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外交风波
推荐阅读:热血国术、宠女肖瑶、Boss凶猛:老公,领证吧、最强妖孽特种兵王、绝宠闪婚妻:高冷四爷,求放过!、进击的废材、重生之纵横都市、重生农女巧当家、大巫驾到、御史不好当、
第939章外交风波
英国现任首相小威廉??皮特的离职,更精准地表述为病休,这一事件的起初,仿若只是一颗轻巧落入广阔湖面的小石子,仅仅撩动出一圈圈细微,且看似无足轻重的涟漪。
然而随着时间悄然推移,这一突发事件所触发的连锁反应,恰似那不断扩散的涟漪,彼此交织、汇聚,竟在不知不觉间,逐渐掀起一阵汹涌澎湃的惊涛骇浪。
如蝴蝶效应般,在整个欧洲的政治版图上,引发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变化,导致欧洲,乃至世界各国间的外交与军事关系,都面临着全新的变数与挑战。
然而,对于驻伦敦的各国外交官们而言,在最初那一阵短暂如流星划过般的惊愕过后,他们便迅速且精准地调整状态,恢复了往日的沉稳常态。
这些久经政治风浪的外交官们,在那消息如闪电般传来的第一时间,就纷纷快步回到各自的办公室。很快,在堆满文件的办公桌上,默默见证着这些绅士们的忙碌身影。
他们神情专注,拿起精致的法国产墨水钢笔,笔尖在质地优良的公文纸上轻轻摩挲,发出沙沙作响的声音。
外交官们犹如经验丰富的侦探,将英国首相离职的详细情况,从街头巷尾听闻的每一个小道传闻,到官方渠道发布的正式声明,所涉及的种种细节都一一仔细梳理,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同时,他们凭借着多年积累的丰富政治经验,和与生俱来的敏锐洞察力,如同精密的仪器,仔细分析这一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
大到英国国内政策走向的根本性转变,对欧洲各国政治联盟关系的冲击与重塑,小到军事同盟协定中那些潜在的微妙调整等,全都有条不紊地记录在精心撰写的汇报文件中。
这份汇报文件关乎本国政-府,在未来复杂局势中做出正确决策的走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须做到详尽无遗、准确无误,不容有丝毫差错。
待完成这一至关重要的任务后,外交官们又迅速行动起来,匆匆换上精心定制的优雅燕尾服,挽上漂亮迷人的女伴,登上装饰精美的马车,在车夫清脆的马鞭声中,急匆匆地赶往白厅举办的例行酒会。
踏入酒会现场,热闹喧嚣的氛围如同汹涌潮水般扑面而来,瞬间将他们淹没。头顶上方,璀璨夺目的水晶吊灯宛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洒下柔和且明亮的光芒,将整个空间映照得金碧辉煌,如梦如幻。
光线轻柔地倾洒在在场众人那一身身华丽至极的服饰上,丝绸的顺滑、锦缎的质感与珠宝的璀璨相互辉映,折射出令人目眩神迷的迷人光彩。
四周的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美酒佳肴,馥郁醇厚的香气弥漫在每一寸空气中,如无形的丝线,轻轻勾动着人们的嗅觉神经,让人垂涎欲滴。
外交官们身姿优雅,仿若灵动的舞者,穿梭于人群之间。他们的脸上无一例外地挂着职业性的微笑,那笑容如同精心雕琢的精美面具,恰到好处地掩饰着各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情绪。在这看似欢乐祥和的酒会上,实则暗流涌动,每个人都心怀鬼胎,各有盘算。
此时,一位来自美国使领馆的外交参赞,身着笔挺的西装,显得干练而精神。他在人群中审慎地扫视一圈后,微微侧身,以极为自然的动作轻轻碰了碰身旁瑞典外交官的手肘,刻意压低声音,带着几分好奇与试探,低声说道:“尊敬的男爵阁下,您说,小皮特首相突然病休,新上任的波特兰公爵能掌控好局面吗?”
