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真的撑不住了
推荐阅读:顾倾城京澜辰、万界交易直播间、从火影开始的水雾刺客、你是我一的N次方、爽文男主刺杀计划、开局签到捡破烂成神系统、萌宝速递,爹地是大佬、绝世皇太子、重生东瀛当和尚、快穿之末日奇妙屋、
第一百三十五章 真的撑不住了
他开始觉得恶心。
不是对人,是对自己。
他不再信任何人。
连医生说的“你现在是最好状态”,他都不信了。
那天他在画展开幕式上,看见一幅名为《白夜》的画。
画里是病房,一张空床,一个靠窗的轮椅,一个未合上的画册,一支快断掉的铅笔。
整个画面都是冷调,只有画册封面一抹极淡的红色,被灯光一打,几乎不可见。
他盯着那幅画看了很久。
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直到工作人员上前提醒。
“顾先生,这边请!”
他点点头,转身离开。
可走到后台的时候,他靠在墙边,眼睛闭了很久。
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个模糊的片段。
是那种熟悉的错觉—像曾经握过那支铅笔。
像是曾经坐过那张椅子,看过窗外的光,听过什么人在他耳边轻轻说。
“你不记得也没关系,我记得就够了!”
那声音温柔,却哽咽。
他睁开眼,手指微微颤抖。
他低头,问身边的工作人员。
“这幅画的作者是谁?”
“资料上写的是匿名!”
“没有姓名吗?”
“没有!”
“怎么联系?”
“我们也联系不上,只是画展前有人寄来的原稿,留言说只展一次,不售!”
他没再问。
只转头看向那幅画,站了整整五分钟。
当晚回到家,他在电脑前坐了很久,打开了一份未保存的文件,文件名空白,内容也空白。
他在第一行写下两个字:她是谁?
他停了很久,没动。
接着又在下一行写下:为什么我想哭?
然后光标停在第三行,他敲下: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屏幕一亮一暗,他最后按下了“保存”。
文件名:不该忘的人。
林清浅发现他开始变了。
变得沉默,变得警惕,变得时常发呆。
她开始加强监控他的生活,每一个接触的人、每一次梦境反馈、每一次情绪波动。
她重新安排了心理医生,也联系了实验室的研究员,准备进行第四次排斥机制强化。
但这一次医生犹豫了。
“他已经不是第一次接受了!”
“再做一次,他可能会对所有情绪产生抗拒!”
“不是对某个人,是对所有人!”
“你愿意看到他变成一个彻底情感麻木的人吗?”
林清浅静了很久。
然后说。
“如果代价是他永远不再梦见那个女人,我愿意!”
“我失去他很多次了!”
“我不想再失去一次!”
医生提醒她。
“那你就得准备好,他以后连你也不会靠近!”
她闭上眼,像是认命。
“靠不靠近不重要!”
“只要他不再疼!”
第四次排斥机制启动前,顾承泽被告知需要“例行调整”,他没有拒绝,也没有询问。
他只是低声问了一句。
“如果我这次彻底忘记了,是不是就不会再痛了?”
医生说。
“不会!”
“你会过得很好!”
“你不会再做梦!”
他点头。
“那就开始吧!”
治疗开始前一小时,他偷偷打开了手机,点开那张照片。
照片里是他在画展上偷偷拍下的那幅《白夜》。
他看了很久。
然后轻轻地在图片下写了一行字:
“如果我这次真的不记得了,你别等了!”
“你等我……太久了!”
“我配不上再见你一面!”
治疗当天,天灰得像积压了很久的霾。
顾承泽一大早就被接走了,过程安静得没有一点声响,就像所有安排过的医疗程序一样,清清楚楚,精准高效。
他穿着一身浅灰色风衣,神情平静,没有挣扎,也没有犹豫。
他不是没意识到这一次治疗的不同。
他已经知道自己过去被“修过很多次”。
有些片段在梦里出现得太多,却怎么也拼不全;有些情绪总是突兀地闪现,却不知道源头;而他身边的人,总是在他刚想问出口时,劝他。
“别想了”“那不重要了”“你已经在恢复的路上”。
这次他不再反抗。
他只是想结束。
不是结束那段被掐断的回忆,而是结束这种模糊又痛苦的挣扎。
他已经受够了半梦半醒之间的拉扯,那些残留的痛、碎片般的对话、背影、画面,全像是凌迟般的折磨。
如果治疗真能让他彻底脱离那些东西,那就治吧。
他不再想知道“她是谁”。
不想再在半夜惊醒后问自己。
“我是不是错过了什么!”
