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 穿越种田记事 > 第218章 卖粮

第218章 卖粮

推荐阅读:顾倾城京澜辰万界交易直播间从火影开始的水雾刺客你是我一的N次方爽文男主刺杀计划开局签到捡破烂成神系统萌宝速递,爹地是大佬绝世皇太子重生东瀛当和尚快穿之末日奇妙屋

    李云心先去了她烤肉的那片地方。
    倒不是觉得狍子还能有得剩,主要是惦记那篝火熄灭了没有。
    秋季天气干燥,万一要是把林子点着了,说不定这一片山岭,无数个山头都要跟着遭殃。
    还好还好,虽然狍子肉连点儿沫沫渣渣都没给她剩下。
    但很显然,那个偷听她唱歌的家伙,还知道离开的时候得把火熄灭了。
    她没见到肉,也没见着人,但从篝火上面压着的石头来看,那家伙起码是认真灭掉了火堆才走开的。
    除了不请自来消灭了她好不容易打到的一头狍子——她只带回去一条烤得半生不熟的腿——还吓了她一跳之外,那家伙也不算太过可恶。
    ……
    看到李云心似乎有些发呆的模样,于青梅也凑近了那个火堆,于家人也凑上去观察,很快就得出了结论:
    “一共有七个人的痕迹。这一个似乎年龄很小。”
    李云心小脸一红:
    “那个可能是我。
    我之前在林子里打了只狍子,在这地方生火烤狍子腿儿来着。
    后来来了个蒙着脸的黑衣人,我一害怕就跑了。剩下的狍子肉都没来得及拿。”
    “这些痕迹还很新鲜。这些人走了没超过两个时辰。”
    李云心不由得一阵星星眼:“哇,高手啊!”
    那个被夸奖了的于家护院却一脸面无表情,宛如面瘫:“李娘子谬赞了。”
    李云心感觉自己被哽了一下,沉默了。
    于青梅忍不住微微一笑,拍了拍李云心的肩膀:
    “接下来该去那个山洞了吧?”
    李云心点点头,拍了拍小乖的脖子,弯下腰凑到它耳朵边,声音很低很低地说道:
    “小乖,去上回我们去的那个山洞。”
    之前那个面瘫脸的家丁冷冷地说道:“李娘子,我听见了。”
    李云心感觉自己又被哽了一下……
    她尴尬地笑了笑,干脆实话实说——哼,看你个面瘫脸,还能扑上来咬我一口咋地:
    “嘿嘿,其实我认路的能力不如小乖厉害……”
    于青梅这下再也忍不住了,哈哈大笑起来。
    笑得她的那匹高骏的白马都误会了,撒欢儿似的扬起蹄子,一路飞奔。
    李云心急忙拍了小乖的耳朵两下,急急地追了上去。
    ……
    山洞其实距离这里不算远,只是路径绕来绕去的,不大好找。
    但跟着小乖和李云心走过这一回,下回想要再找到这里,就不难了。
    找到了地方,大家分散开来,用随身携带的水囊打湿了布巾,牢牢地护住口鼻,进入山洞内查探。
    除了李云心和于青梅一直守在外头没进去,别人都进去了,而且各个都满载而归。
    这迷幻蘑菇和沉眠草,几乎没有什么气味,却能迅速让人中招……怪不得于家人会想来收集呢。
    听说于家二老爷,就是做军官的。
    这东西要是用到军中去,不管是战场上、还是医疗上,都能起到很大作用吧。
    说起来,五叔李桐现如今也是做军官的呀。
    不过,就凭五叔现在那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儿,倒是不必操心这许多。
    而且,于家既然已经接手了,自己再让五叔来争这份功劳,就没什么意思了。一来,没这个必要,二来,也着实争不过呀。
    还是甭惦记了!
    ……
    李云心回家之后,见家里人各个都欢天喜地。
    一问方知,原来前些日子秋收打下来的粮食,已经基本上都找到了买家,还拿到了相当不错的价格。
    而且这买家还不是外人,就是于老爷家。
    因为于老爷家的名声一贯很好,大家伙儿都不担心于家会大秤小斗,或者拖着银钱迟迟不给。
    李云心有点儿懵,私下里偷偷去请教乔细妹:
    “奶,咱家不是在屯粮呢吗?这秋收打下来的粮食,为啥还要往外卖?”
    乔细妹笑道:
    “秋收的粮食么,自然是要卖的。不卖粮食,哪里来的银钱缴田税、丁银?”
    李云心一脸疑惑:
    “可咱家明明有银子呀!
    再说这会儿正是粮价最低的时候,卖粮太不划算了。
    其实我们不仅不应该卖粮,反而应该趁这会儿买进粮食,等到粮价高了,再卖出去……”
    李云心说着说着,声音就渐渐地低了下去。她发现乔细妹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了,却想不明白自己哪句话说错了:
    “奶,你的脸色咋那么难看?我哪句话说错了吗?”
    乔细妹摇摇头,揉了揉李云心的发顶:
    “好心姐儿,你没说错。可是这事儿,它不是这么简单的。”
    李云心竖起耳朵,愿闻其详。
    乔细妹沉吟了一阵,叹息了几声,便给李云心讲这里面的弯弯绕绕:
    “这粮食啊,但凡是太平年月,自古以来便是秋收的时候最贱,春夏之交最贵。水旱灾害的时候粮价飞涨,不算在内。
    倒也不是没有那庄户人家想到秋收的时候留着粮食不卖,等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再卖出去。但,想虽然可以这么想,真这么做的庄户人家,却没有能成事儿的。”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1/21839/766300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