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一百九十五章 景顺帝爽翻,黑龙王草莽

第一百九十五章 景顺帝爽翻,黑龙王草莽

推荐阅读:顾倾城京澜辰万界交易直播间从火影开始的水雾刺客你是我一的N次方爽文男主刺杀计划开局签到捡破烂成神系统萌宝速递,爹地是大佬绝世皇太子重生东瀛当和尚快穿之末日奇妙屋

    冯一博在回来之前……
    不!
    准确的说,是在决定去流求的时候开始,一直到觐见之前。
    他早已把整件事情推衍了无数遍!
    现在的情形,完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没有丝毫出乎他的意料。
    甚至,还比他预想的要顺利太多。
    临敬殿中,景顺帝和张松越二人,对他所说的话。
    完全没有任何质疑。
    早就准备好的说辞,还需要他自己一点一点的。
    引导着才能讲述出来。
    就比如他现在说的,就是在为自己铺垫功劳。
    不然仅仅是招抚,虽然功劳不小,但却不算大功。
    而他费尽心力,献土归附。
    想要的可不仅仅是黑龙王那边的封赏。
    毕竟,他还是要在都中生活。
    所以这边的功劳,自然是越大越好。
    至少,也要让景顺帝和内阁明白。
    这件事若非是他去,定然没有现在这样的大好局面。
    此时,冯一博口吐惊人之语。
    景顺帝竟也没有责备,只是沉吟着顺势问道:
    “这是为何?”
    身居皇位十年,景顺帝城府早就锻炼出来。
    即使冯一博的说辞惊人,却不会动摇分毫。
    至少没问清楚之前,景顺帝不会轻易表态。
    张松越更是老神在在,好似没有听到。
    即使心中疑惑,也不曾显在面上露一丝。
    “自然是为了法统!”
    冯一博听闻,当即面带微笑。
    说出了早就准备好的理由。
    “法统?”
    这边景顺帝轻声重复一边,心中还是不解。
    另一边,张松越却是心中恍然。
    虽依旧不漏声色,却自觉看穿了一切。
    当然,他顶多只是明白了冯一博的话中之意。
    对于冯一博和黑龙王“两位一体”的事,毫无察觉。
    毕竟,远隔重洋,来往又不多。
    别说是他,整个大魏知道这事的人也不多。
    除了泉州卫隐约有人猜测,都中绝对无人知晓。
    “不错!”
    冯一博点点头,见景顺帝没明白,就笑着问道:
    “若是这黑龙王不曾建国,那他本就是我大魏之民,归附从何谈起?”
    这话一出,景顺帝已经有些眉目。
    只是犹如雾里看花,还没那么真切。
    于是口中又犹豫道:“你是说……”
    冯一博自然要解释清楚,闻言立刻接过话茬,继续道:
    “只有让黑龙王先建国,再以东海国的名义归附,才不会让大魏落下一个,觊觎海外藩属的名声啊!”
    这下,景顺帝顿时如题灌顶,难得露出一丝惊艳之色。
    “这……”
    他正在心中盘算此事之利,生怕自己还有什么遗漏。
    冯一博却一躬身,拜道:
    “臣有罪,请圣上治罪!”
    他已经把该说的都说完了,此事自然不是真的请罪。
    说是请功还差不多!
    “臣请圣上务必接受东海国归附,至于骂名……”
    说到此处,冯一博再次一脸大义凛然,一字一句的道:
    “由臣来担!”
    这就是表忠心了。
    如此大功,哪来什么骂名。
    即使有一点,也完全无法和献土归附的功劳相比。
    “冯爱卿,你……”
    景顺帝一时被这一番说辞所感,夸奖差点脱口而出。
    他只以为整件事虽有不妥,却也都是冯一博的拳拳之心。
    都是一心为国的筹划。
    不过,毕竟是一代帝王。
    话到嘴边,景顺帝还是习惯性的谨慎了一下。
    但沉吟片刻,终究还是认可了冯一博的一番苦心。
    毕竟这事对大魏有好处。
    当即,景顺帝也不再犹豫,难得露出一丝笑容,赞了一句:
    “冯爱卿果真是大魏的栋梁之材,予如何会治你的罪啊?”
    冯一博的一番操作,在他看来确实是为了大魏。
    可以免除后续名声上的麻烦。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中原王朝最重名声。
    若是黑龙王没有建国,直接献土。
    那传扬出去,就成了大魏之民在海外灭国献土。
    难免有以大欺小,觊觎藩属的嫌疑。
    你说不是大魏派的,可那时候谁信啊?
