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机器时代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747章 海上势力的分化

第747章 海上势力的分化

推荐阅读:顾倾城京澜辰万界交易直播间从火影开始的水雾刺客你是我一的N次方爽文男主刺杀计划开局签到捡破烂成神系统萌宝速递,爹地是大佬绝世皇太子重生东瀛当和尚快穿之末日奇妙屋

    和洪承畴的受刺激不同,此时的郑芝龙,仍处于被封伯的兴奋之中,在婆罗洲上选择自己的封地。
    皇帝这次对他的赏赐极为丰厚,不但封了伯爵,而且允许他预留公爵的土地,以备在将来升爵后扩大封地。
    这让郑芝龙等海盗首领都极为高兴,因为这个爵位,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而且还意味着皇帝对他们没有歧视,他们都有机会成为伯爵,获得开辟藩国的机会。
    郑芝龙颇是感慨地向李国助等人道:
    “皇上当真是拿我们当功臣对待,而非像赵官家那样对梁山卸磨杀驴。”
    “今后我们可以放心为朝廷效力,不用担心其他了。”
    李国助等人同样点头,就连对招安最不赞同的刘香,此时也不得不承认:
    大明皇帝对他们已经够优厚,如果他们还想造反,被杀也是活该。
    可以说,郑芝龙被封南安伯的影响,远非之前成为男爵、子爵可及——
    毕竟大明以前只有王公侯伯,根本就没有世袭子男爵位。
    在很多人看来子男士根本不算正经爵位,不过是世官换个名字而已。
    所以皇帝这次封郑芝龙为南安伯,让他们受到极大震动。认识到郑家真的成为了与国同戚的勋贵,就像京城的公侯伯一般。
    不过也有人心里不满足,嘟嘟囔囔说道:
    “说是给我们封藩,其实却只让我们选南洋的海岛。”
    “东宁岛、澜沧江口那样的好地,都轮不到我们。”
    “要我说咱们又不是没有称霸南洋的实力,何必受朝廷管束,把好地让给他们?”
    “干脆自己去开辟一国,当个国主岂不自由自在?”
    郑芝龙听得面色一变,当即就斥责道:
    “住口!”
    “没有朝廷支持,我们如何打赢这一仗?”
    “而且别以为海上胜了一次荷兰人就愿意签合约,他们是因为需要大明的货物,不得不屈伏而已。”
    “没有朝廷支持,让你带着小船去南洋打荷兰人,你有几分胜算?”
    这下不服气的人不说话了。
    他们这些海上讨生活的,都知道荷兰人的战舰强于自己。否则区区十几艘荷兰战舰,何至于需要数百艘船围攻?
    而且这种围攻战术在近海还能使用,在远海根本就是送菜。
    甚至因为小船的航程和适航能力有限,连送菜都送不过去。
    唯有依靠大明临近海岸线,他们才能靠地利取得胜利。
    并依靠大明的人力、物力支持,在遭遇挫败后迅速补充。
    所以这一战虽是他们打胜的,没有朝廷的支持却是不可能。朝廷没有把整个南洋给他们,也是理所当然。
    只是人心贪婪,得陇望蜀在所难免。一些人想到朝廷宣传的澜沧江口的好处,就忍不住有些流口水。那可是上亿亩的土地,完全开发出来真能再造新江南。
    哪像婆罗洲的土地,大部分地方根本开发不出来。
    再想到开辟藩国后还需要向皇帝进贡十一税,一些人心里就不平了,感觉不如直接在海外自立。
    对于这些人的想法,郑芝龙、李国助都是哂笑不已。
    以为当了国主就能保住富贵,哪有那么容易?
    李国助就向他们道:
    “实话告诉你们,没有朝廷的爵位,你们的地位不可能传下去。”
    “咱们都是海上讨生活的,知道海上的人注重什么。没有实力的人,甭想拥有地位。”
    “我父曾经是首领,难道你们会因此更服从我,而非郑兄弟吗?”
    这个亲身例子,让众人一阵默然。因为他们不可能因为李国助是李旦的儿子,就认他为首领。
    如此说来,就算建立一国,国主地位又怎么传下去呢?
