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三宣六慰
推荐阅读:顾倾城京澜辰、万界交易直播间、从火影开始的水雾刺客、你是我一的N次方、爽文男主刺杀计划、开局签到捡破烂成神系统、萌宝速递,爹地是大佬、绝世皇太子、重生东瀛当和尚、快穿之末日奇妙屋、
“朝廷有意招降安位,这奢安之乱算是平定了吧?”
“袁兄是云南兵马的主帅,到时论功行赏,朝廷焉能不封你个爵位?”
“我看这西南同样是用事之地,说不定袁兄就能像靖远伯那样,成为紫阁功臣。”
和袁崇焕谈论着西南这边的局势,徐本高宽慰他道。
水西安氏在尽起大军决战失败,又被朝廷稳扎稳打、不断派兵清剿后,已经是屡战屡败、再也支撑不下去。甚至不断向朝廷求和,请求结束战事。
如今之所以战事没又结束,是因为朝廷要用夺取来的土地设立卫所、封赏有功将士。
否则奢安之乱早就平定了,而不是绵延至今。
袁崇焕想着如今的形势,说道:
“水西容易夺取的地方,基本都已夺下了。”
“再往里面进军,就会进入安氏的核心之地,遭到的反抗远比之前激烈。”
“西南将士大多已经获得了封赏,眼看就能成为世官世代富贵,很多人已经不想打下去了,而是打算开垦土地,把家人接过来享受世代富贵。”
“朝廷明年有意在辽东用兵,同样想结束西南战事,同意招降安位。”
“如果安氏能答应朝廷的要求,战事就结束了。”
各方都不想战事继续,和谈的条件已经充分。
接下来就是看水西安氏是否能认清局面,接受朝廷的招揽。
如果他们愿意降低土司职位和辖区面积,并且按朝廷的命令分成几个宣抚司和安抚司,就能达成和议。
徐本高对此是有信心的,因为安氏如果不同意,那就是灭亡结局。
对于这样的土司世家来说,能活下去才是第一位的,什么脸面、地盘,只能让位生存。
别说朝廷只是把水西安氏降级和推恩,就是改成卫所,他们也得接受。
甚至徐本高都认为,全部改成卫所更安稳些,避免水西安氏以后还作乱。
一些卫所将士也是这个想法,打算把水西彻底平定,为后代打出个长治久安。
不过这只是少数人的想法,更多的将士因为征战多年,已经不想打下去了。
袁崇焕也不想和水西安氏纠缠,向徐本高道:
“改成卫所就得派军官,不能让水西安氏完全执掌。”
“现在这个情况,谁愿意去水西卫所当世官?怎么压下水西的人?”
“还不如多设几个宣抚司、安抚司,让水西安氏自己管。”
“其他地方的土人如果不服管教,也可以把他们送去水西。”
“掺的沙子多了,以后再改成卫所。”
这是傅宗龙制定的办法,袁崇焕也很认同。水西改成卫所的条件确实不成熟,朝廷无法完全掌控,土人也不可能全部适应卫所制。
还不如先把打下的地方都占了,把愿意编入卫所的土人编户齐民,不愿编入卫所的则驱赶到水西。
到时候新设的卫所稳定下来后,无论是再次进兵、还是以势逼人,都能压制水西安氏,逼迫水西内部生变。
相信那个时候,水西内部一定会有人投靠朝廷。水西的土人和土司在熟悉卫所制后,也会愿意加入。朝廷可顺势招抚他们,清除有异心的势力,完成由土司到卫所的改制。
这一连串策略,需要的时间很长。朝廷已制定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规划,打算长久实施。不管接下来的贵州巡抚是谁,都要把这个策略执行下去——
改土归流已经被确定为国策,在两京十三省境内,不允许存在不服从朝廷的土司、特别是曾经反叛的势力。
谈着这件事情,徐本高有些担忧地向袁崇焕道:
“改土归流是好,但是也要提防土司不安啊!”