瑞典外交官闻言,微微皱起眉头,脸上的神情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缓缓举起酒杯,轻抿了一口酒,那酒液顺着喉咙流下,似乎在借这片刻的动作整理混乱的思绪。
随后,他不紧不慢地回应道:“谁知道呢,不过英国政坛向来盘根错节,复杂得如同迷宫。小皮特在位时,仰仗着乔治三世坚定不移的支持,再加上他手段强硬,铁腕治国,才勉强稳住了局势。如今一朝换人,各方势力怕是又要像蛰伏已久的野兽,嗅到了新的气息,蠢蠢欲动了。”
在这位习惯说些废话的瑞典男爵的内心深处,同许多高傲的欧洲贵族一样,对这些出身乡野的北美农夫们,始终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轻视。这种轻视源于历史文化的差异,也源于欧洲贵族长久以来的优越感。
尤其是当美国自家的海军基地被英国舰队如猛虎扑食般攻占,数干名俘虏被蛮横地绑架去充当水兵,而华盛顿高层居然畏缩不前,一声都不敢吭,还巴巴地派出一批特使前往伦敦乞求和谈。这一系列事件,更加深了他们对美国的鄙夷。
不远处,一位丹麦外交官迈着优雅的步伐,靠近身旁的俄国盟友,轻声说道:“这对我们来说,或许是个好机会。英国政局不稳,我们在欧洲大陆所承受的压力说不定能减轻些。”
俄国外交官手中轻轻晃着酒杯里的威士忌,等到思索片刻后,他微微摇头,语气沉稳却又带着几分深意地说:
“是吗?我们的对手可不仅仅是英国人,或者说,自从哥本哈根惨败之后,英国舰队就不会对波罗的海各国造成任何实质性威胁了。至于新的危险,相信波尔森伯爵您比我更加清楚。”
显然,高傲且自尊心极强的俄国人,始终难以忘怀他们在东普鲁士、波兰以及波罗的海地区遭受的重大失败,那些惨痛的记忆如同烙印,深深刻在他们心中。
也正因如此,很多俄国人,包括他们的外交官,早已将法国视为最为强劲的对手,时刻警惕着法国的一举一动。
不过,对于实力弱小的丹麦而言,与法兰西保持着的半结盟军事盟友关系,在其看来,反而才能保障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所以,当波尔森大使听了这话,眉头瞬间皱得更紧,脸上闪过一丝不悦,想要张嘴反驳,但话到嘴边,又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欲言又止。
回首往昔,瑞典与丹麦在北欧地区的势力角逐从未停歇,领土争端、贸易竞争等矛盾如同深埋地下的火种,随时可能被点燃。
而俄国的存在,恰似一股制衡的力量,让瑞典在诸多行动上有所顾忌。这种联盟关系对于维护丹麦在北欧地区的利益而言,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这段敏感时期,瑞典国王卡尔十三世因失去芬兰公国,其王位已然岌岌可危。为了稳固自身统治,他可谓是绞尽脑汁,明里暗里鼓动国会议员和那些热血冲动的少壮派军官,不断鼓吹向西发展,夺取挪威公国的论调。
毫无疑问,瑞典人妄图将贪婪的目光伸向丹麦王国统治下的挪威公国,企图通过领土扩张来挽回颓势,重振“北方雄狮”的雄风。
这一潜在的威胁,犹如一把高悬于丹麦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落到丹麦王国的头顶。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丹麦深感自身力量的单薄,不得不更加倚重与俄国盟友的合作,期望借助俄国的力量,来抵御随时可能降临的危机,守护自己在北欧地区的领土与利益。
与此同时,法国也向丹麦抛出了橄榄枝,声称愿意为丹麦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证。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巴黎方面适时提出了两个条件。
其一,丹麦需与法国缔结正式的反英军事同盟,这意味着丹麦要在英法对抗的天平上明确站队,并且要开放丹麦境内的所有海峡;
其二,法国竟妄图以所谓的“重金”,10万法郎,来购买格陵兰岛或是冰岛。法国此举,无疑是野心勃勃,妄图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拓展自己在海外的势力范围。
更为关键的,上述领土位于欧洲传统势力范围之外,不违背法国之前的种种承诺,即,不再向欧洲大陆寻求任何的领土要求……
不一会儿,酒会中厅的大门缓缓打开,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以掌玺大臣兼任内阁首相的波特兰公爵身着华丽的礼服,身姿挺拔地出现在众人面前。
刹那间,整个酒会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大家纷纷高高举起手中的酒杯。众人齐声喝彩,那声音震耳欲聋,所有来宾都在为德高望重的波特兰公爵出任大英帝国的新首相而欢呼鼓掌。
热烈的掌声如汹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此起彼伏,仿佛要将整个酒会的屋顶掀翻,在这喧闹的氛围中,人们似乎都沉浸在这场政治更替的欢庆之中。
然而,在那一张张笑脸背后,各自的心思却如海底的暗礁,隐藏得深沉而复杂,无人知晓他们内心深处究竟在盘算着什么。
当这一消息跨越英吉利海峡,传到巴黎时,法国军情局长布鲁斯的第一反应竟是满心的不悦。他脚步匆匆,几乎是一路小跑着赶到了第一执政的办公室。
推开欧洲大陆统治者的房门,布鲁斯甚至来不及调整呼吸,便一脸阴沉,毫无风度地嘀咕了一句:“安德鲁,我们精心设计的局,怎么就没能气死那个小皮特!”
