人间太平,审配更加根深蒂固,就是献帝来了也处理不了对方。
这样的审配和当时权倾朝野的宦官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样的人是辛评最为厌恶的人。
所以他争分夺秒,把袁绍的搜查手段加大力度,只要家里有类似尚方斩马剑的铁器,或者是曾经有买过尚方斩马剑赝品的人都被他抓了起来审问,连拿着尚方斩马剑模样的玩具的小孩他都不愿意放过。
还好辛评没有动用重刑,不然这些人早就积怨爆发出来了。
辛评一直在百姓之间为人称赞,养了这么多年的名望似乎也要解决不了这件事了。
可是调查下来,审配好像根本没有参与这一件事一般,怎么查都查不到审配的身上去。
审配太高明了,他知道这件事的风险之大,他将所有尚方斩马剑的末流都汇聚到了刘子惠身上,自己无坚不摧。
就在辛评感觉大势已去,自己要拿审配没有任何办法的时候,突然一个发现让他的心终于缓和了一些。
他有一个关键的线索,那就是当时张合上书的那些被刘莽使者带走的战俘。
辛评一一调查这些人,这些人的身份很普通,都是冀州人,也有兖州人士,他们都是在许攸的军队经过的时候拜入许攸的军中,在后来几次迁移,来到曹操手下,最终被俘。
唯一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的细节是,这些人最开始入伍是在郭图的手下。
除此之外,这是一份没有任何奇特之处的信息,如果辛评想,他能在军中挑出一大堆这样的档案出来。
吸引他的地方不是这个,而是他发现了这些人当时在审配手下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
审配当时人在邺城,根本不知道自己儿子的军队中多了一些许攸的人,那时候他以为自己稳超胜卷,对所有事情都不在意,只在意田丰的生死。
因为审配想要给邺城的人压力,那时候他的两个孩子都把兵驻扎在了隔邺城不远的地方。
时值袁绍和曹操的战事相对稳和,他两个孩子的驻地没有人关心,他们特意选了很多许攸军营的地方,在附近驻扎,天天在里面操练自己的军队,还散发出许攸是汉室贼人,已经被曹操杀了。
一时,所有人人心惶惶,那批被刘莽带走的战俘就是这个时候来到的审配手下。
将士平日里是不能回邺城的,但是审配的两个儿子不一样,他们大张旗鼓的在邺城里四处闲逛,逛完了又出城,目的是为了恐吓当时在邺城企图反攻的许攸势力。
这些事情袁绍甚至不知道,因为没人敢去举报审配,可见当时审配在邺城的力量之大。
他的两个儿子并没有勾起辛评的兴趣,勾起辛评兴趣的是,当时一起回到邺城的,还有一批原来是许攸的手下,这些都是刘子惠在狱中的交代。
他简单提了几次,说审配不把袁绍放在眼里,纵容他旗下的士兵与将领随意进城,作威作福,只是这件事被看押他的长官压了下去,因为没有人想在审配的眼里塑造自己一个落井下石的形象。
还好辛评把这个长官也抓了起来,硬生生从他口里把刘子惠交代的所有事情全扣了出来。
他仅仅只是把之前袁绍在邺城做的事情加大了力度,而就算袁绍不启用辛评,按照他原来的计划,唯一的阻拦,审配现在不在邺城,一切事情都能很轻松的水落石出。
袁绍知道这些道理,他不是喜欢浪费人力的领袖,前线战事紧张,他留下辛评的原因,是因为他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这么简单的事。
审配被查出来,审配如果不是这件事的主谋倒也还好,只要处置掉主谋,审配经历这一件大事也会稍微收敛一下自己的态度。
但如果审配偏偏就是这位主谋,袁绍将极为难办。
在邺城闹得风风雨雨的这件事查出来,主谋一定是要严惩,但是审配袁绍能动吗?