“我听说云南的土司,就有一些不稳。”
“如果他们闹出乱子来,对袁兄可是不利。”
如今的袁崇焕,在云南不但是巡抚,还代摄沐氏世传的云南总兵一职。
如果云南发生叛乱,他这个主官必然首当其冲,遭到朝廷责问。
袁崇焕想到一些土司的动作,冷笑一声说道:
“这些土司若是安分便罢,不安分本官自有办法治他们。”
“本官改日便召他们前来,看谁胆敢抗命。”
打算办一场鸿门宴,把不安分的土司尽皆处置。
徐本高听出他的意思,急忙就劝说道:
“袁兄莫急,还是要慎重行事。”
“云南土司的事情错综复杂,很多还在平定奢安之乱中立功,不能轻易处置他们,让土司觉得朝廷不公。”
“以小弟的愚见,不如把缅甸、老挝的土地封给他们,让他们试着去南方打一下。”
“如果能打下来,说明那边的实力不过如此,袁兄到时候可率大军,恢复三宣六慰。”
“即便打不下来,有袁兄率大军压阵,也不会出现大问题。”
这个想法,让袁崇焕眼前一亮,感觉找到了立功的机会。
三宣六慰是朝廷曾经在云南南面设立的土司。三宣指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六慰指车里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老挝宣慰司。
其实朝廷设立的土司不止这几个,还有大古剌宣慰司、底马撒宣慰司、底兀剌宣慰司、蛮莫安抚司等,三宣六慰只是惯常称呼。
如果能把朝廷曾经设置的三宣六慰收回来,至少能像张献忠那样,获得伯爵爵位。
不过如今朝廷和缅甸等地并无战事,若是擅启边衅,朝廷那里怎么办?
看着徐本高的目光,袁崇焕若有所思地道:
“徐镇抚这番话,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其他人的意思?”
“收复三宣六慰,可不像是徐兄能说出来的?”
徐本高哈哈一笑,拱手道:
“就知道瞒不过袁兄。”
“实话告诉袁抚台,这番话是皇上的意思。”
“这奢安之乱马上就要平定,有些将士是想安稳,有些却仍想建功立业。更别说还有些土司,已经蠢蠢欲动。”
“皇上的意思,就是把这些不安分的人,都引导向境外。”
“只要他们不在大明境内闹,随他们怎么行事。”
“袁抚台只需要守好云南,不发生大乱子即可。”
“如果袁抚台想立功,也可以在保证云南安稳的情况下,派兵自主出击。”
这番话以官职称呼,摆明了是皇帝的口谕。只是没有下旨意,是否听从要看袁崇焕自己。
放在以前,他对皇帝的中旨都不见得会接受,更别说这种连张纸都没有的口谕了。
但是现在他又一次牵扯进通虏案,而且基本被老师韩爌放弃。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他在官场上就没有任何人可依。
皇帝摆明了是趁人之危,在他走投无路时,把他招揽过来。
如果他不接受,就算这次通虏案能过关,以后也别想有更大的发展。
对于成为帝党,袁崇焕是不排斥的。他在天启年间连投靠阉党都干过,怎么会不愿意投靠皇帝。
现在他想确认的,是皇帝对他有多看重,愿不愿意给他回辽东的机会——
他的心中,仍旧放不下辽东,认为那才是大丈夫用武之地。
所以,他试着向徐本高道:
“若是袁某能收复三宣六慰,将来辽东……”
刚刚说到“辽东”,徐本高已出手阻止道:
“打住!”
“袁兄以后不要再提辽东的事。”
“朝廷对辽东已经有了全盘考虑,不需要袁兄费心。”
“你这身上背着嫌疑,何必瓜田李下招人怀疑?”
说着连连摇头,对袁崇焕如此想回辽东十分不解。
据他所知,京城很多世官宁愿降低世职,都不愿意去辽东建功立业。
怎么到了袁崇焕这里,就那么想回去?
『莫非,他真和建虏有勾结?生怕事情败露?』
心中冒出这个想法,徐本高强迫自己把这个念头抛弃,也不打算查下去。
不管怎么说,袁崇焕如今都在西南,他就是真的通虏,也影响不到这边。
如今他要做的,就是打消袁崇焕对辽东的想法,让他安心留在这里。
想到这里,徐本高取出一幅地图,说道:
“三宣六慰,还有安南、占城等地,被皇上命名为中南半岛,打算能征服就征服,作为宗室、勋贵的封地。”
“如今已经有靖江王等人前去,苏州人还打算去开发新江南,小弟家乡松江也有不少人过去。”
“这块地方可不小啊,足有八百万方里。”
“袁兄如果能把这块地方完全征服,按封地十分之一计算,就能有八十万方里。”
“到时候别说公侯了,甚至有可能像徐家那样,一门两个公爵。”
“皇上对这里其实比对辽东更看重,认为能承载更多移民。”
“若非建虏一直在辽东闹着,皇上才不愿每年花几百万两银子打他们。”
袁崇焕闻言当即道:
“既然如此,为何不与建虏议和?”
