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机器时代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599章 崇祯大典

第599章 崇祯大典

推荐阅读:顾倾城京澜辰万界交易直播间从火影开始的水雾刺客你是我一的N次方爽文男主刺杀计划开局签到捡破烂成神系统萌宝速递,爹地是大佬绝世皇太子重生东瀛当和尚快穿之末日奇妙屋

    《水浒传》的修订,只是一系列图书修订项目的开始。
    在火器飞速进步、有信心平定内忧外患之后,朱由检更多地把自己的精力,放在经济文化方面。
    尤其是在文化上,他发现当前流传的《三国演义》等图书,和后世有很大不同。这些后世有名的作品,现在都没定下来。
    再加上他对《三国演义》的一些情节不满意,所以就授命翰林院正九品侍书陈子龙,修订这部图书。
    要求就是把其中不符合历史的尽皆改正,但允许保留历史没记载、作者虚构的内容。
    例如刘备怒鞭督邮被改成张飞的事情,在他看来根本毫无必要。
    但是历史上没记载的桃园三结义,却可以保留下来。
    过五关、斩六将这种虚构的故事,也要绘制地图修订路线,争取让它更加可信,而非只顾情节。
    尤其是在打斗上,朱由检让陈子龙和武道研究院交流,把书中打斗写得更精采些,能拿给武道学院当教材。
    战争描写则要更加虚构,简单略过去就可以——
    据说建虏就是学着《三国演义》打仗,他不愿将来再出现这样的事情。
    三国架空地图,也因此被他要求和现实中有区别。
    年表则加上黄历年份,用以在民间推广黄帝纪元。
    ……
    种种要求,相比对《水浒传》修订要求也不遑多让。
    他希望陈子龙这个擅长编书的大才子,修订出一版更优秀的《三国演义》来。
    现在,陈子龙正抱着《后汉书》、《三国志》、《华阳国志》、《英雄记》等图书,研究它们和三国戏、三国演义的异同,争取修订出让皇帝满意的版本来。
    他对这件事情,倒是没有轻视。因为皇帝在修订《三国演义》之外,还给他安排了一项任务,那就是重写《英烈传》。
    对于郭勋编撰的《大明英烈传》,朱由检是非常不满的。不是因为郭勋夸大其祖郭英的功绩,而是因为这部小说不怎么吸引人。
    太祖朱元璋从开局一个碗打下一个大帝国的传奇故事,这部书完全没有体现出来。它无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开国事迹,对太祖升起崇敬之心。
    朱由检希望陈子龙发挥文采,写出更好的《英烈传》。
    即使不能像《三国演义》一样吸引人,至少要更符合历史。让人们能通过观看这部书,了解一些开国的事迹。
    陈子龙对这个任务很是重视,因为皇帝为了这件事,让他加入了《国朝纪事》编纂,成为《国朝纪事》的校勘官。
    以后《国朝纪事》修成,他也能分享功劳,并且留名史册。
    所以他现在对修订《三国演义》很重视,争取能修出让皇帝满意的版本,得到重写《英烈传》的机会。
    还有《封神演义》、《西游记》、《东游记》、《南游记》、《北游记》等神话小说,被朱由检安排余象斗和佛道二教的文化人,对它们进行修订。要按照厘定的神仙体系,把这些整合到一个框架来。
    冯梦龙也在修订他撰写的《东周列国志》,争取能被乐府收录。
    大明的出版界也因此红红火火,很多人都想通过编书,获得元士等奖励。
    不过,这些都还是边角料,真正被士人所看重的,是皇帝打算仿照《永乐大典》,收录各种典籍。
    和《永乐大典》不同的是,因为印刷技术的进步,这部大典不会只抄录一两部,而是会公开发行,让各地图书馆、藏书楼和有财力的士人购买。
    这让朝野上下都很瞩目,很多人在争夺这部大典的总纂官。像解缙一样留名,在青史上留下足迹。
    朱由检因为这项工程耗资巨大,所以只是让来宗道前期筹备。对外放出风声,让民间主动献书籍。
    最先开始编纂的,也是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
    它们被合称为经部图书,是经史子集四部之一。宋朝的《崇文总目》、清朝的《四库全书》、天一阁的藏书,都是这样分类。
    朱由检鉴于清朝编纂《四库全书》的教训,向刘宗周道:
    “先生是当世首屈一指的大儒,《崇祯大典》的经部图书编纂,先生一定要担起来。”
    “从古至今各种经学图书,都要收录其中,尽量使用规范字,增加标点符号。”
    “除此之外,则尽量保持原貌。不得已修改的内容,要在书末注明校勘了哪些地方。”
    “书中因为避讳所改动的文字,也可以修改回来。”
    “朕允许《崇祯大典》不避讳,放开手脚编纂。”
    决定为后世留下一套包罗万有的图书,朱由检当然不会把编纂人员的手脚绑起来。
    尤其是大明得国很正,不需要像清朝那样,在编纂时把“胡虏”、“夷狄”之类的字眼全部都要修改。以至于《四库全书》中的图书被修改得面目全非,研究古籍的人,对四库本是能避则避。
    他要把《崇祯大典》点校本编纂为同类图书典范,以后人们在引用参考文献时,首选这个版本。
    不过刘宗周对皇帝的想法,却有些担心道:
    “陛下的意思是好的,就是臣担心一些谬说,可能流传出去。”
    “《竹书纪年》那样的伪书,还有民间一些宗教的妖书禁书,难道都要出版?”
    “还有就是《崇祯大典》的卷数,可能超过五万卷,全部印刷出版,实在耗资甚巨。”
    这是他对这部大典要公开出版的不安,认为有些图书只需要多抄录几份即可,也能省得劳民伤财。
    对此,朱由检考虑之后,颔首道:
    “卿的顾虑是对的,一些图书确实不宜出版。”
    “但它们到底是前人留下的典籍,我们要为后人留下去。”
    “这样,图书编纂时确定密级,需要保密的不公开出版发行。只需要抄录几份,存放在各地图书馆。”
    “能出版的图书目录也要在编纂时公布,让民间有其它孤本的人看到目录后,把目录没有的图书献上来。”
    “这些图书接受各地图书馆、藏书楼和士人预定,只有预定数量超过五百份的,才会印刷出版。”
    “《崇祯大典》编纂接受捐赠,捐赠人员和编纂人员、献书人员等有功人员一起,编撰成一个名录,收录在大典之内。”
    “献上来的图书原本将来要原样返还,不得私自侵占。”
    让刘宗周发挥他的名望,号召天下读书人,先把经部图书献上来。
    刘宗周欣然领命,担任《崇祯大典》经部总纂官。准备先从《永乐大典》中,把经部图书辑录出来。
    这项工作,暂时还不需要太多人。再加上经部图书最好卖,很有可能获得收益。这也是朱由检选择先编纂经部图书的原因。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0/20923/732730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