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未来的鹰派

推荐阅读:梦境探险家篮球上帝奇遇未来重生宝瞳:商女的辉煌谜案追凶修仙大学本座吃定你了落花侠录太古丧种雄霸阴阳

    “这个嘛……”
    听到王潜的问话,众人略微沉吟了一下,吕布与公孙瓒几乎同时出声道:“去抢别人?”
    “说的不错,而当时的帝辛,也是这么想的!”
    刘宏忍不住问道:“师父,那照您这么说的话,帝辛之所以四处征伐,很有可能也是因为气候的原因?”
    “嗯,确实有这么一部分原因!”
    王潜点了点头,凝声道:“在《尚书·  西伯戡黎》当中就有记载。
    当时的西伯,出兵覆灭了黎国,大臣祖尹感到害怕,便找到帝辛,说是上天抛弃了商国,故而降下灾祸。
    而帝辛的回答却是:我生不有命在天?
    从这段对话当中,就可以看出,帝辛是一个不会轻易服输之人,即便面对接连不断天灾,他也不会束手待毙。
    因此,帝辛便开始纠集商王朝的大军,四处征伐不臣。
    表面上看,帝辛如此作为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但其行为的背后,却也有着环境的推动作用。
    毕竟,依照当时的情况来看,商王朝的制度已经腐朽,诸多既得利益者势力庞大,断然不会允许帝辛搞出什么改革的举动。
    在这种情况下,帝辛当时所能做的,似乎也只有带领商人四处征伐,尽可能的从四方诸国手中,抢夺到足够商人生活的资源。
    只不过,除了帝辛之外,四方诸国也都是这么想的,商王朝可以抢他们,那么他们自然也可以举兵去抢商朝。
    于是乎,在周的带领下,四方诸国便组成了联军,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伐纣大业。
    最后的结果也显而易见,帝辛失败了,代价就是商王朝的覆灭!”
    “可以说,帝辛本人还是不错的,只可惜生不逢时,最终也没能敌过气候的变化!”
    听到王潜如此一说,在场众人顿时全都呆住了。
    整个大殿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愣愣的看着王潜,努力的消化着方才的所见所闻。
    谁也没想到,商王朝的覆灭、周王伐纣的背后,居然还隐藏着这么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原因。
    气候的变化,居然影响到了一个王朝的兴衰?
    沉默片刻,皇甫嵩朝着王潜拱手一礼,一脸凝重的问道:
    “王师,近些年来,我大汉各地也是旱灾、蝗灾不断,这是不是说,如今的气候,也开始跟商王朝一样了?”
    听闻此言,殿内的其余众人,也全都一凝重的看向王潜。
    迎着众人的目光,王潜点了点头,“不错,我大汉如今的气候,确实跟商朝末期一样。”
    “那这种降温,大概会持续多久?”皇甫嵩又追问道。
    “根据史书记载来看,从商朝覆灭到周朝建立初期,一直都处于灾害频发的阶段,大概持续了一百多年。
    而本朝的这次降温,肯定也不会少于一百年,甚至还会更长……”
    王潜面色凝重的回道,关于汉末小冰河期的持续时间,他自然是非常清楚的。
    但为了避免引起众人的过度恐慌,他也只是含蓄的给出了一个折中的数字。
    “一百多年?甚至更长……?”
    听到王潜的答复,在场众将忍不住惊呼出声,脸上满是不可置信。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大汉岂不是也会像商朝一样,有着覆灭之危?
    这一消息,对于刚刚才向天子宣誓的众人来说,无疑是无法接受的。
    看到众人如此模样,王潜却是一脸轻松的摆了摆手,“诸位也不必担忧,气候的变化虽然影响巨大,却也并非无法可解!”
    “哦?”
    公孙瓒忍不住问道:“王师的意思是说,效仿帝辛那样,去抢夺四方蛮夷?”
    众人闻言,顿时眼睛一亮。
    对啊,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对于这些年轻的将领来说,大汉如今虽然天灾不断,但却威严尚在,四方蛮夷皆如草芥。
    大汉的赫赫威名,远比当初的周朝要强太多。
    既然天灾无法阻止,那干脆就打出去好了。
    这样一来,既能抢夺物资养活大汉,还能借此建功立业,简直是一举两得嘛!
