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二百六十四章 满门抄斩?急速抄家!

第二百六十四章 满门抄斩?急速抄家!

推荐阅读:顾倾城京澜辰万界交易直播间从火影开始的水雾刺客你是我一的N次方爽文男主刺杀计划开局签到捡破烂成神系统萌宝速递,爹地是大佬绝世皇太子重生东瀛当和尚快穿之末日奇妙屋

    前不久,师徒俩刚分析了一波朝中局势。
    其中最让李守中担忧的,非王子腾的事莫属。
    王子腾吃准了国库空虚,竟敢以边饷作为要挟。
    意图胁迫朝廷,继续留任辽东。
    当时,冯一博就认为这是取祸之道。
    而解决的方法,只有两个。
    第一个,就是朝廷捏着鼻子认了。
    继续让王子腾坐镇辽东,做大做强。
    至少可暂保边地无虞。
    等朝廷回过手来,再去收拾他。
    唯一的缺点,就是景顺帝显得有些憋屈。
    而第二个,就是筹措银两把边饷补上。
    当时李守中也是这个想法。
    他还说,可以动用皇帝内帑。
    可现在看来,景顺帝是舍不得自己的银子。
    但是,他显然也不准备坐以待毙。
    如此一来,甄家这个养了几代的肥猪,
    就派上用场了。
    冯一博正是联想到了这些,才会有此一说。
    等他将这些消息,简单和林如海说了一遍,又道:
    “这件事很大可能就是如此,因此叔父也不必担忧,甄家的责罚想来不是重点,圣上应该也不会在意!”
    只要景顺帝不是故意选在国丧未完之时,不是铁了心要保甄家。
    那冯一博就有把握,借这次机会让甄家得到应有的惩罚。
    “他所在意的,应该是宰了甄家这头猪后,够不够填补国库的亏空!”
    林如海身为兰台寺大夫,和冯一博这个侍郎相当。
    对于最顶层的消息,自然了解的也有限。
    听了冯一博的分析,林如海也渐渐冷静了下来。
    沉吟了片刻,才道:
    “你的意思是说,圣上是把甄家当猪,现在养肥了,正好宰了过年?”
    虽然早就有些猜测,但如今听到这样的信息。
    林如海还是有些不可置信。
    若真是如此,那他之前做所有何意义?
    岂不是说,无论有没有他林如海,甄家也早晚都要覆灭?
    那他所遭受的一切,又是为了什么?
    这让林如海一直以来的报国之心,都凉了半截。
    只觉自己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工具。
    不,只是一把不合格的杀猪刀!
    “我觉得八成就是这么回事。”
    冯一博哪知林如海此时所想?
    他只以为,林如海得知这样的消息,应该高兴才是。
    冯一博先点点头,随后又叹了口气,道:
    “只是如此一来,我那舅舅怕是很快也要回京了。”
    他说的舅舅,自然就是王子腾。
    甄家毕竟家大业大,即使补不上千万两的亏空。
    想来几百万两也不成问题。
    如此一来,王子腾对朝廷的钳制,就失去了意义。
    那等待他的,也就不言而喻。
    不跟着一起抄家都算好的。
    对于王子腾的事,林如海并不关心。
    他现在关心的,就只是如何置甄家于死地。….一心想着该如何报仇的林如海,沉吟着道:
    “那我们如今……”
    见他犹豫,冯一博便笑着接口,道:
    “如今我们只要等就好了。”
    此时冯一博已经胜券在握,当下自信一笑,继续道:
    “圣上只要钱,可能会轻拿轻放,我们要的是命,就等到时候给甄家致命一击!”
    林如海闻言,神色一时有些复杂。
    过了好半晌,他还是选择相信这个女婿,便咬牙道:
    “那就按之前说的,我们做好准备,万万不可给甄家翻身的机会!”
    对于甄家,他一直耿耿于怀。
    准确的说,是对贾敏的死一直耿耿于怀。
    杀妻之仇,不共戴天。
    如果说,此前还有一些报国之志,想为大魏除掉一个蛀虫。
    那现在支撑他的,就只剩下报仇的想法了。
    林家已经没落,只剩他一人勉强支撑。
    若甄家如日中天,再大的仇也只能隐忍。
    好在,如今终于有了报仇的机会!
    也不怪一向沉稳的林如海,会失去冷静了。
    冯一博见他咬牙切齿,当即点点头,正色道:
    “叔父放心,我一定会为叔父一家,为婶娘报仇!”
