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事件:元春封妃!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事件:元春封妃!

推荐阅读:顾倾城京澜辰万界交易直播间从火影开始的水雾刺客你是我一的N次方爽文男主刺杀计划开局签到捡破烂成神系统萌宝速递,爹地是大佬绝世皇太子重生东瀛当和尚快穿之末日奇妙屋

    王熙凤拍着胸口的动作,有些引人遐思。
    冯一博连忙移开眼神,没敢继续关注。
    王夫人见侄女这般惺惺作态,顿时就皱了皱眉。
    微微眯了眯眼,干脆又亲自问道:
    “那具体是何事,一博可有什么眉目?”
    这是想通过冯一博来分析一下形势。
    毕竟是他打探的消息。
    也许有所隐瞒,也未可知。
    冯一博闻言迟疑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
    事涉宫闱,他实在不好多言。
    哪怕猜到些事,也不能随便说出来。
    众人见此顿时都是一副失望之色。
    王熙凤刚刚看到王夫人的神情,便知道那是对自己摸表现有所不满。
    这时又见冯渊似有未尽之言。
    便想着弥补一下,以讨得这位姨妈的欢心。
    可面对这个冯渊,她已经吃过几次亏了。
    所以这时还是有些犹豫。
    思来想去,王熙凤还是决定拼一拼。
    对她来说,面子可不如王夫人的欢心更重要。
    这个冯渊吃软不吃硬,她是领教过的。
    那么就只好……
    王熙凤咬牙上前一步,一脸哀怨的盯着冯一博的眼睛,口中道:
    “一博兄弟,既然是你打听的消息,想必多少有些猜测吧?”
    这话说的,本来有些埋怨的意思。
    可她又一脸委屈的伸手比划一圈,指着众人道:
    “这里也都不是外人,不妨就把你的想法说来听听嘛!”
    说道此处,她还回眸看了贾母和王夫人一眼。
    再转过来,已经是一脸无助的模样,对冯一博道:
    “错了对了的,有老祖宗在,想也不会有人怪罪的。”
    见冯一博一脸莫名,她又嗔道:
    “你就说说吧!一博兄弟~!”
    最后这一下拐弯,别说是冯一博。
    就是在场众人,包括贾琏在内。
    都是头一次见。
    可却全都受不住!
    堂堂凤辣子,竟一副受气小媳妇的模样?
    还撒了個娇?
    贾琏都看傻了,众人更是无不诧异。
    就连贾母都没明白她这是在做什么。
    唯有王夫人有些动容。
    她了解这个侄女,最是好面子。
    刚刚那一眼,就是告诉自己。
    这是为了帮自己打探消息。
    看来刚刚自己真的错怪这个侄女了。
    她应该是真的担心贾政!
    此时,王熙凤这又似撒娇,又似哀求的模样。
    让冯一博先是皱眉,随后整个人往后缩了缩,口中迟疑道:
    “琏二嫂子,要不……”
    说到这里,冯一博一脸难以形容的表情,道:
    “要不你还是泼辣点,我害怕!”
    这话一出,屋里先是一静。
    随后全都笑作一团。
    就连贾琏都控制不住。
    即使被王熙凤狠狠瞪了一眼,还是差点笑抽过去。
    王熙凤青筋暴跳,手指几乎快戳到冯一博的鼻尖了。
    口中声音变得尖细,咬牙切齿的道:
    “好你个冯渊,你说不说吧?给姑奶奶个痛快话儿!”
    “说说说!”
    冯渊连忙拱手认输。
    就见王熙凤放下手,胸口起伏不定。
    他长出了口气,随后口中道:
    “荣国贾府和宫中有所关联的,应该就那么些人吧?”
    这话让对面的王熙凤一愣,转头看向王夫人。
    只见王夫人若有所思的样子。
    这时,又听冯一博继续道:
    “至于宫里的好事,想必诸位也都能有一二猜想……”
    这话几乎都喂到嘴里了,王夫人和贾母几乎同时脱口,道:
    “元春?”
    冯一博话音未落,两人就眼睛一亮。
    可说完,两人又对视一眼。
    王夫人先有些不自信的道:
    “这……不太可能吧?”
    冯一博自然不会正面回应,见众人又都期盼的看着自己。
    当下不确认,也不否认,只笑着道:
    “具体还要等叔父回来才知了。”
    贾母明白,事涉宫闱,冯一博自然不敢随便猜测。
    能说到这个份上,已经算是人情了。
    虽然没得到最终的答案,但还是摆了摆手,道:
    “能托人打探,又帮忙出谋划策,一博你费心了。”
    冯一博连忙道:“不敢不敢。”
    不管怎么说,有冯一博的这个消息。
    贾府一众人,总算有了些好的心理预期。
    虽在结果没出之前,依旧难熬。
    却也不再如之前那般惊慌不定。
    没有具体消息,冯一博也不好带着黛玉和妙玉离开。
    众人翘首以盼,都在等着贾政的消息。
    约莫贾政走了都快有两个时辰,赖大等三、四个管家才气喘吁吁跑进仪门。
    其中一个高声道:“奉老爷的命,请老太太率领太太们进宫谢恩呢!”
    听到这话,阖府上下才都真真的放下心来。
    可众人的第一反应,却都是看向冯一博。
    冯一博见状,连连摆手,急道:
    “别都看我呀!快叫人进来啊!”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贾母也忙道:
    “快把人叫来问话!”
