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临安不夜侯 > 第415章 九曲丛祠鹿鸣宴

第415章 九曲丛祠鹿鸣宴

推荐阅读:南风悠悠知卿意大宋第一相公斗鬼人无限技能之幻想大世界狼小姐请入席镇阴人之阴阳鬼才牧云天下终极,男神错身反串觉醒者的黎明

    九曲丛祠鹿鸣宴
    跨马游街本是一件风光事。
    哪怕是走在后面的进士,他们受到的关注和欢呼小一些。
    但是,许多围观百姓是没办法随着行进队伍一起移动的,还是会留下来,对这些后边的进士品头论足一番。
    这也足以让他们微生醺意,志得意满了。
    但是走着走着,便有隐约的声音随风飘进了探花卢承泽的耳朵。
    “什么嘛,这探花比状元郎差远了。”
    “就是啊,和状元郎一比,这个探花一点也不好看嘛。”
    “不是说探花都是挑进士里最俊俏的少年郎吗?就这?”
    “我喜欢状元公!我喜欢状元公!要是能跟了状元公,快活一晚就死,我也愿意!”
    谁?
    竟敢有如此惊世骇俗之语?
    哦,是青楼姑娘,那没事了。
    卢承泽的脸色渐渐变得难看起来。
    “男人需要看重容貌吗?需要的是内涵、是才华!粗柳簸箕细柳斗,谁嫌男人长得丑。你们这些上不了台面的粗胚!”
    探花郎的心里在呐喊!
    他的模样虽然不够俊俏,其实也不难看。
    问题是,作为探花,本身别人就对他有容貌上的期望。
    而他又偏偏站在长得非常俊俏的杨沅身边。
    这不比还好,如此直接地比对着,就把他的容貌问题凸显出来了。
    而卢承泽脸色一青、嘴唇一抿、眉头一皱,那就更完了。
    本来就只是寻常容貌,这一下显得就有些难看了。
    这样一来,和杨沅这位年轻俊俏、精神奕奕的状元郎一比,就更加叫人大失所望了。
    一路走下去,跨马游街本是极荣耀的一件事。
    可是对卢探花来说,却变成了一场沿途不断受人羞辱的噩梦。
    ……
    礼部于鸿胪寺召开鹿鸣宴,“礼部试”时的主考官、副主考官、读卷官、受卷官、掌卷官、监试官、巡试官等尽皆参加。
    殿试时的“殿试官”如张孝祥等也来赴宴。
    作为状元,杨沅是单独一席的。
    榜眼和探花共坐一席,其他新科进士四人一席。
    众人落座后都规规矩矩端坐着,只与左右同席者轻声低语,不敢高声。
    因为皇帝快来了。
    独占鳌头的杨沅坐在那儿,连个可以说话的人都没有,倒是有点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须臾,监礼官高呼:“官家驾到、晋王驾到……”
    众考官、众进士纷纷站起,恭迎皇帝和晋王。
    皇帝和晋王同坐一席,只是皇帝居中而坐,面向众臣,而晋王侧坐,陪伴一旁。
    赵瑗看起来心情很好,满面笑容地对新科进士们说了几句鼓励的话,便宣布传宴。
    这一次的酒宴,就不是上次宫里那种工作餐了。
    满桌果品食物,皆是珍馐美味。
    赵瑗作为皇帝,先举杯赐一百五十七名进士美酒。
    众进士举杯干了。
    接着,赵瑗又单赐杨沅,太监上前为杨沅斟酒,杨沅向官家道谢,然后满饮了这杯酒。
    赵瑗便笑吟吟地道:“杨卿,可已有字?”
    杨沅心中一动,转眼看见鹅王对他悄悄飞了个眼神儿,便知有大好事。
    杨沅忙拱手道:“臣尚不曾取字。”
    赵瑗道:“既如此,朕便赐個字给你好了。”
    皇帝给杨沅赐字啊,这回不仅众进士羡慕,便是那些大臣也羡慕的很。
    不过,就算是他们考了状元也没用,他们早就取字了。
    赵瑗沉吟片刻,忽然一笑,道:“朕,便赐‘子岳’给你,如何?”
    杨沅根本来不及品味思量,马上拱手道:“臣谢官家赐字。”
    其他人听了,却不免要思量一番了。
    这“子”是惯用的尊称,同时也是个衬字。
    因为单姓表字,一般需要和姓连起来读,听着还是不够亲近。
    而用双字做表字时,就常有人在表字里加一个“子”或者一个“之”,除了这个字本来的意义就很好,更大的作用就是用来衬另一个字的韵。
    所以另一个字才最重要。
    而官家给杨沅赐的另一个字是“岳”。
    岳者,高壮之山也!
    杨沅本名“沅”字,“沅”是沅江之水。
    而这山,你便可以有种种解读了。
    另外,杨沅可是在殿试时君前奏对,为岳飞将军鸣过冤的。
    如今官家赐一个“岳”字给他,有没有别的含意?
    赵瑗有没有别的含意不清楚,反正这片刻功夫,众大臣和众进士已不知做出了多少种解读。
    众进士提前做过功课,晓得官家赐,传扬了开去。
    “临安小报”今儿一大早就把杨沅奏对全文,整理成篇,刊登出来了。
    杨沅这一番君前奏对,岂只是他个人科考殿试的一篇文章?
    这一石,已经激起了千重浪。
    一时间,朝中大臣、致仕官吏,太学和国子监的学生,民间有声望的大儒,都察觉到了朝廷风向似乎要变。
    一直为岳帅心怀不平者,受此激励,纷纷准备上书朝廷、号召民间,为岳飞鸣冤。
    只是武将们身份敏感,不好涉入政事,但是也有诸多的武将翘首企盼那晴天的一刻。
    临安城西北钱塘门外,九曲从祠的王显庙旁,有一座植有两棵桔树的小小孤坟。
    坟前立有一块破败的小石碑,上边写着“贾宜人之墓”。
    鸿胪寺中举办“鹿鸣宴”的时候,一个隗姓男子挎着香烛果篮,蹒跚地来到了坟前。
    他把小小坟丘上丛生的野草清理了一下,在坟前摆下了供果香烛。
    然后,他便坐在坟前,抱着双膝,痴痴望着那坟,许久,眼中蕴着泪光,轻声地道:“岳将军啊,告诉你个好消息。你的冤屈,可能要昭雪了呢!”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2590/114528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