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三百三十章 滑头和双宿……【6000字】

第三百三十章 滑头和双宿……【6000字】

推荐阅读:顾倾城京澜辰万界交易直播间从火影开始的水雾刺客你是我一的N次方爽文男主刺杀计划开局签到捡破烂成神系统萌宝速递,爹地是大佬绝世皇太子重生东瀛当和尚快穿之末日奇妙屋

    “董子大兴儒学,让大汉‘独尊儒术’的时候,也还没有程朱。”
    冯一博说的董子就是汉代公羊学派的董仲舒。
    没有公羊学派,或者说,没有董仲舒,就没有儒家今日的地位。
    这是每一个儒家弟子都无法否认的!
    在此之前的秦朝,是以法家为主。
    韩非子和李斯都算是荀子门徒,但却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直到汉武帝独尊儒术,才是儒家真正入世的开始。
    “我只是认为之前的学说有可取之处,若这就是离经叛道,那程朱在公羊之后著书立说,是不是更离经叛道?”
    冯一博随口用了个“偷换概念”的话术。
    因为程朱两人严格来说都算是孟子门人,而公羊学派是另辟蹊径。
    所以二者并无直接的传承关系,程朱自然谈不上什么离经叛道。
    何况,读书人若敢诋毁程朱,就不是离经叛道的问题了。
    简直是大逆不道!
    好在冯一博并未继续深入,而是微微一笑,又大言不惭的道:
    “有的时候我就在想,若程朱用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公羊用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岂非两全其美?”
    这话一出,张松越眉头锁得很紧。
    显然他是觉得,冯一博要搞学派之争。
    而一旁的刘正闻言,却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似乎是在思考,这两套理论剥离并行的可行性。
    其实冯一博当然没想过,真的在这个时代否定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好歹也是儒家思想体系化的巅峰。
    何况在他看来,再好的思想也架不住有人断章取义。
    没必要因为后人不孝,就否定前人的所有。
    程朱理学若是作为道德标准,用来正心诚意还是不错的。
    而公羊学派的攻击性强,这个时代治国平天下,正需要一点冲劲儿!
    中原王朝在整个世界领先千年。
    可这个时候若还不争,就像原来的世界一样,说不定就很快被人赶上了。
    冯一博既然来了,自然想过改变这一点。
    而在这个时代,想要改变的前提,就是要先找到一个理论依据。
    见两人神色,冯一博还问道:
    “老师觉得这样兼容并蓄,算是离经叛道吗?说不定,这才更贴近圣人本意呢?”
    在这个时代,寻找理论依据的最好办法。
    就是在儒家各派的经典中寻找。
    但公羊学派只是其中之一,冯一博也并不是要学董仲舒。
    他才不管什么学派!
    不管程朱还是公羊,符合他的想法部分都是好学说。
    张松越和刘正都是饱学之士,一个理学大家,一个科举状元。
    对于圣人之言都有很深的理解。
    正如冯一博所言,各学派都在用自己的思想解读圣人本意。
    而真正的圣人之意,却已经无从得知。
    就如他刚刚所言,被很多读书人奉为圭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实和“格物致知”同出《大学》。
    而且,还是同一篇中的同一段。
    原文就不赘述,而按照顺序则是: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一套理论,本来就是递进关系。
    然而在传承过程中,却被各种断章取义。
    理学传承至今,核心之一就剩“格物致知”四个字。
    就连诚意、正心都快忘干净了。
    更别说后面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张松越眉头紧锁,忍不住确认道:
    “学派之争结束千年,如今程朱之学根深蒂固,你真想冒天下之大不韪,再兴学派之争吗?”
    他一心求稳,并不认可激进的公羊学派。
    冯一博的话虽然不无道理,也多多少少让他有些触动。
    但即使如此,张松越也并不看好这事。
    当然,他也知道冯一博没有搞学派之争的根基。
    这样的学派之争,说起来就和党争差不多。
    不是你提出来方略就有人认可的。
    首先,你要先成为儒学大家。
    起码也要著书立说,将你的思想传播开。
    其次,最好还有官方支持。
    自从程朱理学出来,就被各朝奉为正统。
    就连科举都以此为标准,你让学子不认理学还能认谁?
    真学了公羊科举都过不了。
    “老师言重了,我哪有什么资格兴学派之争,最多算是我自己对如今儒门的一点担忧罢了。”
    别看冯一博说的激进,但以他的资历,还不足以在大魏搞学派之争。
    一个小小探花和儒学大家的差距,比礼部右侍郎和内阁首辅的差距,还要大得多。
    但说为儒家担忧,就没人能阻止了。
    他说心忧儒门,想要寻找出路。
    这可以算是每个儒门弟子应尽的义务。
    既然大家都是出自孔门,根基都是四书五经。
    学派之间争夺的也不过是释经权,各自都说自己的学说,才是孔夫子的本意。
    那我参考一下总没问题吧?
