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章 农业园11
推荐阅读:顾倾城京澜辰、万界交易直播间、从火影开始的水雾刺客、你是我一的N次方、爽文男主刺杀计划、开局签到捡破烂成神系统、萌宝速递,爹地是大佬、绝世皇太子、重生东瀛当和尚、快穿之末日奇妙屋、
“你猜?”
“五十块?”林双大胆地猜。
“既然是药,那就得按着药价卖,一千块。”
林双听到一千块时,真的给吓了一跳,若不是现在这么有钱,以前自己一月工资买不到这样的七根丝瓜。
网上去买,一千块能吃一年吧!
林双知道现在很多人得痛风,这种也算是“富贵病”,吃得太好,身体承受不了,食物里头有大量的嘌呤,这东西降解后成为尿酸,本应该再降解下去,但肾说臣妾做不到。
于是尿酸就在体内沉积,到哪都形成针状结晶,容易引起关节处发炎,剧痛无比,据说是风吹如刀割,不然怎么敢起这个名字。
“你觉得贵吗?你知道这些人是什么消费水平,也许有人节俭,但敢在外头养小的,就别省这个钱。这可是药!”
林昭伸手摸着一条垂下来的丝瓜,“不然怎么显得药有用呢!而且这么大条,卖相这么好的,也没那么容易找到。你让她们去网上买十几块钱的,呵呵,.....”
林双笑叹,这是多高明的营销啊!
一般人都懂,如果你准备买一个礼物送给别人,500元的围巾和1000元的大衣,哪一个会让对方更加开心?
答案大概率是500元的围巾,因为对于围巾来说,这价格的品质相当不错了,但一千块的大衣可能品质很一般,所以只花一半钱的围巾带来的满足感可能会更高。
这就是“少即是好效应”,创造了对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感知的“溢出感”,转移了对客观理性价值的注意力,增加其主观非理性价值感知的分量。
如果这小三花一千买的是千年人参,那绝对没这么好的效果。
“那真的有没有用?”毕竟是药。
“作用肯定是有的,讨欢心的作用非常明显。一条丝瓜络拿去去,煎好一碗汤,至少能换几个好包。而且还省得做菜了。”
关心呵护,费心找药,亲自煎煮,像极了爱情啊~
“煎完药再拿去搓澡,还显得人特别节俭是吧?”
林双刚说完,小腿又挨了一下。
看着她的脚:“已经不怕了?”
“就显得你聪明!”
林昭眼里全是笑意,还真的是这样,煮完的丝瓜络不会伤皮肤,去角质特别好。
林双抬头,这一条条大丝瓜真的像是丝瓜精。
“丝瓜也不是本土物种,大概是宋朝引进到闽地,这个作用不亚于番薯。”
林双略惊,丝瓜有这么大作用?这只是菜吧?番薯那是可以代替主粮的。
“你不知道?”
“我...其实没什么文化的。”林双老实承认。
林昭噗嗤一笑:“倒挺谦虚。”
林双看她:“您不说,我就回头查手机去了。”
“威胁我?”
“我哪敢啊....”林双无奈看看四周。
林昭轻轻白他一眼,伸手拨了一根眼前的瓜:“陆游为丝瓜做过一首诗:丝瓜涤砚磨洗,余渍皆尽而不损砚。说的就是丝瓜用来当洁具的作用。”
“百洁布?”
“丝瓜与别的蔬菜不同,它只能未熟时吃,熟了后就会变得干燥,无法食用。可是它刚刚传入我国时,古人的种植经验不足,并不知道丝瓜的特点。一直种到这样子,就已经老了。”
林昭手指弹了一下,那根丝瓜发出噗的声音,里头有点空了。
“然后发现变成又轻又硬,里头水分也没了。吃是不能吃了,硬吃就容易伤嗓子,接着就发现这里头的丝络居然可以拿来当抹布。”
“我们现在生活里的很多东西,看似普通,但在古代,真的就没有,你能想像以前人是怎么洗碗的?用布?那可就贵了,拿稻草?不能重复用。”
“用热水?”
“那是比较讲究的人家,一般人就是拿水冲一下,肯定是很不卫生的。用这个,当然就好多了。而且产量也大,种一季下来,第二年就什么都有了。
所以你看,人光是吃饱是不够的,还得讲卫生,利用天然植物产品可以节省很多资源,宋代的时候,棉花在内地种植也不多,就算是种了,也没说拿这个纺纱当抹布的。”
“扫地用竹用苇,去灰用的是鸡毛,洗澡的时候连布都没得用,用的是皂角水,猪胰子,发现了这个丝瓜后,就方便了,一小袋种子运去各地,直接就可以解决很大的卫生问题....”
林双深以为然:“怎么知道是宋朝引来的?”
“因为之前没有记载,到宋才有,那时候丝瓜的记载多出于福建、浙江等地,两广地方志中多次说到丝瓜从福建引入。推算一下,丝瓜应当是在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背景下,随着闽、浙一带对外贸易的兴起从海上传入中国。具体从哪来的,可能是南洋吧......”