    顿了顿,又补充道:
    “即使我们没成功,甄家也会失势。”
    说到此,他眼睛微眯,闪烁出一丝冷意,道:
    “到时候,我一样有把握,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没过多久,朝廷的抄报上就有了消息。
    其中的内容,足以让朝野震动。
    大意就是:
    江南甄家,多年以来利用职务之便,
    私发盐引,侵吞海量盐利。
    此举有负皇恩,为大魏之蛀虫。
    因此抄没家私,押解进京治罪。
    这个消息一出,自是朝野震惊。
    雄极一时的江南甄家,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没落了。
    甚至没经过三法司。
    抄家之前,一点风声都无。
    等众人反应过来,甄家就已经在押解进京的途中了。
    得知甄家被抄,即将押解都中受审的消息。
    冯一博却显得不慌不忙。
    因为在此之前,他早让人前往东海郡。
    将一批特殊的人带来都中。
    因为这批人的特殊性,东海郡出动了猛子亲自押解。
    押解过来的同时,猛子还给冯一博带来一样惊喜。
    原来,是上次他提出的颗粒火药,还有绘制的火药枪图纸。
    都被流求的工匠成功被制作了出来。
    不仅如此,为了讨好冯一博。
    流求那边还按照火药枪的原理,做出一把造型精美、线条流畅的短铳。
    同一只长杆火药枪,一起送了过来。
    让冯一博惊喜的正是这支短铳。
    这支短铳看着只有一扎长,也就是约莫20厘米上下。
    在它的尾部,握把的上方。
    还有一个像是撞针的东西。
    乍一看,冯一博还以为是一把遂发手枪,….实际上,却还是一支火绳枪。
    因为那不是撞针,而是一枚刺针。
    使用的时候,需要塞入特制的纸质子弹包。
    塞入子弹包之后,刺针就会刺破纸皮。
    这时只要将刺针拉出,挪到一侧。
    就可以从小孔中插入引信。
    接下来,可以使用信香,或者其他火源点燃。
    冯一博到无人处尝试了一下,效果还算不错。
    特制的纸质子弹包里,中间有纸隔开,
    后面装的是火药,前面则是铁珠和铅弹混合。
    压紧之后,密封性也还算过得去。
    虽然激发之后的射程不远,但杀伤的面积不小。
    有些类似霰弹枪。
    这样的好处,就是不虞射偏。
    当然,最大的缺点,还是操作起来有些麻烦。
    若是用来偷袭还好,可要被人发现了。
    怕是很难说清,是先被人砍死,还是成功激发。
    可惜的是,这样精美的短铳,不适合装备军队。
    因为火药量的限制,不仅射程有限,威力也不是很足。
    也就只能留给冯一博,作为把玩之用。
    倒是那支长杆火药枪,原理都是一样的。
    只是看起来更加粗糙一些。
    但枪管更长,可以放更多的火药。
    因此,射程也更远一些,威力也大了许多。
    只是清理枪膛十分麻烦。
    按照猛子所说,和冯一博的亲自实验。
    虽然颗粒火药比之前残留少了很多,但还是无法避免。
    差不多每用三、四次,就要进行降温和清理枪膛。
    用起来十分麻烦不说,制作起来也十分费力。
    短铳通体用铜打造,而长杆火药枪用的是铁。
    因为铸造工艺的限制,匠人只能手动给实心铁棒钻孔。
    不然就会增加炸膛的风险。
    对此,冯一博倒是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比如使用水力钻孔。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热武器的开端。
    冯一博也对那把短铳爱不释手。
    这些日子,都将其装在一个皮制的枪套中。
    时刻带在身边把玩。
    没准关键时刻,可以用来防身。
    又过了几日,甄家的人就被押解入京。
    因为身份特殊,又是皇帝下旨查办。
    所以甄家的人,并没有送入刑部大牢。
    而是送入龙鳞卫的诏狱之中。
    如此,也可隔绝开国一脉与之勾连。
    几日后的朝会之上,侍班官员就宣读了景顺帝对甄家的处置方案。
    “江南甄氏一族久沐皇恩,却不思报国,甄家数代人,利用职务之便,侵吞海量盐利,现证据确凿,经龙鳞卫查验无误,判决甄氏一族主家抄斩,由兰台寺核定后执行。”
    林如海听到这个处置,有些激动的握了握拳头。
    若是按照这个判决,他就大仇得报。
    而且将甄家交由兰台寺核定,说明景顺帝也没忘了他。….那他和冯一博就不用再麻烦了。
    可惜的是……
    “且慢!”