    到那时,大魏难免因为失去大义名份。
    而陷于舆论中的被动角色。
    但现在,有冯一博的操作之后。
    就完全不一样了!
    别看只是多了一步建国。
    可加上了一层东海国,立刻就把大魏撇清了!
    就像冯一博所说,事关法统。
    有了东海国这个法统,献土之事就变成了两国之间的事。
    而不是大魏内部的事了!
    景顺帝正是想通了这一层,才会有茅塞顿开之感。
    可他再看张松越,却发现对方依旧老神在在。
    好似早就想到了这些。
    不愧是老师啊!
    听闻景顺帝夸奖,冯一博立刻再表忠心。
    “圣上过誉,臣唯一心为国尔!”
    不管是不是冯一博的操作,献土归附都是事实。
    景顺帝此时颇有志得意满之感。
    听到冯一博表忠心,难得喜形于色,道:
    “冯爱卿一心为国,屡立奇功,真是予的唐俭啊!”
    世人都知道大唐有个王玄策,相传有“一人灭一国”的壮举。
    却不知道,大唐最厉害的外交官乃是唐俭。
    这个唐俭是初唐时的名臣之一,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官至礼部尚书、天策府长史、遂州都督。
    还封了莒国公。
    他最出名的外交事迹,就是说降突厥。
    并配合李靖生擒了颉利可汗。
    可惜的是,他最后的结果并不太好。
    相传因为怠于政事,最后坐罪贬官。
    景顺帝以此唐俭类比,表面上是夸赞冯一博功绩堪比劝降突厥。
    内里却也不乏敲打他莫要从此怠政之意。
    最后,还有一重隐藏更深的意思。
    那就是景顺帝在暗暗自比唐太宗。
    李世民就是景顺帝在私下里,最为推崇的帝王。
    其原因自不必说。
    毕竟都是爹还在的时候,就登极的人。
    景顺帝常常以此安慰自己。
    冯一博到底是探花及第,不敢说博古通今,但史书还是都看过的。
    听到唐俭这个名字顿时就明白个大概,当下连忙道:
    “圣上过誉,臣哪敢和说降突厥的莒国公相提并论?”
    这可不是简单的谦虚。
    而是在说,自己已经明白了皇帝话里的意思。
    不然皇帝一顿夸,你都不知道唐俭是谁,那皇帝的媚眼不就抛给瞎子了吗?
    当然,景顺帝也不是没抛给过瞎子。
    好在冯一博不瞎,还给了反馈道:
    “倒是大魏在圣上的治理下,国泰民安,海晏河清,已然有了盛世景象。”
    这话直白明了,就是在拍皇帝马屁。
    若是以前有人说,说不定景顺帝还会觉得是在讽刺他。
    但这个时候说,却是恰到好处。
    景顺帝也能挺直几分腰杆子。
    无他,献土归附可不就是盛世产物之一?
    “唐初有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鼎盛,大魏如今也有献土归附的昌隆!”
    唐初,还万国来朝。
    景顺帝心中一惊,还以为冯一博猜到他推崇李世民的小心思了。
    因为这话都不是暗指,而是明着在说景顺帝堪比唐太宗了。
    实际上,冯一博并不知道景顺帝对李世民的推崇。
    完全是在顺着景顺帝“唐俭”这个话茬往上说。
    却刚好搔到了景顺帝的痒处!
    堪比唐太宗不说,冯一博甚至还更进一步的道:
    “臣敢说,如此国之盛事,就算唐太宗知道了,亦要称羡!”
    李世民都要羡慕他?
    景顺帝差点笑出声来,好在及时忍住。
    在旁伺候的夏秉忠,自认最是了解景顺帝的心思。
    此时对冯渊这个小老弟心中赞叹不已。
    这个冯渊又会办事,又会说话。
    不得不说,真特娘的是个人才!
    看来咱家还是要和他多亲多近。
    景顺帝强忍欣喜之意,装作平静的道:
    “爱卿不要胡说,大魏比起盛唐的昌隆还是要差上几分的。”
    这话听着是在自谦,实则已经露出心中的喜意。
    冯一博敏感的抓到了这一点,立刻道:
    “圣上此话,臣不敢苟同!”
    他一副诤臣模样,上来就反驳一句。
    “盛唐国势虽隆,却也只有内陆小族来投,而今大魏却已名传海外,方有海外之土归附。”
    说到此,冯一博一副据理力争的模样,昂首道:
    “一为土地相邻,一为隔海相望,只能说各有千秋,不分伯仲!”