    还是要像李旦所说,获得大明的爵位。
    大明皇帝把分封和继承制度写入礼法,凡是违背的人,都要承受大明朝廷的责任。
    这是保障他们地位的措施,让他们不用担心后代子孙无能,就被夺去势力。
    郑芝龙作为现任首领,听到李国助拿这件事举例,哈哈笑着说道:
    “咱们以前聚义,首领当然是能者居之。”
    “不过现在是朝廷命官,身上还有了爵位。”
    “那地位就是朝廷定的,爵位让后代承袭。”
    “大伙儿还是想想选个好地方,给后代留块好地。”
    作为获得南洋霸权的功臣,皇帝给了他们率先选择封地的权力。其中郑芝龙能预留公爵封地,面积方五百里。
    这也是他不嫌婆罗洲地烂的原因,这么大的土地,总能开垦出不少耕地。
    看着地图,郑芝龙向众人道:
    “我是确定选择婆罗洲了,你们都选择哪个岛屿做封地?”
    “李兄,你是不是要选爪哇岛,那可是块肥地。”
    “据说朝廷一些人提议好地和烂地要区分,不能都按同样的封地面积。”
    “你可要抓紧一点,别慢了被削减封地。”
    这个风声是和世官转爵调整一起放出的,都是为了逼迫世官尽快去海外开辟封地。
    虽然现在没有实行,以后却有可能真按这个说法定下来。
    因为就连郑芝龙自己,都觉得好地、烂地区分开来更合理。如果有人在贵族议会上提议,他绝对会投下赞同票——
    皇帝已经命他向京城派代表,作为贵族议会的筹办者之一。
    李国助闻言皱了皱眉,心里的确有了紧迫感。
    同郑芝龙根本不担心婆罗洲上的土著势力不一样,爪哇岛上的马打蓝王国颇为强盛,是连荷兰人都未完全征服的势力。
    而且荷兰人这次签订的和议只是承认婆罗洲属于大明势力范围,李国助想在爪哇岛开藩,还需要打败荷兰人。
    如果他再像之前那样迟迟无法取得进展的话,估计京城权贵和江南士绅,有可能会觊觎那里。
    想到这里,李国助向刘香道:
    “刘兄弟,爪哇岛面积广大,比整个福建还要大一点。”
    “我们一起去开藩如何?”
    爪哇岛的面积他估算过,大约五十多万方里。
    这个面积封公都能封两个,李国助自忖没有独占的可能,所以就想拉刘香过去。
    不过刘香对种地没有什么热情,他盯上的是能抢劫的地方,指着香料群岛道:
    “我这名字里有个‘香’字,所以想去香料群岛找个封地。”
    “李兄的好意我就不受了,你可以找其他人一起过去。”
    这下李国助有些为难了,因为他和刘香的关系最好,也认可这个人的能力。
    其他海盗首领的能力他根本不认可,也不想和这些人做邻居。
    甚至他觉得与其和这些人一起开发爪哇岛,不如找个勋贵。至少勋贵能在朝廷提供帮助,带来的好处更大一些。
    当然,因为他现在只是子爵,面对勋贵不免有些弱势,这也是他虽有想法,却没有付诸行动的原因。
    他向刘香劝道:
    “刘兄,你又不是不知道,皇上把香料群岛留给了荷兰人。”
    “这里是荷兰人的核心地盘,动了是会引发大战的。”
    “到时候因此耽误了南洋开藩,刘兄如何担得起?”
    打败荷兰人达成瓜分南洋的协议后,他们这些人已经非常满意。
    如今都想要落袋为安,把争取到的势力范围定下来。
    刘香想在这时挑起大战,众人都不会同意。
    郑芝龙警告他道:
    “皇上深谋远虑、明见万里,他的命令必有深意。”
    “谁若是不听号令阳奉阴违,可别怪郑某人和他过不去!”
    刘香撇了撇嘴,对郑芝龙的警告充耳不闻。不过他还是向李国助解释道:
    “我又不是去打荷兰人的据点,只是找些他们没涉足的岛屿。”
    “到时候兄弟们往岛上一藏,荷兰人又如何奈何我们?”
