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道论
推荐阅读:通灵:天胡开局、穿越biss游戏的我只想活下去、御兽师,快拷贝技能、第一女纨绔是穿书、高武,我可以修改命数、胜诉才是正义、1993风华尽览、等我无罪归、后妈对照组靠熊在娃综爆红了、我真不是绝世大佬、
所以这个时候,中郎将的职权发生了变化,他们已经不是监军,成为了亲自统兵作战的将领。
但中郎将终究是朝廷的直属官员,他们没有地方上的官职,作战完毕后,终究是要回到中央去的。
这时候,三将已经名震天下,董卓、袁绍、曹操这些人还排不上号,他们就是手握军权的真正的大佬。
这时皇甫嵩的威信达到顶峰,汉阳人阎忠甚至劝他把握机会,自立称帝。
皇甫嵩当然不会考虑,他和朱儁二话没说,交出了军权回到京城,继续当他们的京官。
这时候,董卓在哪里呢?
董卓刚被赦免。
因为攻打下曲阳不利,董卓也步卢植后尘被罢免,押送回京师受审,判的罪名是“减死罪一等”,也就是个被流放的命。
恰好,皇甫嵩在前线大获全胜,皇帝一高兴大赦天下,董卓这才被赦免。
显然,这时候皇甫嵩和董卓的地位是一个天一个地,董卓一口吃不成以后的大胖子,他还得继续发育。
一年后,中平二年(185年),凉州又发生叛乱,朝廷又派已被拜为左车骑将军的皇甫嵩领军出征,董卓拜为中郎将当他的副手。
在这一年的战斗力,皇甫嵩有点背,作战不利被罢免,董卓却出了点风头,六路人马里只有他一路全军班师没遭到什么损失,从而被封为斄乡侯。
中平五年(188年),凉州再次告急,朝廷还是启用皇甫嵩、董卓为正副手。
这次作战,皇甫嵩指挥有方,大胜叛军,董卓对皇甫嵩又忌妒又恨。
扑灭黄巾后,皇甫嵩以名将之威望,仍然是朝廷出兵平叛的第一选择,董卓这时虽偶有表现,还远远够不上对皇甫嵩形成威胁。
?
错失良机
第二年,汉灵帝病重,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同时命令董卓把兵权转交给皇甫嵩。董卓暗藏野心,不肯交出军队,上书狡辩。
这时皇甫嵩的从子皇甫郦看出董卓暗藏祸心,于是劝说父亲趁机除掉董卓,皇甫嵩认为,董卓虽然有罪,自己没有旨意诛杀他恐怕也要负责。所以他还是上奏朝廷,朝廷只是责备了董卓,却没有采取其他措施。
这是皇甫嵩第一次错过灭掉董卓的机会。
就在同一年,保留有兵力的董卓本来该到并州去上任,他走到河东郡就不动弹了,因为他想留在这里观望局势,看看是否有机可乘。
机会果然来了,带着兵的董卓离洛阳较近,被大将军何进看中,私自招董卓带兵入京。
随后发生的事就比较着名了,何进被十常侍杀死,董卓趁乱进京,立下救驾之功,吞并了何进、何苗、丁原等人的军队,一家独大,掌控了朝政。
即使这样,皇甫嵩也还有机会对付董卓,他当时并不在京城,而是统兵三万驻扎在扶风郡。皇甫嵩名震天下,对董卓是个巨大的威胁,如果他能果断决策,振臂一呼,局势未稳的董卓未必能吃得消,因为在外有袁绍等反对势力,即使在他控制的京城,也存在着王允等坚决反对董卓的力量,而皇甫嵩在各地诸侯间也有很大威信。
?
