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报社的老编辑
推荐阅读:顾倾城京澜辰、万界交易直播间、从火影开始的水雾刺客、你是我一的N次方、爽文男主刺杀计划、开局签到捡破烂成神系统、萌宝速递,爹地是大佬、绝世皇太子、重生东瀛当和尚、快穿之末日奇妙屋、
胡小林从老板手里接过包子和豆浆,习惯性地鞠了个躬。
老板一脸无奈:“老胡,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不用这么客套。”
胡小林略有些尴尬,笑着扫了二维码:“习惯了,习惯了。”
老板摇了摇头,转身去服务另一个顾客。
胡小林拎着自己的早餐,骑上了电动车。
心下忽然有些悲哀。
早二十年,自己可不是这样的。
刚毕业的时候,自己被分配到报社,仗着一根如椽巨笔,颇受领导赏识,不多时就转了正,坐上了编辑的位置。
那个时候踌躇满志的自己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位置一坐就是二十年。
连报社都被合并了,自己还是个小编辑。
一动不动。
二十年前,自己一边干编辑本职,一边笔耕不辍,投稿几乎是每发必中,既有面子,也能贴补家用。
可是现在,连报纸都没人看了,稿费自然是随行就市。
可是看看自己老弱多病的母亲,看看正在上重点高中的女儿,整个家庭就靠着他在支撑。
他叹了口气,原本挺直了的肩背又微微地弯了下去。
陈羽嘴里嚼着包子,看着胡小林的背影。
这两天来,他多方面调查着胡小林这个人。
获得的信息让他有些诧异。
这个人的风评居然非常好。
跟他有过接触的,没人对他有怨言,哪怕是当时被他退稿的人,也对这个编辑印象很好。
因为当时那个暮气沉沉的报社里,只有他会在拒掉稿子的时候,尽力为作者提出建议,梳理文章。
按理说,这样出挑的人,在单位里会遭人嫉恨吧?
可是他在报社的老同事们谈起这个人,最多也就是感慨一下老胡生不逢时,就完了。
就连个说闲话的都没有!
两天下来,陈羽对这个人居然产生了一丝敬佩。
老好人常有,能做到这种程度的老好人不常有。
就在刚才,他亲眼目睹了胡小林和妻子送老人去做复查,两人面对医药费条子发愁。
也许,这就是他亟需升职加薪,甚至不惜牺牲自己那份传统文人风骨的原因?
陈羽把包子咽了下去,跟上了胡小林。
在报社里算不上领导层,但是资历够老的胡小林有一间只有两个人的小办公室。
昨天同办公室的同事说家里出了点事,请了假,今天这间办公室就只有老胡一个人使用了。
他和每个路过的人都微笑着点头致意,掏出钥匙打开房门,把早餐放在办公桌上,转过身,关上了办公室的门。
虽然像他这种老编辑在单位吃早餐算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特权,但是他也不想当着所有人的面这么干。
他关上房门,转过身来,却被吓得双目圆睁,在那一瞬间似乎失去了思维能力。
自己刚刚打开房门时,里面明明空无一人,现在却有一个年轻人,坐在请假同事的座位上,饶有兴趣地翻看着桌面上的写作理论书籍。
这个年轻人他非常熟悉,甚至比他女儿那个早恋男友还要熟悉。
陈羽!
他不仅有些战栗。
他是怎么找到这来的?他为什么会找到这里来?他到底知道了些什么?他是怎么进来的?
陈羽翻看着书籍,伸手指了一下胡小林自己的座位:“坐。”
刚才胡小林看见了自己,却没有大喊,陈羽就明白,温雪说的话是对的。
胡小林确实有问题。
换位思考,如果现在站在那的人是自己,陈羽估计自己第一个动作肯定是扑过去打人。
管你是人是鬼,打了再说。
可要是人心里有鬼,那这种脑子断了个线的状况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至于陈羽是怎么进来的?
简直不要太简单了……
他从停车场就一直跟在胡小林的背后,以他敏捷的身手,自然可以做到让胡小林根本无法发现身后有人在跟踪。
进了报社,和胡小林打招呼的人自然不好意思询问胡小林,这个紧紧跟在你背后,一脸谦卑笑容的年轻人是谁啊?
