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暮汉昭唐 > 第三十三章将赴豫州

第三十三章将赴豫州

推荐阅读:六零年代:一个人生活美滋滋红星双穿:我在陕北卖物资那一晚我才知道他禁欲下疯狂你不努力我怎么统一忍界斯莱特林的养蛇人风流杀手伤心暂停,姐要干翻娱乐圈第41周生存报告斩神:吾乃华夏始祖蚩尤俄罗斯风云录

    在王霁的表态下,王宏深思中原的混乱局势,他改变了原有的想法,遂同意了张虞的求亲。
    在内堂磨蹭了许久,王宏再次回到外堂。
    “王君!”
    “王师!”
    见到王宏的身影,张冀、张虞二人起身,以表尊敬。然而张虞却发现王宏的神情与最初迎接他们的样子不同,脸带笑容,充满了和煦。
    张虞瞄向了屏风,得见王霁朝他眨眼,一脸的笑意。
    见状,张虞心中欣喜,想来经过王霁的发力,王宏同意了他的求亲。
    “伯卓兄、济安且坐!”
    王宏招呼二人坐下,笑道:“求亲之事,我与内宅商量了下。”
    “如何?”
    张冀眼里充满了期待,似乎求亲的人是他,而不是张虞。
    捋髯而笑,王宏道:“济安仪表不凡,能左右开弓,勇破胡部,乃雁代之人杰。此俊杰向我王氏求亲,我又岂能因门第而拒之!”
    此言一出,张冀欣喜不已,拱手道:“王君心胸开阔,不计门第之别,冀敬佩不已。”
    张虞长出了口气,寻常男子往上娶当真是困难重重,也不知公孙瓒怎么那么容易被侯氏看上。
    顺势而拜,张虞道:“子拜见丈人!”
    “良婿请起!”
    王宏亲自起身搀扶,笑道:“今后你我不仅为师徒,更是为翁婿,望济安勉之。”
    “多谢丈人!”
    三人重新入座,气氛更加融洽,语气更加亲近。
    王宏沉吟少许,问道:“张角率太平道反叛之事,不知君可知否?”
    闻言,张冀神情惊讶,反问道:“张角果真叛乱?”
    “不假!”
    王宏了声,随即反应过来,问道:“君事先可知张角反叛?”
    张冀看了眼张虞,颔首道:“去年冬,济安回坞言,太平道恐不日将反。我问为何,济安曰:‘太平道遍布中原,信徒多达百余万,今买马聚粮,恐有异动。’彼时我不以为然,竟不料果如济安所言。”
    此言一出,王宏拍腿而叹,问道:“济安既知张角将叛,何不早日上告于官?”
    张虞迟疑少许,道:“禀王师,非子不愿上报,仅此语仅是一家之揣测之言。仅凭揣测之语,不足以令官府受理。今岁我本欲细察太平道深浅,不料今时已叛。”
    “罢了!”
    王宏忧愤而叹,道:“中原诸公为朝廷牧民,不知太平道之事,妄食汉室俸禄。”
    着,王宏语气微变,赞叹道:“张角叛乱之前,不料济安竟有如此见识,实属令人惊叹。”
    之前若是看重张虞个人武略,今时王宏则是为张虞见识而叹。王宏当下看张虞算是越来越顺眼,毕竟这是属于自家的女婿。
    “王师谬赞!”
    张虞神情谦逊,道:“王师因得罪宦官被免,今下中原大乱,陛下或会重新启用王师。”
    “嗯?”
    王宏微挑眉毛,问道:“济安何出此言?”
    张虞斟酌几许,道:“士人与宦官争斗多年,受党锢波及而免官者众。今张角叛乱,天子若不赦免党锢士人,并加以提拔录用,一旦张角与之合谋,恐天下剧变,中原板荡,悔之晚矣!”
    “王师虽非党锢士人,但却是受宦官所害士人,朝廷又岂会无动于衷?”
    “彩!”
    王宏捋髯而笑,谓张冀道:“济安竟有这般见识,君喜得麒麟子,我喜得佳婿!”
    “哈哈!”
    张冀常年处在边疆,不仅对内郡之事不甚了解,更缺乏政治敏感。今见王宏喜笑颜开,自己则因儿子受赞誉而欢喜。
    其实张虞能有这种判断,不是历史经验告诉他,而是他自身对政治的敏感度。
    甚至张虞能但凡对后世马先生理论有深刻理解之人,其实都能和自己作出类似的判断,因为这是从汉代的社会阶层出发。