“只要和建虏暂且议和,朝廷就能腾出更多力量收复三宣六慰……”
向徐本高说着自己的主张,还是议和那一套。
徐本高本来不想在辽东的事情多说,见到袁崇焕不断提起,不得不警告道:
“皇上早就下令,不和建虏议和。”
“凡是主张议和的,尽皆要调出辽东去。”
“袁兄就别提辽东的事了,安心留在西南。”
严肃警告袁崇焕不得再提这种话,否则连西南都待不下去。
袁崇焕见徐本高如此肃然,也不得不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叹气道:
“罢了!”
“袁某就不谈辽东的事情了。”
“有劳徐镇抚继续说下去!”
徐本高指着地图继续道:
“安南、占城还有满剌加等地,皇上早已派人去开拓。”
“如今前往满剌加的海商,已经向西抵达王公公在槟榔屿建立的槟城,想要继续向西。”
“袁兄可以尝试向南抵达大海,打通从海洋联接大明的路线。”
“据说这一带盛产柚木,皇上打算用这里的木材造船。”
柚木这种木材,在缅甸的分布非常广泛,甚至被尊为国树。
朱由检要选择好木材打造战船,首先想到的就是缅甸等地的柚木。
他也希望用柚木的收益吸引更多勋贵前往中南,在这里开辟封地。
袁崇焕在云南时间长了,对临近的缅甸自然有些了解。想到那边的森林中确实存在巨木,只要能运到大明,根本就不愁卖。
所以他盯着此时被称为潞江的怒江道:
“这条江直通大海,徐镇抚能确定吗?”
“如果真能通航,缅甸的巨木可以走水路运出去。”
“甚至云南的巨木,也能通过这运出去。”
云南这边不是没有巨木,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运出去。
当年朝廷为了修建宫殿从这里征集大木,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物力。
如今袁崇焕看着地图,发现走潞江明显更方便,就算走海路损失一些,同样能够接受。
徐本高听着袁崇焕的怀疑,哈哈笑着说道:
“皇上亲手绘的地图,难道还能有假?”
“这可是他梦中随着太祖成祖在天上俯瞰绘制的,根本不可能有错误。”
“南洋那边早就确定了,图上的岛屿、山脉、河流都存在。”
“当今皇帝,是真正得到祖宗神灵庇佑的人!”
这件事情,在锦衣卫内部传得甚广。因为他们有绘制地图的任务,执行任务也经常用到地图。
皇帝绘制的地图,无疑让他们非常惊叹。这些人都想不明白在深宫里的皇帝怎么绘出这些的,只能相信皇帝说的太祖成祖托梦。
袁崇焕也隐约听到过这个说法,但他之前只认为皇帝在装神弄鬼,地图是锦衣卫绘制。
如今听徐本高的说法明显不是,而且徐本高来西南后锦衣卫的活动范围他也有了解,根本不可能绘制出这么详细的地图。
所以他只能同样相信皇帝有祖宗神灵庇佑,绘制出这幅地图。
这让他的心里,对皇帝的封爵许诺,更多了几分信心。
即使他不能完全收复三宣六慰,只要能收复几个,封伯甚至封侯却不难。他在仔细考虑后,向京城方向下拜道:
“承蒙皇上厚爱,袁某敢不尽心?”
“请徐镇抚回禀皇上,袁某一定会尽力收复三宣六慰,复我大明疆界。”
正式接下了这个任务,打算扎根西南。
他知道,接下任务这一刻,自己就不可能离开这里了。
除非收复三宣六慰,挟着收复失地的大功,入朝执掌枢密院。
但是枢密院如今最重要的任务是平定建虏,他这个有通虏嫌疑的人,还是很难回去。
此时的袁崇焕甚至有预感,自己一辈子都要在西南,根本没机会回朝廷。
这让他的心思,转向在境外开疆拓土,获得一块封地。
正想询问自己的封地怎么样,徐本高已经说道:
“三宣六慰收复后,肯定是不能像以前一样的。”
“皇上打算分封藩王、功臣,治理当地土司。”
“如同黔国公沐家世镇云南一般,而且权力更大些。”
“当然地方会更小,最大就是方千里的王国。”
“袁兄作为主持者,可以优先选一块方五百里的地方,预留作为封地。”
“如果袁兄能把整个缅甸打下来,一定能获得公侯之位。”本章完)
“袁兄是云南兵马的主帅,到时论功行赏,朝廷焉能不封你个爵位?”