安德鲁抬起头,看着布鲁斯那气急败坏的模样,忍不住轻声笑道:“嘿嘿,我的朋友,何必如此动怒?小皮特既然离职,就已经达到了我们最初目标,如果想要更多的,那只会让上帝的感觉不高兴。”
布鲁斯眉头紧皱,语气急促地说道:“安德鲁,小皮特和英国是我们多年来的劲敌。他在任期间,联合欧洲各国对我们围追堵截,如今好不容易将他赶下台,我原以为能够……”
安德鲁摇了摇头,直到走廊上的侍从将房门关上之后,这才继续说道:“只要他的身份不再是英国首相,用不了多久,便会人走茶凉,继而被政坛淡忘。等到那个时候,再来决定他的生与死。
所以,现在这个结果已经很好了,至少这是我在圣诞节之前所能收到的最好礼物了!英国首相的更替,必然会引发其国内***势的动荡。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件大好事。”
历史上,海峡对岸的英国,始终如同难以撼动的巨石,稳稳占据着反法同盟核心国的位置,且独一无二。而英格兰银行里堆积如山的英镑和黄金,宛如极具魔力的诱饵,源源不断地激励着欧洲各国的君主们。
这些君主们在利益的驱使下,一次次重拾信心,从失败的泥沼中挣扎着再度爬起,毫不犹豫地投身到反法同盟的战争之中。如此一来,即便法国在战场上屡屡得胜,却也陷入了永无宁日的困境,胜利的果实难以稳固,和平的曙光遥不可及。
至于英国海军舰队,更是以一种近乎无敌的姿态,成为法国海军心中难以逾越的高山,令其陷入绝望的深渊。
法国那庞大的舰队,与英国舰队仅隔着多弗尔海峡区区29公里的距离,然而,这看似近在咫尺的距离,却仿佛是一道无法跨越的天堑。
数百年来,法国舰队始终无法对英国舰队构成致命的威胁,只能在被动挨打的糟糕局面中苦苦支撑,承受着对方强大武力带来的巨大压力,每一次交锋,都像是一场毫无胜算的悲壮抗争。
基于历史的经验教训,安德鲁心中就始终坚守着一条严格限定的红线,那便是绝不在东西两线,同时直接与英国和俄罗斯开战。
在他的战略构想中,一旦法国与英国达成和平协定,那么下一个目标便会锁定俄罗斯,届时,俄罗斯便要面临来自法国的强大压力。
事实上,早在半年前,安德鲁心中还满怀期待,盼望着“共和国级”的蒸汽披甲舰能够大量涌现。希望这些划时代的先进战舰一旦投入使用,就能摧毁与重创英国的本土舰队,从而在海战中扭转乾坤。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由于法国国内在技术研发与材料供应方面存在诸多难关,导致多艘蒸汽战列舰的量产计划一再受阻,迟迟无法实现。那些战舰就像难产的婴儿,躺在船坞中,无法驶向战场,发挥其应有的威力。
不仅如此,英国本土的抗法情绪异常高涨,民众在对外问题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团结一致。这使得法国若想强行登陆英国本土作战,所要付出的代价将极其高昂,面临的风险也高到难以承受。
最终,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安德鲁也不得不放弃心中那美好的幻想,在短期内彻底打消了派兵登陆英国本土的念头。
既然无法通过武力在战场上取得胜利,那么就只能回到谈判桌上,继续与英国周旋。哪怕最终无法实现英法两国关系的完全正常化,至少也要维持某种外交默契,为法国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和空间。
对此,法国外交部长克拉克或许是最开心的一人。随着小皮特的隐退,这意味着掌控英国外交部的格伦维尔勋爵,将很快摆脱之前诸多限制其外交行动的束缚。
以格伦维尔勋爵的行事风格,势必会主动与法国的外交同行展开频繁的外交沟通。这对于一直致力于改善法国外交处境的克拉克来说,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