    而兼容几派的,其实也不是没有。
    比如程朱理学,公认的就是子思和孟子两派并存。
    冯一博的意思就是,我只是在探索儒家思想路上,参考了一下别派。
    你总不能因此就否定其他学派,更不能说我离经叛道吧?
    张松越闻言,目光微微缩了缩,道:
    “但愿这只是你的所思所想。”
    刚刚他因刘正被煽动而动了真怒。
    此时却又觉得,冯一博在这来回拉扯,像是在故意激怒他。
    但他偏偏又说得有礼有节,不像是现场发挥。
    毕竟冯一博很年轻,按照现在的情形来看,将来必定不是池中之物。
    自己精心培养的接班人刘正,如今在冯一博面前根本不够看。
    若他真存了这个心思,那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说不定就是一场席卷大魏读书人的风暴。
    但对方说话总是留半句,似乎又只是在随口抱怨。
    这让张松越一时也搞不清对方的真假了。
    冯一博闻言,还不紧不慢的道:
    “不是老师让我随便说说,我就随便说了,老师勿怪,更别往心里去。”
    说到关键之处,冯一博就又开始往回收。
    随口还倒打一耙,让张松越不由微微愣了一下。
    他的确让冯一博随便说说,可不是让他搞学派之争啊?
    这时张松越也想起,今日要说的是利益划分。
    可他一张口,还是忍不住先道:
    “你到底学的是程朱,不要对程朱心存偏见,圣人微言大义不假,但不是谁都能随便解读的,朱子的注释就够研究一辈子了。”
    张松越本身就是理学大家,不然也不会成为帝师。
    研究一辈子理学的人,哪能容忍小辈在他面前说程朱的不是?
    若非身份所限,还有场合不对。
    张松越甚至想要好好教训一下这个竖子。
    忠告了两句,他就想继续谈条款的事。
    可冯一博闻言,顿时连连摇头,叹道:
    “老师您可错怪我了!”
    他一脸委屈的看着张松越,解释道:
    “我对程朱没有偏见,只是对现在学程朱的人有偏见,因此才想借其他学派,将现在读书人都拉回正轨。”
    “哦?”
    明明感觉到对方又开始东拉西扯。
    可这番话让张松越这个“学程朱”的人,还是不由来了些兴趣。
    “我举个例子老师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冯一博见他好奇,心中微微得意,但表面上依旧一脸的担忧,继续道:
    “《周礼》有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这六艺人人都知道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乐、射、御’更是大艺。”
    张松越闻言微微皱眉,有些不明所以。
    先是《大学》,又是《周礼》。
    二者倒是有点关系,都是出自三礼。
    可他左右横跳,到底想要说什么?
    而一旁刘正闻言,却又若有所思的模样。
    这番话显然触动了他平日的一些想法。
    若是朝中多些君子,他也不会受到各种各样的牵制,导致什么都做不成。
    冯一博观察着两人的神情,继续道:
    “那老师可知,如今学子除了大艺中的礼,还有小艺中的书勉强过关,其余还会什么?”
    张松越这才知道他在说什么,却又不明白他要说什么。
    而刘正闻言,则是想到了什么。
    一时眉头紧锁,却没有一个答案。
    好在,冯一博也不等两人有什么回应,就自问自答的道:
    “他们还会琴、棋、画,对了,还有嫖,所以现在的六艺真的是与时俱进,是不是该改成‘礼、嫖、琴、棋、书、画’?”
    这话说的实在是太难听了,几乎把如今的读书人骂了个遍!
    说来,琴倒还能勉强可算是乐的一种。
    可“射、御、数”这三艺,现在的读书人几乎已经彻底放下。
    别说射箭,就是算是射到墙上,很多肩不能担的读书人都有些乏力。
    也别说驾车,就是骑马都没几个人会。
    出门好似大姑娘一样,坐轿的倒是越来越多。
    为何这个年代会有娈童风气?
    还不是一群男人比女人文弱,女人还像女人?
    真正的基因问题,终究是极少数。
    大多就是受到环境影响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而这个环境,有一部分就是社会舆论导向。
    可这个时代的舆论,不就在读书人手中吗?