单位里不会有这么不开眼的人。
在这一刻,胡小林却似乎恢复了思维能力,他冷着脸:“你到底是谁?怎么进来的?我要报警了!”
陈羽微微耸肩:“悉听尊便,反正倩人捉刀的人不是我,替人做枪的人也不是我。你的办公室算不上你的私人领地,就算报了警,我最多起身离开,没人能质疑我,可是我不知道啊,如果有做枪手的记录,还有没有可能干编辑这份职业?”
胡小林却毫不妥协:“你马上出去,我给你十秒钟时间。”
没等他开始数数,陈羽径直站直了身体,往外走去。
陈羽的果断让胡小林猝不及防,他呆愣地看着陈羽拉开了办公室的门。
这时陈羽回头,嘿嘿一笑,手里扬起了几张纸,作势要喊。
“慢着!”
关键时刻,胡小林还是怂了:“你进来,你的稿子,我看还是有商榷的空间。”
路过的两个年轻编辑面露恍然,继续赶路。
陈羽关上了门,坐回座位上。
“你是谁,谁让你来的?”
陈羽一脸惊诧:“胡编辑,你这装傻的本事可是够高的,要不然人人都说你是个老好人呢。我是谁,你真不知道?”
胡小林叹了口气:“我觉得你可能对我有什么误解……”
没等胡小林说完,陈羽把那几张纸扔在了他的面前:“我特意找人做的调色盘,虽然够不上绝对证据,但是作为一名文人,我觉得,胡编辑,你还是给自己留点体面吧。”
胡小林拿着那几张纸,翻看了一下,手不由自主地开始发抖。
调色盘指的不是美术界的定义。
而是反抄袭的一种工具,在一个表格内,将原文和抄袭文做一个对比。
这个调色盘对比的,是胡小林自己的一些文章,和洪辰这几年的文章。
不得不说,胡小林的文字水准实在是过硬。洪辰的文章,硬是读不太出胡小林的味道来。
但也许是胡小林认定不会有原作者来指责抄袭,也许是胡小林那一份残存的文人风骨作祟,意图在文章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文中隐约的胡小林味道还是有的,有的地方还很明显。
陈羽笑道:“现在,咱们能好好说话了么?”
老板一脸无奈:“老胡,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不用这么客套。”
胡小林略有些尴尬,笑着扫了二维码:“习惯了,习惯了。”
老板摇了摇头,转身去服务另一个顾客。
胡小林拎着自己的早餐,骑上了电动车。
心下忽然有些悲哀。
早二十年,自己可不是这样的。
刚毕业的时候,自己被分配到报社,仗着一根如椽巨笔,颇受领导赏识,不多时就转了正,坐上了编辑的位置。
那个时候踌躇满志的自己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位置一坐就是二十年。
连报社都被合并了,自己还是个小编辑。
一动不动。
二十年前,自己一边干编辑本职,一边笔耕不辍,投稿几乎是每发必中,既有面子,也能贴补家用。
可是现在,连报纸都没人看了,稿费自然是随行就市。
可是看看自己老弱多病的母亲,看看正在上重点高中的女儿,整个家庭就靠着他在支撑。
他叹了口气,原本挺直了的肩背又微微地弯了下去。
陈羽嘴里嚼着包子,看着胡小林的背影。
这两天来,他多方面调查着胡小林这个人。
获得的信息让他有些诧异。
这个人的风评居然非常好。
跟他有过接触的,没人对他有怨言,哪怕是当时被他退稿的人,也对这个编辑印象很好。
因为当时那个暮气沉沉的报社里,只有他会在拒掉稿子的时候,尽力为作者提出建议,梳理文章。
按理说,这样出挑的人,在单位里会遭人嫉恨吧?
可是他在报社的老同事们谈起这个人,最多也就是感慨一下老胡生不逢时,就完了。
就连个说闲话的都没有!
两天下来,陈羽对这个人居然产生了一丝敬佩。
老好人常有,能做到这种程度的老好人不常有。
就在刚才,他亲眼目睹了胡小林和妻子送老人去做复查,两人面对医药费条子发愁。
也许,这就是他亟需升职加薪,甚至不惜牺牲自己那份传统文人风骨的原因?