更不想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心悸—只因为看到一幅熟悉的画,一张落叶,一串名字。
这些情绪他已经受够了。
手术室里灯光雪亮。
他躺在手术台上,安静如一具静置的模型。
医生戴上脑部诱导装置,调试信号连接,冷静地对身边助手说。
“启动第二阶段。
情绪识别回路重点清理,连接区域C5、C7、E1……”
他听得见,却没有任何情绪波动。
他甚至在想。
“这是不是就是人彻底放弃自我之前的状态!”
像极了安乐死。
不是身体的死亡,而是情感意义上的终结。
这一次的治疗重点是彻底建立“心理排斥模型”。
不是简单的删除,而是要在他的潜意识里种下一套完整的“保护机制”—一旦遇到某些关键词、画面、气味、人名,即便不认得,也会自动排斥、警惕、远离,甚至产生轻微的情绪防御和负面联想。
“情绪厌恶反射”建立成功之后,就算他再见到那个人,也不会再想靠近。
更不会再为她心痛。
手术完成后,他在无意识中沉睡了整整三十六小时。
没有梦。
没有声响。
只有一片极致的安静,像是真正被拉进了另一个世界。
医生说,这是“最成功的一次诱导”。
他醒来的时候,窗外是深灰色的天,病房安静得像一口井。
林清浅站在床边,手里拿着一张报告,语气平稳。
“你状态很稳定,应该不会再出现之前那些不适了!”
顾承泽坐起来,活动了一下手腕,点点头。
“我感觉……干净了!”
林清浅笑着,眼里藏着压抑了很久的欣慰。
“你现在是最好的状态!”
“没有梦,也不会再有!”
他淡淡地“嗯”了一声,没有再说话。
他回归工作之后,整个人像换了壳。
更冷静、更高效,几乎不带情绪。
合作方私下里说。
他开始觉得恶心。
不是对人,是对自己。
他不再信任何人。
连医生说的“你现在是最好状态”,他都不信了。
那天他在画展开幕式上,看见一幅名为《白夜》的画。
画里是病房,一张空床,一个靠窗的轮椅,一个未合上的画册,一支快断掉的铅笔。
整个画面都是冷调,只有画册封面一抹极淡的红色,被灯光一打,几乎不可见。
他盯着那幅画看了很久。
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直到工作人员上前提醒。
“顾先生,这边请!”
他点点头,转身离开。
可走到后台的时候,他靠在墙边,眼睛闭了很久。
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个模糊的片段。
是那种熟悉的错觉—像曾经握过那支铅笔。
像是曾经坐过那张椅子,看过窗外的光,听过什么人在他耳边轻轻说。
“你不记得也没关系,我记得就够了!”
那声音温柔,却哽咽。
他睁开眼,手指微微颤抖。
他低头,问身边的工作人员。
“这幅画的作者是谁?”
“资料上写的是匿名!”
“没有姓名吗?”
“没有!”
“怎么联系?”
“我们也联系不上,只是画展前有人寄来的原稿,留言说只展一次,不售!”
他没再问。
只转头看向那幅画,站了整整五分钟。
当晚回到家,他在电脑前坐了很久,打开了一份未保存的文件,文件名空白,内容也空白。
他在第一行写下两个字:她是谁?
他停了很久,没动。
接着又在下一行写下:为什么我想哭?
然后光标停在第三行,他敲下: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屏幕一亮一暗,他最后按下了“保存”。
文件名:不该忘的人。
林清浅发现他开始变了。
变得沉默,变得警惕,变得时常发呆。
她开始加强监控他的生活,每一个接触的人、每一次梦境反馈、每一次情绪波动。
她重新安排了心理医生,也联系了实验室的研究员,准备进行第四次排斥机制强化。
但这一次医生犹豫了。
“他已经不是第一次接受了!”