    宁荣两家齐聚荣府之中。
    内宅几个大丫鬟,有的都已经迎到二门外等着。
    邢王二夫人、尤氏、李纨、凤姐、三春等,皆聚在贾母屋里等着消息。
    一众人等拭目以待,只等赖大几个管家一进来,贾母就问道:
    “宫里情况如何?你家老爷呢?”
    赖大上前一步,跪着禀道:
    “奴才们只在外朝房伺候着,里头的信息一概不知。”
    这话一说,众人心中一紧。
    好在赖大还没说完,就听他又道:
    “后来夏太监出来道喜,说咱们家的大姑奶奶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赖大口中的大姑奶奶,自是荣国贾府的大小姐。
    贾元春。
    她是贾珠胞妹,宝玉嫡姐。
    在十四岁的时候,就因贤孝才德,被征采入宫作了女史。
    又因甄、贾两家关系亲厚,就一直在老太妃身边伺候。
    说实在的,今日之前,贾府阖府上下。
    都从未往封妃这方面想过。
    皇帝选妃,向来的规矩,就是要尽量避开声望极高的武勋。
    这自然是怕有外戚之患。
    所以当初元春参加征采,目的和宝钗一样。
    并不是选妃去的。
    没想到的是,如今竟有这等造化?
    不仅封了妃,还是一宫之首!
    前文说过。
    皇帝的后宫,也称为六宫。
    是按照六部的形制所设。
    每个宫里都有数位妃嫔同住,又有女官协助管理。
    尚书正是一宫之首,居于正殿之中。
    同时掌管宫中女官。
    更特殊的是,凤藻宫这个名字。
    其中带个凤字,有凤邸的意思。
    也就是皇帝登极前的潜邸。
    这个寓意可以说是极好的了!
    要知道,景顺帝已过而立之年。
    可除却夭折的两个小皇子,再无其他子嗣。
    这也是朝中很多人,一直选择观望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他的后宫之中,只有妃嫔。
    却无皇后。
    据传,景顺帝是在等一位皇子降世。
    只要不再夭折,到时候母凭子贵。
    就可以直接封后。
    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这个位份,算是极高了。
    按理说,无皇后在位。
    说是六宫之首也不为过。
    若说美中不足,就是虽无皇后,上面却还有两个婆婆管着。
    一个皇帝亲妈老太妃,一个皇帝嫡母皇太后。
    贾府命妇颇多,对此门道自是门清。
    一听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顿时都是喜气洋洋,堪比过年。
    刚一封妃就是如此位份,若要降下子嗣。
    说不得,皇后之位就稳了!
    “那老爷呢?”
    满屋都陷入无比喜悦之中。
    这时还想着关心贾政的,也就只有王夫人了。
    赖大闻言,连忙回到:
    “后来老爷出来了,也这么说的。”
    贾母这时也反应过来,皱眉道:
    “他既然出来了,怎么没回来?”
    赖大答道:“老爷先让我们回来报信,自己又往东宫里去了。”
    贾母和王夫人对视一眼,方算放下心来。
    只是,看来元春封妃,与东宫脱不开干系。
    就是不知道,是太上皇的意思,还是老太妃出的力了。
    这时赖大又补充道:“老爷还让我们急速请太太们也去谢恩呢。”
    众人这才恍然,于是都按品级大妆起来。
    贾母率领邢夫人、王夫人,并宁府尤氏。
    一共四乘大轿,鱼贯入朝。
    贾赦、贾珍亦换了朝服,分别代表两府。
    又领了贾琏、贾蓉,侍奉着贾母前往。
    宁荣两府上下,内外人等,莫不欢天喜地。
    除了宝玉这个嫡亲弟弟,对元春封妃之事置若罔闻。
    这事说来真是话长。
    先是宝钗、黛玉不待见他,又纷纷别他而去。
    和冯一博定了婚约。
    再是丫鬟也和他不复那般亲密。
    连袭人都渐渐不愿和他同床而眠。
    如今,就连秦钟都开始有些和他疏远。
    今日,好不容易遇见位神仙一样的姐姐。
    没聊几句,也对他露出厌恶之色。
    宝玉囿于这般种种,实在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
    正是因此,心中怅怅不乐。
    虽有元春晋封之事,都解不得他的愁闷。
    以至于,他眼中能到的,只有冯一博一人领着黛玉、妙玉两位佳人告辞。
    宝玉怎么也想不明白。
    无论是宝钗,还是林妹妹,还有尤氏姐妹。
    如今又有妙玉这等佛媛。
    为何都偏偏只喜欢冯渊这样。
    先是一心科举,钻营朝堂的禄蠹?
    后又为了升官,还去杀寇剿倭的武夫?
    一时,宝玉又只觉这些女儿家,都还不知他的好。
    可恼的是,他根本没有机会让人知他的好。
    宝玉就这样。
    一会儿愁,一会儿恼。
    一会儿哀怨,一会儿寂寥。
    至于贾母、王夫人等如何进宫谢恩,又是如何回家。
    亲友如何来庆贺,宁荣两府又是如何热闹。
    贾府一众人等,如何得意。
    宝玉竟皆视有如无,也毫不介意别人举止。
    好在,众人也早就习以为常。
    至多偶尔私下嘲笑两句:
    “这个宝玉真是越发的呆傻痴愣了。”
    “可不是,白瞎了他那‘国舅子’的身份呢。”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1/21278/74437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