    至于数学,除了个别有闲的作为爱好,会钻研一二。
    也只有管账的能会一点皮毛。
    当今读书人,真是应了“一心只读圣贤书”。
    可惜,他们对圣贤的理解太狭隘。
    只认文圣一个,还只研究一个程朱学派。
    圣人传下的君子六艺都断绝了一半。
    这番话说得已经很过分,可冯一博还觉得不够,又火上浇油的道:
    “这个顺序可能还不对,礼和书可能都应该排在最后。”
    言外之意,就是:嫖、琴、棋、画、礼、书。
    真把嫖放在“君子六艺”中,还放在榜首。
    孔子的棺材板可能都压不住了。
    张松越听了心头火起,顿时皱眉质问道:
    “你觉得,这是学程朱的原因?”
    冯一博听到质问,连连摇头道:
    “学生自然不敢怪程朱,要怪也怪如今的文弱风气。”
    其实这事还真不怪“程朱”,要怪也怪文人双标的风气。
    大概是自宋朝开始,形成的一股歪风。
    拿嫖妓举例来说。
    平民嫖妓,被人知道了,就是不走正路,不要脸的东西。
    大家都会觉得,这人不是正经过日子的。
    要是天天去嫖的,私下可能被人说嘴,甚至有点看不起。
    而商人、勋贵等嫖妓,就是不懂风月,狗嚼牡丹。
    在文人嘴里,不是不学无术,就是纨绔子弟。
    偏偏文人嫖妓,就成了风流雅事。
    这些人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都是嫖,还分什么高低贵贱?
    你要真是个柳三变,也就罢了。
    好歹能能助人扬名。
    可明明是附庸风雅,做的诗也毫无灵气。
    不少本就是穷酸,也不多给钱,就想着玩花活?
    还有一些仗着有一点墨水,直接就奔着白嫖去的。
    甚至有更不要脸的,还想让妓子倒贴,自己拿钱赎身做妾!
    真是资本家听了都想哭。
    可怜很多妓子被花言巧语欺骗,最后却大多人财两空。
    杜十娘就是不就如此?
    真正通透的妓子,不如接商人和纨绔的活。
    大多都是钱多事少,直奔主题。
    君子六艺,如今大多只存在于书面。
    实际却被读书人弃之不顾,甚至嘲笑骑马射箭的人是莽夫。
    “如今君子六艺被抛于脑后,长此以往,靖康旧事都难免重演,真的是老师希望看见的吗?”
    张松越见身边刘正一脸的认同,顿时皱眉道:
    “你说不是学派之争,那说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
    冯一博早有准备,闻言便笑了笑,长身朗声道:
    “我辈读书人时候重拾君子六艺,一改文弱风气!”
    “我辈读书人当立志为国,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我辈读书人当人人如龙,重塑风骨!”
    这一键三连,听的人热血沸腾!
    张松越沉吟了一下,却泼冷水道:
    “说的轻巧,即使强盛如公羊,如今不也没落已久?”
    公羊学派确实强悍,甚至有人说:
    历朝皆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这与公羊学派的思想也不无关系。
    “朝代兴衰更替,学说为何不能更替?”
    冯一博闻言笑了笑,又看着刘正道:
    “何况,我做不到没关系,只要我想办法起个头,就会有千千万万有识之士前赴后继。”
    即使张松越是内阁首辅,说到底也还是读书人,内心隐隐都有些触动。
    更何况刘正这样的谦谦君子,早就对天下风气有所不满。
    “好!今日听君一言,真是茅塞顿开!”
    刘正闻言顿时击节叫了声好,又有些激动的看着张松越道:
    “老师,一博说的在理,如今大魏的读书人确实文弱不堪,甚至满肚子污浊!”
    “老师您身为帝师,又是内阁首辅,乃天下读书人的楷模!”
    “弟子斗胆,请老师站出来,扫一扫天下污浊,让大魏的风气清一清!”
    “弟子刘正愿附骥尾!”
    张松越闻言,有些无奈的看着自己精心培养的徒弟。
    傻孩子,你被忽悠几句,就要逼我和天下无数研究理学的读书人作对吗?
    不等他回应,冯一博就面带嘲讽的道:
    “怎么样老师,用他的清正是不是比强行打磨好的多?”
    这话一出,张松越顿时一怔。
    一时竟有些分不清,冯一博到底哪句是真,那句是假了。
    也不知道他是余怒未消,在向自己证明刘正的正确引导方法。
    还是真的有心,想要借自己扫清天下污浊。
    又或者,二者皆有之?
    不管怎么说,这番话都很有煽动性。
    人人如龙的大魏,哪怕是他这个行将枯朽之人听了。
    都难免有一点热血沸腾之感。
    更何况,刘正这样未经打磨的毛头小子!
    看他神色就知道,不管冯一博说的真假。
    他都真的往心里去了!
    这一刻,张松越有些无力,却又隐隐有所期盼。
    就是不知,期盼的是那个人人如龙的大魏。
    还是期盼别的什么……
    “我看老师也有些累了,不如今日咱们就先到这里吧!”