“再做一次,他可能会对所有情绪产生抗拒!”
“不是对某个人,是对所有人!”
“你愿意看到他变成一个彻底情感麻木的人吗?”
林清浅静了很久。
然后说。
“如果代价是他永远不再梦见那个女人,我愿意!”
“我失去他很多次了!”
“我不想再失去一次!”
医生提醒她。
“那你就得准备好,他以后连你也不会靠近!”
她闭上眼,像是认命。
“靠不靠近不重要!”
“只要他不再疼!”
第四次排斥机制启动前,顾承泽被告知需要“例行调整”,他没有拒绝,也没有询问。
他只是低声问了一句。
“如果我这次彻底忘记了,是不是就不会再痛了?”
医生说。
“不会!”
“你会过得很好!”
“你不会再做梦!”
他点头。
“那就开始吧!”
治疗开始前一小时,他偷偷打开了手机,点开那张照片。
照片里是他在画展上偷偷拍下的那幅《白夜》。
他看了很久。
然后轻轻地在图片下写了一行字:
“如果我这次真的不记得了,你别等了!”
“你等我……太久了!”
“我配不上再见你一面!”
治疗当天,天灰得像积压了很久的霾。
顾承泽一大早就被接走了,过程安静得没有一点声响,就像所有安排过的医疗程序一样,清清楚楚,精准高效。
他穿着一身浅灰色风衣,神情平静,没有挣扎,也没有犹豫。
他不是没意识到这一次治疗的不同。
他已经知道自己过去被“修过很多次”。
有些片段在梦里出现得太多,却怎么也拼不全;有些情绪总是突兀地闪现,却不知道源头;而他身边的人,总是在他刚想问出口时,劝他。
“别想了”“那不重要了”“你已经在恢复的路上”。
这次他不再反抗。
他只是想结束。
不是结束那段被掐断的回忆,而是结束这种模糊又痛苦的挣扎。
他已经受够了半梦半醒之间的拉扯,那些残留的痛、碎片般的对话、背影、画面,全像是凌迟般的折磨。
如果治疗真能让他彻底脱离那些东西,那就治吧。
他不再想知道“她是谁”。
不想再在半夜惊醒后问自己。
“我是不是错过了什么!”
更不想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心悸—只因为看到一幅熟悉的画,一张落叶,一串名字。
这些情绪他已经受够了。
手术室里灯光雪亮。
他躺在手术台上,安静如一具静置的模型。
医生戴上脑部诱导装置,调试信号连接,冷静地对身边助手说。
“启动第二阶段。
情绪识别回路重点清理,连接区域C5、C7、E1……”
他听得见,却没有任何情绪波动。
他甚至在想。
“这是不是就是人彻底放弃自我之前的状态!”
像极了安乐死。
不是身体的死亡,而是情感意义上的终结。
这一次的治疗重点是彻底建立“心理排斥模型”。
不是简单的删除,而是要在他的潜意识里种下一套完整的“保护机制”—一旦遇到某些关键词、画面、气味、人名,即便不认得,也会自动排斥、警惕、远离,甚至产生轻微的情绪防御和负面联想。
“情绪厌恶反射”建立成功之后,就算他再见到那个人,也不会再想靠近。
更不会再为她心痛。
手术完成后,他在无意识中沉睡了整整三十六小时。
没有梦。
没有声响。
只有一片极致的安静,像是真正被拉进了另一个世界。
医生说,这是“最成功的一次诱导”。
他醒来的时候,窗外是深灰色的天,病房安静得像一口井。
林清浅站在床边,手里拿着一张报告,语气平稳。
“你状态很稳定,应该不会再出现之前那些不适了!”
顾承泽坐起来,活动了一下手腕,点点头。
“我感觉……干净了!”
林清浅笑着,眼里藏着压抑了很久的欣慰。
“你现在是最好的状态!”
“没有梦,也不会再有!”
他淡淡地“嗯”了一声,没有再说话。
他回归工作之后,整个人像换了壳。
更冷静、更高效,几乎不带情绪。
合作方私下里说。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0/20878/731506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