英国现任首相小威廉??皮特的离职,更精准地表述为病休,这一事件的起初,仿若只是一颗轻巧落入广阔湖面的小石子,仅仅撩动出一圈圈细微,且看似无足轻重的涟漪。
然而随着时间悄然推移,这一突发事件所触发的连锁反应,恰似那不断扩散的涟漪,彼此交织、汇聚,竟在不知不觉间,逐渐掀起一阵汹涌澎湃的惊涛骇浪。
如蝴蝶效应般,在整个欧洲的政治版图上,引发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变化,导致欧洲,乃至世界各国间的外交与军事关系,都面临着全新的变数与挑战。
然而,对于驻伦敦的各国外交官们而言,在最初那一阵短暂如流星划过般的惊愕过后,他们便迅速且精准地调整状态,恢复了往日的沉稳常态。
这些久经政治风浪的外交官们,在那消息如闪电般传来的第一时间,就纷纷快步回到各自的办公室。很快,在堆满文件的办公桌上,默默见证着这些绅士们的忙碌身影。
他们神情专注,拿起精致的法国产墨水钢笔,笔尖在质地优良的公文纸上轻轻摩挲,发出沙沙作响的声音。
外交官们犹如经验丰富的侦探,将英国首相离职的详细情况,从街头巷尾听闻的每一个小道传闻,到官方渠道发布的正式声明,所涉及的种种细节都一一仔细梳理,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同时,他们凭借着多年积累的丰富政治经验,和与生俱来的敏锐洞察力,如同精密的仪器,仔细分析这一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
大到英国国内政策走向的根本性转变,对欧洲各国政治联盟关系的冲击与重塑,小到军事同盟协定中那些潜在的微妙调整等,全都有条不紊地记录在精心撰写的汇报文件中。
这份汇报文件关乎本国政-府,在未来复杂局势中做出正确决策的走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须做到详尽无遗、准确无误,不容有丝毫差错。
待完成这一至关重要的任务后,外交官们又迅速行动起来,匆匆换上精心定制的优雅燕尾服,挽上漂亮迷人的女伴,登上装饰精美的马车,在车夫清脆的马鞭声中,急匆匆地赶往白厅举办的例行酒会。
踏入酒会现场,热闹喧嚣的氛围如同汹涌潮水般扑面而来,瞬间将他们淹没。头顶上方,璀璨夺目的水晶吊灯宛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洒下柔和且明亮的光芒,将整个空间映照得金碧辉煌,如梦如幻。
光线轻柔地倾洒在在场众人那一身身华丽至极的服饰上,丝绸的顺滑、锦缎的质感与珠宝的璀璨相互辉映,折射出令人目眩神迷的迷人光彩。
四周的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美酒佳肴,馥郁醇厚的香气弥漫在每一寸空气中,如无形的丝线,轻轻勾动着人们的嗅觉神经,让人垂涎欲滴。
外交官们身姿优雅,仿若灵动的舞者,穿梭于人群之间。他们的脸上无一例外地挂着职业性的微笑,那笑容如同精心雕琢的精美面具,恰到好处地掩饰着各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情绪。在这看似欢乐祥和的酒会上,实则暗流涌动,每个人都心怀鬼胎,各有盘算。
此时,一位来自美国使领馆的外交参赞,身着笔挺的西装,显得干练而精神。他在人群中审慎地扫视一圈后,微微侧身,以极为自然的动作轻轻碰了碰身旁瑞典外交官的手肘,刻意压低声音,带着几分好奇与试探,低声说道:“尊敬的男爵阁下,您说,小皮特首相突然病休,新上任的波特兰公爵能掌控好局面吗?”