    这话乍一听,像是身为大魏人的自傲。
    实则却都是歪理。
    说白了,就是暗戳戳的在拍景顺帝马屁。
    这个冯一博,频频拍中景顺帝的痒处。
    把景顺帝弄得心痒难耐,甚至不敢再听下去。
    不然就要忍不住心中的欢喜了。
    万一真要手舞足蹈起来,那怕是要青史留名了。
    到时候史书上可能会记着:
    临敬殿冯渊媚上,将帝比唐太宗。
    帝喜不自胜,竟手舞足蹈。
    就这两行字,就能让他被钉在耻辱柱上。
    他又没有李世民的魄力,也改不了史笔。
    当然,身为皇帝,最大的忌讳就是让人摸透喜好。
    所以,景顺帝连忙摆了摆手。
    为了终止盛唐这一话题,景顺帝强行转移话题,问道:
    “对了,冯爱卿可知,这位黑龙王为何没有亲来都中献土?”
    国书、附图都到了,其实人来不来都无所谓。
    景顺帝也只是随口一问罢了。
    不过,冯一博早有准备。
    这个问题自然也在他的射程之内。
    闻言立刻回到:
    “回禀圣上,这位黑龙王出身草莽,怕冲撞了圣上,才不敢面见天颜。”
    这个回答让景顺帝有些惊讶,皱眉道:
    “哦?如此人物,竟然怕见予?”
    在景顺帝想来,这黑龙王能称霸东海,还在海外开疆拓土。
    说是个英雄豪杰,也不为过。
    至少也是个人物。
    没想到,竟然怕见自己?
    冯一博闻言,恰到好处的露出一丝惋惜,道:
    “说来这事也不怕圣上笑话,这个黑龙王从始至终都不肯透露真名,圣上可知为何?”
    这话一出,景顺帝真的有些好奇了。
    “为何?”
    见景顺帝搭茬,冯一博立刻一脸正色的道:
    “这是因为,他知道圣上是真龙天子,他又自称东海黑龙王。”
    这话说得一本正经,却把一旁伺候的夏秉忠听得脚趾抠地。
    暗自感慨着,自己还是小看这个冯老弟了。
    幸好他没入宫!
    不然六宫都太监的位置怕是都要易主了!
    自己不是说不出这样的话,但一脸正色的说出来。
    真的很难啊!
    “虽只是个绰号,但已然逾越,他害怕圣上治罪,说什么也不肯来都中觐见。”
    冯一博脸上露出一丝可惜之色,又遗憾道:
    “可惜我力陈圣上平日仁孝宽厚,不会因为一个绰号降罪。”
    真是马屁无处不在!
    夏秉忠在旁,恨不得拿出本来做个笔记。
    虽然他自认,拍马屁也有两把刷子了。
    但和这个冯老弟一比,却有了差距。
    他夏秉忠不张嘴,只看神色就知道,他是在拍马屁。
    而冯一博都把对方拍到爽翻天了,却又丝毫不着痕迹。
    这其中差距,就如戏曲爱好者遇到了大师。
    一个使劲吊嗓子,也只是还凑合。
    一个哼唧两声,韵味立马就出来了。
    “但他却自觉罪不可赦,说什么也不敢来都中觐见。”
    这些自然是冯一博早就准备的,说辞中的一套。
    皇帝兴致不错,就当个笑话讲了。
    若是质疑颇多,那冯一博还有正经的回应。
    “哈哈哈!”
    听冯一博说的有趣,景顺帝难得笑了两声,又摇头道:
    “既然这样胆小,为何取这样的绰号?”
    虽然皇帝不该喜形于色,但这样可有可无的事,笑笑还是无妨的。
    冯一博见景顺帝兴致很高,便也跟着笑了起来,道:
    “臣自然也问了,他说是因为当初在东海,只想到在龙王最厉害,就信口起了。”
    说到此,他轻轻一叹,才继续道:
    “他还说,起绰号的时候,只想着威风,压根没想过,有一日能有幸和圣上有什么交集。”
    一个在海外厮混的强人,自然不会想到,能和高高在上的皇帝有什么交集。
    不仅身份千差万别,就连位置也远隔山海。
    “更不曾想到,会有今日的献土归附之事。”
    这话多少有点自夸的意思。
    毕竟没有他出海招抚,就没有建国归附的事。
    不过,冯一博的目的可不止如此。
    他要的,是把一个不存在的人物,给说活了!
    这不!
    只几句话的功夫,冯一博就把一个,“有今朝,没明日”的江湖草莽形象,生动的刻画了出来!
    但,这离他预想的目标,还差的远呢!
    82中文网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1/21278/744383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