“我看这西南同样是用事之地,说不定袁兄就能像靖远伯那样,成为紫阁功臣。”
和袁崇焕谈论着西南这边的局势,徐本高宽慰他道。
水西安氏在尽起大军决战失败,又被朝廷稳扎稳打、不断派兵清剿后,已经是屡战屡败、再也支撑不下去。甚至不断向朝廷求和,请求结束战事。
如今之所以战事没又结束,是因为朝廷要用夺取来的土地设立卫所、封赏有功将士。
否则奢安之乱早就平定了,而不是绵延至今。
袁崇焕想着如今的形势,说道:
“水西容易夺取的地方,基本都已夺下了。”
“再往里面进军,就会进入安氏的核心之地,遭到的反抗远比之前激烈。”
“西南将士大多已经获得了封赏,眼看就能成为世官世代富贵,很多人已经不想打下去了,而是打算开垦土地,把家人接过来享受世代富贵。”
“朝廷明年有意在辽东用兵,同样想结束西南战事,同意招降安位。”
“如果安氏能答应朝廷的要求,战事就结束了。”
各方都不想战事继续,和谈的条件已经充分。
接下来就是看水西安氏是否能认清局面,接受朝廷的招揽。
如果他们愿意降低土司职位和辖区面积,并且按朝廷的命令分成几个宣抚司和安抚司,就能达成和议。
徐本高对此是有信心的,因为安氏如果不同意,那就是灭亡结局。
对于这样的土司世家来说,能活下去才是第一位的,什么脸面、地盘,只能让位生存。
别说朝廷只是把水西安氏降级和推恩,就是改成卫所,他们也得接受。
甚至徐本高都认为,全部改成卫所更安稳些,避免水西安氏以后还作乱。
一些卫所将士也是这个想法,打算把水西彻底平定,为后代打出个长治久安。
不过这只是少数人的想法,更多的将士因为征战多年,已经不想打下去了。
袁崇焕也不想和水西安氏纠缠,向徐本高道:
“改成卫所就得派军官,不能让水西安氏完全执掌。”
“现在这个情况,谁愿意去水西卫所当世官?怎么压下水西的人?”
“还不如多设几个宣抚司、安抚司,让水西安氏自己管。”
“其他地方的土人如果不服管教,也可以把他们送去水西。”
“掺的沙子多了,以后再改成卫所。”
这是傅宗龙制定的办法,袁崇焕也很认同。水西改成卫所的条件确实不成熟,朝廷无法完全掌控,土人也不可能全部适应卫所制。
还不如先把打下的地方都占了,把愿意编入卫所的土人编户齐民,不愿编入卫所的则驱赶到水西。
到时候新设的卫所稳定下来后,无论是再次进兵、还是以势逼人,都能压制水西安氏,逼迫水西内部生变。
相信那个时候,水西内部一定会有人投靠朝廷。水西的土人和土司在熟悉卫所制后,也会愿意加入。朝廷可顺势招抚他们,清除有异心的势力,完成由土司到卫所的改制。
这一连串策略,需要的时间很长。朝廷已制定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规划,打算长久实施。不管接下来的贵州巡抚是谁,都要把这个策略执行下去——
改土归流已经被确定为国策,在两京十三省境内,不允许存在不服从朝廷的土司、特别是曾经反叛的势力。
谈着这件事情,徐本高有些担忧地向袁崇焕道:
“改土归流是好,但是也要提防土司不安啊!”