    冯一博见张松越有些出神,就小心翼翼的提出告辞。
    张松越正陷入沉思,不经意的点了点头。
    可等冯一博走后,他却反应过来,顿时一拍桌子道:
    “不好!上了这个滑头的当!”
    自己找他是要谈议和条款的事啊!
    怎么正事没谈,就放他走了?
    张松越真是越想越气。
    此时想来,从这个小滑头进来的第一句话,自己就他牵住了鼻子。
    他一会儿借刘正之事发怒,一会儿又借攻讦理学激怒自己。
    可东拉西扯,就是没有说具体的利益划分。
    他在这绕来绕去,说了半天。
    敢情说的全都是废话!
    可自己却被他的废话牵动情绪,就这么让他走了?
    不对,也不能说全是废话。
    仔细想想,他还是多少有了一点收获。
    虽然冯一博滑不留手,但话里话外透漏出的野心。
    还有言语之中,对这件事的掌控。
    还是让他心中有了些想法。
    想到这里,张松越算是自我安慰一下。
    可等他看到自己徒弟刘正,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他又顿感头疼。
    这显然是受了冯一博的煽动,要造他这个老师的反了!
    “吁!”
    另一边,冯一博一上马车,就长舒了口气。
    他刚才虽然有表演的成分,但确实也因为刘正的事,对张松越有些不满。
    因此借题发挥,给张松越上了一课。
    趁机脱身的同时,也是希望这位内阁首辅,以后能正确引导他的好友刘正,
    用他的清正,而不是将此当成棱角磨平。
    希望他能明白自己的意思吧。
    回到冯府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刚刚在状元楼,冯一博只喝了几口茶。
    此时正赶上和妻妾们一起用饭。
    宝钗见他回来,有些奇怪的问了道:
    “大爷不是去了状元楼赴宴,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还有别人在,不好尽兴,我就提前回来了。”
    冯一博随口遮掩了一句,还笑道:
    “嘿嘿!正好赶上饭点,不然还要让人开小灶。”
    宝钗听出他不想多说,便微微一笑,没再继续追问。
    这边用过了饭,冯一博就跟着尤二姐离开。
    “熳儿今天还问起爹爹怎么没来,看来才几日功夫,就已经和大爷呆惯了呢!”
    “哈哈!赶明儿我让人给熳儿做些玩具,保证让她和我更亲几分。”
    “虽知大爷宠女孩儿,但也不要太娇惯,前儿我娘还说……”
    “这是哪里的道理?女孩儿就是要娇惯些,儿子穷养,女儿富养,咱们又不是没那个条件……”
    两人边走边聊,说着如何培养冯熳的事儿。
    “大爷,熳儿大了,我怕她乱跑……”
    眼看到了门口,尤二姐却犹豫着不进院。
    冯一博疑惑的看着她,却见她脸上一红,看了冯一博一眼,才期期艾艾的道:
    “要不……我们去三姐儿那边?”
    本来,刚刚应付完张松越,让冯一博有些疲累。
    但尤二姐这么一说,他顿时就来了精神。
    “走!”
    冯一博喜滋滋的就要动身,随后又止住身形,迟疑道:
    “那熳儿这边……”
    “有奶娘照看,大爷放心便是。”
    有了这话,冯一博自然不再犹豫,当下和尤二姐便朝尤三姐儿这边来了。
    一进院,几个丫鬟诧异的上前施礼。
    尤三姐儿闻声出来,显然也没有准备。
    一脸疑惑的迎了上来。
    “大爷。”
    冯一博点点头,随后大手一挥,朝丫鬟们道:
    “你们都去外面伺候吧。”
    随后三人回屋,他就“嘿嘿”一笑,道:
    “你姐姐说想你了,便提议今晚咱们秉烛夜谈,回忆回忆没有熳儿时的好日子。”
    尤三姐儿闻言,顿时脸上一红。
    却也明白姐姐的好意,忙上前帮冯一博宽去外衣。
    尤二姐儿掩嘴轻笑,过来搂住冯一博的腰。
    冯一博一时左拥右抱,和姐妹俩彻夜畅谈。
    烛光摇曳间,一对飞蛾绕着烛台飞舞不断。
    可这个时代的蜡烛,显然有很多杂质。
    燃烧时伴随着“噼啪”声不断。
    吓得两只飞蛾飞得更欢。
    时隔近两年,冯一博期待已久的双宿……
    终于又重出江湖。
    夜色如被,星光点缀。
    屋里三人的交谈断断续续,持续了大半宿。
    不知不觉,烛台上覆满了烛泪。
    两只飞蛾也不知什么时候,在“噼啪”声中和烛火同归于尽。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1/21278/744419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