瑞典外交官闻言,微微皱起眉头,脸上的神情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缓缓举起酒杯,轻抿了一口酒,那酒液顺着喉咙流下,似乎在借这片刻的动作整理混乱的思绪。
随后,他不紧不慢地回应道:“谁知道呢,不过英国政坛向来盘根错节,复杂得如同迷宫。小皮特在位时,仰仗着乔治三世坚定不移的支持,再加上他手段强硬,铁腕治国,才勉强稳住了局势。如今一朝换人,各方势力怕是又要像蛰伏已久的野兽,嗅到了新的气息,蠢蠢欲动了。”
在这位习惯说些废话的瑞典男爵的内心深处,同许多高傲的欧洲贵族一样,对这些出身乡野的北美农夫们,始终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轻视。这种轻视源于历史文化的差异,也源于欧洲贵族长久以来的优越感。
尤其是当美国自家的海军基地被英国舰队如猛虎扑食般攻占,数干名俘虏被蛮横地绑架去充当水兵,而华盛顿高层居然畏缩不前,一声都不敢吭,还巴巴地派出一批特使前往伦敦乞求和谈。这一系列事件,更加深了他们对美国的鄙夷。
不远处,一位丹麦外交官迈着优雅的步伐,靠近身旁的俄国盟友,轻声说道:“这对我们来说,或许是个好机会。英国政局不稳,我们在欧洲大陆所承受的压力说不定能减轻些。”
俄国外交官手中轻轻晃着酒杯里的威士忌,等到思索片刻后,他微微摇头,语气沉稳却又带着几分深意地说:
“是吗?我们的对手可不仅仅是英国人,或者说,自从哥本哈根惨败之后,英国舰队就不会对波罗的海各国造成任何实质性威胁了。至于新的危险,相信波尔森伯爵您比我更加清楚。”
显然,高傲且自尊心极强的俄国人,始终难以忘怀他们在东普鲁士、波兰以及波罗的海地区遭受的重大失败,那些惨痛的记忆如同烙印,深深刻在他们心中。
也正因如此,很多俄国人,包括他们的外交官,早已将法国视为最为强劲的对手,时刻警惕着法国的一举一动。
不过,对于实力弱小的丹麦而言,与法兰西保持着的半结盟军事盟友关系,在其看来,反而才能保障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所以,当波尔森大使听了这话,眉头瞬间皱得更紧,脸上闪过一丝不悦,想要张嘴反驳,但话到嘴边,又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欲言又止。
回首往昔,瑞典与丹麦在北欧地区的势力角逐从未停歇,领土争端、贸易竞争等矛盾如同深埋地下的火种,随时可能被点燃。
而俄国的存在,恰似一股制衡的力量,让瑞典在诸多行动上有所顾忌。这种联盟关系对于维护丹麦在北欧地区的利益而言,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这段敏感时期,瑞典国王卡尔十三世因失去芬兰公国,其王位已然岌岌可危。为了稳固自身统治,他可谓是绞尽脑汁,明里暗里鼓动国会议员和那些热血冲动的少壮派军官,不断鼓吹向西发展,夺取挪威公国的论调。
毫无疑问,瑞典人妄图将贪婪的目光伸向丹麦王国统治下的挪威公国,企图通过领土扩张来挽回颓势,重振“北方雄狮”的雄风。
这一潜在的威胁,犹如一把高悬于丹麦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落到丹麦王国的头顶。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丹麦深感自身力量的单薄,不得不更加倚重与俄国盟友的合作,期望借助俄国的力量,来抵御随时可能降临的危机,守护自己在北欧地区的领土与利益。
与此同时,法国也向丹麦抛出了橄榄枝,声称愿意为丹麦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证。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巴黎方面适时提出了两个条件。
其一,丹麦需与法国缔结正式的反英军事同盟,这意味着丹麦要在英法对抗的天平上明确站队,并且要开放丹麦境内的所有海峡;
其二,法国竟妄图以所谓的“重金”,10万法郎,来购买格陵兰岛或是冰岛。法国此举,无疑是野心勃勃,妄图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拓展自己在海外的势力范围。
更为关键的,上述领土位于欧洲传统势力范围之外,不违背法国之前的种种承诺,即,不再向欧洲大陆寻求任何的领土要求……
不一会儿,酒会中厅的大门缓缓打开,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以掌玺大臣兼任内阁首相的波特兰公爵身着华丽的礼服,身姿挺拔地出现在众人面前。
刹那间,整个酒会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大家纷纷高高举起手中的酒杯。众人齐声喝彩,那声音震耳欲聋,所有来宾都在为德高望重的波特兰公爵出任大英帝国的新首相而欢呼鼓掌。
热烈的掌声如汹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此起彼伏,仿佛要将整个酒会的屋顶掀翻,在这喧闹的氛围中,人们似乎都沉浸在这场政治更替的欢庆之中。
然而,在那一张张笑脸背后,各自的心思却如海底的暗礁,隐藏得深沉而复杂,无人知晓他们内心深处究竟在盘算着什么。
当这一消息跨越英吉利海峡,传到巴黎时,法国军情局长布鲁斯的第一反应竟是满心的不悦。他脚步匆匆,几乎是一路小跑着赶到了第一执政的办公室。
推开欧洲大陆统治者的房门,布鲁斯甚至来不及调整呼吸,便一脸阴沉,毫无风度地嘀咕了一句:“安德鲁,我们精心设计的局,怎么就没能气死那个小皮特!”