“我听说云南的土司,就有一些不稳。”
“如果他们闹出乱子来,对袁兄可是不利。”
如今的袁崇焕,在云南不但是巡抚,还代摄沐氏世传的云南总兵一职。
如果云南发生叛乱,他这个主官必然首当其冲,遭到朝廷责问。
袁崇焕想到一些土司的动作,冷笑一声说道:
“这些土司若是安分便罢,不安分本官自有办法治他们。”
“本官改日便召他们前来,看谁胆敢抗命。”
打算办一场鸿门宴,把不安分的土司尽皆处置。
徐本高听出他的意思,急忙就劝说道:
“袁兄莫急,还是要慎重行事。”
“云南土司的事情错综复杂,很多还在平定奢安之乱中立功,不能轻易处置他们,让土司觉得朝廷不公。”
“以小弟的愚见,不如把缅甸、老挝的土地封给他们,让他们试着去南方打一下。”
“如果能打下来,说明那边的实力不过如此,袁兄到时候可率大军,恢复三宣六慰。”
“即便打不下来,有袁兄率大军压阵,也不会出现大问题。”
这个想法,让袁崇焕眼前一亮,感觉找到了立功的机会。
三宣六慰是朝廷曾经在云南南面设立的土司。三宣指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六慰指车里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老挝宣慰司。
其实朝廷设立的土司不止这几个,还有大古剌宣慰司、底马撒宣慰司、底兀剌宣慰司、蛮莫安抚司等,三宣六慰只是惯常称呼。
如果能把朝廷曾经设置的三宣六慰收回来,至少能像张献忠那样,获得伯爵爵位。
不过如今朝廷和缅甸等地并无战事,若是擅启边衅,朝廷那里怎么办?
看着徐本高的目光,袁崇焕若有所思地道:
“徐镇抚这番话,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其他人的意思?”
“收复三宣六慰,可不像是徐兄能说出来的?”
徐本高哈哈一笑,拱手道:
“就知道瞒不过袁兄。”
“实话告诉袁抚台,这番话是皇上的意思。”
“这奢安之乱马上就要平定,有些将士是想安稳,有些却仍想建功立业。更别说还有些土司,已经蠢蠢欲动。”
“皇上的意思,就是把这些不安分的人,都引导向境外。”
“只要他们不在大明境内闹,随他们怎么行事。”
“袁抚台只需要守好云南,不发生大乱子即可。”
“如果袁抚台想立功,也可以在保证云南安稳的情况下,派兵自主出击。”
这番话以官职称呼,摆明了是皇帝的口谕。只是没有下旨意,是否听从要看袁崇焕自己。
放在以前,他对皇帝的中旨都不见得会接受,更别说这种连张纸都没有的口谕了。
但是现在他又一次牵扯进通虏案,而且基本被老师韩爌放弃。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他在官场上就没有任何人可依。
皇帝摆明了是趁人之危,在他走投无路时,把他招揽过来。
如果他不接受,就算这次通虏案能过关,以后也别想有更大的发展。
对于成为帝党,袁崇焕是不排斥的。他在天启年间连投靠阉党都干过,怎么会不愿意投靠皇帝。
现在他想确认的,是皇帝对他有多看重,愿不愿意给他回辽东的机会——
他的心中,仍旧放不下辽东,认为那才是大丈夫用武之地。
所以,他试着向徐本高道:
“若是袁某能收复三宣六慰,将来辽东……”
刚刚说到“辽东”,徐本高已出手阻止道:
“打住!”
“袁兄以后不要再提辽东的事。”
“朝廷对辽东已经有了全盘考虑,不需要袁兄费心。”
“你这身上背着嫌疑,何必瓜田李下招人怀疑?”
说着连连摇头,对袁崇焕如此想回辽东十分不解。
据他所知,京城很多世官宁愿降低世职,都不愿意去辽东建功立业。
怎么到了袁崇焕这里,就那么想回去?
『莫非,他真和建虏有勾结?生怕事情败露?』
心中冒出这个想法,徐本高强迫自己把这个念头抛弃,也不打算查下去。
不管怎么说,袁崇焕如今都在西南,他就是真的通虏,也影响不到这边。
如今他要做的,就是打消袁崇焕对辽东的想法,让他安心留在这里。
想到这里,徐本高取出一幅地图,说道:
“三宣六慰,还有安南、占城等地,被皇上命名为中南半岛,打算能征服就征服,作为宗室、勋贵的封地。”
“如今已经有靖江王等人前去,苏州人还打算去开发新江南,小弟家乡松江也有不少人过去。”
“这块地方可不小啊,足有八百万方里。”
“袁兄如果能把这块地方完全征服,按封地十分之一计算,就能有八十万方里。”
“到时候别说公侯了,甚至有可能像徐家那样,一门两个公爵。”
“皇上对这里其实比对辽东更看重,认为能承载更多移民。”
“若非建虏一直在辽东闹着,皇上才不愿每年花几百万两银子打他们。”
袁崇焕闻言当即道:
“既然如此,为何不与建虏议和?”
