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签字画押

推荐阅读:顾倾城京澜辰万界交易直播间从火影开始的水雾刺客你是我一的N次方爽文男主刺杀计划开局签到捡破烂成神系统萌宝速递,爹地是大佬绝世皇太子重生东瀛当和尚快穿之末日奇妙屋

    只不过,提到杜仲到皇宫里射箭检举一事,沈灵心存疑虑。
    难道检举者真的就是杜仲?
    要知道,从几十丈之外的地方,精准射出一箭,必定需要一定的功力才行,普通人是断然不可能射的那么遥远,那么精准。
    而且,在下世界里,弓箭本就是违纪器械,不可能任由个人持有。
    他的弓箭,又从哪里得来?
    少停片刻,梁县令继续审理道:“经本县仵作验尸之后,确定杜仲夫妇死亡时间为前日晚间,不知道沈灵,你当时身在何方?”
    梁县令如此一问,沈灵知道,看样子这是要将自己当作凶手而进行盘问,回想一下后,最后还是开口说道:
    “前日夜晚,下官一直呆在府中,未曾外出。”
    “谁可证明?”梁县令接着追问道。
    “府里两名奴婢,皆可证明。”沈灵直言。
    “如此说来,也就等于是无人能够证明?”
    自己的奴婢证明自己身在府中,那可不就是无人证明,还是什么?
    “结合刚才所问,沈灵,一来,你心中对杜仲夫妇检举一事心存怨恨,有作案之动机;二来,你无法证明自己有不在场的证据,有作案之时间。
    沈灵,本县以上两点,你可有其他辩解之词?或者有另外的证人代为证明?”
    综合以上讯问后,梁县令得出结论,冷哼一声道。
    “下官暂时没有。”沈灵实话实说。
    闻听沈灵话语,周围的一干吃瓜群众,显然有些热血沸腾,交头接耳,是议论纷纷。
    “这下子,有的看了,幸好自己今天起的早,否则,只怕要错过两千年来最为精彩的堂审了。”
    “梁县令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思路明确,一问一答间,没有任何破绽可言,真真让人由衷敬佩。”
    “不错,有此县令在我西城,确保我西城百姓平安之事,真乃我等百姓之福。”
    “…………”
    梁县令看了看周围水泄不通的一干群众,慷慨陈辞:
    “诸位民众,今日皆可见证,本县必定以公正公平,秉公执法,杜仲夫妇两人死的甚是凄惨,如若本县连他们究竟是被谁所害,都查不出来,杜仲夫妇如何得以安息?
    本县又如何给其在世的亲属一个交待?”
    围观群众听到县令,正气浩然的话语后,无不拍手叫好赞誉有加。
    梁上尘在西城担任县令长达两千多年,似乎还是第一次收获了如此高的赞誉与威望,一时间有些飘飘然,脸上也是得意洋洋,略是骄傲地看了看,坐立一旁的杜桂。
    四目相对时,从对方的眼中,感觉到来自对方的首肯,梁县令立即感到信心百倍,转而,继续大胆的推理起来:
    “沈灵,自从你知道杜仲对你揭发检举一事之后,你就连连登门,亲赴杜仲家中,想要寻找时机,进行打击报复。
    不巧的是,第一次,你到杜仲家里之时,恰巧有外人在场,你暂时放弃,择机而动。来人,带第一名人证上堂。”
    只是片刻,就有一名衙役,带着一名妇人进入大堂。
    沈灵仔细看了看,似乎眼熟,应该就是自己第一次到杜仲家里时,见到的两名妇人中的一位。
    当时,茶案边坐着两名妇人,一边聊天,一边在缝制着衣物。一位是杜仲的夫人的话,另一位就是这名妇人。
    此时,梁县令则直接询问起那名妇人道:“李氏,你可认得此人?”
    被称为李氏的那位妇人,这才上下、前后、左右,是仔细的打量了一番沈灵后,肯定地说道:
    “认得,他就是那日,我在杜大夫家里见到的那个人,虽然彼此没有说话,民妇也没有听到过他的声音。
    但是,因为此人头发较短,并且没有胡须,民妇虽然见识短浅,但是,也能猜测得到,他不是我们这里的人,所以,民妇认得。”
    李氏连叙述带推断,前言后语,听起来挺有道理。
    “沈灵,你可有异议?”梁县令立即再次迅问道。
    “没有异议。”
    “来人,让人证李氏,在供词上签字画押。”
    一旁的县吏,听到梁县令的话语之后,连忙将自己刚刚记录的证人供词拿上前来。
    而证人李氏,则是毫不迟疑地,就在供词之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且画好了押。
    “证人李氏,你现在可以离开,如果今后有什么需要,本县还会派人前去传你。
    另外,今日你检举有功,本县另行记录,以作他用。”
    对于证人李氏,梁县令特别满意。
    “是,县令大人。”
    这一次不用衙役带领,李氏转身,自行离开了大堂。
    “来人,带第二名人证上堂。”梁县令再次命令道。
    片刻,第二名人证被另一名衙役带入大堂。
    这是一名年龄上稍显年轻的妇人,对于这名妇人,沈灵倒是不太记得。
    “证人杨氏,你可认得此人?”
    “应该……算是认得。”
    “身为证人,你应该实话实说,言语确定,什么叫作应该?算是认得?认就是认,不认就是不认。
    切不可随意编造,从而冤枉一名好人,更是不能刻意隐瞒,错放过一个坏人。杨氏,你可知晓?”
    对于证人杨氏模凌两可的答复,梁县令显然是极不满意,立即严辞警告道。
    “是,县令大人。那一日,因为脾胃上火,民妇前去杜大夫家里,借一些去火的药草。
    恰在在门口辞别之时,与此人擦肩而过,面貌倒是没有看清,不敢确认。
    但是这种短头发,民妇是记得清清楚楚。
    莫说迁入下世界之后,就是以前在上世界里的时候,这也是民妇这一辈子,第一次遇到如此短发的男人。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此人不仅不忠不孝,身上更是没有我大秦子民的阳刚之气,须发之美。
    县令大人,民妇确认,那一日,在杜大夫家中,擦肩而过的就是此人。”
    在自己的启发之下,没想到一名普通的民妇,竟然深思熟虑后,得出如此完美,铿锵有力的答复。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1/21518/754759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