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给他一张假图

推荐阅读:赶山1978,我在深山当猎王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抄家后,她赚疯!权臣跪着求入赘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老婆飞升后,我靠躺平成仙!天灾降临:我靠御兽苟到最后!回到八零机械厂万历小捕快美警生存实录:以德服人捉奸当天,豪门继承人拉我去领证

    张玉一向最听朱棣的话。
    既然主子这样说了,他也不敢反驳。
    杀姚广孝,朱棣最不忍心。
    但为了以测万全,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他思来想去,还是要杀姚广孝。
    如此谋臣,自己不用,不如以绝后患。
    张玉带着几十个甲士进入姚广孝府上,却发现这儿已经人去屋空,姚广孝只留下了一封信,专门给朱棣写的。
    信上说,他不会去帮助朱允熥,但也不想再做谋臣,只是再次遁入空门,还让朱棣别再找他了。
    “跑了……”
    这一刻,朱棣才觉得自己真正是中了朱允熥的离间计。
    因为,要是姚广孝当真背叛自己,何必走了以后,还留下这封书信呢,岂不多此一举么。
    “军师……去矣,智囊……一去不返了。”
    朱高煦拿起信,细看了一遍:“爹,军师这一走,那咱们?咱们没了谋士,如何对抗朱允熥呢?”
    “高炽已经去了应天,咱们弄到巨弩的草图之后,实力也不会在朱允熥之下。可惜啊,本王多疑,害的军师逃跑。”
    “爹,要不,儿多派快马去追?”
    “以道衍高才,他想走,你是找不到他的。”
    道衍,便是姚广孝为僧时的法名。
    这个法号,朱棣很多年都没叫出口了,而‘广孝’二字,也是朱棣替他起的。
    朱棣抬头看天:“道衍……去矣。”
    天空一行大雁飞过,恰如朱棣此时的心情。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当时与姚广孝初见时的场景。
    那时候,他与姚广孝彻夜长谈,论及天下大事,好不痛快。
    ……
    应天。
    朱允熥的‘财神阁’初见成效。
    因人员过数万,月底就有进项,国库中已经多出了一百多万两银子,这还只是一个月的成果呢。
    等有朝一日,财神阁开遍全大明,那进项可就是泼天之数了。
    军队的演练照常进行,在三通的努力下,整体作战能力提升了近一倍。
    这些将士不光能对弩箭熟练使用,而且还能在丛林作战,单兵作战能力,全是按照朱允熥的方法去演练的。
    “殿下,按照您的意思,将士们在野外生存训练,颇见成效。现如今,攻城、掠地、山地等战斗方式,他们都已熟悉。唯独水军……”
    水军是大明的标杆。
    朱允熥穿越来之前,熟读历史,尤其是大明的水师,号称世界第一。
    水师者,首在战船。
    然而,他的水师和朱棣的水师,其实厉害程度是一样的。
    处于天平的两侧,一样强,那就不是强弱可以论的。
    朱棣很可能另起炉灶,用水师攻打过来。
    需知,应天即是南京城,城外便有江水湖泊,容易囤积水军。
    “三通,你在码头上安置一千个巨弩,并训练我们水师的水性,每个人要求水下憋气达到十五分钟,这样的人,我只要五百个就够。”
    “是。”
    三通想了想,差点忘了什么事。
    他拿出一封信:“殿下,这是江南张信刚来的飞鸽传书。”
    展开一看,原来是朱棣派儿子朱高炽来应天了。
    人应该已经到了应天府,目的是想逃走弩箭设计图。
    “呵,朱棣还是很有心机的。”
    在信件的底下有一行小字,上面写道:姚广孝已逃脱,被属下安排在城外清风道观中。
    “朱棣的猜忌心真重,没了军师,他就是聋子、瞎子,纵然有百万大军,又能有什么用。”
    朱高炽可是历史上的明仁宗,是朱棣的嫡长子,为人沉稳,也是明朝难得的一位明君。
    朱棣选择他来应天,真是选对了人。
    不过,朱高炽虽然为人沉稳,却智谋不足。
    “三通,这张图,你拿过去,通过黑市卖给朱高炽。”
    朱允熥拿出一张早就画好的图。
    图纸上就是巨弩的样子。
    三通不解:“殿下,这是咱们军中制胜法宝,您当真要交给燕王?”
    “这张图经过修改,最远距离不过四百米射程。”
    原来如此,三通懂了。
    让朱棣先高兴一阵,图纸半真半假。
    四百米的射程和七百米,还是存在本质差异的。
    不能小看这三百米,哪怕就一百五十米的距离,也是克敌制胜的关键。
    他们的弩箭能在朱棣冲过来之前,就灭的朱棣七零八落。
    “殿下英明,属下这就办。”
    ……
    齐王府。
    上次援助朱棣失败,齐王也没气馁。
    他的兵马毫无损失,知道燕王去了江南,还招募到几十万兵马,心里是高兴的。
    可他现在又知道控制应天的人是朱允熥,这下可就怪了。
    朱允文去哪儿了呢?
    要知道,齐王从来没有称帝之心,只想偏安一隅,当个逍遥自在的王爷。
    若不是燕王传书给他,他才懒得带兵去帮忙呢。
    现在换成了朱允熥,却不知朱允熥对藩王是什么想法。
    身边谋士告诉他,燕王猜忌心重,如果投靠燕王的话,那将来的下场也是一个死。
    “那……朱允熥呢?”
    “王爷,吴王殿下的为人,咱们不得而知,但从他放走燕王、占据应天又不称帝一事,可以看出,吴王其人多诡诈,其心深不可测。”
    “你说这些,本王不爱听,本王要的是结果,本王是该帮燕王,还是帮他朱允熥呢?”
    谋士想了想,说:“王爷,燕王歹毒,不可轻近也。您可以上书给吴王殿下,主动要求撤藩,如果他同意了您的上书,那咱们就只能和燕王一道起事了。要是他不同意,您便可安枕无忧,解散兵马,隔岸观火、坐山观虎斗。”
    “哦?”
    “王爷还必须装作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让人觉得,您是个纵情失色而无异于江山大业之人。如此,王爷方可自保。”
    齐王听完,满意点头:“军师之言……是也。将来鹿死谁手还未可知,本王才不会当他们二人的殉葬品。着你休书一封,替本王上书,本王倒要看看,朱允熥是不是个宽宏大量之人。”
    “王爷英明,学生这就拟书。”
    待到谋士一走,齐王又叫住他:“你多派些人,分别去应天和江南,时时关注朱棣和朱允熥的动向,本王虽无夺位之心,却也不会坐以待毙。”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2378/104598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