陈羽把包子咽了下去,跟上了胡小林。
在报社里算不上领导层,但是资历够老的胡小林有一间只有两个人的小办公室。
昨天同办公室的同事说家里出了点事,请了假,今天这间办公室就只有老胡一个人使用了。
他和每个路过的人都微笑着点头致意,掏出钥匙打开房门,把早餐放在办公桌上,转过身,关上了办公室的门。
虽然像他这种老编辑在单位吃早餐算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特权,但是他也不想当着所有人的面这么干。
他关上房门,转过身来,却被吓得双目圆睁,在那一瞬间似乎失去了思维能力。
自己刚刚打开房门时,里面明明空无一人,现在却有一个年轻人,坐在请假同事的座位上,饶有兴趣地翻看着桌面上的写作理论书籍。
这个年轻人他非常熟悉,甚至比他女儿那个早恋男友还要熟悉。
陈羽!
他不仅有些战栗。
他是怎么找到这来的?他为什么会找到这里来?他到底知道了些什么?他是怎么进来的?
陈羽翻看着书籍,伸手指了一下胡小林自己的座位:“坐。”
刚才胡小林看见了自己,却没有大喊,陈羽就明白,温雪说的话是对的。
胡小林确实有问题。
换位思考,如果现在站在那的人是自己,陈羽估计自己第一个动作肯定是扑过去打人。
管你是人是鬼,打了再说。
可要是人心里有鬼,那这种脑子断了个线的状况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至于陈羽是怎么进来的?
简直不要太简单了……
他从停车场就一直跟在胡小林的背后,以他敏捷的身手,自然可以做到让胡小林根本无法发现身后有人在跟踪。
进了报社,和胡小林打招呼的人自然不好意思询问胡小林,这个紧紧跟在你背后,一脸谦卑笑容的年轻人是谁啊?
单位里不会有这么不开眼的人。
在这一刻,胡小林却似乎恢复了思维能力,他冷着脸:“你到底是谁?怎么进来的?我要报警了!”
陈羽微微耸肩:“悉听尊便,反正倩人捉刀的人不是我,替人做枪的人也不是我。你的办公室算不上你的私人领地,就算报了警,我最多起身离开,没人能质疑我,可是我不知道啊,如果有做枪手的记录,还有没有可能干编辑这份职业?”
胡小林却毫不妥协:“你马上出去,我给你十秒钟时间。”
没等他开始数数,陈羽径直站直了身体,往外走去。
陈羽的果断让胡小林猝不及防,他呆愣地看着陈羽拉开了办公室的门。
这时陈羽回头,嘿嘿一笑,手里扬起了几张纸,作势要喊。
“慢着!”
关键时刻,胡小林还是怂了:“你进来,你的稿子,我看还是有商榷的空间。”
路过的两个年轻编辑面露恍然,继续赶路。
陈羽关上了门,坐回座位上。
“你是谁,谁让你来的?”
陈羽一脸惊诧:“胡编辑,你这装傻的本事可是够高的,要不然人人都说你是个老好人呢。我是谁,你真不知道?”
胡小林叹了口气:“我觉得你可能对我有什么误解……”
没等胡小林说完,陈羽把那几张纸扔在了他的面前:“我特意找人做的调色盘,虽然够不上绝对证据,但是作为一名文人,我觉得,胡编辑,你还是给自己留点体面吧。”
胡小林拿着那几张纸,翻看了一下,手不由自主地开始发抖。
调色盘指的不是美术界的定义。
而是反抄袭的一种工具,在一个表格内,将原文和抄袭文做一个对比。
这个调色盘对比的,是胡小林自己的一些文章,和洪辰这几年的文章。
不得不说,胡小林的文字水准实在是过硬。洪辰的文章,硬是读不太出胡小林的味道来。
但也许是胡小林认定不会有原作者来指责抄袭,也许是胡小林那一份残存的文人风骨作祟,意图在文章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文中隐约的胡小林味道还是有的,有的地方还很明显。
陈羽笑道:“现在,咱们能好好说话了么?”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1/21579/756896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