“它还不光是当抹布用,以前人还拿它去做鞋垫,或者是拿去填枕芯,还有拿去做衣服的。”
听了林昭这么一通说,林双觉得自己确实没文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五十块?”林双大胆地猜。
“既然是药,那就得按着药价卖,一千块。”
林双听到一千块时,真的给吓了一跳,若不是现在这么有钱,以前自己一月工资买不到这样的七根丝瓜。
网上去买,一千块能吃一年吧!
林双知道现在很多人得痛风,这种也算是“富贵病”,吃得太好,身体承受不了,食物里头有大量的嘌呤,这东西降解后成为尿酸,本应该再降解下去,但肾说臣妾做不到。
于是尿酸就在体内沉积,到哪都形成针状结晶,容易引起关节处发炎,剧痛无比,据说是风吹如刀割,不然怎么敢起这个名字。
“你觉得贵吗?你知道这些人是什么消费水平,也许有人节俭,但敢在外头养小的,就别省这个钱。这可是药!”
林昭伸手摸着一条垂下来的丝瓜,“不然怎么显得药有用呢!而且这么大条,卖相这么好的,也没那么容易找到。你让她们去网上买十几块钱的,呵呵,.....”
林双笑叹,这是多高明的营销啊!
一般人都懂,如果你准备买一个礼物送给别人,500元的围巾和1000元的大衣,哪一个会让对方更加开心?
答案大概率是500元的围巾,因为对于围巾来说,这价格的品质相当不错了,但一千块的大衣可能品质很一般,所以只花一半钱的围巾带来的满足感可能会更高。
这就是“少即是好效应”,创造了对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感知的“溢出感”,转移了对客观理性价值的注意力,增加其主观非理性价值感知的分量。
如果这小三花一千买的是千年人参,那绝对没这么好的效果。
“那真的有没有用?”毕竟是药。
“作用肯定是有的,讨欢心的作用非常明显。一条丝瓜络拿去去,煎好一碗汤,至少能换几个好包。而且还省得做菜了。”
关心呵护,费心找药,亲自煎煮,像极了爱情啊~
“煎完药再拿去搓澡,还显得人特别节俭是吧?”
林双刚说完,小腿又挨了一下。
看着她的脚:“已经不怕了?”
“就显得你聪明!”
林昭眼里全是笑意,还真的是这样,煮完的丝瓜络不会伤皮肤,去角质特别好。
林双抬头,这一条条大丝瓜真的像是丝瓜精。
“丝瓜也不是本土物种,大概是宋朝引进到闽地,这个作用不亚于番薯。”
林双略惊,丝瓜有这么大作用?这只是菜吧?番薯那是可以代替主粮的。
“你不知道?”
“我...其实没什么文化的。”林双老实承认。
林昭噗嗤一笑:“倒挺谦虚。”
林双看她:“您不说,我就回头查手机去了。”
“威胁我?”
“我哪敢啊....”林双无奈看看四周。
林昭轻轻白他一眼,伸手拨了一根眼前的瓜:“陆游为丝瓜做过一首诗:丝瓜涤砚磨洗,余渍皆尽而不损砚。说的就是丝瓜用来当洁具的作用。”
“百洁布?”
“丝瓜与别的蔬菜不同,它只能未熟时吃,熟了后就会变得干燥,无法食用。可是它刚刚传入我国时,古人的种植经验不足,并不知道丝瓜的特点。一直种到这样子,就已经老了。”
林昭手指弹了一下,那根丝瓜发出噗的声音,里头有点空了。
“然后发现变成又轻又硬,里头水分也没了。吃是不能吃了,硬吃就容易伤嗓子,接着就发现这里头的丝络居然可以拿来当抹布。”
“我们现在生活里的很多东西,看似普通,但在古代,真的就没有,你能想像以前人是怎么洗碗的?用布?那可就贵了,拿稻草?不能重复用。”
“用热水?”
“那是比较讲究的人家,一般人就是拿水冲一下,肯定是很不卫生的。用这个,当然就好多了。而且产量也大,种一季下来,第二年就什么都有了。
所以你看,人光是吃饱是不够的,还得讲卫生,利用天然植物产品可以节省很多资源,宋代的时候,棉花在内地种植也不多,就算是种了,也没说拿这个纺纱当抹布的。”
“扫地用竹用苇,去灰用的是鸡毛,洗澡的时候连布都没得用,用的是皂角水,猪胰子,发现了这个丝瓜后,就方便了,一小袋种子运去各地,直接就可以解决很大的卫生问题....”
林双深以为然:“怎么知道是宋朝引来的?”
“因为之前没有记载,到宋才有,那时候丝瓜的记载多出于福建、浙江等地,两广地方志中多次说到丝瓜从福建引入。推算一下,丝瓜应当是在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背景下,随着闽、浙一带对外贸易的兴起从海上传入中国。具体从哪来的,可能是南洋吧......”
“它还不光是当抹布用,以前人还拿它去做鞋垫,或者是拿去填枕芯,还有拿去做衣服的。”
听了林昭这么一通说,林双觉得自己确实没文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0/20616/754834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