    呃……
    看到众人突然变得战意高昂的模样,王潜也不禁眼皮一跳。
    这帮家伙,一个个的,果然都不是易与之辈,妥妥的鹰派了。
    对于众人的想法,王潜并未否定,而是沉声说道:“抢夺他人,虽不失为一良策,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哦?”
    皇甫嵩拱手道:“还请王师解惑!”
    “其实,想要应对气候降温带来的影响,办法还有很多,诸如改善百姓农具、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御寒手段等等……
    当然,这些也并非你们所擅长,这里暂且不提。
    我要跟你们说的是,所谓的“抢夺”,也是讲究方式方法的。
    若是像草原人那样抢完就走,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难保不会落得帝辛一样的下场。
    所以,我们要做的,并非是单纯的抢夺物资,而是要抢他们的生产力,让四方蛮夷,为我大汉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
    听着王潜在那侃侃而谈,在座众人不禁有些摸不着头脑。
    虽然有些听不明白,但又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沉默片刻,公孙瓒有些疑惑的问道:“敢问王师,您说的这个“抢夺生产力”不知是何意思?”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还是让我先考一考你们好了。”
    王潜笑了笑,随即问道:“你们有谁知道,当年我大汉与匈奴开战之时,除河西走廊之外,最主要的争夺目标是哪里?”
    众人也要,互相对视了一眼,尽皆暗自沉思了起来。
    “师父,徒儿知道。”
    刘宏抢着开口说道:“是西域,当时孝武帝命冠军侯打通河西走廊之后,随之便斩断了匈奴与西域之间的联系。”
    “非常正确!”
    王潜赞赏一笑,继续问道:“那你可知,当时的大汉,为何要抢夺对西域的控制权吗?”
    “这个……”
    刘宏迟疑了一下,而后不确定道:“师父的意思是说,我大汉与匈奴争夺的是西域的生产力?”
    “不错!”
    王潜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当年的匈奴,之所以那般强盛,除去其冒顿(音同莫读)留下的底子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靠着西域诸国提供的源源不断的进贡。
    有了西域诸国提供的物资,再加上匈奴人本身的强悍,这才成为了大汉的威胁。
    后来,我大汉打通河西走廊,切断了匈奴的物资来源,这才使得攻守易型,并最终彻底击败了匈奴。”
    “后来,在孝明帝时期,原本已经奄奄一息的北匈奴,趁着我朝无暇顾及西域,便出兵将西域诸国纳入了麾下,然后靠着西域提供的物资,几有死灰复燃之迹。
    后来孝明帝派出大军与北匈奴决战,其中最为重要的一路,窦固与耿忠的西路大军,而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切断西域和北匈奴的联系。”
    “我大汉前后两次对匈奴的作战,关键目标都放在了西域上面,由此可见,西域的价值,对于匈奴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听到这一番讲述,众人也一脸恍然的点了点头。
    吕布随即问道:“王师,您的意思是说,我大汉完全可以效仿当年的匈奴那样,对西域或者其他地方进行抢夺?”
    “不错。”
    “当年,我大汉虽然在西域设立了都护府,并派遣了驻军。”
    “可是,为了彰显所谓的仁义,不仅没有从中吸取丝毫好处,反而还经常赐下大量的赏赐,就连驻军的军费,也由自家承担。
    而今,我大汉即将面临一场可能持续数百年的灾难,绝对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为了所谓的“仁义”而做出那般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除了西域之外,我们还要在其他更多的地方建立都护府,让那里的人们,为我大汉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
    只有这样,我大汉才能安然度过危机,并国祚永昌……”
    说到最后,王潜扭头看了刘宏一眼,并微微点了点头。
    刘宏会意,当即起身,看向众人郑重的说道:“诸卿都是朕之股肱,是我大汉未来的希望。
    大汉将来能否成功的度过这场气候危机,后世子孙能否免除战乱、饥饿之苦,全在诸卿。
    不知诸卿,可愿随朕为我大汉后世子孙而勠力同行?”
    “臣等誓死追随陛下!!”
    在场众人毫不迟疑的齐声应道,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满是兴奋与坚定。
    响亮的声音,回荡于大殿之中,久久不息。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2819/12699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