    这边刚宣布了甄家的罪行,就有人高喊一声,口中道:
    “圣上向来以仁孝治天下,如今国丧未过,还请念及老太妃尸骨未寒,为甄家留些情面!”
    这个时候还有人敢给甄家求情?
    林如海循声望去,顿时气的不轻。
    冯一博也觉得这个声音有些耳熟,微微侧身看着那个身影。
    只见一人缓缓上前,摆在丹陛之下。
    那人,竟是贾政!
    也是!
    除了他之外,谁还会在这个时候为甄家出头?
    也就只有贾政,自觉是在仗义执言,为老亲声援!
    冯一博暗叹一声,却不急着出声。
    林如海瞪着贾政的背影,却也知道还没到他出马的时候。
    很快,就有人上前驳斥道:
    “自古以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此事圣上已经查明,甄家贪墨海量盐利,罪无可恕,如何又能宽宥?”
    此人是新晋勋贵阵营,显然
    贾政却也不回头,依旧朝上一拜,道:
    “臣并非求圣上宽宥甄家,只望圣上给甄家留些苗裔,以慰老太妃在天之灵!”
    说着,他端正的磕了个头,才继续道:
    “请圣上念及仁孝,给甄家留些体面!”
    提起老太妃,新晋勋贵的人也不好多说。
    毕竟没人想试探景顺帝对生母的感情。
    景顺帝对此倒是无可无不可,便习惯性的看向张松越道:
    “老师,您觉得呢?”
    张松越自然知道景顺帝要的是什么。
    满门抄斩中的斩不重要。
    重要的是,抄!
    他微微沉吟,便低声道:
    “不如抄没家私,只惩主犯,既震慑了不法,也算全了老太妃的体面。”
    景顺帝闻言,微微一笑,也道:
    “既如此,那就依老师所言吧。”
    他早猜到今日情形,却没想到只有贾政一人出面。
    不过,景顺帝还是按照剧本,展示起他的“仁孝”,道:
    “那不如就改判甄家抄没家私,以充国库,主犯甄应嘉处斩监候,由兰台寺核查无误后执行。”
    斩监候,就相当于古代的死缓。
    当然,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
    斩监候的意思,是暂时收监,待秋审、朝审后,再依律裁定。
    刑部受天下刑名,兰台寺执掌纠察,大理寺负责驳正。
    甄应嘉依旧交给兰台寺核定,多少有些牵强。
    但也不算出格。
    很大程度上,景顺帝是顾及林如海的面子。
    不然交给刑部才最恰当。
    如果这些罪名,最终没有什么出入。
    那甄应嘉大概率会秋后问斩。
    而死缓……
    只要在缓刑期间不再犯罪,大多都可以改判无期。
    甚至有立功表现,还可以改为有期。
    当然,斩监候也不是必死。
    比如遇到大赦,就可以直接免刑。….只是,比起死缓还是差了点意思。
    听到这个判决,林如海知道,冯一博说的时机到了。
    “且慢,臣有本奏。”
    他这时大步上去,拜于丹陛之前。
    景顺帝一看是林如海,微微皱眉。
    他知道林如海和甄家不仅有公仇,还有私恨。
    不过,此时也不能不让他说话。
    景顺帝微微点头,旁边侍班官员便道:
    “准奏。”
    林如海手捧一份奏折,高高举过头顶,口中道:
    “臣林如海,弹劾甄家勾结倭寇,为祸江南数载,理应明正典刑!”
    因为时间紧急,林家中毒的事证据还不足。
    他此时强忍酸楚,并没有提及此事。
    好在,此时他递交的证据,就足矣让甄家万劫不复!
    景顺帝闻言,微微皱眉。
    同时看了一眼侍班大臣。
    侍班大臣见此,连忙上前,
    接过林如海手中的奏折,恭谨的捧到御案之上。
    这时,林如海又高声道:
    “这是东海郡王,近日交付到兰台寺的证人,提供的证言,现在这些人还在兰台寺中,还请圣上明察。”
    听到竟然还涉及东海郡王,景顺帝也有些好奇起来。
    当下,他拿起奏疏,轻轻翻动。
    才看了几页,景顺帝就忍不住皱眉道:
    “甄家竟还做出了这等骇人听闻之事?”
    .
    迷糊又无奈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1/21278/744402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