但是,皇甫嵩又服软了,他听从了董卓的征召,给他的官职是城门校尉,不知皇甫嵩是怎么想的,城门校尉虽然也是京城有实权的军职,又怎么比得上现在的手握重兵,身处董卓控制之外来得有用。
皇甫嵩的手下长史梁衍看出不妙,劝说皇甫嵩与袁绍呼应,起兵讨伐董卓,但皇甫嵩不听,执意赴任。
会卓亦微嵩为城门校尉,嵩长史梁衍说嵩曰:“董卓寇掠京邑,废立从意,今征将军,大则危祸,小则困辱。今及卓在雒阳,天子来西,以将军之众迎接至尊,奉令讨逆,征兵群帅,袁氏逼其东,将军迫其西,此成禽也!”嵩不从,遂就征。
结果明摆着,皇甫嵩一到京师就被逮捕,经过审判要判死罪,幸亏皇甫嵩儿子皇甫坚寿跟董卓有交情,和众人一起力劝后董卓才赦免皇甫嵩死罪,任命他为议郎,后又升任御史中丞。
虽然还是个京官,皇甫嵩从手握兵权的将领变成了个文职官员,连说好的城门校尉董卓也不可能给他。从此皇甫嵩说话再也没了分量,沦为了摆设,再无亮眼表现,五年后病逝。
?
皇甫嵩之悲哀
要说汉末谁有能力把董卓之乱在早期扑灭甚至是扼杀于无形,我想没人比皇甫嵩更有机会。
在董卓进军京城之前,皇甫嵩拥有诛杀他的能力,董卓进京之后,皇甫嵩也拥有起兵讨伐他的能力。在汉末,汉室天下缺少的就是这样一个登高一呼,从者百应的领袖,而且最关键的一点,要真正想的是匡扶汉室,不管从哪方面看,皇甫嵩都符合要求。
同列汉末三杰里的朱儁,论能力比不上皇甫嵩,威信也没有他高,行动力却要强不少。朱俊在讨平黄巾后,也交出了兵权回到京城,董卓入京后朱俊手里没兵,起不了多大作用。
到了董卓迁都后,朱儁脱离了董卓控制,逃到荆州,起兵进军洛阳,赶跑了董卓任命的河南尹杨懿,并传檄天下,号召各地派军队讨伐董卓。但是朱儁的威望终究不够,只有陶谦派来了三千人,还有一些州郡派来零零星星的兵马,被董卓派李傕郭汜击败,这个时间是初平二年(191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中郎将终究是朝廷的直属官员,他们没有地方上的官职,作战完毕后,终究是要回到中央去的。
这时候,三将已经名震天下,董卓、袁绍、曹操这些人还排不上号,他们就是手握军权的真正的大佬。
这时皇甫嵩的威信达到顶峰,汉阳人阎忠甚至劝他把握机会,自立称帝。
皇甫嵩当然不会考虑,他和朱儁二话没说,交出了军权回到京城,继续当他们的京官。
这时候,董卓在哪里呢?
董卓刚被赦免。
因为攻打下曲阳不利,董卓也步卢植后尘被罢免,押送回京师受审,判的罪名是“减死罪一等”,也就是个被流放的命。
恰好,皇甫嵩在前线大获全胜,皇帝一高兴大赦天下,董卓这才被赦免。
显然,这时候皇甫嵩和董卓的地位是一个天一个地,董卓一口吃不成以后的大胖子,他还得继续发育。
一年后,中平二年(185年),凉州又发生叛乱,朝廷又派已被拜为左车骑将军的皇甫嵩领军出征,董卓拜为中郎将当他的副手。
在这一年的战斗力,皇甫嵩有点背,作战不利被罢免,董卓却出了点风头,六路人马里只有他一路全军班师没遭到什么损失,从而被封为斄乡侯。
中平五年(188年),凉州再次告急,朝廷还是启用皇甫嵩、董卓为正副手。
这次作战,皇甫嵩指挥有方,大胜叛军,董卓对皇甫嵩又忌妒又恨。
扑灭黄巾后,皇甫嵩以名将之威望,仍然是朝廷出兵平叛的第一选择,董卓这时虽偶有表现,还远远够不上对皇甫嵩形成威胁。
?