安德鲁抬起头,看着布鲁斯那气急败坏的模样,忍不住轻声笑道:“嘿嘿,我的朋友,何必如此动怒?小皮特既然离职,就已经达到了我们最初目标,如果想要更多的,那只会让上帝的感觉不高兴。”
布鲁斯眉头紧皱,语气急促地说道:“安德鲁,小皮特和英国是我们多年来的劲敌。他在任期间,联合欧洲各国对我们围追堵截,如今好不容易将他赶下台,我原以为能够……”
安德鲁摇了摇头,直到走廊上的侍从将房门关上之后,这才继续说道:“只要他的身份不再是英国首相,用不了多久,便会人走茶凉,继而被政坛淡忘。等到那个时候,再来决定他的生与死。
所以,现在这个结果已经很好了,至少这是我在圣诞节之前所能收到的最好礼物了!英国首相的更替,必然会引发其国内***势的动荡。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件大好事。”
历史上,海峡对岸的英国,始终如同难以撼动的巨石,稳稳占据着反法同盟核心国的位置,且独一无二。而英格兰银行里堆积如山的英镑和黄金,宛如极具魔力的诱饵,源源不断地激励着欧洲各国的君主们。
这些君主们在利益的驱使下,一次次重拾信心,从失败的泥沼中挣扎着再度爬起,毫不犹豫地投身到反法同盟的战争之中。如此一来,即便法国在战场上屡屡得胜,却也陷入了永无宁日的困境,胜利的果实难以稳固,和平的曙光遥不可及。
至于英国海军舰队,更是以一种近乎无敌的姿态,成为法国海军心中难以逾越的高山,令其陷入绝望的深渊。
法国那庞大的舰队,与英国舰队仅隔着多弗尔海峡区区29公里的距离,然而,这看似近在咫尺的距离,却仿佛是一道无法跨越的天堑。
数百年来,法国舰队始终无法对英国舰队构成致命的威胁,只能在被动挨打的糟糕局面中苦苦支撑,承受着对方强大武力带来的巨大压力,每一次交锋,都像是一场毫无胜算的悲壮抗争。
基于历史的经验教训,安德鲁心中就始终坚守着一条严格限定的红线,那便是绝不在东西两线,同时直接与英国和俄罗斯开战。
在他的战略构想中,一旦法国与英国达成和平协定,那么下一个目标便会锁定俄罗斯,届时,俄罗斯便要面临来自法国的强大压力。
事实上,早在半年前,安德鲁心中还满怀期待,盼望着“共和国级”的蒸汽披甲舰能够大量涌现。希望这些划时代的先进战舰一旦投入使用,就能摧毁与重创英国的本土舰队,从而在海战中扭转乾坤。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由于法国国内在技术研发与材料供应方面存在诸多难关,导致多艘蒸汽战列舰的量产计划一再受阻,迟迟无法实现。那些战舰就像难产的婴儿,躺在船坞中,无法驶向战场,发挥其应有的威力。
不仅如此,英国本土的抗法情绪异常高涨,民众在对外问题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团结一致。这使得法国若想强行登陆英国本土作战,所要付出的代价将极其高昂,面临的风险也高到难以承受。
最终,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安德鲁也不得不放弃心中那美好的幻想,在短期内彻底打消了派兵登陆英国本土的念头。
既然无法通过武力在战场上取得胜利,那么就只能回到谈判桌上,继续与英国周旋。哪怕最终无法实现英法两国关系的完全正常化,至少也要维持某种外交默契,为法国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和空间。
对此,法国外交部长克拉克或许是最开心的一人。随着小皮特的隐退,这意味着掌控英国外交部的格伦维尔勋爵,将很快摆脱之前诸多限制其外交行动的束缚。
以格伦维尔勋爵的行事风格,势必会主动与法国的外交同行展开频繁的外交沟通。这对于一直致力于改善法国外交处境的克拉克来说,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2628/11709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