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刘宏的苦恼

推荐阅读:我不是戏神在霍格沃茨读书的日子绝品保镖(今晚又打老虎)生日那天,发现自己被圈养十八年万相之王贫道李青云,请诸天诡神赴死哈利波特之炼金术师段正淳穿越尹志平足球:国足开除,奖励远射必进卡桃花女将要退婚,被迫称帝她哭了

    “草民何德何能,竟陛下如此看重!”
    听到天子竟将自己比作姜尚,崔宴也是感动的一塌糊涂了。
    同样是早年困苦、同样是老年得遇英主,此时的崔宴,倒也真跟姜尚有些感同身受了。
    一番寒暄过后,王潜也随即将崔宴提及的关于吏治的问题,向刘宏讲述了一遍。
    听完崔宴的观点,刘宏顿时眼睛一亮,看向崔宴的目光,如获至宝一般。
    在他看来,崔宴的这番论点,与自家老师的见解,几乎是如出一辙。
    能有这样的大才辅佐,何愁天下不能大治?
    心中欢喜之余,刘宏当即朝着崔宴拱手一拜,“先生大才,朕心甚喜,今愿拜先生为河南尹,还望先生莫要推辞!”
    听到这话,崔宴也愣了一下。
    河南尹虽不在九卿之列,但因洛阳也在其治下,所以河南尹不仅可以负责包括洛阳在内的所有地方政务,而且还可以参与朝堂会议。
    因此,河南尹这个职务,从职权上来说,比起九卿,其分量要更重一些,妥妥的实权官职。
    而且,最主要的是,朝廷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每每推举三公人选的时候,这个人要么当过九卿,要么就是当过河南尹。
    也就说,只要做了河南尹,那么便会成为三公后备人选之一,只差一步,便会位极人臣。
    “陛下恩重,臣定当以死相报!”
    崔宴感动之余,当即伏地叩首,向刘宏宣誓了效忠。
    他虽是一位名士,但骨子里,却还是倾向法家的。
    圣明君主在前,安不当忠犬?
    “崔卿快快请起!”
    刘宏赶忙将崔宴扶起,继而问道:“朕虽有意打击贪腐,但朝中的清流、外戚、宦官三派皆混杂其中。
    无论用谁,都难免会出现趁机排除异己者,朕担心,届时无法澄清吏治不说,反而会掀起更大的动乱,不知卿以为如何?”
    听到刘宏的问策,崔宴当即神色一肃,开始细细思量了起来。
    沉吟片刻,崔宴恭声道:“陛下的担忧不无道理,臣这里倒是有一人可用。
    此人不为三派所容,且行事刚猛、不讲私情,乃是惩治贪腐的不二人选!”
    “哦?”刘宏神色一动,“不知卿所举为何人?”
    “回陛下,此人名叫阳球,字方正,乃渔阳人士,为人严厉,最是推崇申不害、韩非之术。
    其少年时,有郡中官吏辱其母,他便纠集人手,杀了那官吏全家,因此名声大作,被举为孝廉。
    后来出任九江太守,因手段严苛,诛杀治下贪官污吏上百人之多,因此同时得罪了包括宦官、党人及地方豪族在内的诸多势力,因此遭到弹劾,至今赋闲在家……”
    嘶!!
    好一个严苛的酷吏!
    听到崔宴的介绍,便是刘宏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只觉得,如果自己真的任用阳球的话,这货怕不是会把天下的官员都诛杀大半吧?
    那场景,想想都觉得……过瘾!
    他近日正在品读《韩非子》,对于法家的一系列主张,可以说是喜欢的不得了。
    而且,法家本身,就是最忠实的帝党,只要用了,绝对会是皇帝手中的一柄利剑,指哪砍哪的那种。
    刘宏扭头看向王潜,“老师,您觉得这阳球如何?”
    王潜笑了笑,“正所谓乱世当用重典,眼下天下未乱,既然无法使用重典,那就只能用狠人了,这阳球可用!”
    “好,既有崔卿举荐,朕自当重用!”
    听到王潜的认同,刘宏也当即决定任用阳球。
    一旁的崔宴见此情形,不由深深的看了王潜一眼,他也没想到,这王潜在天子心中的分量竟如此之重,就连用人都听从他的意见。
    “看来,今后势必要与其搞好关系了!”
    崔宴暗自思量的同时,看向王潜的目光多了几分敬意。
    随后,几人又闲聊了一会儿,察觉到天子似乎是有话想单独跟王潜说,崔宴也很是识趣的告辞离去。
    “哎呀,可算是走了,累死我了!”
    见崔宴离开之后,原本还正襟危坐的刘宏,顿时身子一软,然后毫无形象的趴在了面前的桌案上。
    王潜见状,无奈的摇了摇头,而后笑着问道:“好了,说说吧,你此番请为师入宫,可是有什么事吗?”
    “唉,这事可太多了,多到学生都不知该从何说起……”
    小刘宏脸色一苦,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了一大摞奏章。
    “老师您看,这是河内传来的旱灾奏报……”
    “这是魏郡传来的水灾奏报……”
    “这是巨鹿传来的流民奏报……”
    “这是辽东属国传来的军情奏报……”
    “这是九原传来的匈奴动向……”
    每拿起一份奏报,刘宏的小脸儿,便会苦上一分。
    自从昨夜成功掌控了内朝之后,他便让张让从尚书台那边取来了一部分奏章,想要看看当今天下的情况。
    结果这一看,却是让他感到心里一阵发凉,只感觉整个大汉,到处都是灾情和动乱。
    当然,最让刘宏感到郁闷的是,大汉居然没钱了。
    原来,自从延熹元年开始,大汉的财政,就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再加上天灾不断、战事不绝,国库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少,到了现在,算上拖欠的官员俸禄、军队的军饷,国库赤字居然高达二十五亿钱。
    自己先前在登基大典上宣布提升俸禄,的确是收获了不小的声望,可接下来该如何兑现,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看着小刘宏几近崩溃的模样,王潜眼中满是疼惜之色。
    “所以,你请为师过来,就是想请教关于财政的问题?”
    “嗯!”
    刘宏重重的点了点头,“老师,学生以为,这整个大汉,与当初的侯府差不太多,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几乎都跟财政有关。
    当初侯府就是因为没钱,差点儿被撤封夺爵,而今大汉也一样,因为没钱,面临着覆灭之危。
    但不同的是,侯府没钱,主要是因为我舅舅从中作梗。
    但是这大汉到底是如何没钱的,学生还是搞不清楚其中的主要原因……”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2819/12701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