    “开藩种地哪有抢劫赚钱,先把荷兰人赚的钱抢回来再说。”
    这话一出,很多海盗首领都是蠢蠢欲动。毕竟抢劫才是他们的老本行,种地并没有多少人愿意。
    一些人已经想着和刘香一起去南洋抢劫,包括但不限于抢劫荷兰人。
    郑芝龙听得眉头大皱,就连李国助都提醒道:
    “刘兄弟,虽然皇上没说不能抢劫荷兰人,但是这几年肯定不能激化矛盾的。”
    “你可不能把荷兰人逼得太紧,而且不能让荷兰人认出身份。”
    刘香漫不经心地道:
    “知道了,知道了,不会耽误你们开藩。”
    “再说有我牵制着荷兰人,对你们不是更有利吗?”
    “爪哇岛还有荷兰人的据点,不在海上牵制着,他们的支持就源源不断。”
    “你就安心开藩吧,不用担心荷兰人把我认出来。”
    李国助劝说不动,郑芝龙再次警告道:
    “大明的商船,你也不能乱劫掠,尤其是拿到保险单的。”
    “别忘了东宁保险公司也有你的一份,还有南洋集团下属的南洋保险。”
    这些保险公司,都是抢劫的变种,用收保险费的名义收保护费。
    尤其是那些没有大明海关纳税凭证的,一律当作非大明商船对待。不但保险费会高很多,而且可任意劫掠——
    皇帝是在用这个办法变相征收赋税,逼海商积极纳税。
    刘香如果敢劫这些船,估计会捅出大篓子。东宁集团和南洋集团,都会和他过不去。
    这两个集团都有内廷和卫所的股份,甚至郑芝龙还是东宁保险总队的掌管者,未来的南洋舰队总兵,他必须提醒一二,让刘香不要肆意妄为。
    刘香听着他的警告很是不喜,甚至觉得郑芝龙如今官气太重,已经和自己不是一路人。
    他很是不耐烦地说道:
    “我知道!我知道!”
    “在南洋我不会乱劫,只会针对西洋人。”
    “要是你们还不放心,我就去西洋抢劫,你们总没话了吧?”
    郑芝龙等人闻言,只得放下了劝说。
    不过去西洋劫掠的想法还是戳中了一些人的心坎,他们觉得如果能摸清西洋人航行的路线,去西洋劫掠也不是不可以。
    或者仿照南洋集团设个西洋集团,设立西洋保险公司征收保险费。
    总之,在朝廷的政策之下,原本的海盗集团开始分化。
    一些人选择开辟封地求个安稳,融入朝廷中去。
    一些人仍旧忘不了海上的生活,仍旧想当海盗抢劫,和朝廷也是若即若离。
    两拨人走向不同的道路,未来也会有不同的命运。
    ——
    郑芝龙在和他们讨论一番,定下将来的策略后,回到家中又接受了恭维。
    因功封爵、并且以家乡做爵号的他,得到了极大赞誉。
    人人都认为他实现了光宗耀祖,不像之前那样还视他为海贼。
    他的父亲郑士表道:
    “一官啊,你现在也是伯爵了,可以有三百亩宅院。”
    “之前修的百亩宅院是不是有些小了,要再扩大一些?”
    先前修建的一百亩宅院,是他接受招安被皇帝册封男爵时修的。
    因为身份的限制,只修了一百亩。
    当时还觉得面积很大,如今和伯爵的身份相比,自然是有些拿不出手了。
    郑士表此时就在想着,修一座更大的宅院。
    有更大的宅子当然是好事,但是郑芝龙想到修这座宅子的花费,不由咧了咧嘴。
    他这座宅子为了符合规制,完全是由内官监负责设计和提供材料的,虽然修成后很气派,但是花费也着实不小——
    一百亩的宅院,足足花费了他百万两银子才修成。
    如果再修个三百亩的宅院,岂不要花三百万?
    即使以郑芝龙的财大气粗,想到这都不禁有些肉疼。
    因为他现在的钱财并不多,这两年被皇帝约束着把保护费改成了保险费,而且还要分成,收入下降很多。
    之后为了打败荷兰人,他还花了不少钱招兵造船,一时间根本拿不出三百万。
    尤其是现在他要去婆罗洲开藩,那更是个无底洞。郑芝龙不愿把银子花在宅院上,更别说他还不知道自己以后会不会回来——
    别看他的封号是南安伯,以后回南安的机会却很少。皇帝不会放任他在家乡扩充势力,影响地方政局。
    尤其是皇帝已经在京城为他赐下三百亩宅地,明显是让他回大明时在京城居住,而非住在乡里。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0/20923/732691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