袁绍不是很能动,现在的战事时期,审配又有两个官居要职的将领儿子,这两个儿子和审配血浓于水,随时有个什么派系争斗,他的两个儿子必然在一旁出力。
一旦审配觉得不公,这二人必然反叛。
辛评说起来只是袁绍拿来解决这一件事的缓冲剂,他想缓冲这些人的关系,尽可能让这件事慢一点,于是他选择了很有威望的辛评。
而就算辛评把审配查了出来,其他人看在辛评的份上还会掂量掂量,至少不会把怒火全部发泄在袁绍的身上。
袁绍不是不想架空审配,而是他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审配的那一套班子,架空他还差不多。
可怜袁绍一直都无法对真正操控自己集团的大人物动手,旧时他想杀审配被逢纪拦了下来,现在他想杀审配也被自己的冷静给拉了下来。
可辛评不这样想,在他看来,对就是对的,错就是错的,这正是他养起自己名望的根本。
他反而认为,正是因为在战时,所以更加需要抓住现在的机会,等到人间太平,审配更加根深蒂固,就是献帝来了也处理不了对方。
这样的审配和当时权倾朝野的宦官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样的人是辛评最为厌恶的人。
所以他争分夺秒,把袁绍的搜查手段加大力度,只要家里有类似尚方斩马剑的铁器,或者是曾经有买过尚方斩马剑赝品的人都被他抓了起来审问,连拿着尚方斩马剑模样的玩具的小孩他都不愿意放过。
还好辛评没有动用重刑,不然这些人早就积怨爆发出来了。
辛评一直在百姓之间为人称赞,养了这么多年的名望似乎也要解决不了这件事了。
可是调查下来,审配好像根本没有参与这一件事一般,怎么查都查不到审配的身上去。
审配太高明了,他知道这件事的风险之大,他将所有尚方斩马剑的末流都汇聚到了刘子惠身上,自己无坚不摧。
就在辛评感觉大势已去,自己要拿审配没有任何办法的时候,突然一个发现让他的心终于缓和了一些。
他有一个关键的线索,那就是当时张合上书的那些被刘莽使者带走的战俘。
辛评一一调查这些人,这些人的身份很普通,都是冀州人,也有兖州人士,他们都是在许攸的军队经过的时候拜入许攸的军中,在后来几次迁移,来到曹操手下,最终被俘。
唯一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的细节是,这些人最开始入伍是在郭图的手下。
除此之外,这是一份没有任何奇特之处的信息,如果辛评想,他能在军中挑出一大堆这样的档案出来。
吸引他的地方不是这个,而是他发现了这些人当时在审配手下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
审配当时人在邺城,根本不知道自己儿子的军队中多了一些许攸的人,那时候他以为自己稳超胜卷,对所有事情都不在意,只在意田丰的生死。
因为审配想要给邺城的人压力,那时候他的两个孩子都把兵驻扎在了隔邺城不远的地方。
时值袁绍和曹操的战事相对稳和,他两个孩子的驻地没有人关心,他们特意选了很多许攸军营的地方,在附近驻扎,天天在里面操练自己的军队,还散发出许攸是汉室贼人,已经被曹操杀了。
一时,所有人人心惶惶,那批被刘莽带走的战俘就是这个时候来到的审配手下。
将士平日里是不能回邺城的,但是审配的两个儿子不一样,他们大张旗鼓的在邺城里四处闲逛,逛完了又出城,目的是为了恐吓当时在邺城企图反攻的许攸势力。
这些事情袁绍甚至不知道,因为没人敢去举报审配,可见当时审配在邺城的力量之大。
他的两个儿子并没有勾起辛评的兴趣,勾起辛评兴趣的是,当时一起回到邺城的,还有一批原来是许攸的手下,这些都是刘子惠在狱中的交代。
他简单提了几次,说审配不把袁绍放在眼里,纵容他旗下的士兵与将领随意进城,作威作福,只是这件事被看押他的长官压了下去,因为没有人想在审配的眼里塑造自己一个落井下石的形象。
还好辛评把这个长官也抓了起来,硬生生从他口里把刘子惠交代的所有事情全扣了出来。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2/22054/771505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