“只要和建虏暂且议和,朝廷就能腾出更多力量收复三宣六慰……”
向徐本高说着自己的主张,还是议和那一套。
徐本高本来不想在辽东的事情多说,见到袁崇焕不断提起,不得不警告道:
“皇上早就下令,不和建虏议和。”
“凡是主张议和的,尽皆要调出辽东去。”
“袁兄就别提辽东的事了,安心留在西南。”
严肃警告袁崇焕不得再提这种话,否则连西南都待不下去。
袁崇焕见徐本高如此肃然,也不得不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叹气道:
“罢了!”
“袁某就不谈辽东的事情了。”
“有劳徐镇抚继续说下去!”
徐本高指着地图继续道:
“安南、占城还有满剌加等地,皇上早已派人去开拓。”
“如今前往满剌加的海商,已经向西抵达王公公在槟榔屿建立的槟城,想要继续向西。”
“袁兄可以尝试向南抵达大海,打通从海洋联接大明的路线。”
“据说这一带盛产柚木,皇上打算用这里的木材造船。”
柚木这种木材,在缅甸的分布非常广泛,甚至被尊为国树。
朱由检要选择好木材打造战船,首先想到的就是缅甸等地的柚木。
他也希望用柚木的收益吸引更多勋贵前往中南,在这里开辟封地。
袁崇焕在云南时间长了,对临近的缅甸自然有些了解。想到那边的森林中确实存在巨木,只要能运到大明,根本就不愁卖。
所以他盯着此时被称为潞江的怒江道:
“这条江直通大海,徐镇抚能确定吗?”
“如果真能通航,缅甸的巨木可以走水路运出去。”
“甚至云南的巨木,也能通过这运出去。”
云南这边不是没有巨木,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运出去。
当年朝廷为了修建宫殿从这里征集大木,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物力。
如今袁崇焕看着地图,发现走潞江明显更方便,就算走海路损失一些,同样能够接受。
徐本高听着袁崇焕的怀疑,哈哈笑着说道:
“皇上亲手绘的地图,难道还能有假?”
“这可是他梦中随着太祖成祖在天上俯瞰绘制的,根本不可能有错误。”
“南洋那边早就确定了,图上的岛屿、山脉、河流都存在。”
“当今皇帝,是真正得到祖宗神灵庇佑的人!”
这件事情,在锦衣卫内部传得甚广。因为他们有绘制地图的任务,执行任务也经常用到地图。
皇帝绘制的地图,无疑让他们非常惊叹。这些人都想不明白在深宫里的皇帝怎么绘出这些的,只能相信皇帝说的太祖成祖托梦。
袁崇焕也隐约听到过这个说法,但他之前只认为皇帝在装神弄鬼,地图是锦衣卫绘制。
如今听徐本高的说法明显不是,而且徐本高来西南后锦衣卫的活动范围他也有了解,根本不可能绘制出这么详细的地图。
所以他只能同样相信皇帝有祖宗神灵庇佑,绘制出这幅地图。
这让他的心里,对皇帝的封爵许诺,更多了几分信心。
即使他不能完全收复三宣六慰,只要能收复几个,封伯甚至封侯却不难。他在仔细考虑后,向京城方向下拜道:
“承蒙皇上厚爱,袁某敢不尽心?”
“请徐镇抚回禀皇上,袁某一定会尽力收复三宣六慰,复我大明疆界。”
正式接下了这个任务,打算扎根西南。
他知道,接下任务这一刻,自己就不可能离开这里了。
除非收复三宣六慰,挟着收复失地的大功,入朝执掌枢密院。
但是枢密院如今最重要的任务是平定建虏,他这个有通虏嫌疑的人,还是很难回去。
此时的袁崇焕甚至有预感,自己一辈子都要在西南,根本没机会回朝廷。
这让他的心思,转向在境外开疆拓土,获得一块封地。
正想询问自己的封地怎么样,徐本高已经说道:
“三宣六慰收复后,肯定是不能像以前一样的。”
“皇上打算分封藩王、功臣,治理当地土司。”
“如同黔国公沐家世镇云南一般,而且权力更大些。”
“当然地方会更小,最大就是方千里的王国。”
“袁兄作为主持者,可以优先选一块方五百里的地方,预留作为封地。”
“如果袁兄能把整个缅甸打下来,一定能获得公侯之位。”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0/20923/732686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