    东汉是以农业为主的王朝,构成其统治基础是庶族与地主阶级,不是平头百姓。
    庶族与地主拥有大量的社会资源,他们治下拥有大量的依附人口,他们的支持与否对王朝来至关重要。
    如果黄巾起义得到庶族与地主的支持,将会动摇了东汉的政治根基,其形势也将势不可挡。
    故为了争取庶族与地主,东汉王朝绝对会下诏赦免,并且加以录用提拔,以来镇压黄巾起义。
    常岳母看女婿越看越喜欢,反倒是身为岳父的王宏看女婿越看越喜欢。
    欣喜之下,王宏拉着张虞聊了许多内容,涉及不少方面的内容。张虞本着知则尽言,不知则不言的原则,回答王宏发问的问题。
    而王宏对张虞的回答非常满意,并没有不懂装懂,而是非常诚实问答。
    聊了半响,王宏问道:“济安,今中原混乱,正值用武之际,不知济安可有前往中原建功之念?”
    张虞看了下张冀,如实道:“不瞒王师,中原大乱,战事将起,正值男儿建功之时,虞有意赴之,仅不知我父与王师意见?”
    黄巾起义虽声势浩大,但从历史上来看,黄巾起义仅持续了大半年,起义军与正规军的战斗力差距实在不。
    王宏看向张冀,问道:“不知伯卓以为如何?”
    张冀沉吟片刻,担忧道:“建功立业虽是男儿之本,但冀恐战事惨烈,济安此番前去,有性命之危!”
    “哈哈!”
    王宏笑了笑,道:“伯卓舍不得儿郎身赴水火,我又怎忍见佳婿处于危急之间。”
    顿了顿,王宏透露信息,道:“我弟王子师受拜豫州刺史,今左右缺乏人手。如若伯卓舍得,可让济安率兵南下,受子师调遣。”
    “子师为豫州刺史,其不与黄巾叛军主力作战。济安率骑南下,护卫子师左右,当能建立不功勋。且以雁代骑卒之强,零散叛军不足为虑。”
    参与平黄巾之乱,但省去了参与高烈度的战争,还能跟大军混战功,算是王宏给张虞的见面礼。
    闻言,张冀喜上眉梢,他作为军中宿将,明白其中的可操作性。
    张虞任务以保护王允为主,如果见形势不利,便能保护王允撤退。若形势大利,张虞率骑卒趁势掩杀,可以赚取不少战功。属于是战败无过,战胜有功。
    而且王允作为豫州刺史,其责任是安抚豫州诸郡,而不是与黄巾主力厮杀。黄巾主力兵败,那么王允拥有剿灭残部的责任。剿灭残部对边塞骑卒而言,属实低级别难度。
    张冀笑道:“既然如此,济安倒可率骑卒南下,助子师一臂之力。”
    有了张冀首肯,张虞作揖而拜,道:“虞拜谢王师举荐之恩,此番南下必护得王豫州安全。”
    “好!”
    王宏双手扶起张虞,道:“南下豫州,沿途多匪兵,济安当多多心。”
    “诺!”
    张冀恐王宏日后升迁,不认与自家婚事,趁机道:“长文兄,你我两家已订婚事,而济安又将远行豫州,不知婚期当如何安排?”
    王宏捋髯而吟,道:“可先纳采,定下你我两家姻亲之实。至于余后五礼,可待叛乱平定,济安南归再议。”
    纳采礼为婚事六礼之首,男方下聘礼,女方受之,以确立男女方之间的婚姻关系。行完纳采礼,男女双方虽无夫妻之实,但已有婚约关系,而双方也基本不会反悔。
    “可从长文兄之意!”
    张冀放下心来,笑道:“容冀书信一番,再调五十骑南下,凑上百骑,交由济安率骑南下。”
    “善!”
    听闻百骑数目,王宏暗暗而叹。他没想到张氏竟有如此实力,能这么快拿出百骑。须知以汉军步骑配比而言,百骑可配千人步。
    当然,王宏不知换是以前的参合坞,张冀最多给张虞五十骑。今参合坞吞并了叱干部,张氏势力倍增,凑出百骑与张虞刷军功,算不上什么难事。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2627/117031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