错失良机
第二年,汉灵帝病重,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同时命令董卓把兵权转交给皇甫嵩。董卓暗藏野心,不肯交出军队,上书狡辩。
这时皇甫嵩的从子皇甫郦看出董卓暗藏祸心,于是劝说父亲趁机除掉董卓,皇甫嵩认为,董卓虽然有罪,自己没有旨意诛杀他恐怕也要负责。所以他还是上奏朝廷,朝廷只是责备了董卓,却没有采取其他措施。
这是皇甫嵩第一次错过灭掉董卓的机会。
就在同一年,保留有兵力的董卓本来该到并州去上任,他走到河东郡就不动弹了,因为他想留在这里观望局势,看看是否有机可乘。
机会果然来了,带着兵的董卓离洛阳较近,被大将军何进看中,私自招董卓带兵入京。
随后发生的事就比较着名了,何进被十常侍杀死,董卓趁乱进京,立下救驾之功,吞并了何进、何苗、丁原等人的军队,一家独大,掌控了朝政。
即使这样,皇甫嵩也还有机会对付董卓,他当时并不在京城,而是统兵三万驻扎在扶风郡。皇甫嵩名震天下,对董卓是个巨大的威胁,如果他能果断决策,振臂一呼,局势未稳的董卓未必能吃得消,因为在外有袁绍等反对势力,即使在他控制的京城,也存在着王允等坚决反对董卓的力量,而皇甫嵩在各地诸侯间也有很大威信。
?
但是,皇甫嵩又服软了,他听从了董卓的征召,给他的官职是城门校尉,不知皇甫嵩是怎么想的,城门校尉虽然也是京城有实权的军职,又怎么比得上现在的手握重兵,身处董卓控制之外来得有用。
皇甫嵩的手下长史梁衍看出不妙,劝说皇甫嵩与袁绍呼应,起兵讨伐董卓,但皇甫嵩不听,执意赴任。
会卓亦微嵩为城门校尉,嵩长史梁衍说嵩曰:“董卓寇掠京邑,废立从意,今征将军,大则危祸,小则困辱。今及卓在雒阳,天子来西,以将军之众迎接至尊,奉令讨逆,征兵群帅,袁氏逼其东,将军迫其西,此成禽也!”嵩不从,遂就征。
结果明摆着,皇甫嵩一到京师就被逮捕,经过审判要判死罪,幸亏皇甫嵩儿子皇甫坚寿跟董卓有交情,和众人一起力劝后董卓才赦免皇甫嵩死罪,任命他为议郎,后又升任御史中丞。
虽然还是个京官,皇甫嵩从手握兵权的将领变成了个文职官员,连说好的城门校尉董卓也不可能给他。从此皇甫嵩说话再也没了分量,沦为了摆设,再无亮眼表现,五年后病逝。
?
皇甫嵩之悲哀
要说汉末谁有能力把董卓之乱在早期扑灭甚至是扼杀于无形,我想没人比皇甫嵩更有机会。
在董卓进军京城之前,皇甫嵩拥有诛杀他的能力,董卓进京之后,皇甫嵩也拥有起兵讨伐他的能力。在汉末,汉室天下缺少的就是这样一个登高一呼,从者百应的领袖,而且最关键的一点,要真正想的是匡扶汉室,不管从哪方面看,皇甫嵩都符合要求。
同列汉末三杰里的朱儁,论能力比不上皇甫嵩,威信也没有他高,行动力却要强不少。朱俊在讨平黄巾后,也交出了兵权回到京城,董卓入京后朱俊手里没兵,起不了多大作用。
到了董卓迁都后,朱儁脱离了董卓控制,逃到荆州,起兵进军洛阳,赶跑了董卓任命的河南尹杨懿,并传檄天下,号召各地派军队讨伐董卓。但是朱儁的威望终究不够,只有陶谦派来了三千人,还有一些州郡派来零零星星的兵马,被董卓派李傕郭汜击败,这个时间是初平二年(191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0/20621/724286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